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爱心树》阅读交流
绘本故事《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10篇_小学一年级作文_

绘本故事《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10篇《爱心树》是让我们懂得孝顺爸爸妈妈的一本绘本,所以我们都应该仔细的去读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本故事《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爱心树》读后感范文一《爱心树》这本书讲了一颗大树给一个人遮风挡雨,还把自己结的果实都给他吃,最后大树老了,再也不能给男孩遮风挡雨和结果实给他吃了,就连最后的树根都留给孩子当椅子坐了,我觉得这颗大树好像我的妈妈,看完这本书我更爱我的妈妈了。
《爱心树》读后感范文二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
最主要的内容是,这棵树很有爱心,它要为朋友做出好多贡献给朋友,所以,人人都爱他。
我觉得,爱心树愿意把自己的东西都献给别人,他还那么快乐,我们也要爱护树木。
《爱心树》读后感范文三这本书是我在老约翰绘本馆借的书。
里面的小男孩非常可爱,这棵树非常好,最后只剩下树干还让小男孩坐。
我们要想这棵树学习,为了自己爱的人,就算付出生命,也值得。
《爱心树》读后感范文四前几日,看了一本书叫《爱心树》,大树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都给了孩子,最后树老死了,看得我都要流泪了! 这样无私的爱仿佛大人的大爱一样!我很感动,因为我的奶奶也想大树一样,把爱心都给了我。
我感恩他们!《爱心树》读后感范文五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里边的大树最像我的爸爸。
因为大树付出了一切,去对待这个男孩,就像爸爸对我也那样付出。
这本书确实很感人,我想到也是一个小男孩。
其实我也每天在爸爸身边跑来跑去,要求他给予我许多东西。
我爱我的爸爸。
《爱心树》读后感范文六我今天看了一个故事,叫《爱心树》。
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觉得,我的全家就是我的爱心树,爷爷每天都为我做饭;奶奶总是对我说与爱有关的事情;妈妈对我又好又严厉,那都是为了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爸爸每天晚上睡前,都会和我做游戏,让我放松。
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我就不能快乐的成长,我真的好爱好爱你们!《爱心树》读后感范文七从前,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会跑到树下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他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天,吃树上的果子,和大树捉迷藏。
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主题班会教案

绘本《爱心树》课外阅读指导课主题班会教案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怀,关爱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和帮助的重要性。
时间:40分钟目标:1.了解爱心的概念和重要性。
2.通过阅读绘本《爱心树》,培养学生的爱心情怀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激发学生主动分享、帮助他人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学生分享自己最近的一次帮助他人或被他人帮助的经历,并谈谈当时的感受。
2.导入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爱心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阅读绘本《爱心树》(15分钟)1.教师讲解绘本《爱心树》的大意和主题。
2.逐页朗读绘本《爱心树》,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绘本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绘本中有哪些人和动物需要帮助?他们分别是如何得到帮助的?-绘本中的树是如何变成爱心树的?爱心树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你觉得爱心树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三、情感分享(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与小组分享:-你有没有帮助过他人?是什么样的帮助?-你有没有被他人帮助过?是什么样的帮助?-你觉得什么时候是最需要帮助他人的时候?-你愿意成为一棵怎样的“爱心树”?2.小组代表分享:四、培养行动意识(10分钟)1.教师提问: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一些学生当下可以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方式。
2.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主意。
3.学生与同桌分享,并互相提供改进意见。
4.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计划。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2.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并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收获和改进计划。
教学资源:绘本《爱心树》、黑板、笔、学生日记本。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一本关于爱心的小绘本。
2.让学生找一些有需要的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慈善机构或福利院,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参与关爱他人的活动。
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

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篇1今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里面写的是一个孩子,他喜欢一棵大树,这棵大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小时候经常爬到树上吃苹果,玩耍。
