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古诗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须要系统学习掌握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古诗1.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生机。

这是初中生必须要背诵的经典古诗之一,通过细心品读与背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孟浩然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表达。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的《静夜思》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代表作品,以简练、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之一。

二、文言文1.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是一篇记叙文言文。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以险峻的山水和悠远的历史为视角,通过对大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政治理想。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岳阳楼记》,可以领略到范仲淹豪放的文笔和博大的胸怀。

2. 《论语》选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化的散文集,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基石"。

其中不仅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还承载着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初中生通过学习《论语》的精华选段,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观点,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学习古诗文言文,我深刻体会到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古诗和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这些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深远意义。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二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左传》1. 顺天行道,乱天犯道。

《孟子》1. 民无信不立。

《荀子》1. 人莫不争,争则存。

《庄子》1. 古之人,人居室,言未尝群,行未尝勇。

《论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君子成人之美。

3.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孙子兵法》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韩非子》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大学》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中庸》1. 中庸之道,在天下人。

《孙子兵法》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三国演义》1. 顺时而动,谓之轻,违时而动,谓之重。

1. 人不知而不愠,不闻而不怒,不见而不忧,不说而不怨。

《水浒传》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游记》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 三界无地,二十四番佛。

《儿女英雄传》1.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红楼梦》1. 一夜乍听春去后,几番新雨梦依稀。

《骆驼祥子》1. 人因梦想而伟大。

《海底两万里》1.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乐趣,就是为了认识事物而认识它们。

《浮士德》1. 搞一门业务,重要的不是年年有收获,而是一年比一年的收获多。

《古事记》1. 最险要的不是高山,而是不敢攀登。

《异闻录》1. 人要不自由,宁死也不随便受人摆布。

《安妮日记》1. 生命就像骑自行车,必须保持平衡才能朝前走。

《摆脱吸血鬼》1. 一个勇敢者,一个能活抱希望的人,将会好像一颗星星,永远在漆黑的黑夜中站立发光。

1. 难于革命中的这个时刻来说,我们不应该保留和回避一件无用的东西,包括感情。

《皮囊》1. 世界本和而生,各自依天,各自有贵贱,但到底也没有不平的。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言文指的是古代文化传统中使用的文言语言风格,其特点是古朴、简练、精炼,常用词汇和句式多为古代汉语。

2. 古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连动结构等。

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不仅……而且……”、“虽然……但是……”等。

3. 古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律诗、绝句、词等多种形式,律诗中常见的律格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4. 古代古诗多以抒发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讴歌英雄壮丽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对爱情、友情、家国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5. 古代文言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对偶、反问等。

其中,比喻是指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来表达意义,排比是指将相同句型的句子或词语放置在一起,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语言的力度和效果的作用。

6. 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还包括典、谐、象征等。

典是指用上古或典故、史实来点明观点或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谐是指把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反但形式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效果;象征是指借用事物的外在形象来隐喻抽象的概念或感情。

7. 古代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押韵、叠字等。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字句在音韵上的平齐、和谐,使诗句更具节奏感和韵
律感。

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相邻的词或字在音韵上的相同,增强了古诗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叠字是指连续使用同音或近音的字,使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理解古代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初中必背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许多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旧的”“所以”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气起着重要的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等。

作代词时,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指代学过的知识;作助词时,有“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用法。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中是并列关系,“人不知而不愠”中是转折关系。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凭借”“因为”等。

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乃”“为”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3、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准确,忠实原文;“达”就是通顺,表意明确;“雅”就是优美,富有文采。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

初中必背古诗词文言文知识手册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的重要时期,掌握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帮助初中生系统地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及文言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诗词背诵要点1. 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在背诵之前,先要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忆。

2. 掌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古诗词的韵律美是其魅力所在,通过朗读和吟唱来感受诗词的节奏,有助于记忆。

3. 反复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同时也能培养语感。

4. 联想记忆。

将诗词内容与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联系起来,通过联想来加深记忆。

二、文言文学习技巧1. 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词汇。

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 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理解其基本句式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3. 学习文言文的语法规则。

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习这些规则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4. 多做文言文阅读练习。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言文作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三、古诗词及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经典篇目。

2. 唐诗中的《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名篇。

3. 宋词中的《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佳作。

4. 元曲中的《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等名篇。

5. 明清小说中的《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片段。

四、学习建议1.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效果。

2.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 与同学互相交流。

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定期复习。

定期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每位初中生都能在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瑰宝。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新课标推荐必背文言文知识点集锦(16篇)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

