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打猪草》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打猪草》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打猪草》教案一、学习要点1.了解黄梅戏和《打猪草》表现的故事2.熟悉竹筒胡琴和三弦的音色。
3.哼唱主题旋律。
二、学习目标1.聆听器乐曲《打猪草》,初步感受黄梅戏的地方音调,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聆听器乐曲《打猪草》,体验分辨竹筒胡琴与三弦表现的两个形象。
3.能哼唱器乐曲《打猪草》的主题旋律。
三、学习活动㈠自主先学展开想象1.初听,你感受到了什么?(诙谐的情绪)2.介绍黄梅戏《打猪草》的故事梗概:《打猪草》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说的是小姑娘陶金花去打猪草,无意间闯进了小伙子金小毛家的竹林,还弄断了几根嫩笋。
小毛以为金花偷笋,两人吵了起来。
经解释后,误会消除,小毛不仅把笋送给金花,还帮她提篮子送她回家。
整个戏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㈡合作探究清晰形象1.完整感知⑴孩子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安庆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请你们观看视频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唱段。
⑵复听器乐曲《打猪草》与“对花”唱段有什么关系?⑶再听器乐曲《打猪草》,“对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2.聆听第第一次主题出现,你想到了什么情景?你听出了什么乐器?2主题(“对花”的旋律)⑴初听(吵架)看PPT介绍:竹筒胡琴,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用竹筒做的二胡。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
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
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⑵复听,听到竹筒胡琴和三弦分别用不同的演奏姿势律动表现,并想一想哪种乐器代表陶金花,哪种乐器代表金小毛?为什么?(女孩,竹筒胡琴,音区高,发出的声音极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声。
男孩,三弦,音色粗犷、豪放。
)⑶再听,分角色场景表现:折断竹笋、两人吵架,斗嘴,解释⑷分男女生对唱主题旋律(提醒孩子轻声高位置,节奏准确)2.引子:胡琴演奏,陶金花出现,提篮子出门打猪草3.聆听第一部分(第1主题),⑴初听,什么乐器在演奏?动作模仿(弦乐)演奏引出弦乐演奏的第一主题,请仔细聆听,这一主题的情绪,想一想它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愉悦,打猪草,误入竹林)⑵复听,自由表演打猪草的场景⑶唱第一主题的旋律哼4.完整听引子和第1遍音乐,表现陶金花出门,打猪草,误入竹林,与金小毛争吵的情景。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 聆听 打猪草 人音版(五线谱)

2.聆听主题旋律,对比乐器音高。
3.简单了解胡琴,区分乐器音色。
4.对比胡琴与古筝的乐器音色,感受胡琴在刻画戏曲人物形象上的独特性。
5.对比胡琴琴筒的制作材料,再次感受竹筒胡琴的独特魅力。
(1)小游戏对比乐器制作材料。
(2)引导学生针对人物特点选择乐器。
6、聆听乐曲第一段,模仿胡琴的演奏姿势,为乐曲伴奏。
析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代表作《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的戏剧情境和俏皮幽默的对话,充分赞美劳动者对新生活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对比乐器特点,初步了解乐器在戏曲人物刻画上的作用,感受乐器刻画戏曲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板书、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筒、木筒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部
分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聆听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感受戏曲表达的情绪。
2.教师伴随器乐曲《打猪草》,讲述故事背景。
*戏曲开课感受人物形象,利于后面对乐器刻画人物形象的理解
感
受
与
体
验
三、聆听器乐曲《打猪草》,认识并感受拉弦乐器——竹筒胡琴。
实践
与
表现
五、模仿乐器演奏。
再次聆听全曲,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为乐曲伴奏。
*模仿演奏姿势,感受人物形象。
拓
展
部
分
六、欣赏戏曲,简单了解黄梅戏。
1.欣赏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视频,对比戏曲和器乐曲中的人物形象。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打猪草》∣人音版(简谱)(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简谱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打猪草》相关的问题,如歌曲的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打猪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欢快的民歌?”(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打猪草》这首歌曲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打猪草》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民歌,它展现了我国民间音乐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这首歌曲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教学难点
(1)合唱技巧: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进行和谐合唱,注意声部的平衡与融合。
-举例:在合唱过程中,高低声部的音量、音色控制,以及呼吸的协调。
(2)音乐创造力: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演唱和演奏,展示个人音乐风格。
-举例:在合唱中加入即兴的节奏变化,或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
(3)文化理解:学生深入了解《打猪草》歌曲的文化背景,体会歌曲所蕴含的民间音乐特色。
-举例:探讨歌曲的创作背景,了解歌曲中所体现的民间风俗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五年级上册《农家乐聆听打猪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6

小学音乐人音版(简谱)五年级上册《农家乐聆听打猪草》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以音乐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戏曲的魅力。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色辨别能力,提高学生对戏曲的认识。
【教材分析】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以《对花》前奏改编a段,以《对花》第一、二段改编b、b’段,乐段a+b构成了乐段1,乐段a+b’构成了乐段2,乐曲由“引子+乐段1+乐段2+尾声”组成,是一首由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混合演奏的器乐曲。
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打猪草》的板胡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再现“对花”中的男女对唱情景,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生活的赞美。
该曲汲取了传统黄梅戏音乐特点,加以特色的锣鼓伴奏,充分体现了戏曲特点。
加以管弦乐的合奏,使传统音乐更加新颖、时尚,令人耳目一新。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聆听了一定的器乐曲,对乐器的分类有一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能够分辨乐器的音色。
学生能够随着乐曲哼唱出短小的音。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打猪草》名师教案2

