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历年试题和答案

地球物理历年试题和答案
地球物理历年试题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基本参数

(2)地磁基本要素

(3)传导类和感应类电法(各列出至少两种)

(4)岩石主要热物理性质参数和大地热流

(5)大地水准面和地球形状

二、已知折射波时距曲线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分别如图a)、b)所示,试根据曲线判断折射界面和反射界面的倾斜方向,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t (a)(b)

^

x x

o o

三、简述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波速度分布。

四、如图所示,地下大约10m深处埋藏着一个矿体,分别采用极距A1B1=50m、A2B2=10m、A3B3=200m的三种对称剖面装置进行观测,获得如图中所示的三种反映异常程度不同的视电阻率曲线,试分析其原因。

"

五、简述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六、简述布格重力异常、均衡重力异常及其改正。

{

答案:

一(1)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用经纬度表示;震源深度:震源至震中的距离;发震时刻:地震发生时间;震级:地震时所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

(2)地磁场在地面座标系x、y、z轴上的投影X、Y、Z;水平分量H,所指方向为磁北;磁偏角I,偏东为正,偏西为负;磁倾角D,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3)前者研究稳定或似稳电流场,有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等;后者研究交变电磁场,有低频电磁法、大地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频率电磁法等。

(4)热导率(k):k=q/dT/dt,表征岩石导热能力;比热(c):表示岩石储热能力,c=dQ/mdT;热扩散率(α),表征岩石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α=k/cρ。

(5)与平静海平面相重合的等重力位面为大地水准面,其形状叫地球形状。

二、对图a):

方法1:比较水平轴上原点(炮点)两边盲区的长短,若相等,则反射面为水平面;若不等,则界面倾斜,长者一方为界面下倾方向,短者为上倾方向,因此该反射界面为从左

向右向上倾斜界面。因为下倾方向,射线波程比上倾方向要长,心然导致盲区加大(可作图得到简要说明,此处略)。

方法2:比较两走时曲线的斜率,对称时,反射界面水平;不对称,则界面倾斜,斜率大者一方为下倾方向,反之为上倾方向。由t1=x/v1+t0,t2=x/v2+t0,其中t1、t2分别为上、下行波走时,v1、v2分别为上、下行波视速度,t0为时间轴上的截距,由v1>v2知,上行波走时曲线斜率小于下行波走时曲线斜率,故图a)中,左边为反射界面下倾方,右边为上倾方向。

对图b):

双曲线顶点在时间轴上(即曲线关于时间轴对称),则反界面为水平面。若不对称,则反射界面倾斜。顶点所在方即为界面上倾方向,因此图b)的反射界面为从左到右向上倾斜。

因为到时等于虚震源至观测点的距离除以波速,而虚震源关于反射界面和震源(炮点o,即坐标原点)对称,所以虚震源和地面的垂线即对应走时曲线的顶点。很显然,虚震源所在方(相对时间轴),即为走时曲线顶点所在方。

三、地球内部主要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主要间断面有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其中地壳厚度约为35km,幔核界面深度约为2900km,地球半径约6371km.

莫霍面以上P波速度约为s,地幔内P波速度梯度为正,约为~s,在幔核界面附近,速度梯度为负,然后在地核内速度逐渐增加,约为~s,并在外核不出现横波,说明外核为液态,而内核为固态。

四、由图可知,电阻率异常的矿体埋藏在一定深度的均匀半空间中。由电测深法知,加大供电电极距,可增加勘探深度,当采用不同的电极距,就会得到不同深度的视阻率曲线。由图知,A3B3最大,说明它勘探的深度最大,而它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为一直线,显然,它反映的是矿体下面的电性情况即均匀半空间的电阻率;而A2B2最小,探测深度最浅,从其视电阻率看,已反映到矿体的异常电阻率,但不明显,说明只是刚刚探测到矿体;A1B1的视电阻率最为明显,说明它较完全地反映了矿体的电阻率异常。

|

五、1)研究古地磁场强度;2)研究古地磁场长期变化;3)研究研古地磁场的长期平均性质,并得出,对足够长的时间,平均来说,地磁场是一地心偶极磁场;4)研究地磁场的倒转,并由此编制出地磁极性年表;5)研究地磁视极移曲线,为大陆飘移学说提供有力证据;6)海底磁异常研究为海底扩张说提供有力证据;7)研究地质构造;8)研究岩石年龄。

六、重力观测值经过布格改正后再与正常重力值相减所得到的结果叫布格重力异常。把高度改正、中间层改正和地形改正合并起来称为布格改正。均衡异常是从重力观测值中加上均衡改正再与正常重力值相减得到的结果。均衡校正是在布格改正的基础上,把高出大地水准面以上物质换算成补偿密度加到地壳内部去(普拉特模式)或把这部分质量填补到山根中去。因此均衡校正只是对地壳或上地幔质量作相应的调整,总的质量没有变化。地壳处于均衡时,则接近均衡补偿状态,否则未达到均衡,将由地壳质量迁移来调整,发生地壳、上地幔密度的横向变化或地壳厚度的变化,直到地壳达到平衡为止。因此,均衡重力异常对地壳运动研究、地震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