后来孩子长大了,大树把能给他的都给了孩子,果实、枝条、树干这些全给了孩子了,但大树很快乐。
读了这本书我感动的流泪了,这本书写了大树对孩子无私的.爱,我的爸爸妈妈就是我的爱心树,他们对我没有索取只有奉献,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孝敬他们。
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篇2读了爱心树,我觉着这本书最感人的一段话是65页摘抄:“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
我没有枝条了,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
我也没有树干,不能让你爬上去玩了。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
真是抱歉,我还希望还能给你点儿什么东西……但是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现在只有个老树墩,真是抱歉……”这段话。
大树为了小男孩而奉献出了自己的性命,小男孩却只向大树那里所取。
在这里,我想到了我和爷爷的关系,因为他每个周末都和我一块儿玩。
我想说:“我一定会报答你的!”等我长大以后,要多照顾你,算是给您报恩了!爱心树读书心得体会篇3你读过《爱心树》这本书吗?这是一本关于树对一个小男孩的爱心的故事。
有一棵树,它喜欢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爱和它玩儿,比如:采集一些树叶做一个王冠、和树捉迷藏……他也在树上画了两个爱心。
可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男孩也渐渐的长大了,孩子离开了那棵树,树很伤心。
有一天,小男孩回来了,树说:“来,和我玩玩。
”小男孩说:“我已经长大了,不玩那些游戏了,我现在只需要钱。
”树说:“很抱歉,我没有钱,这样吧,你把我的苹果摘下来买掉,卖点钱,你就会快乐的。
”于是,小男孩就把苹果摘下来卖了钱。
又过了很久,小男孩都没来。
有一天,小男孩又来了,树说:“来,来,和我一起玩儿玩儿,。
”可是小男孩却说:“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没时间玩儿了。
我现在需要一座房子。
绘本《爱心树》教案与课后反思

绘本《爱心树》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展开丰富想象,丰富绘本内容。
2.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3.让学生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准备材料《爱心树》绘本、PPT、挂图教学流程一、课前导读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好看的绘本书,同学们了解绘本吗?(展示课件,解释绘本)那同学们想不想看绘本啊?那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今天的绘本吧。
它就叫做《爱心树》。
(播放课件)同学们仔细看看封面,你们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这可是世界最经典绘本之一,那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背后的这位伟大的作者(展示课件:关于作者)谢尔大叔厉不厉害?同学们想不想赶快进入绘本阅读呀?好,老师这边特意给大家准备了电子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绘本会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呢?二、阅读绘本快速翻阅电子书(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1.(播放课件):从前有一棵大树……2.它喜欢上一个男孩,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3.瞧,小男孩来了!他每天会和树做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1)(师出示画面,生试讲故事情节)他每天都会跑到树下。
采集树叶,给自己做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
男孩常常爬上树干,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树上结的苹果,同大树捉迷藏。
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睡觉。
(2)(播放课件,观察图片)同学们觉得男孩喜不喜欢这棵大树呀?你怎么看出来的?大树呢?男孩儿爱这棵大树……非常非常爱它。
大树很快乐。
(二) 感悟大树给予男孩的快乐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逐渐长大,他还会和小时候一样,和大树玩耍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2.(播放课件)但是时光流逝,男孩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觉到孤寂。
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大树说:“来吧,孩子,爬到我身上来,在树枝上荡秋千,吃几个苹果,再到树荫下玩一会儿,你会很快活的!”“我已经长大了,不爱爬树玩儿了。
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

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第一篇今日,我读了一本名字叫《爱心树》的书,《爱心树》讲了一棵大树把自己全部的东西都提供给了小男孩,却没有得到一点报答,自己还感到很欢乐的故事。
假如他没有把东西给小男孩,他的一生就不会这么残酷,但是也不会这么欢乐。
他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小男孩,无论自己到了什么地步还感到很欢乐。
我觉得小男孩做的太过份了,他应当从心里感谢大树,也应当给大树一点暖和,要常常来看它,把它装扮的美丽一点,这样大树才会更加欢乐。
今日我一口气读完了《爱心树》这本书。
虽然我不很了解书的内容,但是我从中知道:爱心树陪伴小男孩从童年到老年,满足了小男孩全部愿望,直到自己变成大树桩还是让小男孩坐在自己身上,它却很欢乐……于是我懂得:爱心树的欢乐正是自己把一切都奉献给别人,而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过程中得到的!看完以后,我觉得大树很像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需要的,它都会帮助我们。
