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2)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指南一、本文概述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发生的超过正常范围的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产后出血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

因此,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特征,使读者对产后出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详细阐述了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分娩前的风险评估、分娩过程中的管理以及分娩后的监护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包括初步评估、止血措施、容量复苏、病因治疗等多个环节,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本文还就产后出血的特殊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了详细讨论,如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引起的休克等,为处理复杂病例提供了参考。

本文总结了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

本文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的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指南,帮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和处理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也希望本文能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产后出血问题的重视,共同为提高我国产科质量而努力。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产后出血对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产前预防:在产前阶段,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了解孕妇的既往病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以便发现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同时,医生应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知识,如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等,以提高孕妇的自我防范意识。

产时预防: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产程进展情况。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2021分析产后出血的病因、治疗及并发症,以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治疗能力。

以下是第一模型网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产前:通过系统的围产期保健和高危筛查,对可能引起产后出血的疾病进行预防性治疗。

1、纠正贫血,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

2.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PIH。

3.积极治疗肝病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孕妇。

4.及时发现有出血倾向的产妇,如羊水过多、双胎、巨大胎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次刮宫史、肝病、血液病、子宫肌瘤等。

并提前入院待产,并制定合理的分娩计划。

(二)分娩时间:正确处理第三产程1.产程:如果第三产程没有出血,可以等20分钟。

如有出血,应随时用手剥离胎盘。

剖宫产时尽量避免手拿胎盘,等待自然收缩,以促进胎盘分离和分娩。

如果超过5分钟没有剥开,用手拿。

2.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以及产程延长、宫缩乏力或临产急的孕妇,临产时要做好配血,临产时要及时开通静脉。

3.恰当地娩出胎盘:胎儿娩出后,台下助手应把手放在子宫底部,不要揉搓。

当出现子宫收缩时,子宫上升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脐带外露部分延长,是胎盘剥离的标志。

助手在腹部轻轻按压子宫底部,使胎盘进入下子宫,然后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向上推动子宫,使胎盘进入阴道。