(1)射线参数和本多夫定律

(2)动校正和时间剖面

(3)磁化强度及单位

(4)岩石主要热物理性质参数和大地热流

(5)爱利、普拉特均衡假设

二、已知上、 下两层介质的速度分别为1000m/s 和10002m/s ,在折射波时距曲线上截距

时间0t 值为50ms ,求炮点O 处界面的法线深度。

三、简述H-W 测定地震波速分布方法。

^

四、图a 、b 是在不同地质构造上测得的复合对称四极s ρ曲线,试根据不同极距曲线的组合

关系,判断地下构造及各层电阻率关系(B A AB ''>),并绘在图的下部。

五、简述地磁场结构。

{

六、简述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一(1)在射线上每一点有:p v i r v i r n n n ==0

00sin sin , (n=1,2,3,…,表示层号,0表示在地面)。常数p 表示射线参数,不同的p 值对应不同的入射角,或对应不同形状的射线。

射线参数p 就是走时曲线的斜率:θd dt p /= ,这就是本多夫定律。

(2)共反射点正常时差:0t t t n n -=?,t 为某一接收点(第n 个)到时,0t 为回声时

间,则:n n t t t ?-=0,这就叫动校正。动校正是针对区反射点道集而言的,就是将各道到

时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实测地震资料经各种处理后,同相轴被变换成地下界面的

起伏。由于同相轴代表的界面到地表的距离不是深度,而是时间,故称时间剖面。

(3)磁化强度是描述岩矿石磁性强弱的物理量,它定义为单位体积里的磁偶极子磁矩

的总和,其单位是A/m 。

-

(4)热导率(k ):k=q/dT/dt,表征岩石导热能力;比热(c ):表示岩石储热能力,c=dQ/mdT;

热扩散率(α),表征岩石在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α=k/c ρ。

(5)普拉特模式:从地下某一深度算起(称补偿深度),在这一深度以上的每一个截

面积相等的岩石柱体总质量相等。因此山越高,密度越小。

爱利模式:将地壳视为较轻的均质岩石块漂浮在较重的均匀流体之上,并处于平

衡状态。由阿基米德定律可知,山越高,陷入流体的深度越深,即“山根”;海底越深,缺

损的质量越多,下部介质向上凸起的高度越高,形成“反山根”。

二、由Snell 定律,临界角4/2

10001000arcsin arcsin 210π===v v i , 由于倾斜界面在时距曲线上的截距和界面水平时的穿透时间相等,故不必考虑界面是

否水平。因此由:

100/cos 2v i h t = 可得:225000)4/cos 2/(501000cos 2/001=?==πi t v h (m)

三、由本多夫定律,在射线顶点有:

?

)(//)(p p r v r d dt p ==θθ (1)

从实际观测的走时曲线可求得斜率)(θp 。由下式可求得射线在最低点半径p r :

?-=1

011)

()(1θθθθπd p p ch r R Ln p 上式可由数值法求解。则可由(1)就可求得顶点处的速度)(p r v ,对不同的射线可求得不

同的速度,从而得到速度的分布曲线。

四、在a)图中,小极距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位于大极距曲线之下,说明基岩为高阻。

因为小极距视电阻率曲线反映较浅部岩层的电性情况,大极距视电阻率曲线反映较深部电性

情况,因此基岩的形态特征应和大极距视电阻率曲线相似,为向斜高阻基底;在b)图中小

极距测得的视电阻率曲线位于大极距曲线之上,说明基岩为低阻,而小极距曲线在中间为极

小值,说明基岩为背斜低阻。它们的形状分别如下图:

s ρ (a) s ρ (b)

AB s ρ B A s ''ρ

B A s ''ρ AB s ρ

$

1ρ 1ρ

12ρρ> 12ρρ<

五、 地面所观测到的磁场由以下几种不同来源磁场的总和,包括:

1)地心偶极子磁场:地球均匀磁化所对应的磁场。

2)世界异常场:地球深层的不均匀性引起的磁场,也称非偶极子磁场。

3)异常场:由于地壳上层不均匀磁化产生的磁场。

4)外源场:由于地球原因引起的磁场。

5){

6)变化磁场:各种短周期变化磁场的总和。

六、布格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应用最为广泛的重力异常。是经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经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后,相当于把大地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的物质(正常密度)消去了,作了正常场校正后,就将大地水准面以下按正常密度分布的物质也消去了,因而布格异常是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也包含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的影响,所以布格重力异常除有局部的起伏变化外,从大范围来说,在陆地特别在山区,是大面积的负值区,山越高,异常负得越大;而在海洋区,则属大面积的正值区。

以下六题任选五题。每题20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否则打“×”。(每小题2分,共2 0分)

1.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

2.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波前面位置和该时刻的等时面不重合。( )

'

3.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系数和波的类型。( )

4.“盲区”就是不能接收到任何地震波的区域。( )

5.下图中的矢量可用来表示重力异常△g。( )

σ0

σσ>σ0

6.在两极附近,地磁场不存在水平分量,因而该处的磁体也不产生水平磁异常。在赤道附近,不存在垂直分量,因而该处不产生垂直磁异常。( )

