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2、明确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要求;3、能区分论题和论点,掌握分析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明确议论文的知识能力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二、知道常见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能辨析为证明论点而使用的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3、能根据需要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写恰当的论据;4、能正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各种论证方法、论证过程;5、领会议论性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
6、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
三、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知识:1、论题:作者要论述的主要问题。
(议论的对象、话题,是一个范围)2、论点:作者对论述的主要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3、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指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或有典型意义的故事。
(2)、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警句等。
4、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包括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内容。
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谚语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论证结构: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论) (本论) (结论)②纵式: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横式: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④“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
四、能区分论题和论点:1、教师点拨:论题是议论的对象、话题,是一个范围,通常是一个短语;论点则是作者的观点,是其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句子。
初三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

议论性文章专题复习之论点、论据与论证思路导学案课前任务:熟读并背诵《语文听课本》P88-90页的议论性文章的文体知识,然后请按照这些文体知识给下面教材中学过的议论文篇目分类。
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⑵《敬业与乐业》梁启超⑶《论教养》利哈乔夫⑷《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⑸《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⑹《怀疑与学问》顾颉刚⑺《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⑻《创造宣言》陶行知⑼《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⑽《不求甚解》马南邨⑾《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⑿《无言之美》朱光潜⒀《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课堂任务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1、请判断以下内容哪些能成为论点?(1)谈沉潜(2)想和做(3)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4)“熬”的境界(5)袁隆平成为明星,有多不容易?(6)循序渐进是读书最基本的方法(7)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他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2、完成《语文听课本》P86-88页的三篇议论文。
3、阅读《读网,更要读书》并完成后面问题。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一)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子曰:“温故而知新。
”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阅读的专项复习。
★二、出示目标★三、预习检测: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四、考点导航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南通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幻灯片(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难点。
了解考什么、怎样考,复习方法得当,就会化难为易。
★五.经典回顾、归纳考点★六、知识梳理(一)、准确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文阅读训练导学案(最新整理)

议论文阅读指导训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归纳概括文章或文段的中心论点。
2.能辨析四种常用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4.能筛选议论文的重要信息,完成选择题和部分主观题。
5。
能赏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直击中考】议论文为中考必考内容,从近三年的题型来看,题型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题兼而有之的形式来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概括,观点分析和论证方法。
考查的形式与高考有所接近,但不过分拔高,文段较为浅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和点评能力。
题型一:观点分析(概括中心论点,评价作者观点) 论点定义:一个陈述观点的句子。
(简略定义)论点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末尾得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也有的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需要汇集概括。
注意: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
评价观点: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仔细读题,表述流畅.题型二: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常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的作用:1。
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来证明……观点,生动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话谚明……观点,使作者的观点更具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3.比喻论证:把……(观点)比作……,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
4。
对比论证:把……和……从正反两方面作对比,更为证了……观点,增强说服力。
【例题解析】相貌和心灵周国平世上很少有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相貌。
一般来说,年轻人比年长者更在乎. 年轻人入世还免看重人际关系较浅的层面,留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表面在容貌上也比较敏感。
与关心名声相比,关心容貌更是一为与名声相比,容貌离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更远.现代整容术已经能够把一张脸变成另一张脸,但在新的仍是那个旧人。
如果不通过镜子,人是看不见自己的常也是想不起自己的容貌的,而这并不妨碍他做一切事情。
镜子代表着别人的眼光,人一照镜子,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审视自己了,因此,其实他所关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观感。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的事例,现实中的现象,自己的经历,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历届中考中论据主要考点
A、概括事实论据 B、论据的作用
C、为下文某个观点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四.课堂练习(见补充试卷)
3.常见的论证有 、 、
、 、 。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 、 。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2.重点分析与论点、论据、论证有关的考点
3.掌握阅读解题的技巧,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的梳理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 、 。
2. 和 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5.议论文的语言的特点是 、 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 。
二、把握中心论点
A.历届中考中有关论点主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某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B.解有的标题就是论点。 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结尾: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中间:往往借助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来分析论点。
自己归纳: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三、把握论据
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议论文阅读训练专题》复习导学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1、掌握议论文基本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点来做议论文文段的相关试题。
2、通过练习议论文的文段,掌握做议论文试题的方法和技巧。
3、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运用方法和技巧做议论文试题学习难点:掌握做议论文的方法和技巧学法指导:练习法学习程序:一、自学导读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b、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道理论据: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3)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阐明了……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证:a、直接讲述一些支撑论点的基本道理,揭示了事情的本来面目,令人信服;b、引用名言警句格言谚语公理,阐明……道理,增强论点的权威性,使文章极具说服力。
名言警句影响力大,格言谚语公理为大家公认,道理不言自明。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浅显易懂,增强说服力,同时又能使文章生动形象。
对比论证: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
2、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二、拓展延伸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
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
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
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
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
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