这时助产士轻轻拉动脐带将胎盘娩出。

在没有收缩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摩擦子宫或拉扯脐带。

胎盘娩出后,助手轻轻按摩子宫,受体采用旋转法娩出胎膜,防止破裂。

4.胎儿娩出后,分期下预防性静脉注射催产素10u 10%葡萄糖20ml或卡前列素栓1mg,以促进子宫收缩和胎盘剥离。

5、仔细检查胎盘膜是否完整。

6.提高分娩技术,熟悉分娩机制,正确保护会阴。

7、正确处理产程,防止延迟分娩,分娩后应加强宫缩乏力,头和盆均不称重。

(3)交货后1.正确测量出血量: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

可以结合实量法、称重法、面积法。

(1)阴道分娩当胎儿分娩时,使用产妇臀部下方的受血垫。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ppt课件-PPT文档资料
1
子宫收缩乏力
加强宫缩:
1)手法 2)宫缩剂 3)手术 4)宫腔填塞
2
胎盘因素
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嵌顿 --胎盘不剥离,宫缩乏力,出血 胎盘植入 , 胎盘完全粘连 --胎盘不剥离 胎盘胎膜残留,部分胎盘植入 --出血少或不出血 胎盘剥离后出血
处理措施:手取胎盘、宫缩剂、乙
醚麻醉下取 出、清 宫、手术切子宫
4
凝血功能障碍
病 因:
产前即有凝血功能障碍 a、血不凝;b、不易止血
临床表现: 处理措施:
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按内科处理
Thank you for your a 损 伤(1)
损伤原因:
a、宫缩过强 b、产程进过快 c、胎儿过大 d、操作不当
3
软 产 道 损 伤(2)
损伤类型:
a、侧切伤口沿裂 b、阴道黏膜裂伤 c、宫颈裂伤 d、会阴裂伤I0 II0 III0
3
软 产 道 损 伤(3)
临床表现
a、胎儿娩出后即刻出现阴道出血 b、血鲜红色 处理措施: a、仔细检查 b、根据情况适当缝合
产后出血的“三级”抢救方案
根据产后出血量情况,将其分为:
预警期、处理期和危重期。
抢救方案
1、预警期 一级抢救方案
2、处理期
3、危重期
二级抢救方案
三级抢救方案
(一)预警线:产后2h内出血量>400ml
一级急救处理
1、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
2、吸氧;
3、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 4、向上级医护人员呼救; 5、交叉配血; 6、积极寻求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
产后出血
预防与处理指南(2019)
定 义
早期产后出血:
胎儿娩出后24h内 出血≥500ml 剖宫产分娩者 出血≥1000ml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局部 照射一 般持 续 7 1 d —0 。
4 结 论
2 .脉 输液 的 护理 : 液 时 , 于低 于 室 温 的 液体 或 血 液制 品可 .4 2 输 对 置于 3 — 8 恒 温水 浴箱 内预 热 2 m n 再 输入 体 内 ,同 时禁 止 7 3。 C 0 i后 在患肢 血管 上进 行静 脉输 液 、 血等 操作 。以免 损伤 静脉 。 抽 2. . 5血循 环危 象 的观 察 和处 理 : 后应 不 断 观 察 指端 血 液 循 环 , 2 术 包 括肤 色 、 指端 丰满度 与 皮肤 温度 、 毛细 血管 充盈 时 间 。 防止 血 为 管痉挛 和血 栓形 成 , 医 嘱 给抗 凝 、 痉 药物 , 肝 素 、 遵 解 如 山莨 菪 碱 、 阿 司匹 林 等 , 要 时 给 予 镇 静 、 痛 剂 以 减轻 疼 痛 , 其 情 绪 稳 必 止 使 定 , 持安静 。 皮肤 发紫 、 力高 、 温下 降 、 细血 管充 盈时 间 保 如 张 皮 毛 延长 等 , 明静 脉 回流受 阻 。如 皮 肤 出现 苍 白、 表 干瘪 、 肤 温度 下 皮 降等 可能 已经 发生 动脉 痉挛 。 出现 上述 情 况 , 即报 告 医生 , 凡 立 并 配合 及时对 症处 理 。可 疑有 血 液循 环 危 象时 , 在 指端 作 小切 口 可 观察 出血 情况 。 静脉 吻合 少 者 , 对 或无 静脉 吻合 的末节 离 断伤 , 更 应依 靠 局部 肝 索化 、 小切 口放 血来 保 证 循 环 通 畅 , 持续 渗 出鲜 以 红色 血液 为宜 , 及时 以 干棉 签 拭去 , 于 观 察 。术后 3 并 便 d内易 发 生血 管危 象 , 2h内每 0 h观察 患者 1 ,4 7h内每 12 1 故 4 . 5 次 2~ 2 - h 次, 以后 每天 6 8 ,d 渡 过 危 险期 。护 士 应 经常 陪 同 医生 巡 ~ 次 7后 视患 者 , 以掌握 病情 细微 变 化 、 时 处理 。 及 2. .6预防 感染 : 术后 将 病 人 放 置 在 单 间 病 房 内 , 绝探 视 , 2 手 谢 室 内空 气 每 日紫 外线 消 毒 2 ,物 品及 地 面 每 日用 含 氯 消毒 液 擦 次 拭 。 常注 意切 口敷料 有无 渗 血 , 经 如有 渗血 及 时更 换敷 料 , 医嘱 遵 给予 有效抗 生 素抗 感染 治疗 。 2. .7加强 营养 : 2 组织 的 修复 与再 生 需要 大 量蛋 白质 和维 生 素 。故 应鼓励 病 人多吃 高 热量 高蛋 白和含 维生 素 c D较 多的 食物 。 、 2 . 术 后 功能 锻炼 :早 期 进行 功 能 活动 优 于 晚 期 活动 和 不 活动 .8 2 日 术 后早 期功 能锻 炼是 恢 复断 指 ( ) 肢 功能 的 一个 重要 环节 。 断指 ( ) 植成 活后 , 护 理重 点 转 移 到如 何 指 导病 人功 能 恢 复 上 , 肢 再 将 给病 人 讲 解 功能 锻炼 的重 要性 , 得病 人 的配 合 , 认 真 指导 病 取 并 人进 行 关 节按 摩 、 指 伸 曲及 抓 握 物 品等 训 练 , 患 者 功 能早 日 五 使 恢复 正 常。 出院后 定期 随访 了解 术后 功 能恢 复情 况 , 并指 导 继续 功 能锻炼 , 以达到更 加 理想 的 功能 效果 。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评估孕产史及健康史,了解分娩全过程;评估产后出血的诱因。