7.电阻率剖面法通常需要和电阻率则深法结合使用。( )

8.岩石圈中(除热液对流外),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主要形式。( )

9.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可用等效磁荷来计算。( )

10.电阻率测深法有利于解决具有垂向电性差异、产状近于水平的地质问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地震纵波和横波。

2.视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3.正常时差和动校正。

4.磁异常。

5.大地热流密度及单位。

三、已知折射波时距曲线和反射波时距曲线分别如图a)、b)所示,试根据曲线判断折射界面和反射界面的倾斜方向,并简述判断的依据。

t (a)t

<

x

x

o

o

四、如图所示,地下大约10m深处埋藏着一个矿体,分别采用极距A1B1=50m、A2B2=10m、A3B3=200m的三种对称剖面装置进行观测,获得如图中所示的三种反映异常程度不同的视电阻率曲线,试分析其原因。

ρ A 3B 3

A 2

B 2

}

A 1

B 1

x

五、古地磁是利用岩石的哪种物理性质举例说明其应用。

六、简述布格重力异常的地质—地球物理含义。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2) ×;3) ∨;4) ×;5) ×;6) ×;7) ∨;8)∨;9) ∨;10)∨。

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二、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1.地震纵波,又叫P 波、压缩波等,指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又叫S 波、剪切波,指质点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

评分标准:P 波、S 波各2。

2.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有两个:

*

1)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包括各地质体埋深、形状及规模等)

2)电极排列形式、电极距大小、测点位置(即电极排列相对地质

体之间的位置)等。

评分标准:1)、2) 各2 分。

3.共反射点正常时差:0t t t n n -=?,t 为某一接收点(第n 个)到时,0t 为回声时间,则:n n t t t ?-=0,这就叫动校正。动校正是针对区反射点道集而言的,就是将各道到时校正为共中心点处的回声时间。

评分标准:公式写对或答对正确含义均算对。

4.在消除各种短周期变化磁场,实测磁场与基本磁场(正常磁场)之间的差异叫磁异常。是地下岩、矿体或地质构造受地磁场磁化后,在其周围空间形成并叠加在地磁场上的次生磁

场。

评分标准:公式写对或答对正确含义均算对。

&

5.大地热流密度:某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以热传导方式由地球内部传到地表,尔后散发到太空中去的热量。单位:W/m2,实用单位是:μcal/cm2/s,记为HFU,称热流单位。

1 HFU=1 μcal/cm2/s= mW/m2

评分标准:定义3分,单位1分。

三、对图a):

方法1:比较水平轴上原点(炮点)两边盲区的长短,若相等,则反射面为水平面;若不等,则界面倾斜,长者一方为界面下倾方向,短者为上倾方向,因此该反射界面为从左向右向上倾斜界面。因为下倾方向,射线波程比上倾方向要长,心然导致盲区加大(可作图得到简要说明,此处略)。

.

方法2:比较两走时曲线的斜率,对称时,反射界面水平;不对称,则界面倾斜,斜率大者一方为下倾方向,反之为上倾方向。由t1=x/v1+t0,t2=x/v2+t0,其中t1、t2分别为上、下行波走时,v1、v2分别为上、下行波视速度,t0为时间轴上的截距,由v1>v2知,上行波走时曲线斜率小于下行波走时曲线斜率,故图a)中,左边为反射界面下倾方,右边为上倾方向。

对图b):

双曲线顶点在时间轴上(即曲线关于时间轴对称),则反界面为水平面。若不对称,则反射界面倾斜。顶点所在方即为界面上倾方向,因此图b)的反射界面为从左到右向上倾斜。

因为到时等于虚震源至观测点的距离除以波速,而虚震源关于反射界面和震源(炮点o,即坐标原点)对称,所以虚震源和地面的垂线即对应走时曲线的顶点。很显然,虚震源所在方(相对时间轴),即为走时曲线顶点所在方。

评分标准:a)、b)各10 分。

四、由图可知,电阻率异常的矿体埋藏在一定深度的均匀半空间中。由电测深法知,加大供电电极距,可增加勘探深度,当采用不同的电极距,就会得到不同深度的视阻率曲线。

由图知,A3B3最大,说明它勘探的深度最大,而它对应的视电阻率曲线为一直线,显然,它反映的是矿体下面的电性情况即均匀半空间的电阻率;而A2B2最小,探测深度最浅,从其视电阻率看,已反映到矿体的异常电阻率,但不明显,说明只是刚刚探测到矿体;A1B1的视电阻率最为明显,说明它较完全地反映了矿体的电阻率异常。

评分标准:原理11分,三条曲线分析各3分。

)

五、古地磁是依据未经构造变动岩石单元的稳定NRM(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得到岩石形成时期的古地磁场特征。

应用:

a) 利用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地层对比:快速沉积或喷出的岩层能

把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以剩磁的方式记录下来。不同时期变化的特征

不同。若两地区的长期变化(用偏角和倾角表示)一致,说明时代

相同。

b) 利用NRM的平均方向进行地层对比:同时代各地的地磁场并非完

全一致,但大致相同。若不一致,则时代不同。

>

c) 利用视极移曲线确定岩层时代:将从岩石中获得的磁极位置,与

该岩石所在板块的已知极移路线对比,来确定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d) 利用地磁极性的倒转确定确定地层年代:地磁场的倒转不仅右被