它悄悄地为我们付出,甚至还有它的生命。
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所以,我以后肯定要记住,不能光从别人身上索取爱,要学会给别人更多的爱。
这样,我就会很欢乐。
读了这个故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安静。
这棵大树就象一个妈妈一样,把自己全部的东西都奉献给了孩子,而它自己却很欢乐,对孩子不求任何回报。
我假如是那个男孩,我会常常给树浇水、施肥,会尽量陪它一起玩,让树感到不孤寂。
而作为孩子,我肯定努力学习,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务活,让爸爸妈妈少为我操劳,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爱心树读后感一年级第二篇今日我看了一本名叫《爱心树》的绘本,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爱心树》讲了一棵大树很喜爱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每天来爬树、摘树叶、吃苹果、做游戏……男孩很快乐,大树也很快乐。
可是,男孩慢慢长大,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
男孩期望获得金钱,大树把苹果给他去换钱;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树把树枝给他造房;男孩期望去远航,大树把树干给他造船……当那个已经变成老人的男孩再回到大树身边时,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
爱心树绘本故事心得体会

爱心树绘本故事心得体会爱心树绘本故事心得体会《爱心树》是一本经典的绘本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通过阅读这本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也体会到了爱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关于一棵树的故事,这棵树长在一个小镇的角落里,孩子们都称她为“爱心树”。
每个孩子都喜欢她,她的大树冠给小镇带来了浓厚的绿意和清新的空气。
小镇的孩子们喜欢在她的树荫下玩耍,感受着树的温暖与爱。
但是,树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衰弱。
她的枝叶渐渐黯淡,生机逐渐消失。
孩子们对此感到非常担忧,于是决定一起帮助爱心树。
他们向爱心树祈祷,希望她能够重新焕发生机。
他们每天都给爱心树浇水、撒肥料,还为她修剪枝叶,并给她们唱歌、讲故事,用尽一切办法来帮助她。
爱心树也倍受感动,她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爱,内心变得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经过孩子们的努力,爱心树慢慢地恢复了生机,她的枝叶重新生长,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绿意。
小镇的孩子们欣喜若狂,他们为自己的努力感到骄傲,也对爱心树满满的热爱与感激。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惊叹于孩子们的爱心和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小手进行种种努力,为了保护那颗心爱的树,他们没有因为树的病态而退缩,反而更加珍惜和关爱她。
从这本故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的重要性。
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
正如故事中的孩子们一样,他们并没有被爱心树的困境打败,相反,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帮助爱心树重新焕发生机。
这就是爱的力量,让人们无所不能。
同时,这本故事还传递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爱心树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在故事中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力。
正是那颗爱心树,给小镇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
然而,随着人们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这样的美景渐渐消失。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起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爱心树》,我体会到了爱的力量和重要性。
这不仅是一本关于爱的故事,更是一本关于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故事。
(完整版)爱心树阅读交流课

爱心树阅读交流课【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复述故事.2.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故事的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练习说话。
3.能以真诚、勇敢的态度评价大树和男孩。
4.通过阅读交流,感受长辈无私、伟大的爱,并懂得要回报爱.【活动准备】1.学生和家长一起精心阅读此书,并进行探讨,亲子合作制作一份《爱心树》阅读小报,主要内容为:家长感言和学生感言。
2.教师准备词卡及图片,课前在黑板上画好绘本封面上的“爱心树",在树干上板书“爱心树”三个字。
【活动过程】一。
竞猜激趣最近,我们看了一本图画书——《爱心树》(出示图画书,生齐说书名)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讨论这个故事。
首先,我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有信心迎接挑战吗?请听题:(1)这本书是谁写的?贴词卡:谢尔·希尔费斯坦。
认一下“弗”: 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吗?能想个好办法记住它吗?(是“费”、“佛"的一半,或者“弓”加一撇、一竖)(2)书中的画儿是谁画的?(也是谢尔·希尔费斯坦)你对谢尔·希尔费斯坦有哪些了解?(考考小朋友有没有注意看书的扉页中对作者的介绍)(3)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什么?是谁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的呢?贴词卡:傅惟慈.这三个字挺复杂的,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吗?慈,慈母的慈,引背《游子吟》,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这是一首感恩诗,是说母亲的恩情子女是无以为报的。
