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比较8个安全模型
(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
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由格林伍德(M .Greenwood)和伍兹(H .Woods)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又由纽伯尔德(Newboid)在1926年以及法默(Farmer)在1939 年分别对其进行了补充。
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
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至今仍有某些人赞成这一理论,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此理论的正确性。
1936 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 .H.Heinrich) 所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即第一块牌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最后一块牌即为伤害。
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 000 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有98%是可以预防的。
基于改进Reason模型的航空事故人为维修差错解析与预防

基于改进Reason模型的航空事故人为维修差错解析与预防作者:郑嘉韬丁溢周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7期摘要:当今航空工业发展迅猛,航空器制造管理技术日趋成熟,重大航空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但维修差错相关事故占比却不降反升。
本文首先利用数组数据,证明了因维修差错造成的事故在航空事故中的占比在逐渐提高。
其次利用Reason模型提出了一种归纳方法,利用历史航空事故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各类维修差错致因在航空事故Reason模型中的占比,给出减少维修差错的建议。
关键词:Reason模型;瑞士奶酪模型;航空事故;人为差错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型航空器层出不穷,其维修手段也日新月异。
一方面,在对航空理论研究不断发展的今天,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越发成熟,相应的技术标准与制造技术工艺越发规范,航空事故发生的概率逐步减小;另一方面,由于维修中人的参与度无法降低,维修管理法规与技术规范研究相对滞后,维修人员素质、技能参差不齐,使得维修差错导致的航空事故占比不断升高。
现在,航空维修差错已是航空器飞行事故与地面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将其事故数据进行整合梳理,进行进一步分析。
1飞行事故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航空学会对我国建国后五十年内的航空事故统计得出如下结论:国内民用运输航空器事故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以飞行机组或维修人员为主要因素的人为因素占到了79%;二是以航空器为主要因素的机械因素占到了17.5%;三是以天气为主的环境因素占到2.6%[1]。
由此可以看出,和航空制造与修理相关的机械因素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例,达到了10%~30%。
在我国民用航空运输飞行事故中,因维修(维护)不当造成的飞行事故率,从前40年的7.9%上升到九十年代的16.7%[2]。
说明至少在国内范围内,航空器由于维修原因所造成的各种事故比例在大幅上升。
航空运输协会(ATA)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的这段时间里,有15%~26%的航空事故与维修差错有关[3]。
最新PESTEL分析模型(PESTEL Analysis) 及相关案例资料

PESTEL分析模型(PESTEL Analysis)目录[隐藏]∙ 1 什么是PESTEL分析模型?∙ 2 PESTEL的因素o 2.1 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政治因素o 2.2 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经济因素o 2.3 社会文化的因素o 2.4 技术的因素o 2.5 环境的因素o 2.6 法律的因素∙ 3 PESTEL分析经典案例∙ 4 PESTEL分析模型案例分析o 4.1 案例一:新高煤机公司及其环境分析[1]∙ 5 相关链接∙ 6 参考文献[编辑]什么是PESTEL分析模型?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
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2)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PESTEL是在PEST分析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形成的。
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六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编辑]PESTEL的因素[编辑]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政治因素∙政府的管制和管制解除∙政府采购规模和政策∙特种关税∙专利数量∙中美关系∙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特殊的地方及行业规定∙世界原油、货币及劳动力市场∙进出口限制∙他国的政治条件∙政府的预算规模[编辑]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经济因素∙经济转型∙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利率规模经济∙消费模式∙政府预算赤字∙劳动生产率水平∙股票市场趋势∙进出口因素∙地区间的收入和销售消费习惯差别∙劳动力及资本输出∙财政政策∙欧共体政策∙居民的消费趋向∙通货膨胀率∙货币市场利率∙汇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编辑]社会文化的因素∙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国家和企业市场人口的变化∙生活方式∙公众道德观念∙对环境污染的态度∙社会责任∙收入差距∙人均收入∙价值观、审美观∙对售后服务的态度∙地区性趣味和偏好评价[编辑]技术的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哪些技术∙这些技术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如何∙外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含哪些技术∙上述的外部技术中哪些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利用这些外部技术∙这些技术最近的发展动向如何?哪些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这些技术在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企业对以往的关键技术曾进行过哪些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企业及其竞争对手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艺革新和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投资∙外界对各公司的技术水平的主观排序∙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增值结构是什么?∙企业的现有技术有哪些能应用?利用程度如何?∙企业需要实现目前的经营目标需要拥有哪些技术资源?∙公司的技术对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如何?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编辑]环境的因素∙企业概况(数量,规模,结构,分布)∙该行业与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起步,摸索,落后)∙对相关行业影响∙对其他行业影响∙对非产业环境影响(自然环境,道德标准)∙媒体关注程度∙可持续发展空间(气候,能源,资源,循环)∙全球相关行业发展(模式。
§4.6事故-安全模式理论(含总结)