洋脊条带磁异常记录下来,也可被岩石的TRM和CRM记录下来。作

出岩样剖面的柱状变化图,并和地磁极年表对比可确定各层年代。

e) 利用古地磁研究地质构造及矿产预测

|

评分标准:天然剩磁答对5分,每列出一应用3分直到满15分止。

六、布格重力异常是重力勘探应用最为广泛的重力异常。是经地形校正、布格校正(高度校正和中间层校正)和正常场校正后获得。经地形校正和布格校正后,相当于把大地水准面以上的多余的物质(正常密度)消去了,作了正常场校正后,就将大地水准面以下按正常密度分布的物质也消去了,因而布格异常是包含了壳内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与构造的影响,也包含了地壳下界面起伏而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亏损(山区)或盈余(海洋)的影响,所以布格重力异常除有局部的起伏变化外,从大范围来说,在陆地特别在山区,是大面积的负值区,山越高,异常负得越大;而在海洋区,则属大面积的正值区评分标准:布格异常定义10分,地质及物理意义10分。

一、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打上“∨”,否则打“×”。(每小题2分,共2 0分)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系数和波的类型。( )

2.分子电流产生的磁场可用等效磁荷来计算。( )

"

3.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观测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方法。( )

4.“盲区”就是不能接收到任何地震波的区域。( )

5.局部地形校正值总是正的。( )

6.已知重力随高度的变化率是,欲根据实测布格异常求不同高度(或深度)的重力异常值,只须用这个变化率换算即可,没有必要采用解析延拓。( )

7.电阻率剖面法通常需要和电阻率则深法结合使用。( )

8.岩石圈中(除热液对流外),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主要形式。( )

9.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波前面位置和该时刻的等时面不重合。( )

10.电阻率测深法有利于解决具有垂向电性差异、产状近于水平的地质问题。()

|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波前和波后。

2.Snell 定律。

3.时间剖面。

4.布格异常。

5.大地热流密度及单位。

6.磁化和顺层磁化。

7.正演和反演。

8.高密度电法。

9.温纳α排列(用示意图表示)

10.折射波法中的高速层屏蔽现象。

三、示意性画出直达波、面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的时距曲线。(10分)

四、已知正常重力场公式为:)sin 0053024.01(780327.92?+≈正常g

,

试分别求出重力随纬度变化率最大和最小的纬度。(10分)

五、请比较重力场、电场和磁场的异同点并绘出示意图。(10分)

六、试比较电阻率测深法和电阻率剖面法的优缺点。(10分)

七 简述板块学说的地震学和古地磁学证据。(10)

%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评分标准:每小题2分。 1)∨;2) ∨;3)

∨;4) ×;5) ∨;6) ×;7) ∨;8)∨;9) ∨;10)∨。

二、评分标准:每小题3分。

1.波前:波的前锋位置(D ),即尚未振动和正在振动的质点之间的分界面,因此又称波阵面、等时面。也可定义为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同相位的面,所以波的传播又可视为相位的移动,简称相移。在地震勘探中,相位一般指振动图上的极值。

^

波后(尾):波在不断传播过程中,正在振动的质点和停止下来的质点之间的分界面(E )。

2.斯奈尔定律(Snell’s law 或Decarttes’ law 笛卡儿):

p V i V i V i V i V i V i s s p p s sr s s p pr p p ======222211111

1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或p V i V i === 22

11

sin sin

3.时间剖面:各测点(道)实测地震资料(地震记录)经各种处理后,排列在一起形成剖面图,同相轴就变换成地下界面的起伏,由于同相轴代表的界面到地表的距离不是深度,而是时间,故称时间剖面。

4.布格重力异常:经过纬度、高度及中间层改正后获得的重力异常叫布格重力异常,即经布格改正后得到的重力异常。

5.大地热流密度:某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以热传导方式由地球内部传到地表,尔后散发到太空中去的热量。单位:W/m 2,实用单位是:μcal/cm 2/s ,记为HFU ,称热流单位。 1 HFU=1 μcal/cm 2/s= mW/m 2

|

6.磁化:从宏观上讲就是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在外磁场的作用下表现出磁性。

从微观上讲就是介质中视为小磁偶极子的分子电流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定向排列或磁偶极矩增强。

顺层磁化:沿地层方向磁化或无限延伸薄板面的延伸方向磁化;或磁化强度方向沿地层方向或无限延伸薄板面的延伸方向。

7.正演:已知地质体的分布,计算其地球物理场(如重力异常)响应,从而判断地质体的假设正确与否。

b)反演:和正演相反,根据观测的异常资料来反推地质体的形状、大小和产状等。

8.高密度电法

原理和电阻率法完全相同。所不同处表现在数据采取方式上,不象常规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那样,而是沿测线高密度、等间距地布置一大批电极,通过多心电缆,连接到多路电极转换器上。测量,由微机控制,通过电极转换器,按一定的排列形式和次序,自动连接不同位置不同极距的电极,时测得测线上各测点不同深度的视电阻率数据。它实际上是用电测深法和电剖面法进行大量观测而实现的联合使用。

9.温纳α排列:装置系数为a K π2=的对称四极排列或斯伦贝(Schlumberger )排列。 /

10.高速层屏蔽现象:由于高速层的存在,其下面即使满足折射波形成条件如右下图中V 4>V 3,但它们的分界面也不能形成折射波,这叫高速层屏蔽作用。

}

三、10分,每画对一种波得2分坐标得2分。

折射波

~

距离

四、10分

????

