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历年统计资料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积极采取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结构和机制性矛盾加剧,在此情况下,全省及时采取措施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初步见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超过GDP增幅5.3个百分点。
下半年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超过GDP增幅3.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1998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456.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475.3亿元,增长11.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8.2%、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3和0.5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有序的步伐。
1998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项改革经过精心安排,陆续出台,稳步推进,我省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等方面取得进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等措施进入实施和落实阶段。
新的粮食亏损挂帐被遏制,一些品种的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回升。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历年统计资料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
历年统计资料
一、粮食作物、夏粮、小麦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二、(秋粮、稻谷、玉米)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三、地瓜、大豆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四、棉花、油料、麻类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五、烟叶、烤烟、蔬菜、水果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六、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
注:2010年单位为:万亩、万吨。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1-03-02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各条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方针和部署,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开拓,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2000年,全省继续采取综合性的宏观调控手段,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重视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重视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出口需求;在增加有效需求的同时,注重调整优化供给结构。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正向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增长持续加快,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26.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47.3亿元,增长10.3%。
分季度看,国民经济增长呈现持续加快的趋势。
宏观经济景气状况较上年明显上升。
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26.8,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税后利润情况的景气指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完成。
紧紧围绕资本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等三个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明显进展。
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1.8%,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有100户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中小企业中有80%以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涉及产权关系变革的占50.6%。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吴建梅;孙金森;陈林祥;马英洁;徐桂华【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s in Zhu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0.[ Metho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Zhucheng City from 1961 to 2010 were chosen to analyze its 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s based on linear trend estimation method. [ Resul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recent 50 years rose at a speed of 0. 383 ℃/10a.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each season in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span in winter > autumn > spring > summer, the mean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50 years decreased at a speed of 18. 7 mm/10a, increased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decreased in summer and autumn. Temperature reduced most distinctly in summer al a speed of 20.9 mm/10a. Temperature reduction in recent 50 years appeared only fur one year.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happened in seven years, after 1990s. In recent 50 years, only six years had abnorm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was uneve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accuracy of precipitation report.%[目的]分析1961 ~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 ~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来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2【总页数】3页(P11341-11342,11379)【关键词】气候变化;诸城市;特征分析【作者】吴建梅;孙金森;陈林祥;马英洁;徐桂华【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昌乐县气象局,山东昌乐262400;山东省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气候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1-3],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 ℃[1]。
农作物统计数据(山东)

农作物统计数据(2015年,山东)2017年6月目录1.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2.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单产统计数据 (2)3.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总产统计数据 (3)4. 2015年山东省粮食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4)5. 2015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5)6. 2015年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6)7. 2015年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7)8. 2015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8)9. 2015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9)10. 2015年山东省大豆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0)11. 2015年山东省谷子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1)12. 2015年山东省高粱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2)13. 2015年山东省蔬菜+食用菌面积统计数据 (13)14. 2015年山东省粮食单产统计数据 (14)15. 2015年山东省小麦单产统计数据 (15)16. 2015年山东省玉米单产统计数据 (16)17. 2015年山东省水稻单产统计数据 (17)18. 2015年山东省棉花单产统计数据 (18)19. 2015年山东省花生单产统计数据 (19)20. 2015年山东省大豆单产统计数据 (20)21. 2015年山东省谷子单产统计数据 (21)22. 2015年山东省高粱单产统计数据 (22)23. 2015年山东省粮食总产统计数据 (23)24. 2015年山东省小麦总产统计数据 (24)25. 2015年山东省玉米总产统计数据 (25)26. 2015年山东省水稻总产统计数据 (26)27. 2015年山东省棉花总产统计数据 (27)28. 2015年山东省花生总产统计数据 (28)29. 2015年山东省大豆总产统计数据 (29)30. 2015年山东省谷子总产统计数据 (30)31. 2015年山东省高粱总产统计数据 (31)32. 2015年山东省蔬菜总产统计数据 (32)1.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10地市粮食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总种植面积的83.1%)(10地市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4.7%)(10地市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省玉米总种植面积的81.9%)(10地市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总种植面积的99.6%)(10地市棉花种植面积占全省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7.9%)(10地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2.8%)(10地市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总种植面积的89.1%)(10地市谷子种植面积占全省谷子总种植面积的92.0%)(10地市高粱种植面积占全省高粱总种植面积的90.3%)13. 2015年山东省蔬菜+食用菌面积统计数据(10地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7.7%)(10地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84.1%)(10地市小麦总产占全省小麦总产的85.8%)(10地市玉米总产占全省玉米总产的82.6%)(10地市水稻总产占全省水稻总产的99.7%)(10地市棉花总产占全省棉花总产的97.5%)(10地市花生总产占全省花生总产的93.5%)(10地市大豆总产占全省大豆总产的89.5%)(10地市谷子总产占全省谷子总产的90.4%)(10地市高粱总产占全省高粱总产的89.3%)(10地市蔬菜总产占全省蔬菜总产的87.4%)。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摘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本文从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山东省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所在。
在总体分析山东省粮食作物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水平。
展望未来,山东省粮食产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山东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发展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对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山东省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目的:1.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在山东省的种植情况,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比,探讨不同作物的发展态势;2.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情况,分析各作物的产量差异,探讨产量优势及影响因素;3. 分析市场对不同粮食作物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对作物重点种植的影响;4.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技术改进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0-11-24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国民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大,科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1997年,全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趋势继续得以巩固,社会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求平衡关系仍处于基本适度区间,“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初步形成。
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199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5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270亿元,增长14.4%。
物价涨幅在上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回落。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仅比上年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均为近十三年来的最低涨幅。
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工农业生产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47.9%、34.1%,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规模经济开始起步。
数量仅占独立核算企业11%的2487家大中型企业,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占到全省的60.0%、56.6%和66.9%,对全省工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骨干作用。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6-03-06山东省统计局2006年3月5日2005年,是我省圆满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山东的一系列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据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8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7.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0.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增加值9562.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0.4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比例为10.4:57.5:32.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差距在0.5个百分点以内。
人均生产总值2004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4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城镇新增就业10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10.1万人。
按规定减免各种税费近5亿元,惠及下岗失业人员132万人次。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859.2万人,比上年增长10.7%。
“西输东接”工程成效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2.2万人,增长34.9 %。
城镇登记失业率3.35%。
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1.2%;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