(4)这里的“Giving”,意思是“给予”,“Tree”就是“树”,就是说这是一棵-—“给予树”。
这棵“给予树"其实是一棵什么树?(苹果树)你怎么知道的?(树上正掉下一个苹果)教师在“爱心树”下贴一个“苹果”图片。
谁正在树下等苹果吃呀?在树下贴“小男孩"图片。
(5)为什么把它翻译成“爱心树”呢?根据学生回答在苹果图片上板书“爱”。
二.输理故事梗概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故事,感受一下大树是怎样一次次为男孩奉献的。
1.打开书,师引读:从前,有一棵大树,它——喜欢上一个男孩(指黑板上的图),这个男孩每天都会跑到树下,干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贴词卡:采集树叶、荡秋千、吃苹果,同大树捉迷藏,在树阴里睡觉。
爱心树读书心得(精选6篇)

爱心树读书心得(精选6篇)爱心树读书心得【篇1】今天,我又看了一遍《爱心树》。
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每次看这本书都是看着看着就哭了。
因为爱心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爱心树》主要讲述了一棵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每天都会跑到大树下玩耍。
小男孩饿了,就摘树上的苹果吃;小男孩想玩了,就在树上荡秋千;小男孩热了,就靠在树阴下乘凉。
但是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地长大了。
小男孩好长时间没有去看大树,大树非常牵挂他。
有一天,小男孩又来看大树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的东西,可是没有钱,你能给我一些钱吗?”大树说:“非常抱歉,我只有苹果,你就把苹果拿去卖了吧。
”过了些时间,小男孩又来跟大树说:“我要一幢房子。
”大树说:“就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去搭房子吧。
”接着,小男孩又跟大树说:“我要一条船。
”大树说:“就把我的树干拿去做船吧。
”直等到有一天,大树把所有的都给了孩子,而孩子也变得慢慢老去。
他又对大树说:“我觉得很累。
”大树说:“那你就坐在我的树桩上休息吧。
”大树终于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孩子!因为大树只希望小男孩能够快乐。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大树对小男孩的爱就像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无微不至,不求回报,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我一切的需要!所以我一定好好孝敬爸爸妈妈,懂得感恩报恩。
绝不能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总是依赖别人,碰到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解决,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长大后对社会有用的人。
爱心树读书心得【篇2】《爱心树》这本书字数不是很多,情节也不复杂,我却读了好几遍,带给我深深的感悟。
从前,有一棵树,她很喜欢和一个孩子玩。
后来,孩子长大了,不愿玩了,于是,大树就把她的果实送给这个孩子,让他去卖钱;把树叶给孩子让她铺在身下;把枝干给孩子让他盖房。
总之,这棵树把她的一切都给了孩子,最后只剩下一个树橔……不知为什么,读这本书时,我总会联想到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就是那棵“爱心树”,我就是那个孩子。
每当我需要什么时,只要是合理正当的,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满足我,直到生命的终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树》阅读指导课
主备教师:
复备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爱心树》阅读交流
教材解读:
绘本解读《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
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
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
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学生的课外绘本阅读书,学生课前没有看过这本图画书,学生也不需要预习。
一年级学生懂得的不多,因此,教师要用从一年级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一起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在阅读中感受大树那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大树那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并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爱心树》绘本爱心树叶
教学过程:
一、从封面切入,激发阅读兴趣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读一本书。
肯定有小朋友要问了,读哪本书呀?老师在这里先卖个关子,不告诉你们。
我们先来读读介绍这本书的一些相关信息。
1.读作者,感受魅力
“在美国有童书的地方就有谢尔。
”谢尔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我们来认识他。
师:谢尔是美国的一位诗人、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
他的作品不拘泥于礼节,有一种奇异的天真。
他的绘本作品幽默温馨,简单朴实的插图和浅显的文字中,充满淡淡的人生讽刺和生活哲学。
在美国,只要书店卖儿童书,就一定有谢尔的作品。
他的作品不只吸引儿童,更俘获了大人们的心。
师:怎么样,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这本书。
(想!)好!看,这就是我们要读的这本书!