2sin 0053024.0cos sin 0053024.02=?=d dg

当0=?或90时即在赤道时变化率最小,当45=?时,即南北纬为45时变化率最大。

五、10分

重力场 电场

三种场的对比

重力场电场磁场

相似性位场位场位场

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磁库仑定律

质量电荷磁荷(假想),实际是

运动电荷,即电流

不同性正正、负且可分离正负不可分离

六、10分

两者的区别:电测深法是在同一测点用一系列不同电极距进行测量,用以了解地下电

性沿垂向的变化;而电剖面法是在同一测点保持电极距不变(即探

测深度不变)的情况下沿一定测线进行测量,反映沿水平方向电性

变化的情况。

电剖面法的优点:工作效率高、取得资料快;缺点:不能进行定量解释。所以需要和电测深法配合使用。电测深法能作定量解释,但仅限于测点下面。因此两者常结合使用。七、10分

根据课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论述而评分。

地震:天然构造地震的震中位置主要分布在一些构造带上,为板块划分提供了地震学依据。古地磁:1)地磁极移研究为大陆飘移提供了证据。2)海洋磁异常研究中记录的地磁极性倒转为海底扩张提供了证据。

2018年教育学333(统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8年教育学333(统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 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D) A.正面显性功能 B.负面显性功能 C.正面隐性功能 D.负面隐性功能 【勤思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2.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D)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勤思解析】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故本题选D。 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B)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理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勤思解析】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故本题选B。 4.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生产力)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勤思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17.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 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 【勤思解析】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故本题选C。 18.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周予同B胡适C李大钊D王光圻

训诂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训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下着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6、提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术语是() A、读若 B、谓 C、如字 D析言 7、“盗,逃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直训 C、义界 D、推因 8、《陈情表》:“而今刘氏,日薄西山,气息淹淹。”句中“薄”的读音是() A、bá B、bà C、báo D、pā 9、“肥,多肉也”释义的方式是 A、互训 B、推因 C、摹写 D、义界 10、“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清规”指() A、佛寺所定的规则和戒律 B、满清规矩 C、清真规矩 D、繁琐、不合理的成规 11、下列词语,属于佛教词汇的是() A、庄严 B、庄重 C、严肃 D、威严

12、《上林赋》:“仁频并闾”仁频即槟郎。句中“仁频”来自() A、朝鲜语 B、日语 C、爪哇语 D、马来西亚语 13、下列着作郭璞作注的是() A、《诗经》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4、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包括《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和() A、《周易正义》 B、《论语正义》 C、《孝经正义》 D、《尔雅正义》 15、《孟子正义》的着者是() A、陈奂 B、马瑞尘 C、刘宝楠 D、焦循 16、汉朝人注释经籍鉴定了训诂学的基础,代表人物有() A、毛晋 B、郑玄 C、孔颖达 D、邢岗 17、训诂学发展的中落期在 A、先秦 B、两汉 C、魏至唐 D、宋至明 18、《诗经·南周·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归”指() A、出嫁 B、回家 C、偿还 D、行礼 19、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A、衍文 B、脱文 C、讹文 D、倒文 20、利用他书来校勘本书的校勘法叫做() A、对校法 B、他校法 C、文物校书法 D、理校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少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章炳麟《国故论衡》认为,“训诂”包含() A、通论 B、驸经 C、绪论 D、略例 E、概说 2、训诂的方法包括 A、据文证义 B、依境别义 C、因声求义 D、以形索义 E、析词审义 3、萧统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体有() A、李善注 B、五臣注 C、郭璞注 D、范宁注 E、孔颖达注

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2012-2017

2012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育制度 2、教学 3、德育方法 4、白板说 5、学习 6、元认知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人的发展的含义 2、简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联系教学实践论述教学过程的性质 2、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3、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4、论述创造性心理结构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措施。 2014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课程标准 2、循序渐进原则 3、生计教育 4、实验教育学

5、人格发展 6、品德不良 二、简答题(4*10=40) 1、简述教学评估的种类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3、简述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4、简述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4=80) 1、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谈谈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如何改革。 2、联系实际论述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3、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启示。 4、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如何实施。 2015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方案 3、骑士教育 4、自我效能 5、有意义学习 6、动机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文化知识对人的发展价值。 2、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 3、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4、教书韩愈论述教师问题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什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怎样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 2、终身教育理论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按照终身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 改革? 3、论述书院教育特点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借鉴。 4、创造性的认知品质包含哪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措施有哪些? 2016年真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社会本位论 2、“产婆术”教学法 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 5、班级上课制 6、结构主义教育 二、简答题(10*4=40) 1、简述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简述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3、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4、简述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20*4=80) 1、教师专业素养包含哪些内容?结合教师专业素养,谈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的几种关系。 3、论述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意义。

