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渔舟唱晚》

合集下载

五年级音乐课聆听欣赏《渔舟唱晚》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聆听欣赏《渔舟唱晚》教案

五年级音乐课聆听《渔舟唱晚》教案【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渔舟唱晚》【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聆听、表演、想象、画旋律线等方式体验乐曲的意境,促进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和想象力的发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五声调式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的喜欢之情,初步建立文化自信。

【教材分析】《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故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变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

全曲利用五声调式,为听众展示了一幅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渔船,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全曲分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慢板,及旋律线跌宕起伏、活跃欢快的快板。

慢板部分又包括规整的对仗、利用五声音阶进行整体旋律下行发展这两部分。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古筝独奏《渔舟唱晚》的情感意境,建立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模唱旋律感受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

2. 通过模唱及画旋律线感知音乐线条的起伏变化。

3. 通过感受音乐的速度体会乐曲表达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1.认识民族五声调式。

2.初步了解民族音乐中对仗式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民族五声调式。

【教学难点】体验乐曲的情感意境。

【教学策略】通过段落赏析及整体感受两大环节,让学生深刻体验旋律的速度、进行方向等要素对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之影响;在各段落的学习中五声调式的知识贯穿始终,从开始的教师介绍,到后来的学生自主听辨,及最后的旋律创作,知识建构层层递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苹果、钢琴、古筝、多媒体课件、板书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用苹果弹钢琴引出五声音阶的乐器——古筝2.出示课题《渔舟唱晚》【设计意图】用苹果弹钢琴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认识五声调式、认识古筝构造,从而带着兴趣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新曲教学(一)欣赏第一段,初步感受音乐,认识音乐中的五声调式。

1.欣赏第一段,感受速度、想象意境。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渔⾈唱晚》赏析《渔⾈唱晚》赏析 《渔⾈唱晚》是⼀⾸古曲,在古筝曲⽬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之⼀。

这⾸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部五声⾳阶作品。

这⾸乐曲的⼴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渔⾈唱晚》赏析,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唱晚》赏析篇1 《渔⾈唱晚》是⼀⾸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影响最⼤的⼀⾸筝独奏曲。

⽐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成。

另⼀种说法是,⼭东古琴家⾦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乐曲《三环套⽇》和《流⽔激⽯》改编⽽成,20世纪30年代,⾦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了筝的“花指”技巧,使⾳乐意境更为鲜明、⽣动,从⽽使这⾸筝曲得以⼴泛流传。

⼀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成。

标题取⾃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有研究表明,此曲⾮娄树华⾸创,⽽是⾦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临清⼀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流⽔激⽯》改编⽽成。

本世纪三⼗年代⾦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以⾦谱为蓝本,作了较⼤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唱晚》赏析篇2 《渔⾈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三段),则运⽤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度变化,表现了百⾈竞归的热烈情景。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级上册《渔舟唱晚》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级上册《渔舟唱晚》

• 仔细聆听,感受音乐的变化,想象故事的发展! • 请你们用不同的线条展示音乐的变化!
A
B
D C
E

舟 反映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时静谧的自然境!


表现声势浩大的渔舟由远而近的驶向岸边, 渔民们欢声笑语的划着船回家的情景。

4 4
3
561
2
2
|
356
3532
11
26
|
5—6156
11
|
段 6165 35 566 566 | 1 2 3 —‖

3 综
பைடு நூலகம்
编合
展 示 续
节配 目乐 表诵 演诗
———





古筝名曲《渔舟唱晚》让我们体会
课 感受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虽
堂 然我们不能留住此情此景,但我们以后
小 可以通过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

更多民族音乐语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 界的,相信同学们在音乐的圣殿里会欣
赏到更多的世界名曲,展开想象的翅膀
返回
乐 器 介 绍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
筝还有一个名字叫秦筝 。 筝是一弦一柱,多
弦多柱乐器。筝体是长 方形,面板弧形,底板平直并开有两个音孔。
筝体的头与尾各设有前梁,后梁,前梁与后梁 之间的面板上立有筝柱,筝柱可以左右移动的改变弦 长,音高。 筝的音域,低音区:浑厚结实。中:清亮、圆润。 高:清脆、纤细
55 50 | 22 20 | 33 30 | 11 10 | 22 20 |
66 60 |11 10 |……
随着主题旋律的进一步发展变化,音乐略显激动, 速度由慢渐快,恰似悠扬的渔歌,由远而来,声势浩大, 刻画出渔人欢快、兴奋、满载而归的心情。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渔舟唱晚》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渔舟唱晚》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聆听《渔舟唱晚》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渔舟唱晚》是一首传统筝曲。

