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D.“人”
是“不能堪”的主语,不可断,故选 B。
( 2) 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
的文臣。
( 3) 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原文“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
非朝夕可革也” ,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4)①“推” ,把……让; “食”,供养;“晏如”,安然自若。
)( 3 分)
A.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 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 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译为:(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
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②“更张”,改革措施; “规摹”,涉及面;“行”,实行。
译为: 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 改革涉及面太大, 谈论此事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
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 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
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会病甚, 请颍州, 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 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挖空——全国2卷

(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
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一、重点实词扩展 1.就①靠近,走近,趋向: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归于:按部就班 /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挖空——全国Ⅰ卷

(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思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一、重点实词扩展1.辄:①立即;就⑴饮少辄醉。
(欧阳修《醉翁亭记》)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⑶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彭养鸥《黑籍冤魂》)②总是,每次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本题共5小题,20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威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2020年语文高考真题(全国III卷)(二)

2020年高考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III)续上。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
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
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
”遂为郎。
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
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
穆帝发诏令受之。
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
不染。
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
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
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
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于是朝议乃定。
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
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
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张骞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后骞与其属亡乡月氏,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大宛遣骞,经康居至大月氏。
时大月氏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还,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
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
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
骞既失侯,因言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
”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出使乌孙。
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昆莫起拜赐,其他如故。
时乌孙国素服属匈奴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王不能专制。
骞不得其要领。
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及诸旁国。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骞还,拜为大行..,列于九卿。
岁余,骞卒。
后岁余,骞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节选自《史记·张骞出使西域》,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B.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C.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D.骞既至乌孙/乌孙王昆莫见汉使/如单于礼/骞大惭/知蛮夷贪/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概念: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实词特点:
•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经过
过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
超过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过错
人恒过,然后能改
犯错
故翻译时多用“组词法”。
• 多义性──很多文言实词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爱
性本爱丘山 吾何爱一牛
喜爱 吝惜
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沛公安在
哪里
故理解时一定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
主要考查对象:
多义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词 活用实词 偏义复词 通假字
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 )见臣,
臣乃得有以(
)报太子。”太子曰:“樊将
军以( )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
(
)之意,愿足下更( )虑之!”
❖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向北)略 (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就)请(请求)荆卿曰:“秦兵旦 暮(早晚)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您,对对方的尊称), 岂 ( 怎 么 , 哪 里 ) 可 得 哉 ?” 荆 卿 曰 : “ 微 ( 即 使 没 有 ) 太 子 言,臣愿得谒(前往,拜会)之。今行而无信(信物),则秦 未可亲(亲近,接近)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诚(果真)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王,秦王必说(能“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有什么拿来, 有办法)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因为)穷困来归 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年长、德高之人,这里 是对樊将军的尊称)之意,愿足下更(改变)虑之!”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许之。
❖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 贰于楚也。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 见秦君,师(军队)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主谓消 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这是我的过错)。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啊)!”许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 )夫人之力不及
此。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 )还
也。”亦去( )之。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假如没有)夫人之力 不及此。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 (结交,亲附),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是)还 也。”亦去(离开)之。
(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
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
相关联、或相对立的意义。
首
①头,人头 搔首踟蹰
②动物的头 牂羊坟首
③首领 不为戎首
④顶端 进剑者左首
⑤向着 狐死必首丘
⑥首先,第一 陈涉首难
本义
首先、第一
引申义
向着
动物的头
相 类 似
首
人头
首领
相关联
顶端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古文献中实际使用的最早意义。
夜(
)缒而(
)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若( )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
)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
)
)若舍郑以为(
)东
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
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
多义实词:
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具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一词多义)
例:说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①陈述,解说; 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音 shuì;④喜欢,高兴,音yuè 。
思考:
一个词怎么会衍变出这么多的义项? 这些义项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吗?
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古文献中实际使用的最早意义。
2020年高考文言 文阅读训练
高考文言实词考点阐释
考查形式:
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 选出正确和错误的一项;
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考查要点:
一、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
(文考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积累常见实词 的常见义项。)
二、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预习《全优课堂》P80-82:古今 异义词、活用实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
❖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对)晋,且( )
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
见秦君,师( )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取独)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
(
)其西封( ),若不阙( )秦,将焉
(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
孙戍之,乃(
)还。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出,见秦伯,曰:“秦、晋 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用,拿)烦执事。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 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 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你们秦国的力量相 对就削弱了)若舍郑以(之)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行李之(主谓消独)往来,共其乏困,君亦 无所害。且君尝为(给予)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表并列,不译)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能让它满足呢)既东(在东方)封郑,又欲肆 (延伸、扩张)其西封(疆界),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 里)取之?阙秦以(而)利晋,唯(希望)君图(考虑)之。” 秦伯说(通“悦”),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使杞子、逢孙、 杨孙戍之,乃(于是,就)还。
❖ 荆轲刺秦王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 )略
(
)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
)请( )荆卿曰:“秦兵旦
暮( )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
(
)可得哉?”荆卿曰:“微( )太子言,臣愿得
谒( )之。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
)
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 )能得
(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
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
相关联、或相对立的意义。
朝
本义: 早晨
《说文》:“朝,旦也。” 朝辞白帝彩云间
引申义:朝见、朝拜 朝廷 政事 朝代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期年不听朝 逮奉圣朝
朝:早晨→朝见→朝廷→政事→朝代
相关联
作业:
1、熟读背诵必修二《阿房宫赋》; 完成语文《专题测练》P229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