计算地球物理作业

计算地球物理 单位:海洋二所 姓名:潘少军 学号:JX10028

盆地多源地球物理信息复合与自仿射分形计算 单位:海洋二所姓名:潘少军学号:JX10028 摘要:用对数径向功率谱方法计算了盆地区域重磁异常的分维值,将不同地球物 理异常场的分维值作为研究盆地深层构造的参数,同时,将分维值作复合处理,得到复合后的盆地多源地球物理异常场的分维异常图。最后,分析复合分维异常图在研究盆地深层构造中的作用和效果,探讨了这种自仿射分维值大于3的问题。 关键词:盆地;地球物理场;信息复合;分型 用1种地球物理信息可以进行盆地构造的研究,但往往不够全面。因为任何一种地球物理信息的获取都是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都是某种物性的反映。所以,不同的地球物理信息正是不同的物性的反映。人们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地质实际,就想到要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来作综合研究。这样,一方面可以互相佐证,尽量减小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多解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研究对象的全面印象。除了各种地球物理信息作综合解释之外,人们想通过对各种地球物理信息复合来获得一种复合信息。这种信息自然比单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更丰富,反映地质客观实际更全面。 以往的信息复合,多采用简单的复合,如将重力异常(也许作了一些常规变换处理)和航磁异常作简单的叠加(相加),这样获得的信息比单源信息当然要丰富一点。但是,这样作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重力异常与航磁异常毕竟是2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物理场,它们是对不同物性的反映。简单地将2种异常场作叠加,得到的信息从物理意义上讲,它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这样作是牵强附会,是不合适的。但是,对同一区域所作的地球物理测量,所得到的不同地球物理信息却又是具有一定事实上的内在联系(相关性)的,因为,它们都是对同一地质实体的不同方面(物性)的反映。特别是用这些地球物理信息作构造研究时,就更是如此,同时,盆地深层构造相对于造山带的深层构造等相对要简单一点。 1 基本思路与方法原理 在地球物理信息复合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地球物理场都是一种统计自仿射分形(Statistical Self—affine Fracta1)。所谓统计自仿射分形,在二维空间中的定义是:f(rx,r h y)与f(x,y)是统计自相似的,其中H是Hausdorff测度,r是一个标度因子。由此可见,统计自仿射分形不是各向同性的。这一点对地球物理工作者来说是显明的。 1.1 基本思路 将各种反映盆地区域的、深层构造的二维空间地球物理信息(地球物理异常场,二维物性界面等)通过不同的研究窗口(窗口尺寸视分辨率要求、研究的目的而定)变换到波数域(即相空间)中来,然后求得各种信息在波数域中的特征参数(如对数径向功率谱的斜率、截距,亦即幂指数型功率谱的幂指数与系数等),将那些能反映盆地构造的特征参数(如分维值、不平度等)进行复合(如作加权平均等);然后把复合的结果再放回到实际的二维空间中去(如将求得的复合特征参数放在所用的窗口中心点上),用计算机绘出这些窗口(可以是小距离的滑动窗口)中心点的特征参数的区域变化图形或图像(如分维值异常图)。通过这种特征参数图的分析,可以达到研究盆地区域、深层构造之目的。 1.2 方法原理

训诂学试题(1)汇总

训诂学试题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每题3分,共15分) 1.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2.互训——即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3.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4.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5.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即_音韵学_、_文字学_、_训诂学_。 2.所谓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_正义_。 3.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强解。 4.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谓的前面。 5.《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慧琳,凡一百卷。 6.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8.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 ╳ ) 微闻:略略听到。 2.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 √ ) 保:依恃,凭仗。 3.察笃夭隐,孤寡存只。( √ ) 笃:察。 4.杯觞引满从衣湿,墙壁书多任手顽。( ╳ ) 从:随着。 5.牧童向日眠春草,渔父隈岩避晚风。(╳ ) 隈:躲在。 五、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每小题1分,共8分) 1.郝懿行:《易说》《书况》 2.刘熙:释名、孟子注 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 5.郭璞:尔雅注 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六、写出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每题4分,共12分) 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

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历年真题

2019年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 2.形成性评价 3.教育公平 4.先行组织者 1、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教师享有的专业权利。 3.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2.试述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3.试述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4.试述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016年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6’x5) 2、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 4、元认知 5、自我效能 6、要素主义 二、简答题(10’x4) 1、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的理解 2、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观 3、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4、循序渐进原则含义及要求 三、论述题(20’x4) 1、教学评价原则及当代中小学教学评价走势 2、科举制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3、结合有效解决问题的相关理论,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人的发展规律及我国当前教育中的不足 2014年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10’x4) 1、教学 2、德育原则 3、学在官府 4、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15’x4) 1、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简述德育过程规律 3、简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4、简述杜威的教育本质观 三、论述题(25’x2)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及其对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意义 2、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013年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5’x6) 1、教育制度 2、教育的发展性原则 3、课程 4、德育方法 5、苏湖教法 6、生活教育 二、简答题(10’x4) 1、简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2、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3、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4、简述教育和文化的关系 三、论述题(20’x4) 1、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对提高教师素养的认识 2、墨家的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3、评述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4、举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12年鲁东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5’x6) 1、教育目的 2、课程标准 3、教学 4、德育 5、学习策略 6、自我效能感 二、简答题(10’x4) 1、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 2、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的特征 3、简述在学校中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4、简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三、论述题(20’x4) 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哪些?并结合学校教育实践谈 谈与目标要求之间所存在的距离 2、结合学校管理现状谈谈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3、论述孔子的教学方法及其对我国当下的学校教育实践的启示 4、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及其对我国当下学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史上最全333教育综合真题集,15考研教育专硕