筝美妙、韵味浓郁的音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因此,本课从以下三点实施教学:1.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

乐曲描绘了晚霞辉映下渔人载歌而归的动人画面。

是30年代中期古筝家娄树华根据明、清时期的古曲《归去来》加以改编而成的,全曲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并配合左手的揉、吟等装饰技巧,展示了优美的湖滨晚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接着,音乐速度加快,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

从全曲看,“徵”是旋律的中心音,而在此段中用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性,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达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喜悦心情。

第二部分活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次加快,力度不断加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迭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

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
(1) 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频。
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
速度 情绪 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表现意境
(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吗情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激动的情绪(捕获到了很多的鱼)给你展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加快这段旋律表现了什么渔人们满载渔船,纷纷而归,百舟竞归,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此起彼伏。)
二、聆听分析
1.初听音乐
今天在黑板上准备了3副画,我准备了一首乐曲,请你来仔细听一听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哪一副画更贴近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看来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相同的音乐用不同的心境去听带给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刚才我们欣赏的古筝独奏曲叫《渔舟唱晚》,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渔舟唱晚》。首乐曲表现了夕阳夕照,渔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驾着片片白帆船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2)随音乐做一做荡桨、摇橹的动作来感受一下渔人们的喜悦。
(3)随琴学唱旋律。
A.听琴画一画旋律线,心里默唱
B.跟琴唱一唱主题旋律
C.将红色的第一个音符连起来唱一唱,你发现了什么(下行)
D.完整听,生画旋律线
2.欣赏尾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尾部分音频并讨论。
师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
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小组讨论)




古筝作为名族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很多孩子都认识他,但对于他的的音色和演奏手法了解的还是比较浅的,在欣赏方面,大多数的孩子图个热闹,并不知道音乐美在哪里,很多孩子对主题旋律不熟悉,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先做到熟悉,才能谈的上欣赏。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五线谱) 聆听 渔舟唱晚-全国一等奖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五线谱) 聆听 渔舟唱晚-全国一等奖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位诗人写的诗句吗?(王勃)出自于他的哪个代表作呢?(《滕王阁序》)很好,同学们的文学积累非常多,你们知道这几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回答得很好,你们觉得,这几句诗句美吗?(美)老师也觉得很美,于是老师就想象了一下,觉得大概是这样的吧!(展示图片)是不是比较符合诗中的意境呢?(是)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与这几句诗句有关,它取意于其中的“渔舟唱晚”四字,并以它命名。

接下来,让我们欣赏《渔舟唱晚》二、新课教学1、整体欣赏师:我们先来欣赏乐曲,欣赏时请同学们注意,你在乐曲中听到了哪些讯息?(播放乐曲)师:同学们,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古筝)(师介绍古筝)师:这首乐曲的整体情绪怎么样呢?(安宁悠远)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呢?(生举手回答)师: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段?以什么为依据呢?2、分段欣赏(1)第一乐段师:欣赏第一乐段之前,老师会弹奏这一乐段的主题,请同学们聆听主题,画一画旋律线(弹奏主题)师:同学们的旋律线都划成什么样呢?谁愿意把你画的旋律线和大家分享?(生展示)发现了什么共同特点呢?(起伏都不大,波浪形)师:接下来,我们完整欣赏第一乐段。

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乐段的速度?强弱?情绪?(弹奏第一乐段)师:乐曲的速度?(慢)强弱?(弱)情绪?(安宁悠远)师:你听到乐曲时能够感受到什么?可以用声音或动作表现出来吗?(学生举手表现)(2)第二乐段师:在欣赏第二乐段之前,我们先来欣赏第二乐段的主题,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旋律一起唱一唱,这一主题的旋律走向师上行还是下行?(弹奏主题)(生:下行)师:下面我们完整欣赏第二乐段,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乐段的速度?强弱?情绪?(弹奏第二乐段)师:乐曲的速度?(快)强弱(强)情绪(活跃欢快)师:你在欣赏的时候想象到了什么?能够简单地描述吗?(生举手描述)(3)对比两段旋律,总结乐曲3、课外拓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另一首乐曲,它是由《渔舟唱晚》原曲改编之后,与西洋乐器结合起来演奏的。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 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

歌 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

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的场景。

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 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 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 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

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 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 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 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 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 国家一级编剧。

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 在•文华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 务院政府津贴。

2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 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一) 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 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小学音乐_渔舟唱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渔舟唱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欣赏课《渔舟唱晚》教学目标:1、听辨并哼唱《渔舟唱晚》主题旋律。

2、体会乐曲的情绪和意境,感受民乐之美。

3、画出每个主题旋律的图形谱。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体验,了解古筝的音色及演奏技法。