《打猪草》名师教案教材分析:《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整个戏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中“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戏曲唱段。
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花”的曲调改编的。
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1、通过这首民乐作品的聆听,增进学生对学习民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
2、感受乐曲明快的曲调与胡琴与三弦的俏皮“对话”体验表现农家孩子劳动生活的场景和情趣。
3、引导学生能听辨器乐曲《打猪草》在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们了解民族戏曲音乐,增进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表达器乐曲《打猪草》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二、演唱激趣,导入新课1、老师清唱《打猪草》对花唱段。
师:同学们,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戏曲唱腔,请听!师设问: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戏曲?你们知道吗?生回答:黄梅戏。
师设问:那老师演唱的是黄梅戏哪一个经典唱段呢?生回答:《打猪草》。
师:看来同学们对黄梅戏还是有所了解。
那我们今天音乐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器乐曲《打猪草》。
板书!三、聆听与感受1、初次聆听师生静静聆听,课件播放。
师设问:乐曲好听吗?请看课本右边一幅图片,想一想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那你们对《打猪草》的故事了解吗?2、师简单介绍《故事简介》:打猪草是黄梅戏经典之作,其故事是说小姑娘陶金花提着篮子去打猪草。
却无意间闯进了金小毛家的竹林,不小心弄断了几根竹子,金小毛以为陶金花要偷她家的笋子。
两人便吵了起来,经过一番解释过后误会消除了。
最后,金小毛不仅把竹笋送给了陶金花,还帮助她提着篮子送回家去了。
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打猪草》

思考:1.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 3.这乐段有两件不同的乐器交替出现, 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表现了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
是由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 答演奏.
• 女:郎对花姐对花,对对到塘埂下. 女:长子打把伞,男:矮子戴朵花.
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 得儿喂的喂上喂
思考:乐曲描绘了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景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说的是小姑娘 金花去打猪草,无意间闯进了小伙子金小毛家的 竹林,还弄断了几根嫩笋.小毛以为金花偷笋,两 人吵了起来.后来,误会消除.小毛不仅把笋送给 了金花,还帮她提篮子送她回家.
思考:这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对对到塘埂下.
男:长子打把伞,女:矮子戴朵花,此花 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 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莲蓬花.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课《聆听打猪草》教案

5.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音乐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通过欣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唱《打猪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2.方法技能: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学会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辨识和表现能力,培养合唱合作意识。
-对于创新性演唱和表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风格,或加入简单的动作、道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聆听打猪草》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一些特别的民间歌曲?”(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间音乐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合唱实验操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打猪草》这首歌曲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声部配合不够默契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知识理解:让学生掌握歌曲《打猪草》的基本旋律、节奏,了解歌曲背景,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打猪草》的旋律、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五年级音乐打猪草教案

五年级音乐打猪草教案【篇一:农家乐音乐教案】10、农家乐一、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丰收的节日》和《苹果丰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丰收锣鼓》和《打猪草》,了解民族乐器,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二、重点难点:在音乐中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一、复习歌曲《丰收的节日》1、聆听歌曲《丰收的节日》。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二、复习歌曲《苹果丰收》1、聆听歌曲《苹果丰收》。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师矫正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唱、男女唱、个人唱。
4、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三、欣赏《丰收锣鼓》1.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2.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四、聆听《打猪草》1、初听《打猪草》,介绍歌曲的背景。
2、在听《打猪草》,说一说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二乐段中两件不同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养的情景?五、小结【篇二:人音版小学5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女:长子打把伞,男:矮子戴朵花。 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 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男:长子打把伞,女:矮子戴朵花, 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 喂得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莲蓬花。
• 黄梅戏《打猪草》由“二小”组成,人物 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 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 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 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 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 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 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 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 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 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 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 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 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 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 的气氛中结束了。
思考: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景?
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说的是 小姑娘金花去打猪草,无意间闯进了小伙子金 小毛家的竹林,还弄断了几根嫩笋。小毛以为 金花偷笋,两人吵了起来。后来,误会消除。 小毛不仅把笋送给了金花,还帮她提篮子送她 回家。
内容介绍Hale Waihona Puke 思考:这一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
思考:1.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2.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情景? 3.这一乐段有两件不同的乐器交替出现, 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表现了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 是由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 答演奏。
《打猪草》歌词:
•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女:丢下一粒籽,男:发了一颗芽。 女:么秆子么叶?男:开的什么花? 女:结的什么籽?男:磨的什么粉? 女:做的什么粑?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 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什么花? 女: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男:丢下一粒籽,女:发了一颗芽。 男:红秆子绿叶,女:开的是白花。 男:结的是黑籽,女:磨的是白粉。 男:做的是黑粑。女: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儿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 儿喂的喂上喂 叫做荞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