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科学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一、池塘养鱼如何实现稳产高产1、鱼池。
鱼池本身条件的好坏,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
高产鱼池要求水深、水宽、水活。
水深一般要达到2-3米,因深水能充分利用立体水域,便于分层养鱼,实行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密养。
水宽以10米左右为宜,水面经风吹动,能自动增氧,改善水质,同时饲养管理与捕捞也比较方便。
水活,就是要求池水能灌能排,达到“肥、爽、活”的标准,解决因放养密度提高,大量投饵,池水易引起缺氧的矛盾。
2、鱼种。
大规格、多品种的优良鱼种,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
现在,一般高产鱼池,要求做到品种齐全(多达七、八个品种),规格合理。
放养技术,已把主养草鱼,配养鲤、鲫、鳊,带动链、鳙鱼的养殖方法,改变为吃食鱼(草、青、鲤、鲂等)和肥水鱼(鲢、鳙、鲫等)并重放养,注意巩固提高吃食鱼,侧重挖潜发展肥水鱼的新的养殖技术。
放养鱼种的规格要做到“三代同塘”,也称“宝塔式”放养,就是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大、中、小鱼同时混养在一个塘里,重点抓住二龄的大鱼种(甚至有放三龄鱼种),如花白鲢有放半斤以上和二、三两的二龄鱼种,套养一两左右的一龄鱼种;鲤、鲫、鳊鱼采用大规格的冬片鱼种和夏花鱼种相结合的放养方式。
这样,既保证当年能有一定数量的大鱼起捕上市,而且可为翌年放养提供50%左右的大鱼种。
根据外地高产经验,单产要求提高,放养鱼种的重量和尾数也要相应增加,大体标准是:要求亩产500斤(净产),放养鱼种为600尾,重量150斤;亩产1000斤的,放养鱼种为900-1200尾,重量为200-220斤;亩产1500斤的放养鱼种为1500-2000尾,重量为300-400斤;(鲫鱼和轮放的夏花鱼种均未算在内)。
这里提出的鲫鱼,它有食性广,抗病强,适应肥水的特点,在成鱼池中,每亩搭配放养鱼苗1000尾或越冬小鱼种400尾,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是高产鱼塘值得重视的一个鱼种。
3、饵料。
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
“只放不喂,等于白养”。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是农村养鱼最常见的养殖方式,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小,收益大,水体环境易掌控,适合家庭养殖的优点。
但是池塘养鱼管理不简单,防备病害、或者是池塘水质老化、排灌水都是难点,下面一起学习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第一步:清塘消毒疏通灌水和排水的渠道,还要清理池塘里的淤泥,可能比较多,需要只留20多厘米的泥。
一亩池塘使用200斤生石灰消毒,保持2米深的水,一周以后清洗洁净,没有药发挥作用了,才能放养鱼。
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漂白粉消毒。
(实在用量以现场为准)第二步,良好水质的保持水草太多,池塘里空气太差,有些东西腐烂了,影响池塘的水质。
所以必需要清理过多水草,或者是水藻、有些水藻会散发有害物质,所以发觉就要去掉。
少量浮萍可以遮阴,但是太多了,对鱼生长不好有些水藻污染水源,会造成水质变成酸性第三步:病害防备鱼在高温的夏季和气温忽高忽低的秋季简单发病,所以高温期在池塘半个月就要撒一次石灰,一亩是20斤。
使用菌毒克进行消毒。
对于喂食用具也要用粉剂虾便利。
有时候肠胃病流行,可以饲料拌服虾便利来治疗肠炎疾病。
池塘为什么会缺氧?气温高:气温高其实也是会导致池塘缺氧的,温度高了空气里面的氧气就不简单融入水里面,而鱼则会由于高温加大氧气的消耗,这一高一低,池塘自然就会缺氧了。
这时候一方面加深池塘水深,另一方面则可以采纳增氧机器,其次加快换水的频率,让源源不绝的活水来增添池塘的含氧量,这样保证性更高一些。
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也是导致缺氧的原因之一,一些养殖户会过分的努力探求养殖密度,以求养殖效益高,这样做养殖数量是上去了,但是氧气消耗也上去了,原来堪堪够用的氧气自然就不足了。
另外密度过大的话会导致鱼长期的比较活跃,单一的一条鱼消耗的氧气也会增添,所以掌控密度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事情。
池底淤泥过深:池塘的淤泥里面有许多可以氧化的物质,其消耗的氧量比鱼更多,淤泥越多且消耗的氧气就更多,鱼能用的自然就少了,就是鱼缺氧了。
谈农村池塘科学养鱼的探讨

谈农村池塘科学养鱼的探讨摘要:大力发展池塘养鱼,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池塘养鱼不但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缓和城乡淡水鱼供需矛盾,解决城市人民吃鱼难的问题;还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经营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可谓是一举多得。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进行科学养鱼。
关键词:探讨;如何进行;科学养鱼;1 如何科学放养鱼种1.1 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摄食特点、水体食物组成及鱼体间的互利作用,结合本地渔业生产实际科学放养首先要做到适时。