史上最全333教育综合真题集,2015 考研教育专硕 2014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2、苏湖教法3、进步主义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5、最近发展区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德育的基本途径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三、论述题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4、教育的社会功能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333回忆一、名词解析1、京师大学堂2、三舍法3、美国《国家在危机中的报告》4、洛克的白板说5、心理健康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

点2、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3、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4、教学的任务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基本思想2、根据材料分析杜威的教育思想3、德育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 2.生活教育 3.贝尔兰卡特制 4.知识表征 5.自我提高驱动力 6.恩物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 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 3.课程的多样性 4.启发性教学原则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 1.试论孔子思想 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 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请对这个人做简要介绍。这个材料的观点是什么?他的其他理论有什么?北京师范大学2011

年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 4.元认知策略 5.苏格拉底法 6.道尔顿制二、简答: 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 3.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分析: 1.蔡元培的“思想自”“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2.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指在教学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和时间观的教育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杜威教育思想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 2.城市学校 3.自我效能感 4.有意义学习 5.现代教育制度 6.德育过程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3.评述《国防

333教育学历年真题

2014年 一、名词解释题 1、设计教学法 2、人的全面发展 3、贝尔-兰喀斯特制 4、教育制度 5、心理健康 6、社会规范学习二、简答题 1、德育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与要求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 3、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 4、简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三、分析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原理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的发展应当先于经济的发展”(简称“教育先行”)的观点进行分析。 2、试述学校教育的特征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试比较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育过程理论。 4、试述科举制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013年 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 1、受教育者 2、教学方法 3、道德教育 4、学习策略 5、心理健康 二、简答题(每道10分)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 7、简述长善救失教学原则 8、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9、简述基督教教育特点 三、论述题(每道20分) 10、论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12、论述《国家在危机中》的改革建议 13、论述人格和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2012年一、名词解释 1.学校管理 2.学校教育 3.心理发展 4.人的发展 5.课程 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 1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简述科举制度的影响三、论述题 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 2.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3.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4.如何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 2011年 一、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 2、教学 3、经典条件反射 4、教育制度 5、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6、多元智力理论二、简答题 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2、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3、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三、论述题 1、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的作用与局限 2、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3、如何激发培养学习动机 4、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及其影响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A卷附答案 试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 ) A. 《毛诗诂训传》 B.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C. 《说文解字》 D. 《尔雅》 2.魏晋隋唐时期是() A. 训诂的产生期 B. 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C. 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 D. 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 3.《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梅膺祚 C. 段玉裁 D. 戴震 4.《墨子间诂》属于() A. 传注 B. 章句 C. 义疏 D. 集解 5.《释名》的作者是() A. 许慎 B. 段玉裁 C. 刘熙 D. 黄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 2.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 3.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训就是,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 4.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5.从训诂的体式来看,专门解释古书正文的叫,既解释古书的正文,又解释前人的传住的一般叫。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乾嘉学派: 2.《经籍纂诂》: 3.以形说义: 4.义训:

5.同源词: 增字足义: 四、说明下列各例属何种训诂方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尔雅·释宫》) 2、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方言》) 3、二足以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4、邑外曰郊,郊外曰野。(《诗政训传》) 5、天,颠也。(《说文解字》) 6、福者,备也;备者,备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之谓备。(《礼记》) 7、采,采取也,从木从爪。(《说文解字》) 8、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者,得也。(《庄子·齐物论》) 9、乱,治也。(《尔雅·释诂》) 10、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课之绣。(《诗政训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2.通释语义与随文释义的区别是什么? 3.解释?望文生训?的含义,并说明产生这一训诂弊病的主要原因。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_名词解释