2、熟悉并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1、通过速度、旋律、力度、演奏手法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和意境。

2、画出每个主题旋律的图形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认识这件乐器吗?生:古筝。

师:其实它原名叫“筝”,由于它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历史久远,所以现代人又称它为古筝。

咱们班有会弹古筝的同学吗?生举手。

2、邀请同学上台初试古筝。

师:那我有请没有学过古筝的同学上台来弹弹试试,感受一下古筝。

生上台弹琴。

师也弹奏几个音。

左右侧都弹一下,对比两侧音色的不同,师:琴码的右侧声音清脆优美,左侧声音有点像噪音。

学生弹右侧,老师按滑音、颤音。

右侧是演奏旋律的部分,一般是通过左手按揉滑吟等手法,使音高发生变化,从而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

让学生对比感受戴义甲后声音的不同。

戴上义甲弹出的声音更明亮轻脆。

3、刮奏讲解师:哪位同学能用古筝模仿出流水的声音?生演奏。

师:这个演奏技法叫“刮奏”,他也是起到装饰旋律、加花的作用。

为什么古筝随便一刮就能出来这么动人心弦的声音呢?和它的琴弦的音阶排列有关,它是按照五声音阶“1、2、3、5、6”的顺序排列的,没有“4、7”这两个不太协和的偏音,所以刮奏的声音非常协和悦耳。

3、合作完成《青花瓷》师:接下来,我再来邀请一位同学上台,这次是合作完成一首歌曲的片段,还是请没学过古筝的同学上台。

师生简单排练,交代给学生弹“55 3”和三个刮奏。

师:同学们听出我们演奏的是哪首歌曲的片段吗?生:青花瓷师:这位同学太厉害了,没学过古筝,却一下子弹出这么好听的歌曲,掌声送给他。

二、授新1、欣赏《渔舟唱晚》,并浅谈听后乐曲带来的感受。

师:现在我们对古筝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欣赏学习一首享誉世界的古筝名曲《渔舟唱晚》,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琴声一起走进这首乐曲,请同学们感受一下乐曲划分几个部分?想象一下整首乐曲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老师演奏乐曲的同时,幻灯片播放相应的画面)2、划分乐段师:从乐曲描绘的意境、表现的情绪、演奏的速度等方面考虑,整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生:分两个部分,还有一个尾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声音乐渔舟唱晚
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
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 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 古筝曲《鱼舟唱晚》。
渔舟唱晚电声合成
古筝独奏
小提琴独奏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曲,曹正订谱的, 乐曲是根据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 的,是一首极富意境的器乐独奏曲。 全曲分慢板、快板两部分。表现了心情愉 悦的渔民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民 们满载而归的情景。
渔 舟 唱 晚
表现声势浩大的渔舟由远而近的驶向岸边, 渔民们欢声笑语的划着船回家的情景。 反映了夕阳西下,渔舟晚归时静谧的自然境!
这 是 什 么 乐 器 ?
民 乐 分 类
1、吹管乐器:笛、管子、唢呐、笙、萧等。
高胡、板胡、二胡、中胡、低胡等。 2、拉弦乐器: 3、弹拨乐器:古筝、琵琶、扬琴、柳琴、三弦、 阮等
4、打击乐器:鼓、锣、钹、碰钟、木鱼、梆子等。
返回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 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 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 筝还有一个名字叫秦筝 。 筝是一弦一柱,多 弦多柱乐器。筝体是长 方形,面板弧形,底板平直并开有两个音孔。 筝体的头与尾各设有前梁,后梁,前梁与后梁 之间的面板上立有筝柱,筝柱可以左右移动的改变弦 长,音高。 筝的音域,低音区:浑厚结实。中:清亮、圆润。 高:清脆、纤细
乐 器 介 绍
中国古乐基本音阶
宫、商、角、徵、羽
哆、来、咪、索、拉
古筝流派、古筝音色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
派,比较代表的为“浙江、山 东、河南、客家、潮州”五大 流派,到了现代,流派的区别 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 兼具各家之长。
《渔舟唱晚》
古筝独奏
静心欣赏,•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韵味无 穷,时而浑厚深沈,清澈流畅,惟 妙惟肖地托显出涓涓细流、滴滴清 泉的奇妙音响,使人仿佛置身于壮 丽的大自然美景之中,时而又优雅 抒情,亦庄亦谐,旋律流畅,柔媚 动人,别有韵味,还可以表现活泼 轻快的情绪,甚至慷慨急楚,激越 中有抒情,委婉中多悲怨,让人唏 嘘万分,久久不能平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