一般在晚秋或早春,水温达到6~10 ℃时(热水鱼类除外),有利于开春鱼类猛长。
其次要注意苗种质量。
应放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残、能按时长到上市规格的优质鱼种。
再次要合理放养。
根据鱼池的坏境,自身的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各种鱼的搭配比例。
一般水瘦草少以草鱼40%~50%,鲢鱼20%,鲤鱼10%,鲫鱼等5%~10%;水肥草足以草鱼10%,鲢鱼55%~60%,鳙鱼15%,鲤鱼10%,鲫鱼等5%~10%。
另外,实行多品种、多规格养殖,一次放足,多次捕捞,常年上市。
最后是鱼种要严格消毒,肥水下塘。
实行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秋季、冬季或早春放养鱼种。
秋冬季节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容易捕捞、运输,不易受伤感染疾病。
早放养还可使鱼类提早适应新环境,到春季水温上升后的疾病流行季节已经恢复体质,开始摄食,增强了抗病力;而且延长了生长期。
垂钓塘对投放的成鱼要求规格较大、密度适中,鱼儿过小,垂钓者所钓之鱼没有商业价值,密度过小,难以激发垂钓者兴趣。
一般鲫鱼尾重0.1~0.5 kg,鳙鱼尾重0.4 kg以上,鲤鱼尾重0.5 kg以上,草鱼尾重2 kg以上为宜。
投放密度绝不是越大越好,过大不但管理难度加大、鱼的死亡率增高,而且由于太易上钩,易使垂钓者失去期待的那种特有情趣。
一般有增氧、注水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越过1.5 kg,无增氧条件的水体每立方米放鱼量不能超过1 kg,一般控制在每亩载鱼量500 kg以内,鱼被钓走后再及时补充。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池塘养鱼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乐趣的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供新鲜的鱼类食材。
然而,要想成功养鱼,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适合的鱼种是成功养鱼的第一步。
不同的鱼种对水质、温度、氧气等环境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自己的池塘条件来进行合理的选择。
一般来说,鲤鱼、鲈鱼、草鱼等都是比较适合在池塘中养殖的鱼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其次,保持池塘水质的清洁和稳定也是养鱼的关键。
定期清理池塘杂草、残渣和废弃物,保持水体清澈透明;同时,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
如果水质出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影响鱼儿的生长和健康。
另外,合理投喂也是养鱼的重要环节。
投喂要根据鱼的种类和数量来合理控制,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的量要适量,避免造成水质污染。
同时,要选择适合的饲料,保证鱼儿的营养需求。
此外,定期检查鱼儿的健康状况也是养鱼的重要工作。
观察鱼儿的行为、食欲、鳃的颜色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同时,定期进行鱼类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保证鱼儿的健康生长。
最后,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养鱼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源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养鱼的效益,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池塘养鱼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养殖活动,只有掌握了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取得成功。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池塘养鱼的过程中取得丰收和快乐!。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

池塘养殖鱼的技巧与方法池塘养殖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鲜活鱼类的需求,还能够带来丰收的经济效益。
以下是池塘养殖鱼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1. 池塘选址:选择适合养殖鱼类的池塘十分重要。
首先,池塘应该位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池塘的底部应为泥质或粘土质的土壤,以便于蓄水。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鱼的品种和养殖数量而定,一般建议每亩可养殖2000-3000斤鱼。
2. 池塘清理:在养殖鱼之前,首先要对池塘进行彻底清理。