2.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3.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膀胱充盈情况,观察阴道流血的颜色及量,寻找出血原因。

2.产后出血多者,应立即输液、输血,给予保暖。

尿潴留者给予导尿。

大出血者应特别注意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

3.子宫收缩乏力者,遵医嘱使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为鲜红者,应行产道检查,如有裂伤行伤口缝合,并给予平卧或头低脚高位预防休克。

4.凡多胎、双胎、晚期妊娠出血的患者,易发生产后出血,应遵医嘱给予宫缩剂。

24小时内密切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嘱咐患者及时排空膀胱,以免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

嘱咐患者改变体位宜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

6.休克者按休克护理常规。

7.给予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三)健康指导
1.针对产后出血的不同原因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应对的信心。

2.指导患者按摩子宫以促进子宫收缩。

1。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措施
1. 孕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如贫血、妊娠高血压等。

2. 分娩期监护: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产程各个阶段,避免产程过快或过慢导致的子宫破裂或子宫收缩不足。

3. 合理使用宫缩剂: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宫缩剂,以增强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 产后观察:产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护理措施
1. 基本生活护理:保持床单整洁,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2. 心理护理:产后出血的病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病人建立信心。

3. 伤口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如有侧切伤口,应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4.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
饮水,以补充产后的消耗,促进身体恢复。

5. 子宫收缩情况的观察:定时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如有子宫收缩不良,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6. 出血量的观察与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阴道出血量,如有大
量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止血、输血等处理。

7. 哺乳指导:指导并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8. 功能锻炼:鼓励产妇在恢复期间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深呼吸等,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同时,提高护理质量,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恢复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产后出血是指在分娩后,产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急诊情况。

严重的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1. 观察产妇情况产后出血时,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观察产妇的情况,包括血量、颜色和凝块等方面的变化。

定期量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判断出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

2. 维持产妇的体温产后出血会导致产妇体温降低,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暖气毯,加厚床上用品,确保产妇的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 提供呼吸支持产后出血严重的情况下,产妇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提供呼吸支持,以保证产妇的供氧量和呼吸功能。

4. 快速输液产后出血发生时,产妇需要迅速补充失血的液体,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体重和出血量合理安排输液速度和输液种类。

快速输液是防止产后出血的关键之一。

5. 给予适当的药物在控制产后出血时,有时需要给产妇使用药物来帮助止血,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嘱给予产妇适当的药物治疗。

6. 注意感染预防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清洁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产妇,应提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7. 血制品输血对于产后出血严重,失血量过大的产妇,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失去的血液。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符合输血的条件,同时监测产妇的输血反应情况。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1. 产前的合理准备产前的合理准备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风险。

包括对产妇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了解其过往史、家族史和孕期情况,提前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产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增强产妇的体质。

2. 临产前的维持正常体温临产前,保持产妇正常体温非常重要,产妇的低体温会导致宫缩力减弱,容易发生出血。

因此,在助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产妇体温过低。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措施

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一般有观察病情、保持身心愉悦、注意休息、保持卫生、合理饮食等。

建议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有助于身体早日恢复。

1.观察病情:如果存在产后出血的情况,建议每天观察会阴伤口变化、阴道流血的情况,以了解身体的恢复情况。

2.保持身心愉悦:女性应保持身心愉悦,不可过度紧张、忧虑、愤怒,否则可能会使不良的情绪刺激身体,从而引起其他不适。

3.注意休息:如果出现该情况,女性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不可熬夜或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身体不适,使出血的情况更加严重。

