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和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了解统计的完整过程。
2.学会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统计的实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复习:回忆分类与整理的相关知识。
预习: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调查的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结合选校服的问题情境,产生用统计解决问题的需求,确定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学习任务二:通过讨论,确定调查对象(学生),调查内容(校服颜色),调查方式(举手)。
学习任务三: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举手调查的过程,知道在举手时分类记录数据的过程就是数据的收集。
学习任务四:通过交流讨论,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整理数据。
学习任务五: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学习任务六:学习根据统计表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进而判断是否能解决问题。
学习任务七:通过知识回顾本课中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感受统计的价值。
【学习资源】通过网络了解生活中更多有关统计的知识。
【作业设计】1.数一数,填一填。
2.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画片的统计情况。
(每人选一样)(1)最喜欢()动画片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动画片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猫和老鼠》的比最喜欢《西游记》的少( )人。
(3)老师要组织同学们在课外时间看动画片,你有什么建议?3.学校组织二(2)班同学参加“环保小卫士”活动,下面是各组收集的矿泉水瓶情况。
(1)二年级同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班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最多。
(3)二(2)班比二(4)班少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4)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4.课后实践: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蔬菜。
(每人选一种)(1)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的人数最少。
浅谈导学案中的“作业”设计

任 在具体 的施 教过 程 中的 因材施 教 、 有 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措施的可行性 , 事 事
的放 矢的教育 、 教学 工作 。作为交往 者 , 以理服人 , 以情 动人 , 以爱心感化人 , 使 学 魏书生说过 : “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 , 心
能 将心比心 , 站在他 们 的立场 , 设身处 地 班 主任 如果 不懂得学 生 的这 种心理 需求 生完全信赖和尊重你 。 地为他们着想 ,让他们 明白为什 么错 , 错 或 是理 论上 知道而没 有在教 育过程 中加 口服 , 乐于接受教育 。 不同班级的学生 , 各 法开展。 方面 的差异是 明显 的, 这种差异是一种客 在 哪里 , 应如何改 正 , 这样他 们便会 心服 以实践 ,则 必然会致 使思想 教育 工作 无 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 班主任 是在广阔的 心 灵世界 中播 种、 耕耘 的职 业 , 这一职 业 当然 , 有 了平 等的心 态 , 还应积极 创 是神圣 的。愿我们 以神圣 的态度 , 在这神
观存在 , 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 设 竞争合作 的环境 。首先 , 班级成员要 团 圣的岗位上 , 把属于我们的那片 园地管理 育 工作 的出发点 , 但决不是班主任对学生 结合作 , 从而使我们无愧于 自己的学 “ 人不合作便 无法生存” ,班级亦 得 天清 日朗 ,
采取不 同“ 标 准” 和“ 政 策” 的依据。
不能 因为学生 的家庭 经济条件 不一
是如此 , 只有通过学生与学生之 间的合作 生 , 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 中的 才能营造 良好 的学 习氛围。 形成 一个凝聚 这段历史。
浅谈导学案中的“ 作业 ’ ’ 设计
●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中 学 郑世平
关键词 : 作业设计 导学案 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并把变化写清楚,写准确。
【课前学习任务】完成前期观察记录单。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选择什么作为你连续观察的对象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现象。
比如,鱼睡觉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我们一碰含羞草,它就闭拢了叶子,好像一副很害羞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请结合你的观察记录,说说你是怎么观察的?学习任务三:再识观察日记,明确习作标准。
1.对比,看看观察日记有什么特点?制定“写观察日记”评价标准。
本次的习作就让我们用日记的形式来写一写观察中的发现。
日记属于应用文的一种,它有一定的格式:第一行,写上年、月、日,星期×,天气情况。
一般是写在第一行的中间。
第二行,开始写正文。
日记一般不写标题,但初写日记时可以加一个标题,以便围绕一个中心写。
在写观察日记的时候除了要关注日记的格式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按一定的顺序。
如,观察一样事物的外观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再局部;观察一样事物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
观察时做到仔细、准确。
(2)按观察顺序将观察过程记叙完整。
自己最想写最感兴趣的部分要写具体。
(3)写作的时候要突出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感受。
2.读一读这份观察记录,想一想如果以这个记录为基础,怎么写观察日记呢?结合习作评价标准想一想,比如:你会选择哪几天,写几篇?要突出哪些特点?3.分享同学习作。
【作业设计】1.整理你的观察记录,按习作提示要求完成你的观察日记。
2.反复读读,用修改符号修改错字和病句。
3.对照着我们的习作评价,自己先给自己评一评,看看你能成为观察小达人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2.组织语言,修改习作,把事物的变化过程写清楚、写准确。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能了解文中所想象的未来上学方式与现在的不同。
2.能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
3.能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学习准备】
准备好语文书、签字笔。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
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
了解科幻,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分析人物,体会写法→推荐好书,延伸阅读。
【作业设计】
1.和班上同学分享你读过的科幻小说。
2.大胆想象:未来的学校还可能是什么样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辨识意象,分析意象特点,获得对诗中“你”的初步认识。