清理池塘时,可以使用红树枝、广玉兰等植物,将水探入浅而明亮的池塘,使水中的杂质顺流而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细砂、两块石块等工具清理池塘底部的杂质,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3. 池塘养殖种类选择:根据鱼的生长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合池塘养殖的鱼类品种。
常见的池塘养殖鱼类有草鱼、鳙鱼、鲤鱼、鲈鱼等。
其中,草鱼和鳙鱼是较为常见的养殖鱼类,适应性强,养殖过程相对简单。
4. 建造养殖池:在池塘养殖前,需要合理规划和建造养殖池。
一般情况下,养殖池可以使用钢筋水泥和砖石结构进行建造,确保养殖池的稳定性和密闭性。
养殖池的深度一般为1-2米,养殖密度为10-15公斤/立方米,避免鱼类之间的相互压迫,影响生长。
5. 排水养殖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排水。
池塘水的排水周期一般为7-10天一次,每次排水比例为20-30%。
排水时,可以将池塘水直接注入其他养殖池或田地灌溉,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6.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是池塘养殖鱼类的一项重要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鱼类生长需求和营养需要的饲料。
市场上常见的饲料有粉料、颗粒料和颗粒料三种。
饲料的投喂要根据鱼的生长状态和鱼类本身的需要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投喂。
7. 水质调节:池塘养殖中,定期检测和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水质指标包括水温、溶氧量、pH值等。
合理的调节水质可以通过增氧设备、增加水源、调节水位和施用调节剂等方式进行。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技术鱼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受欢迎的宠物和观赏鱼类。
在许多地方,人们喜欢在自己的庭院或农场里建造池塘来养鱼。
然而,池塘养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知识。
首先,选择适合养鱼的池塘非常重要。
池塘的大小、深度、水质和光照等因素都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一般来说,池塘的面积应该根据养殖的鱼的数量和种类来确定。
深度应该超过1米,以确保鱼能够在冬季时躲避寒冷和风暴。
水质要干净、透明、富含氧气和微生物,可以通过使用过滤器和添加水草等方法来改善。
光照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鱼的新陈代谢和行为。
其次,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也是关键。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温度和食物的要求不同。
一般来说,草鱼、鲫鱼、鲤鱼、鳜鱼等比较容易养殖,适合初学者。
而对于喜欢挑战的人,可以尝试养殖鲈鱼、鲑鱼、虹鳟等高档鱼类。
在选择鱼类时,需要考虑到池塘的大小和水质等因素。
第三,合理的饵料和喂养方式也是养鱼的关键。
鱼类需要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生长和健康。
可以使用鱼饵、鱼粮、米糠、豆饼等食物来喂养鱼类。
喂养鱼类的时间应该固定,一般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喂养的量要适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污染和鱼类疾病的发生。
第四,定期清理和维护池塘也是养鱼的必要工作。
池塘需要定期更换水、清理底泥和残留物,以保持水质干净和透明。
可以使用过滤器、氧气泵和水草等工具来改善水质和增加氧气。
同时,需要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池塘养鱼需要耐心和细心。
养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管理。
需要时刻关注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
只有耐心和细心地对待养鱼,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和满足感。
总之,池塘养鱼是一项有趣和有价值的事情,但需要掌握一些技术和知识。
选择适合养鱼的池塘、鱼类和饵料,合理喂养和定期清理维护池塘,耐心和细心对待养鱼,这些都是养鱼成功的关键。
鱼塘养鱼技术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三、鱼病防治
鱼病存在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里,水体环境比较复杂,鱼类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鱼的体质不健壮,抗病能力弱,放养密度搭配品种不当,拉网过池操作使鱼体受伤后病菌感染,投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池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使鱼得病。
定质: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水温在15℃-20℃日投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0.8%-1.6%。水温在20℃-28℃日投喂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1.6%-3.5%,水温在低于15℃或高于28℃时都要减少投喂量,因为此温度不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粗料投喂量以吃完不剩为准。
