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作业(16)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
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颇自矜伐,端士鄙之。
初,从事使府,洎登朝,骤历清要。
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
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
属天下版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
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
图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不辱居士。
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亭记》云。
臣谨按注:图,河中虞乡人。
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
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
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
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
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
久之,征拜礼部员外郎,俄知制诰。
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
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
是时盗贼充斥,独不入王官谷,河中士人依图避难,获全者甚众。
昭宗东迁,又以兵部侍郎召至洛下,为柳璨所阻,一谢而退。
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以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故《梁史》指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五代史阙文》,有删节)注:臣谨按,意为“我恭谨地考察过”,后面一般为作者的补叙以及议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播.迁播:迁移B.不名.官位名:占有C.图见唐政多僻.僻:不正D.良.有以也良:认为……好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图自负的性格使他招致权贵的反感,于是他弃官不做,隐居山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①。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④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⑥而农,遂博综典籍⑦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度②或③辄④进⑤余⑥笃⑦涕⑧居⑨务2.翻译:①目不存教②无以慰我③何尔鲁钝之甚也④自汝得之,于我何有!⑤躬身稼穑(二)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2)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2)(60分钟)短文集训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4题。
人兽之间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
(节选自《列子·黄帝》)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不必童而智童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童:儿童C.戴.发含齿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几:希望解析:B项,“童”通“同”,相同。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遗:丢开,丢下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近:亲近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疏:疏远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至智:达到才智解析:E项,至智:最大的才智,最高的才能,或高才大智。
答案:E【参考译文】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
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做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
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
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牙齿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做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47理解文言特殊句式

解析 A项,“肥义对此不置可否”错误。由原文“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 萌,王其遂行之”可知,肥义坚决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不 必顾及别人的非议。
一二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特殊句式:“……者……也”是判断句;“重于齐”是被动句。 翻译:晏婴字平仲,是莱地夷维人。侍奉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 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一二
(2)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 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节选自 《宋史·孙傅传》) 特殊句式:“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 翻译: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 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材料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 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
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 拜· 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一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①秋以为期
A. ②复驾言兮焉求 ①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B. ②唯才是举 ①沛公安在
C. ②大王来何操 ①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 ②何为其然也
解析 D项,①为固定句式,②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组均为宾语前置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阶段性训练4 文言文阅读

阶段性训练四(文言文阅读) 专题11一、(2015·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荫登第,调郴尉登第:应试得中B.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济时:拯救时世D.帝幡然而改幡然:很快而彻底地【解析】持节:拿着符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8)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8)新人教新人教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8〕〔60分钟〕语句翻译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
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宫门,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诊之。
太子遂得复生。
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
〞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
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节选自《说苑·辩物》)(1)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
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
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过:拜访。
暴疾:突然生病。
造:到。
活: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2)生:使动用法,使……生,使……复活。
特:只是。
夫:指示代词,那,那些。
药:名词用作状语,用药物。
(3)夫:用在句尾,表示感慨。
息:使动用法,使……复苏。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扁鹊拜访赵王,赵王的太子突然得病身亡。
扁鹊来到宫门说:“你进去禀告,说郑国医生秦越人能救活太子。
〞中庶子进宫禀告赵王,赵王光着脚快步走来,出了宫门,话没说完,眼泪就沾湿了他的衣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升练(一)【含答案】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国,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 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再迁著作佐郎。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
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
,复旧官。
时三司督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
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
真宗践位..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
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
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
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好学,工篆、籀。
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
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
比如“摄”“行”“署”“权”“守”等。
D.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
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到皇帝的赏识。
B.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
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
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
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5分)(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5分)文言文阅读(一)参考答案10.B(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11. C(“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错,应为“兼任官职。
)12. B (“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不是在陕西为官时所为,应该是做徐、密二州知州时所为)13. 翻译(10分)(1)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5分)(句首补主语1分,“代”“锡”“旧例”“特”各1分,共5分)(2)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5分)(“逋”“严急”“被留系者”“籍”“蠲免”各1分,共5分)参考译文:梁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大理评事、秭归县知县,又升任著作佐郎。
任吉州知州,百姓有个叫萧甲的,横行奸诈,成为百姓一害,梁鼎揭露他的罪行,杖打他的脊背、刺面后流放到偏远地区。
太宗特别赏识他的办事才能,梁鼎重新回朝廷任职,赏赐绯鱼,按惯例应当赏给他银宝瓶带,太宗特别用犀带赏赐他,把他的名字记在御屏上。
至道初年,梁鼎建议兴建三白渠,以及陈、许、邓等几州利用水利开荒耕地,事情写在《食货志》中。
调往陕西。
至道二年,五名将领分路攻打李继迁,李继隆擅自从赤柽路出击没有战功,还朝后上奏称军需物资没有按时供给,梁鼎因犯事而被降三级官职。
又担任殿中丞,负责原有事务。
因母亲年老请求到家乡州郡任职,历任徐、密二州知州。
真宗登基,恢复原来官职。
当时三司责罚拖欠赋税严厉急迫,有长时间被拘押的,朝廷命令梁鼎按照登记簿详细审定,免除赋税很多。
一个月后,授任右谏议大夫。
当时西部边境还未安宁,梁鼎建议陕西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由所在的官府专卖,朝廷下诏照此办理。
议论的人大多认为:“边境百姓过去吃池盐,池盐价格很便宜。
从禁止池盐来困住贼寇,让商人送粮,从边境地区运送解池盐,价格和蕃盐差不多,所以从蕃部带盐来的,卖不出去。
现在如果禁止解池盐,和内地同价,那么百姓一定会触犯禁令买卖池盐,这是帮助盗贼获得粮食啊。
”当时刘综担任陕西转运使,梁鼎上奏请求罢免他。
刘综回朝后,也秘密陈述梁鼎的建议不妥当。
梁鼎赴任后,就发文禁止盐商,所在的地方约束不当,延州的刘廷伟不听从他的安排。
梁鼎上奏请求运成阳仓粮食充实边塞,粮食已经腐烂,梁鼎就送给百姓,等到秋收换新粮,朝廷听到后阻止这件事,很多人上表章秘密陈述梁鼎扰民,梁鼎开始的计划多数失败,于是命令林特专程和梁鼎等人一起商议此举是否可行,于是依旧通盐商。
梁鼎因起先倡议改变原有办法,朝廷下诏免去梁鼎度支使职务,仍担任原来的官职。
不久,遭遇母亲丧事,起用恢复原职。
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梁鼎体貌魁伟,坦荡崇尚气节,有正气,为官严厉,名气很大。
喜欢学习,擅长篆、籀书体。
曾写《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二)(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秉忠,字仲晦。
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辽,为官族。
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
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
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
后弃而隐武安山中。
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
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
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
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
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
论天下事如指诸掌。
世祖大爱之。
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
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
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
明年,征云南。
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
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
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
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
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
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
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
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
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
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过:经过,路过。
B.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邃:深远C.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相:审察,勘查。
D.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宪:法令,制度。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
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为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
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
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B.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
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
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
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A; 刘秉忠并没有被世祖召见,而是海云禅师邀请他一同前去。
13.(1)己未年,刘秉忠跟着世祖讨伐宋,又用在云南说过的话尽力劝说他,所到之处保全的生命数也数不清。
(或使人民生命得以保全,救活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