2.师:一起来读读书名:爱心树
(板书:爱心树。
)
3.读封面,感受基调
(出示封面)师:请小朋友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大树和男孩。
)(板书:大树男孩)
师: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大树和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4.师:现在你们最想做的就是——马上读书!
二、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
(一)整体感知
1师生合作读整本书,感受整本书。
看看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
)
(二)详细解读这本书
1.童年时:第一——十二面
(1)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
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
”
师:在这一页中,我们能找到男孩吗?(小脚丫)
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大树是怎么样欢迎他的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枝,想象树枝像热情的手臂欢迎小男孩的到来。
)(2)学生想象:男孩儿会和大树每天玩什么呢?
(一起捉迷藏、一起看书、……)
第四——十面:师边走边请学生读。
寻找小男孩爱大树的原因:因为大树给了孩子快乐。
(第十一、十二面: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她。
)
(3)小男孩是怎样向大树表达爱的呢?(师点拨)画了一个爱心。
大树很快乐
2.少年时:第十三——十七面
(1)师述:时光流逝(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了。
瞧,他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了,大树常常感到孤寂。
(2)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
教师读大树说的话,请小朋友读男孩说的话。
第十七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
教师读。
突出读“大树很快乐。
”
(3)引导发现:现在这棵大树怎么样了呢?(没有苹果了)
思考:但为什么大树还是很快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因为大树很爱小男孩,所以他感到很快乐。
因为大树能满足小男孩的愿望,所以他很快乐。
……
3.青年时:第十八——二十面
第十八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段话,用简短的话来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男孩是来向大树要房子的,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做房子。
)
(1)质疑:孩子会砍掉树枝吗?
(2)第十九——二十面:师读故事。
思考:为什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大树还快乐呢?(因为大树能满足小男孩的愿望。
)
4.中年时:第二十——二十三面
师:你们希望男孩再回来吗?大树希望孩子回来吗?
师:老师明白你们的善良,我们看看故事是不是这样呢?
师读第二十一—二十三面。
师: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失落,伤心,难受……)
5.老年时:第二十四——二十六面
过渡:很多年过去了,当孩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这次他来干什么的呢?(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
第二十四——二十五面:师读故事中大树的话,请一名学生读男孩的话。
第二十六面:故事还剩下最后一面了,聪明的孩子,你知道这一面的内容吗?(大树很快乐!)
过渡:此时的大树已经一无所有了,可是她还是很快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男孩又来看望他了,他还能给小男孩提供一个座位……)
三、完成板书内容,渗透阅读习惯。
师指着黑板上贴的大树的图片描述,她曾经是那么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她和小男孩一起游戏,一起捉迷藏是多么快乐呀,可是有一次男孩来了问她要钱,于是……(生复述故事,并且从黑板的那棵大树上依次拿下苹果、树枝、树干,最后黑板上只剩下树墩了。
)
师:大树一直在给予,她一直快乐,付出的无怨无悔。
(板书:给予快乐无怨无悔)
师:而那个男孩呢?他是怎么样做的呢?他一直在向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