2、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二、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佛说: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今天,我们在此相会,真是天赐良机,如果我们抓住了这45分钟,就等于抓住了今年中考议论文阅读20分左右,同学们,想抓住这个机会吗?(生答)二)梳理议论文文体知识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板书)上战场前,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议论文文体知识(填空形式):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3、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必须要(正确鲜明)。
4、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据的类型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据必须要(真实、可靠、典型)。
5、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6、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8、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三)探讨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1、梳理了知识,我们就有了底气,那么,我们现在做考题是不是就能百战不殆了?不是,因为我们还不“知彼”,今天老师当了一回“刺探”,现在我就来汇报一下“敌情”:我统观了历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考题题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寻找或提炼论点。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概括作者思路。
4)分析开篇或中间的某些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5)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或含义。
6)补充论据。
2、我已刺探了敌情,如何用良策应敌呢,同学们,就看你们的了!下面我们分组讨论,现在我给各小组几十秒钟时间快速选出一个组长来,各组长再快速选出一个记录员来。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3. 能够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评价论据的有效性。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部分。
2. 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3.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
4. 论据的有效性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和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议论文知识,包括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讲解: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论据的有效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议论文,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评价论据的有效性,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2. 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拓展1. 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分析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如对比议论文、因果议论文、问题解决议论文等。
2. 论证方法:讲解不同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
3. 反驳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方观点,包括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
七、教学方法拓展1.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动讨论,分享不同类型的议论文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反驳技巧。
八、教学步骤拓展1. 案例分析:提供不同类型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导学案
一、所学议论文回顾
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中考议论文阅读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三、复习步骤
(一)回顾知识要点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据的类型:、
3、常见的论证方法:、、、
4、论证的方式:、
5、议论文的结构:、、
6、议论文的语言:、、、
(二)了解考题设置
1、所遇到过的议论文阅读考题回顾
2、达州市近两年议论文阅读考题
(1)201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季羡林《有为有不为》)
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是怎样提出的?(2分)
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阐述“有为有不为”的道理的?有什么作用?(2分)
③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2分)
④仔细阅读选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第7段中“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一句话的理解。
(3分)
(2)2015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毕淑敏《读书使人优美》)
①第2段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波浪线句。
(2分)
③请仿照第6段画横线句的修辞和格式写一组句子。
(2分)
④国家倡导全民阅读。
听故事、看视频也是一种广义的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喜欢看《熊出没》,不少成人喜欢评《甄嬛传》,这些作品能“使人优美”吗?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分)
○5“一本好书,一生财富”,我们所学教材及荐读名著中的人物,有许多都能给予我们积极影响。
请从下列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根据提示在横线上作简要表达。
(诸葛亮、藤野先生、杜小康、托尔斯泰、贝多芬)(3分)
3、议论文阅读考题盘点
(1)寻找中心论点;(2)辨析、补充论据;(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4)理清论证思路;(5)把握关键词句,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6)联系实际生活,开放拓展谈看法。
(三)掌握答题技巧,课堂练习反馈
1、怎样找中心论点
(1)答题技巧
①论点常出现的位置:标题揭示;开头提出;论证过程中鲜明提出;结尾归纳;文章中没给出,需自己归纳。
②论点的特点:是一个表示肯定陈述语气的判断句;有明显的倾向性,旗帜鲜明的表述观点;语言简洁。
③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
(2)课堂练习
例1: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绝不轻言失败,绝不向命运低头。
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
”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
例2:许多年轻人都喜欢可口可乐。
为什么?可口可乐不仅味道独特瓶体更是独特:眼睛看着外观美,手掌握着不滑脱。
这个独特的瓶子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当年,有一个叫路透的青年制瓶工人在与女友约会时,非常欣赏女友穿的套裙,由欣赏产生联想,设计出了瓶子的图纸,获得了专利,并且在1923年被可口可乐公司用600万美元买走了。
正是欣赏激发了路透的创造力,可见,欣赏十分重要。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
例3: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中”的观点。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选文列举刘邦的事例,想表达的观点是:
2、辨析、补充论据
(1)概括事实论据:①通读事例,找准论点;②抓住两个要素(人物+事件)进行概括;③看清字数要求。
例: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
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
”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请概括选段中的事实论据。
(字数不超过20字)
(2)为文中某个观点补写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①找准论点;②看清要求(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正面?反面?);③根据个人知识储备选取相应的材料;④补写材料(事例要典型、真实;原理、定理是经实践检验后被人们所公认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是广为流传的)例1: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
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
”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该段中用巴尔扎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请你再写出一个类似的事实论据。
(3)论据(事实或道理)能否删去:不管是什么论据,它都要证明论点的成立,也就是说论据要和论点保持高度的一致。
①如果一致,就是合理的,不删去;②如果不相关或相悖,就可以删去。
例: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该下面三个论据,有一个不能证明本段的观点,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是可忍,孰不可忍?
②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③韩信曾甘受市井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1)答题技巧:
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的事例,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名言(格言、谚语),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③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和……进行对比,论证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全面,观点更突出。
④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论证了“…… ”的观点,使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于读者接受。
(2)课堂练习
例1: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
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我粉碎每一个障碍。
”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例2: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索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
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
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例3: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
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
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是”,钦佩拜伏。
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他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例4: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
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
画横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四、课后练习巩固
练习册《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