简述池塘养鱼的技术要点

简述池塘养鱼的技术要点
1.选址:选择较为平缓的坡地或田间低洼处,避免养鱼池的光照过强或过弱。
2.设计:根据养殖场大小和预计的养殖数量、养殖品种等,设计适宜的养殖池形状、大小、深度、附属设施等。
3.泥沙处理:在建好养殖池后,需要进行泥沙处理,以使养殖池中的泥沙降至最低。
4.鱼苗放养:选择合适的鱼苗品种,并按照养殖计划放入养殖池中。
放养前需对鱼苗进行检疫,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5.饲养管理:养鱼过程中需要控制养殖池的水质,及时清理残渣和污染来源,对鱼饵和水质进行调控并进行饲喂,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6.疾病防治:养殖池中鱼类的健康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控制和防治,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7.保护生态:养殖池属于开放式环境,需要注意养鱼池的生态平衡,及时排放废水并不影响周边环境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池塘科学养鱼技术
池塘养鱼是渔业养殖中的常见形式,推广池塘养鱼对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意义重大。
文章围绕池塘养鱼,从池塘修建的方法和原则、鱼苗的投放和饲养、池塘管理和鱼病防治等环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标签:池塘;科学养鱼;探讨
引言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型国家,畜牧养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作为养殖业的重要组成,淡水养殖,特别是池塘养鱼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
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池塘养鱼事业日渐繁荣。
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作者长期从事水务工作,现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池塘养鱼技术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可以增进广大养鱼户对池塘养鱼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养鱼技术,提高养鱼水平,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1 养鱼池塘的建造标准
池塘养鱼,池塘环境和池水质量非常关键。
新建养鱼池塘,首先要正确选择池塘位置。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条原则要把握好:一是要选择高质量的水源。
池水品质高,水量充沛,附近要有安全环保、未受污染的河流、水库等。
二是池塘土壤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减少水量消耗。
三是池塘选址要便于饲料的投放、供应,用电要方便,要靠近大路,方便车辆通行运输。
此外,池塘选址还要具有一定的抗旱、抗涝能力,旱季注水和雨季排涝都比较方便。
池塘要按照长5宽3的比例设计成长方形。
要按照东西走向建设,这样可以减少池梗对阳光的遮挡,使池塘日照时间更长,从而提高池水温度,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
另外,这样的设计,在夏季刮东南风或西南风的时候,池塘水面波动更大,更加有利于氧气融入水中,而且方便拉网操作。
在进行冲水作业时,池水更换的比例更大。
如果是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要坚持面积更大,深度更深,池梗更高的原则,同时如果原池塘为死水的,要改为流动水。
池塘选址要选在地势空旷,附近没有高大树木或建筑物等遮挡的地方。
池水的质量对于池塘养鱼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池塘养鱼的池水要符合高溶氧性,富含有机质,水温适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要想提高鱼塘产量,池水溶氧指标要达到每升3到5毫克,pH值位于7至8.5范围内,偏弱碱性,水深应在2米到2.5米之间,这样的环境最有利于鱼的生活和生长。
2 鱼种(鱼苗)选择原则和放养方法
池塘建好之后,就要进行鱼苗的投放工作。
鱼苗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鱼成熟后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在投放之前,必须要认真做好鱼苗选择,挑选适宜的鱼苗种
类,确保鱼苗质量满足放养要求。
池塘养鱼,首选生长速度快,市场需求量大,饲养难度低,风险规模小的鱼种。
对于我国来说,传统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鲤鱼、鲫鱼都是较为常见的池塘养殖品种。
如果池塘水质很好,那么放养草鱼就最为适合。
其次是确定鱼种的投放密度。
在决定好投放鱼种的种类后,要根据池塘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投放数量。