4.保持卫生:女性应保持外阴的卫生,并定期清洁局部,还应勤换内衣内裤,以免细菌滋生而引发炎症,不利于身体的正常恢复。

5.合理饮食:饮食方面应注意食用清淡、营养的食物,而不宜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如火锅、烧烤、冰淇淋等,否则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对策。

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

结果导致产后出血原因有,宫缩乏力45例(75%),胎盘因素9例(15%),软产道裂伤5例(8.3%),凝血功能障碍1例(1.7%)。

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高危因素,做好分娩期各产程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标签:产妇;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因此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医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笔者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60例发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60例患者,其中经产妇24例,初产妇36例;未做产前检查的5例;分娩方式:剖宫产8例,顺产52例;子宫切除1例;高危因素5例。

2结果
60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45例(约占75%),胎盘因素9例(约占15%),软产道裂伤5例(约占8.3%),凝血功能障碍1例(约占1.7%),60例产妇均治愈康复出院,达到护理评价标准。

3讨论
3.1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首位还是子宫收缩乏力,产妇过度焦虑至产程延长、巨大儿、绒毛膜羊膜炎,硫酸镁的应用与宫缩乏力有关[2]。

其次胎盘原因(胎盘粘连、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阴道助产及剖宫产时,由于手术的创伤或止血不彻底,加之操作时间的延长,均可增加出血量,而使产后出血增多[3]。

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可导致产后出血。

3.2预防
3.2.1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有凝血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后再孕,必要时应在早孕时终止妊娠,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减少人工流产[1]。

建立孕妇的孕检档案,发现有妊娠合并症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

3.2.2重视高危因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葡萄胎、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胎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宫缩乏力、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绒毛膜-羊膜炎、胎盘早剥。

值得注意的人群(即使出血量少也不能耐受):子痫前期、贫血、特殊血型、体形小且脱水、严重肝损害、合并心脏病[4]。

应该在分娩之前予以备血,做好手术及抢救准备(包括转院剖宫产、急诊子宫切除术等)。

3.2.3 重视团队协助建立急救小组包括有经验的助产师、高年资产科医生、麻醉医生、ICU医生、血液科医生、血库、检验科、影像科、超声科、医院机关管理人员。

3.2.4熟练助产技术所有临床医生及助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规范的助产技巧和手术操作,加强产时的监护,减少导致产后出血的诱因[1]。

3.3 护理
3.3.1产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开办孕妇学校进行讲解孕期的相关知识,如:妊娠生理、孕期营养、母乳喂养的好处、优生优育等知识,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

对临产入院后的孕妇应加强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医护工作者需要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孕妇交流,发现潜在的危险信息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使孕妇以平和的心态迎接分娩的来到。

生活护理鼓励孕妇少食多餐,及时排空膀胱,注意休息,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

3.3.2产时的观察护理严密观察第一产程防止产程延缓和停滞,适时使用宫缩剂和镇静剂,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有专人护理;在处理第2产程时,特别注意保护好会阴,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配合助产师,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造成软产道的损伤[2]。

对需要手术助产的孕妇,正确掌握会阴后-侧切开时机并做好会阴切口的止血;积极正确处理第3产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应注意以下三点:(1)分娩后立即使用缩宫素。

(2)早期断脐。

(3)在子宫收缩时牵拉脐带[3,4]。

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避免过早粗暴的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若有残留及时清宫,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3.3.3产后的观察护理产后2 h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段[5],也是护理的关键时期,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倾听产妇主诉,定时观察宫底高度和阴道流血量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能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

阴道分娩的产妇在离开产房前排空膀胱。

3.3.4产后出血的护理首先,要沉着冷静根据出血原因进行止血治疗,迅速有效的补充血容量,及时给予吸氧、保暖,同时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安慰并鼓励产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6]。

综上所述,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和诱因较多,这不仅要求产科医护人员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
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观察产程以及病情,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给予系统地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对提高分娩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5-208.
[2]李力,易萍.产后出血及其临床救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2):99-102.
[3]李毅萍,刘东梅.产后出血11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59.
[4]Prendiville WJ Elbourne D,McDonald S.Active versus expectant management in the thind stage of labour.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0.
[5]林维.11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0,5(22):242-243.
[6]王亚林.产后出血102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1(6):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