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7)
2020届高三(人教版)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翻译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文言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与杨德祖①书[魏]曹植植曰:数日不见,思子为劳,想同之.也。
仆少小好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
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
昔仲宣②独步于汉南,孔璋③鹰扬于河朔,伟长④擅名于青土,公幹⑤振藻于海隅,德琏⑥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吾王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
然此数子犹复不能飞轩绝迹,一举千里。
以孔璋之才,不闲.于辞赋,而多自谓能与司马长卿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前书嘲之,反作论盛道仆赞其文。
夫钟期不失听,于今称之,吾亦不能妄叹者,畏后世之嗤余也。
世人之著述,不能无病。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
昔丁敬礼常作小文,使仆润饰之;仆自以才不过若人,辞不为也。
敬礼谓仆:“卿何所疑难,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邪?”吾常叹此达言,以.为美谈。
昔尼父之文辞,与人流通,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过此而言不病者,吾未之见也。
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
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
昔田巴毁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使终身杜.口。
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可无息乎?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咸池》《六茎》之发众人所共乐而墨翟有非之之论岂可同哉!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
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虽未能藏之于名山,将以传之于同好。
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7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完美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偕”,偕同;“于”,在;“劝”,劝说。
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答案:于是(杨廷麟)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翻译这两句时,必须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 (1)“备”(防备)、“出入”(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 等词;(2)“如”(唯恐)、“举”“胜”(完、尽)等词。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 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 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 “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 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 6 字诀,我们特地把 6 字诀分开来详细讲解。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 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 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 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①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 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②魏果遣游骑数百 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 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 朝请。高帝使主家事。③武帝罢广兴[注]还,立别宅,遣人 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 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 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19

一、专项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
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死耳!”遂击宦者。
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
谏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
会诏书蠲民逋赋,帝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1)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肯定没有办法再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参考译文]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
又要索取宫门进俸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道:“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痛殴宦官。
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课时达标22古代文化常识(二)(含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二)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C.《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秦汉之际。
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有百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除”“拜”只指任命官职,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B.笞刑,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定为五刑之一。
C.古代根据天色的变化将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称为平旦、晡时、黄昏、人定等。
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前。
D.庐冢,也叫庐墓,指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解析“黄昏”是现代时间的19点~21点,“人定”则是21点~23点,所以“人定”应在“黄昏”之后。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繁昌县兴造记曾巩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
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
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
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行旅者不肯游,政事愈以疵,市区愈以索寞,为乡老吏民者羞且憾之。
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
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
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
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
廊之两旁,为群吏之舍,视事之厅,便坐之斋,寝庐庖湢,各以序为。
厅之东西隅,凡案牍簿书,室而藏之,于是乎在。
自门至于寝庐,总为屋凡若干区。
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
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
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
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
九十年间,四圣之德泽,覆露生养,今几至万家。
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而无贫民。
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
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为之观。
令居不惟得以安,而民吏之出入仰望者,益知尊且畏之。
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行旅者争欲游,昔之疵者日以减去,而索寞者日以富蕃。
称其县之名,其必自此始。
昔孟子讥子产惠而不知为政,呜呼,如夏令者,庶几所谓知为政者与!于是过子产矣。
凡县之得能令为难;幸而得能令,而兴事尤难;幸而事兴,而得后人不废坏之又难也。
今繁昌民既幸得其所难得,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得卒兴其所尤难,皆可喜无憾也。
惟其欲后人不废坏之,未可必得也。
故属予记,其不特以著其成,其亦有以警也。
某月日,南丰曾巩记。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事愈以疵疵:糟糕B.而垣其故基垣:城墙C.而令又幸无不便己者便:有利D.其不特以著其成著:彰显【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2分)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
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
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
留侍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暑不辍。
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抚军仓卒无计划,用嘉慷慨出谕,皆惧伏退。
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
用嘉治赣五年,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
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
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
治中又领江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
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
如经画江东驿马,商民并赖者数十年,是其一也。
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
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
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
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
张体乾、谷应选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称快。
..,谳状出,海内都察院易应昌以忤旨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
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
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费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以取诸民。
期年之间,文事武备,粲然可观矣。
甲申闻变,痛愤甚,谓家人曰:“吾不能面颜人世矣。
”言讫而瞑。
用嘉天性仁厚,约于自奉而厚人。
当理刑赣州时,有通判伍君到官,未几,卒.,贫不能殓,用嘉经纪其丧而归之。
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
(节选自《明史·申用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B.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C.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D.同乡沈应奎为郡/狱官共其职/厚遇/之罢官/中道舟覆/衣食其妻子/封丘陇/其他周恤姻族/盖不胜计云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断句。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
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余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陋:浅薄B. 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涯:边际C. 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温习D. 间.有豪牛丑犀间:中间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从去丹霞山路上写起。
2020届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作业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
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
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
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
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
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
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
建初初,丕举方正,恭始为郡吏。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十五》)(1)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
译文:(2)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
译文:解析:这两句话翻译的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
(1)“先”,祖先;“出于”,出自,来源;“为……所”,被动句;“氏”,名词活用为动词,把……作为姓氏。
(2)“岁”,年;“问以酒粮”,介词结构后置,应翻译为“以酒粮问候”;“辞”,推辞,拒绝。
要注意句意通畅。
答案:(1)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
(2)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问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
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把鲁作为姓氏。
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
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
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顿足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以此感到惊奇。
(鲁恭)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
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
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
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
怒涛作,操舟者失色。
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
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
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
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
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
城闭,乡民绕城号。
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
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
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
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
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
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
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
母忧夺哀。
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
贼平,乞终制,许之。
逾二年卒,年四十。
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
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
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
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
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
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
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
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
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
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
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答案】1.A2.B3.B4.(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
(“顷之”、“夺”、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分”、“或”、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B项,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B属于事件与地点错位。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顷之”,不久;“夺”,抢夺;“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分”,本分;“或”,或许;“战死,分也”判断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
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
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倭大任。
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
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
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
没多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
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
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
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出、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
故被提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
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
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
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久被赦免。
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
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
彼时其副将解明道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
倭寇攻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鈇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
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周于德战败。
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
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
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
另有屯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
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
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
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
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其请求。
两年后,任环病故。
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
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
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将士听罢都非常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贾谊[明]李贽①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
”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
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
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
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措也。
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
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利之云,似矣。
而以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
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
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
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
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
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