§4.6事故模式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物 的 人的 不 不安 安 全行 全 为 状 态 伤害 、 财产 损失
遗传 及社 会环 境
人的 缺点
事故
§4.6事故模式理论
§4.6.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
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果第 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 (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 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 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 避免伤害的发生。
全素质培养,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第二,人的缺点(P)。即由于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 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鲁莽、固执、易过激、 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陷,也包括诸如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的后天不足。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式:威格里斯沃思模型、塞利模型、劳
伦斯模型
动态变化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
§4.6事故模式理论
§4.6.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海因里希最早提出的,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 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 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 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 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对于安全来说属于不良的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人的安
第一章 威胁建模

第一章 威胁建模
一.通过威胁建模进行安全的设计
a) b) c) d) e) f) g) 威胁建模过程如下: 成立威胁建模小组。 分解应用程序。 确定系统所面临的威胁。 以风险递减的顺序给威胁排序。 选择应付威胁的方法。 选择缓和威胁的技术。 从确定下来的技术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第一章 威胁建模
1.1 分解应用程序
上下文 0级 1级 2级
第一章 威胁建模
1.1 分解应用程序
DFD上下文图表 上下文图表只有一个过程,通常没有数据存储。如下是工资表范例应 用程序的上下文图表。
3.0 管理员
管理任务请求 管理任务反馈
1.0 用户
工资表信 息请求
2.0 Web开 发者
工资表信 息响应
0.0 工资表应用 程序
更新后 的文件
使用 SSL/TLS
需要对服 务器的物 理访问
1.3.1 用户“安装”读 取口令的病毒
1.3.2 在计算机上安 装恶意代码
需要对服 务器的物 理访问
第一章 威胁建模
威胁建模需要记录的项目
项目 标题 威胁目标 威胁类型 风险 威胁树 缓和技术(可选) 缓和状态 Bug数量(可选) 用适当的语言描述 应用程序的哪一部分容易受到攻击? 基于STRIDE模型来记录威胁的类型 用你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风险 攻击者如何实施威胁?保持威胁树的简单性 如何缓和威胁?如果已经使用了某种缓和技术,就记录下来; 否则,进行下一个威胁。 威胁已经被缓和了吗?是、否、稍微、需要研究 如果在使用一个跟踪bug的数据库,则有要跟踪的bug数量 注释
提高思考效率的50个模型(25)

提高思考效率的50个模型(25)1.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工具,通过分析组织(或个人)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帮助确定最佳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2.PDCA循环模型: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模型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实现持续优化和提高效率。
3.5W1H模型:5W1H模型是一种问题分析方法,通过回答问题“什么(What)、为什么(Why)、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帮助深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4.金字塔思维模型:金字塔思维模型是一种逐步深入思考的方法,从广义到具体,逐层展开,帮助理清思路和逻辑关系。
5.决策树模型:决策树模型是一种图形化的决策分析工具,通过树状结构展示不同决策选项和可能结果,帮助做出合理的决策。
6.逆向思维模型:逆向思维模型是一种倒推的思维方式,从结果出发,逆向推理到原因和解决方案,帮助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最优解。
7.ABCDE思考模型:ABCDE思考模型是一种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分为Analysis(分析问题)、Background(背景知识)、Current situation (当前状况)、Decision(做出决策)和Execute(执行计划)五个步骤。
8.递归思考模型:递归思考模型是一种通过逐步分解问题,解决其各个部分,然后合并得出整体解决方案的思考方法。
9.Six Thinking Hats模型:Six Thinking Hats模型是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提出的一种思维技巧,通过穿戴不同“帽子”(角色)来进行全方位思考,包括感性帽、理性帽、创造性帽等。
10.头脑风暴模型:头脑风暴模型是一种集体创意方法,通过集思广益,自由发挥想象,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2023高考议论文辩证分析的六大模型(精品)

2023高考议论文辩证分析的六大模型(精品)有一些作文题,特别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其材料所描还的事件或现象呈现出的内容往往没有绝对的是非、正误、优劣之分,它们对错参半,优劣兼具,存在争议性,写作中必须辩证地、批判地看待问题,既坚守自己的观点,又顾及对立面的意见,这样文章才能有说服力。
批判性思维,不能望文生义,以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否定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是一种以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下面我们就议论文写作,从普遍联系的角度介绍几种批判性思维模型。
这种思维模型主要用于批判性阐述,所谓肯定否定,就是批判某种观点、现象的时候,先对这一观点或现象作某些肯定性的评议,然后再从性质、危害等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达到辩证否定的目的。
【例1】①柏林大屠杀纪念馆,那是供后人凭吊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很沉重的地方竟然有一些游客拍了搞怪留影,这让人难以接受。
从主观上看,这些游客并无特别的歹意,不过是为了娱乐一下而已。
然而,娱乐有度,不管对象,不分场合,放弃意义的思考和追寻,凡是以娱乐之心待之,那是灵魂堕落的开始。
②想起前几年的恶搞杜甫。
课本中正在仰天沉思的杜甫插图被高中生们涂鸦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着运动服打篮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变身成恶魔玩转千元安卓机的,不一而足,应有尽有。
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如此恶搞杜甫,丑化杜甫形象,其无知、浅薄和低俗可见一斑。
我们需要娱乐,不能成天一本正经地活着,但是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
③脱下沉重的外衣,换上轻盈的步伐,那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
但是,调侃历史,恶搞历史,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那样历史就成了一个个笑料。
信息安全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

