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幼儿教学

教学做合一幼儿教学教学做合一幼儿教学一、“教学做合一”理念内涵(一)教的方法陶行知表示,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能负担得起指导的责任,还能让幼儿负担得起学习的责任,只有一边教一边学才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每一次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前进,不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习,教师都要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引领幼儿进步。
(二)学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肯定教师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幼儿的地位,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但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获得思想与行动上的教育他提出,要解放孩子双手和大脑,给孩子时间、空间与自由。
孩子会在做中学,在做中创造,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最后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三)做的方法陶行知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提出一定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与大脑,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例如有个小孩子将家里新买的表拆坏了,遭到家长的打骂,陶行知知道以后及时开导家长,并要求孩子去修表店学习如何修表,然后自己回到家中将拆坏的表修好,这不仅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更为孩子的动手能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因此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对幼儿教学的启示陶行知表示,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防止两种现象的发生,一种是教和学的界限完全模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另一种是只管将书本知识硬搬到课堂之上,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或是否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
为此,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对当前的教育问题具有指导作用,同时还能解决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类似问题。
(一)注重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在笔者所带的小班里有一个女孩子,每到吃饭的时候就会开始哭,并一定要求教师喂,当问及原因时,孩子回答“在家里吃饭都是妈妈喂的。
《教学做合一》心得体会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与做相结合,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从接触这一理念以来,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内涵1. 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这种教育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成长,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2. 教学做合一的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以实践为基础。
教学做合一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使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
(3)注重师生互动。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共同参与实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二、教学做合一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1. 改革教学方法(1)注重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
2. 改善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2)关爱学生。
教师应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与学生共同成长。
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做合一对我个人的启示1. 转变教育观念教学做合一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育素养。
因此,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
实施“教学做合一”理论,实现有效教学

实施“教学做合一”理论,实现有效教学[摘要]如何把书本知识变为学生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理论对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做合一一、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涵义一方面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指实际生活。
教学做都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
“教学做合一”是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指出教育要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要面向社会生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字。
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中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的确,数学在我们生活无处不在。
从你呱呱落地起,医生检测的各项健康指标,如你的身高、体重,这些都与数和量有关。
再如最近疯涨的猪肉价格;关乎国家经济、百姓生活的GPD,GPI和CPI指数都是数学知识。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把“教科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生活”这本活教材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
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革优化,倡导教材使用的“生活化”。
如教学中常从学生身边实际问题引出新课,可用“议一议”的栏目形式从实际生活中引出实例。
“数怎么不够用了”,“怎么在操场画一个大大的圆呢”,“双色球的中奖概率高吗”,“古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公平吗”等等。
使学生知道,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当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使教材变“动”,变“活”,变“有效”。
(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学”和“用”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利于激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新认识新提高

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新认识新提高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教育者们对于幼儿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在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育者在教学中将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新认识和新提高的角度探讨“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新认识: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和特点1.1 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教学做合一”是指在幼儿教学中,教育者应该把教学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和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
教学做合一注重幼儿的实践操作,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和掌握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者要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学做合一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注重知识的引入和强化,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新提高: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方法和策略2.1 建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教育者应该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建立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自然科学领域,可以选择一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种子发芽、饲养小动物等;在艺术领域,可以组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艺术的乐趣和美好。
2.2 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教育者在幼儿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做、亲自动口说的方式,深入感知和体验知识。
教育者可以通过实验和操作的方式,让幼儿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结合实际操作注重知识引入和强化在幼儿教学中,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实际操作引入和强化知识,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数学领域,教育者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知数学概念,并在实践中巩固相关知识;在语言领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摘要】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这种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还培养综合素质。
采用“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这种思想还能够拓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让教学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借鉴“教学做合一”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全面发展、学习兴趣、综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动力、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1. 引言1.1 介绍“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教学理念,提倡教学与学习相结合,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将教学与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借鉴“教学做合一”思想,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文能力。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重要任务。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合一口诀心得体会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做合一成为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如何将教学、做、合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教学做合一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教学做合一口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情感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学做合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知识传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 技能培养: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情感教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做合一的实施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理解知识。
2. 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教学做合一强调实践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情感态度。
5.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
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新认识新提高