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精选7篇〕篇1:高考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一、字音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二、重点实词: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合适)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顿,此处是雨停顿)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三、文言现象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防止接触2、直走直走咸阳古义:趋向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构造的参过失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亮堂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篇2: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才能层级如下:(一)阐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阐述类文本。

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阐述类文体的根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必背知识点是查字典语文网为您整理的考试资讯,请考生及家长详细阅读!
一.明确考纲要求
1、理解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近四年宁夏海南高考卷文言文试题特点
(一)选文特点
高考考查的文章大致可分为史传文和散文两大类,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2007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2008节选自《晋书·嵇绍传》,2009节选自《宋史·朱昭传》,2010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四年皆为史传类,文章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篇幅在600—700字之间。

史传类文章无非记人(一人多事)和记事(一事多人)两类。

前者结构特点是: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①-事件②……如2007年的《韦丹传》;后者结构特点是:事件-缘由-人物①-人物②……结局,如2009年的《朱昭传》。

(二)设题特点
以近四年宁夏卷为例,文言文试题分为两种类型:选择题(3道共9分)和主观翻译题(2道共10分),其中三道选择题测试角度也很固定,分别是实词考查、信息筛选、分析概括题。

1.实词考查题:
高考高考例析
07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答案为C
08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

答案为D
09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答案为C
10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答案为C
从四年高考试题可知,实词考查以常见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为主,重点考察实词的语境义,如07年的济:渡过难关,放在语境中不合情理。

2、信息筛选题
高考例析
07年: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答案为C
08年: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的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答案为D
09年: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答案为D
10年: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答案为B
从以上四道高考题来看,信息筛选题题干指明传主的某一方面的特点,题肢由6个从文中抽取的句子组成,备选项各为三个句子,要求选出全部符合要求的一项。

从设误特点上,6个句子其中有2-3句不合要求,比方07年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其中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体现韦丹整顿吏治,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则体现韦丹有大功劳,10年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中,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体现花云的勇猛,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体现了花云临危不惧的铮铮铁骨,此三句均不符合要求。

3.分析概括题
高考例析0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

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

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答案为c
分析概括题概括评价中心思想或表达技巧及作者的观点。

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不要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也不要把两个人当成一个人。

通常选项中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

如07年的分析概括题,错误的选项为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

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和原文对照,“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

”错误选项却把侵吞粮食的主角说成是“仓库主管”,实属张冠李戴。

4.句子翻译
高考例析:08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要求翻译的句子文言现象较为集中,涉及实词理解、虚词意义与用法、句式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现象,比方上句中的“所以”“行”“寻”“征”“以”皆为关键词。

这四题的安排顺序是很有讲究的,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个别的字词语句文段到全文内容的理解,每一题都要结合语境从文中找答案。

学生一般的做法是,先阅读一遍文章,然后对照原文按照题目顺序一个一个做下。

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很多时间,纠缠于选文字词句的理解而不得要领,而且也违背了人们认知事物时从面到点,从粗到细的规律。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先从文言文阅读纯客观题最后一题看起,倒着顺序做。

三.应对策略
第一步:倒吃甘蔗
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
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思路是把文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做文言文时,先阅读这个题目的题干,从而了解文章的人物及中心,带着这个中心去读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定内容
概述题所给选项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这一步骤,建议基础较差的同学放在读原文之前进行,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读完原文后读此题来印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

第二步:节节划读
划读史传文,就是用竖线把结构中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

这样有利于理清脉络,即使没读懂,也至少要知道事件、时间、人物间的关系。

第三步:读题目,定答案
1、文言实词题:内外推义
语境推义(填空),句法推义(对称性、搭配性),语汇推义(其他合成词或成语)
音形推义(不得已而为之)。

2、信息筛选题:细究题干
筛选之前,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要选出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选项等等。

如09湖北卷题11,要求选出分别表明“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选项,那么一个是内容要对应,一个是顺序要符合。

3、分析概括题:理解文意,按图索骥
理解文意: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不要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也不要把两个人当成一个人。

通常选项中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

结束语:做文言文阅读题,原则是:里应外合
里应(解题技巧):
1、倒吃甘蔗——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2、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
3、读题目,定答案
外合(全面积累):
1、文言实词:常见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2、古今异义:区别异同,了解分类
3、文言虚词:18个常见虚词
4、文言翻译: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