在满足鱼种生长要求的情况下,鱼种放养密度越高,产量越大。
由于影响鱼种投放密度的因素很多,在决定投放数量的时候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来决定,不能搞“一刀切”。
再次要选择正确的放养时机。
池塘环境就是鱼群的生长条件,对鱼种生长影响巨大。
水温过低时投放鱼苗,可以有效限制鱼的活动,方便捕捞,减少捕捞时鱼体受损程度,提高放养成活率。
此外,放养的时间越早,鱼种吃食时间越长,无形中等于增加了鱼的生长时间。
放养鱼种时,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相对温暖的日子,以免鱼种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受伤。
3 鱼种消毒
为降低鱼种带病几率,防止鱼病传播,需对鱼种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鱼种消毒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氯化钠水溶液(浓度3%~5%)浸洗鱼种5至10分钟,二是使用KMnO4溶液(浓度10mg/kg)浸洗20分钟左右,从而达到消灭鱼体上的病菌的目的。
4 鱼塘施肥与饲料投放
池塘养鱼,单纯依赖池塘原有的食料喂养鱼群,难以达到放养目的,必须采用人工的方式保障鱼种生长发育需要。
其中,鱼塘施肥就是投放食料的一种间接方式。
鱼塘池水中含有多种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组成,也是鱼类的重要食料来源。
如果温度、阳光、养分的条件适宜,这些浮游生物和藻类就会大量繁殖生长,为池塘中的食物链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受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的影响,以之为食料的鱼类,特别是鲢、鳙、鲮、鲤、鲫、罗非鱼成长加快,鱼产量大幅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浮游生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导致池塘水体含氧量下降,过多的施肥会造成池塘缺氧,对鱼类的生存带来威胁。
因此,在进行施肥时,要结合池塘具体情况,按需施肥,科学施肥,防止施肥过量。
池塘施肥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則:一是饲养草鱼、青鱼的池塘,能不施肥就不要施肥,施肥也要尽量的少,防止水体养分过多,不利鱼类成长。
二是不能在食场区域施肥。
三是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不能施肥。
由于阴天下雨等天气状况不佳时鱼塘水体含氧量低,施肥会使原本就不高的含氧量更低,造成鱼群缺氧。
四是水温太低时不要施肥。
池水温度低,肥料养分作用发挥速度慢,往往好几天以后才显现出来,延迟现象严重,容易使人误判,以为施肥量不足而继续追加,导致水体中肥料超标严重。
所以在施肥时,如果效果不明显,不要着急,要静下心来观察相当一段时间后再根据结果决定追加与否,不能操之过急。
五是使用磷肥时,要提前测量池水pH值,当pH值在6.5至7.5之间施用磷肥散失量最少,效果最好。
六是要把施肥和冲水相结合,在投放肥料的同时,还要保持较高的水质和含氧量,才能创造出最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
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等属于非滤食性鱼类,不能依赖池塘施肥来增加食
料,而必须通过大量人工投放饲料才能保障鱼类生长需要。
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我国渔民总结出“四定”喂鱼法,四定就是定质、定量、定时和定位。
所谓定质,就是指保证鱼饲料质量,定量,就是指投放饲料的数量要稳定,不能发生大幅度的变化,定时就是指投放饲料时间固定,有利于鱼群养成定时进食的习惯。
定位就是池塘中饲料投放的地点要固定,做到定点投放。
四定喂鱼法是我国渔民的经验总结,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作用效果,非常值得广大养鱼户借鉴学习。
5 池塘管理原则与鱼病防治方法
在池塘管理方面,一要做好池塘日常巡视,关注池塘变化,针对池塘鱼群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养殖事故发生。
每天早、中、晚都要巡视,尤其是天气炎热的夏季,鱼群生长环境变得苛刻,要加强巡视力度。
二是做好池塘日常维护工作。
及时清除池塘中的污物、杂物,保证池水清洁和池塘环境卫生。
三是做好氧气供应。
利用增氧机为池塘增氧,有利用提高鱼类产量,是池塘养鱼的重要措施。
增氧时间的选择很重要,要结合天气变化、鱼群动态和增氧机负荷等情况科学增氧。
除此之外,池塘养鱼还要注意鱼病防治工作,要熟悉常见鱼病的症状和应对措施,在池塘日常管理中要认真观察,一旦发现鱼病迹象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病害的进一步扩大。
6 结束语
发展池塘养鱼,既有利于地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丰富人们食物种类,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池塘养鱼影响因素较多,但只要养鱼户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注重学习总结,不断改进,持之以恒,经济效益还是比较有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