333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名词解释(5分) 1、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奇最先提出;教育目的和理论要建立在儿童的儿童本性的自然发展规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要适应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即教学内容心里学化;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让儿童成为自己的教育者。(一个分号一分)(记忆:心理学化就是遵循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2、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大学章句》中将《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概括为大学之“三纲领”,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之为“八条目”。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建立于战国的齐国。集讲学、著述、育才并兼有资政议政的功能;特点是: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学术自由只其允许百家争鸣,待遇指的是学者的物质和政治待遇。) 4、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教师,固定的场所---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组织、系统、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影响的活动。 5、六艺教育: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周礼和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射御指射箭和骑马;书数涉及书写和计算。特点是既重视思想道德,又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为文事,又重视武备。 6、苏格拉底法: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形成的独特方法。讥讽即对对方的发言不断发问,直至其承认其无知,助产术即帮助他解答疑惑。归纳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出共性,定义就是将这个共性应运于一般。该方法虽有局限但是有利于学生启发式思考。 7、学习动机:引起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8、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说引起的内心的体验,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9、教育目的:广义指的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受教育者的预期。狭义的:国家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四部分。 10、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的教育。智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的作用。 11、学制:一个国家各类各级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年限,修业年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教育制度一样,它们都包含两部分一是物化的施教机构系统,另一个则是其中运行的规则。) 12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教育动态存在。从育人目标上看,课程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上看它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333教育综合真题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备考-育明考研 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招生情况(育明考研)201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招生目录 院系专业 招生人数/推免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040101教育学原理 18人/11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22人/13人040103教育史 11人/6人040104比较教育学 19人/11人040105学前教育学 13人/9人040106高等教育学 14人/8人040107成人教育学 2人/1人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6人/4人040109特殊教育学 11人/6人0401Z1教师教育 16人/10人0401Z2远程教育 7人/4人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 25人/17人045118学前教育(专硕) 25人/12人047101教育经济与管理 30人/17人078401教育技术学 26人/13人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人/3人 北师考研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企鹅: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析(育明教育)

育明杜老师解析: 1、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不设研究方向,公开招考8人,比较受考生欢迎的专业,只招收本科所学专业为理学、工学、农学或者医学学科门类下设专业的考生。 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报录比在10:1(竞争较激烈) 3、初试总分:100分政治+100分英语+150分333教育综合+150分890科学教育概论=500分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的,不予录取。 录取方式:初试总分+复试总分,分专业从高分往低分依次录取。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调剂考生单独排序。 4、初试成绩中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90分之间。想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考研资料、考研真题、考研辅导咨询育明考研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辅导第一品牌,育明考研开设的考研辅导课程包括:专业课小班课程·一对一课程·视频班·定向保录班·复试保过班。近年来北师教育学部的录取考生中,近1/3均出自育明教育的相关考研辅导课程。 三、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考研分数线(育明教育) 年份政治英语教育综合科学教育概论总分 201545459090315 201650509090315 复试总分:笔试150分+外语口试50分+面试200分=复试总分400分。 笔试90分为及格分,外语+面试150分为及格分,复试240分为及格分,未达到以上及格线

各个学校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4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苏湖教法 3、进步主义教育 4、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论 5、最近发展区 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二、简答题 1、德育的基本途径 2、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 3、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4、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三、论述题 1、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2、夸美纽斯关于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观点 3、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 4、教育的社会功能 2014华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贝尔-兰开斯特制 2.城市学校 3.自我效能感 4.有意义学习 5.现代教育制度 6.德育过程 二、简答题 1.《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教育宗旨 2.弗吉里奥的教育贡献 3.评述《国防教育法》 4.班集体发展的阶段以及班集体培养方法 三、论述题 1.以张之洞《劝学篇》为例评价“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2.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3.课程内容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怎样帮助教师成长? 2014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教育 2. 学记 3. 课程标准

4. 班级授课制 5. 教育目的 6. 教育评价 二、简答题 1.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 2. 教师劳动的特点 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及其关系 4. 教育的社会功能 5.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6. 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1. 试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2. 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3. 如何看待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 教育学研究对象制约教育时也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的工作中心 活动课程提出者 平民教育家 国防教育法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认知情感? 社会契约原则是柯尔伯格的哪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教育制度苏格拉底方法元认知 三、简答 现代教育的生态文明德育途径 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 联系中小学实际论述处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当代社会价值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异同 2014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教育学原理 名词解释 1美育2因材施教 简答:教育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论述:针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及其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当今教育实践的看法二、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学习策略2最近发展区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

1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教育原理 1、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 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4、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 二.中外教育史 1、学而优则仕 2、苏格拉底法 3、生活教育 4、《学制令》 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 三.教育心理学 1、流体智力 2、先行组织者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4、简述归因理论 2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回忆版 1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试述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点3试述全纳教育的观念与主要议题4论述要素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3青岛大学2012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二、名词解释每题1、元认知 2、班级授课制 3、课程标准 4、学制 5、形成性评价 三、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4分 2、简述世纪之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6分 3、简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规律6分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6分 5、简述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殊性6分 6、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趋势4分 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在教学中怎样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5分 2、概述教师的职业素养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18分 五、作文本题50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成为许多家长重视早期教育甚至为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想方设法选择名校名师的重要依据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请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 4西南大学2012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苏格拉底法朱子读书法学校管理学习策略 二、问答题 1、简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简述学校心里健康教育通过那些主要途径获得 三、论述题 1、评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3、对夸美纽斯的适应自然原则进行评述 4、评述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5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 3.京师大学堂 4.苏格拉底方法 5.五育并举 6.德育过程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原则 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三论述 1.结合课程改革 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2.评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3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分析优点和局限性。 4.结合韦纳的三个维度 对考试成功和考试失败进行归因分析 要涉及后续行 6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2教育目的;3分组教学;4讲授法;5陶冶;6技能 二简答题1上好一堂课的要求2培养集体的方法3教师劳动的特点4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3、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