3.品读意象组合而成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进而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1.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体会诗歌情感。
2.勾画诗歌中的意象,批注意象的特点。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语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停连的处理、语调的高低。
2.在文中标出押韵的字和韵脚。
3.注意句子转行处,勾画“陌生化”的断句。
学习任务二:请圈画出诗歌中的意象,概括意象及“你”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尝试为每幅画面拟写一个名字,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感受。
学习任务四:诗人将“你”比作四月天,通过创设多个优美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习资源】1.林徽音的代表诗作《笑》。
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作业设计】1.请从第二、四、五节中任选一节,完成画面命名、描述及赏析。
2.让我们与新月派才女林徽因一起歌颂纯真的爱!请同学们选择恰当的意象,营造意境,模仿本诗尝试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答案示例:1.第二节:风云星雨图黄昏时分,云烟飘荡,软风吹拂,颗颗星子点缀在天边,蒙蒙细雨伴着星光洒落在花瓣上,好一幅梦幻的画面。
“云烟”轻薄,随意流动,随意变化形态,具有静态美、动态美、梦幻美。
“吹着”“闪”“点洒”几个动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
第四节:雪后新芽图白雪消融,绿水悠悠,似乎听见流水潺潺伸向远方;嫩芽初放,鲜活水灵,新生命露出满面笑容;水光潋滟,白莲摇曳,似乎想说些什么。
这幅画面综合运用了多种色彩,“鹅黄”“绿”“白”这几种色彩给人的感觉都是明亮的,给人一种温暖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为“温润的美感”。
人教鄂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水》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鄂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水》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知道水有很多用途,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
科学探究:
1.能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2.能根据水的特征辨认水。
科学态度:
1.乐于认识水的特征,讨论水的用途。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水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课前学习任务】
观察水,了解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探究水有固定形状吗?
将水倒入三个不同容器和袋子中,观察水的形状。
学习任务二: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用眼睛看、扇闻、舌尝的方法观察一杯干净、安全的水,了解更多水的特点。
学习任务三:找出哪杯是水
根据水的特点,找出哪个杯子中装有水。
学习任务四:说说水的用途
交流水有哪些用途。
【学习资源】
纪录片《水脉》。
【作业设计】
任务一:
采访家长或者查阅资料,找一找水还有哪些用途。
任务二:
跟家长一起,讨论在家中如何节约水资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课前学习任务】
熟读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摘录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的画面,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从本单元的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能表达出“自然之美”的句子,抄在横线格中。
【作业设计】
1.仿照例子,展开想象。
请你从今天学过的描写声音的词语中任选一个,把你
根据这个词语想到的画面写下来。
例:锣鼓喧天: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不时传来阵阵鼓声和呐喊声。
:
2.选词填空,并完成练习。
A.霎时
B.顿时
C.忽然
D.过了一会儿
E.一会儿工夫
(1)空中传来一声巨响,( )天空中出现了千万朵美丽的火花。
(2)妈妈收抬房间特別快,( ),家里就干干净净了。
(3)我会用上面的词语描绘( )的场景:
3.背诵《鹿柴》,并完成练习。
(1)本诗描绘的是鹿柴( )时分的景色。
A.清晨
B.中午
C.傍晚
D.夜晚
(2)第一、二句写林中看不见人,却能听到说话的声音,突出了山林的( )。
第三、四句写夕阳余晖的映照,更突出了山林的( )。
A.空阔
B.幽暗
C.明亮
D.寂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学习任务单(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
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
【学习目标】
1.反复吟哦,分析诗人眼见之景的特点。
;
2.初步了解月、子规等意象文化内涵,解决疑问,理解景物触发诗人情感或诗人将情感寄托到某种景物上的原因。
3.运用朗读技巧,读出两首诗歌的怀友思乡的离情。
【课前学习任务】
1.认准读音,能流利朗读两首诗。
2.查找资料,看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出现的景物,在古诗中有什么含义,背后有什么故事。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诵读古诗,理解诗义
1.诵读古诗,读准字音。
2.梳理诗歌大意。
学习任务二:分享资料,理解意象内涵
1.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找到常见意象的内涵。
2.总结杨花、子规、月的意象内涵。
学习任务三:迁移思考,意象的组合形式
1.找出《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
2.总结意象的组合关系。
学习任务四:学习借景抒情,感受本诗离情
1.找到诗眼,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2.总结本首诗情感。
【学习资源】
1.文献阅读《意象有机组合的奥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新解》。
2.上网查找资料,总结常见意象的内涵。
【作业设计】
1.查找资料,找一找李白诗中带有月的诗句,了解其中月的意象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
2.仿照《天净沙·秋思》或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格式,写一首饱含离别之情的小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3、苏州园林
主备:周鹏时间:2016年9月26日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文章准确、精炼、周密、生动的语言
3、鼓励学生探索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与对象特征
教学难点
品味说明文语言,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清说明文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学法指导
另见《说明文阅读知识与<苏州园林>练习》
资料链接:
苏州园林简介: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是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苏州也因此获得“天堂”的美称。
作者叶圣陶,22岁之前,他一直在苏州生活,所以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他75岁时,为一本苏州园林图册写的序。
教师导学反思或学生学习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