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设计并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都不尽相同,对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侧重也有所差别。
早期人们对信息安全体系的关注焦点,即以防护技术为主的静态的信息安全体系。
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认识的深入,其动态性和过程性的发展要求愈显重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9年对OSI开放系统互联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OSI 安全体系结构:ISO 7498-2:1989,该标准被我国等同采用,即《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二部分:安全体系结构GB/T 9387.2-1995》。
ISO 7498-2安全体系结构由5类安全服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及用来支持安全服务的8 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交换、业务流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构成。
ISO 7498-2 安全体系结构针对的是基于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通信系统,它所定义的安全服务也只是解决网络通信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其他信息安全相关领域,包括系统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都没有涉及。
此外,ISO 7498-2 体系关注的是静态的防护技术,它并没有考虑到信息安全动态性和生命周期性的发展特点,缺乏检测、响应和恢复这些重要的环节,因而无法满足更复杂更全面的信息保障的要求。
P2DR模型源自美国国际互联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ANSM(Adaptive NetworkSe cur ity Mode l)。
P2DR 代表的分别是Polic y (策略)、Protection (防护)、Detection (检测)和Response(响应)的首字母。
按照P2DR 的观点,一个良好的完整的动态安全体系,不仅需要恰当的防护(比如操作系统访问控制、防火墙、加密等),而且需要动态的检测机制(比如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在发现问题时还需要及时做出响应,这样的一个体系需要在统一的安全策略指导下进行实施,由此形成一个完备的、闭环的动态自适应安全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分析比较八个信息安全模型
(1)状态机模型: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系统始终是安全的,一旦有不安全的事件发生,系统应该会保护自己,而不是是自己变得容易受到攻击。
(2)Bell-LaPadula模型:
多级安全策略的算术模型,用于定于安全状态机的概念、访问模式以及访问规则。
主要用于防止未经授权的方式访问到保密信息。
系统中的用户具有不同的访问级(clearance),而且系统处理的数据也有不同的类别(classification)。
信息分类决定了应该使用的处理步骤。
这些分类合起来构成格(lattice)。
BLP是一种状态机模型,模型中用到主体、客体、访问操作(读、写和读/写)以及安全等级。
也是一种信息流安全模型,BLP的规则,Simplesecurityrule,一个位于给定安全等级内的主体不能读取位于较高安全等级内的数据。
(-propertyrule)为不能往下写。
Strongstarpropertyrule,一个主体只能在同一安全登记内读写。
图1-1 Bell-Lapodupa安全模型解析图
基本安全定理,如果一个系统初始处于一个安全状态,而且所有的状态转换都是安全的,那么不管输入是什么,每个后续状态都是安全的。
不足之处:只能处理机密性问题,不能解决访问控制的管理问题,因为没有修改访问权限的机制;这个模型不能防止或者解决隐蔽通道问题;不能解决文件共享问题。
(3)Biba模型:
状态机模型,使用规则为,不能向上写:一个主体不能把数据写入位于较高完整性级别的客体。
不能向下读:一个主体不能从较低的完整性级别读取数据。
主要用于商业活动中的信息完整性问题。
图1-2 Biba安全模型解析图
(4)Clark-Wilson模型:
主要用于防止授权用户不会在商业应用内对数据进行未经授权的修改,欺骗和错误来保护信息的完整性。
在该模型中,用户不能直接访问和操纵客体,而是必须通过一个代理程序来访问客体。
从而保护了客体的完整性。
使用职责分割来避免授权用户对数据执行未经授权的修改,再次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在这个模型中还需要使用审计功能来跟踪系统外部进入系统的信息。
完整性的目标,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进行修改,防止授权用户进行不正确的修改,维护内部和外部的一致性。
Biba只能够确认第一个目标。
(5)信息流模型:
Bell-LaPadula模型所关注的是能够从高安全级别流到低安全级别的信息。
Biba模型关注的是从高完整性级别流到低完整性级别的信息。
都使用了信息流模型,信息流模型能够处理任何类型的信息流,而不仅是流的方向。
(6)非干涉模型:
模型自身不关注数据流,而是关注主体对系统的状态有什么样的了解,以避免较高安全等级内的一个实体所引发的一种活动,被低等级的实体感觉到。
(7)Brewer和Nash模型:
是一个访问控制模型,这个模型可以根据用户以往的动作而动态地改变。
模型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用户访问被认为是利益冲突的数据。
(8)Graham-Denning安全模型:
创建允许主体在客体上操作的相关权限;
Harrison-Ruzzo-Ullman模型:允许修改访问权以及如何创建和删除主体和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