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新认识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变,幼儿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将教学和做的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新认识和新提高。
一、教学做合一的概念教学做合一是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来向幼儿传授知识,而幼儿则需要通过课后的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会将教学和实际的操作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发展。
1. 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幼儿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这样会使他们更加感兴趣,并且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3. 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1. 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给幼儿,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来学习和发展。
在教授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自然科学的知识。
2. 善于引导和辅导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和辅导幼儿的学习。
在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3. 注重实际操作的质量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质量。
在进行实际操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注重细节,提高操作的精准度,确保实际操作的效果和质量。
浅谈“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浅谈“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摘要】“教学做合一”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教和学,通过生活实际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
本人认为,重新学习陶行知的这一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内涵新课程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37-01“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关于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从改造传统教育现实的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来的。
陶行知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一“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1.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也就是说,一种活动从不同角度看,它就具有做、教、学三方面的意义。
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许多东西,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
正如陶行知所说:“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
2.教与学必须以“做”为中心,师生必须在“做”上统一起来“不在做上下工夫,教故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可见,在教师的教、学生学和实践中做的三个方面中,做尤为重要,它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3.“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法陶行知说:“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例如,烧饭是做,烧了一次饭得到一种经验而进步便是学;你的进步影响到别人,使得别人也进步,便是教。
4.“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等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生的。
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问题来要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一种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它是根据生活的需要来教、来学,通过生活实际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脑并用,其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做合一”的内涵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1-05-23T09:31:10.107Z 来源:《学园》2011年第6期作者:张惠淑
[导读] “教学做合一”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教和学,通过生活实际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
张惠淑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
【摘要】“教学做合一”是根据生活的需要进行教和学,通过生活实际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
本人认为,重新学习陶行知的这一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内涵新课程改革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37-0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关于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从改造传统教育现实的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总结出来的。
陶行知认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
一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
1.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也就是说,一种活动从不同角度看,它就具有做、教、学三方面的意义。
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许多东西,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
正如陶行知所说:“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
2.教与学必须以“做”为中心,师生必须在“做”上统一起来
“不在做上下工夫,教故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可见,在教师的教、学生学和实践中做的三个方面中,做尤为重要,它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3.“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法
陶行知说:“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
”例如,烧饭是做,烧了一次饭得到一种经验而进步便是学;你的进步影响到别人,使得别人也进步,便是教。
4.“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等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生的。
从生活中发生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问题来要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可以看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一种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它是根据生活的需要来教、来学,通过生活实际去教学,以达到做的目的。
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脑并用,其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二 “教学做合一”对新课改的启示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不仅在教育范围内把握了教育学的辩证关系,而且把视野推到整个社会生活,揭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而在更广阔的背景和更高的层面上认识教育的实质。
当前,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重新回顾和学习“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深入研究、挖掘其理论的精华,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1.教师应更改观念,转换角色
教法要依据学法,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不但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并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知识之本源,求知识之归宿。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步入信息社会的学生和教师一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教师不应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求知途中经验的组织者和求知的伙伴。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发生以下变化:在不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传授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倡导启发式,反对灌输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的关注点应从知识内容、教授的方法转向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学习方式的形成,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教师用灌输的方法只教人读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生活。
事实上,学生作为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个体是独立的、能动的,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借鉴陶行知的这种思想,在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允许学生就不同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质疑。
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各教学环节,自己动手操作。
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学生学会了思考和选择,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时地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进而学会创造。
3.发扬民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十分强调教育的民主化建设,他曾说:“我们是学校,而不是教校,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体。
”这一目标则反映出在教学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思想,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学习和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意义,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学相长,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2~134
[2]山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学习陶行知[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97~99
[3]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623~632
[4]刘家纪.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探微[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4):4~7
[5]孙昌瑞.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及现实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3):8~12
[6]朱琼、孙士杰.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透视新课程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