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的历史

合集下载

邮票的理解

邮票的理解

邮票的理解邮票的理解邮票是指在信件或包裹上贴上的标记,用于证明寄递费已经交纳,并且可以证明该件邮件已经被寄出。

邮票通常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上面印有国家名称、图案、面值等信息。

一、邮票的历史1.1 邮票起源最早的邮票可以追溯到英国,1840年5月6日,英国首次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邮票——“黑便士”(Penny Black),它的面值为1便士,上面印有女王维多利亚头像和“POSTAGE”字样。

这张邮票的发行标志着现代邮政业的诞生。

1.2 邮票发展自从英国发行了第一张邮票以来,各个国家也纷纷效仿,开始发行自己的邮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邮票也不断地改变着形式和材质。

从最初简单的黑白图案到现在五彩缤纷、精美绝伦的设计,从最初简单的纸质到现在多种材质如金属、塑料等。

二、邮票类型2.1 普通邮票普通邮票是指面值为一定数额的邮票,用于支付邮费。

普通邮票通常由国家邮政部门发行,上面印有国家名称、图案、面值等信息。

2.2 纪念邮票纪念邮票是指为了纪念某个事件、人物或者节日而发行的特殊邮票。

纪念邮票通常会印上相关的图案和文字,以表达对某个事件或人物的尊重和纪念。

2.3 特种邮票特种邮票是指除了普通邮资以外,还可以用于特定用途的邮票。

例如:航空信封上贴的航空专用邮票、挂号信封上贴的挂号专用邮票等。

三、邮票收藏3.1 邮票收藏的起源自从第一张“黑便士”问世以来,许多人开始将各种各样的邮票收集起来。

这些人被称为“集邮家”,他们将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邮票保存下来,形成了一种新型爱好——“集邮”。

3.2 邮票收藏的意义通过收集和研究各种各样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和社会。

同时,邮票收藏也可以培养人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

3.3 邮票收藏的价值邮票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一些罕见或者特殊的邮票价格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美元。

邮票有哪些知识点

邮票有哪些知识点

邮票有哪些知识点
邮票,也称邮政票据,是一种特殊的国家钱币,由政府针对邮政服务的标志性货币。

其出现是为了提升政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让政府和人民之间更加亲密。

古代的邮票可以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当时开始,它就是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直到现代,仍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邮票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颜色、大小、形状和图案。

它们可以用来减免电信费用、支付邮政费用等,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用途。

比如,有些邮票是专门收藏的,因为它们有一些独特的图案,或者用于政治宣传活动。

邮票的知识点包括历史背景、出版、分类、价值、收藏以及投资等等。

一、票的历史背景:
邮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的英国政部Roe在唯一的邮局中发行了一种叫作“蓝色三便士”的邮票。

它有价值三便士,可以在英国任何地方用来邮寄件物,但是并不能用作收藏或投资目的。

随后,英国政府继续发行邮票,通过赋税来收取邮件的邮资费用。

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发行邮票,形成了现在的世界邮票版图。

二、票的出版:
古典邮票一般都是政府部门发行的,用于收费邮件服务。

邮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部门发行的,另一类是发行局发行的。

- 1 -。

邮票发展史

邮票发展史

邮票发展史及收藏价值一、邮票的定义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二、邮票的分类1.普通邮票2.纪念邮票3.特种邮票三、邮票发展史介绍中国自1878年(清光绪四年)开始发行邮票,至今已有129年历史。

以朝代和政权性质为标志来划分,中国邮票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清代邮票→中华民国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一)清代邮票(1878-1910年)清代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175种,邮票图案的特点是“龙”图多。

(二)中华民国邮政邮票(1911-1949年)中华民国邮政共发行邮票235套,2000余种。

(三)解放区邮票(1930-1950年)中国解放区邮票共发行500余套,约2400种。

(四)新中国邮票(1949-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截至2006年已陆续发行了各种邮票939套,3000余种。

第一阶段:老“纪、特”邮票( 1949年10月1日—1967年3月25日)中国邮票史上第一枚花卉类小型张—T61牡丹型张。

第二阶段:“文”字邮票(亦称文革邮票(1967年4月20日—1970年1月21日)第三阶段:“编号”邮票(1970年8月1日—1973年8月25日)第四阶段:“J、T”邮票(1974年1月1日—1991年11月19日)第五阶段:编年纪特邮票(1992年1月25日——至今)四、邮票版面类型枚:是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又叫单枚邮票。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民更习惯把一枚邮票说成一张邮票。

严格点说,张在集邮中是另有含义的。

连:两枚以上没有分撕开而连在一起的邮票,叫做“连票”。

根据相连的邮票数量和相连的形式,又可以作如下区分:双联:两枚相连在一起的邮票,横向相连的叫横双连,直向相连的叫直双连。

四方连:四枚呈“田”字形相连在一起的邮票;位于整张邮票角上,带有两侧票边与版铭的叫做“边角版铭四方连”。

大方连:由四枚以上邮票至少两排或两列邮票相连在一起的叫大方连。

对许多珍罕邮票来说,双连票的价值要比两枚单枚的邮票大,四方连又比双连的价值高。

邮票的来历和故事

邮票的来历和故事

邮票的来历和故事邮票,作为一种特殊的信件标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邮票的出现,标志着邮政制度的正式建立,也成为了世界各国邮政交流的重要工具。

那么,邮票的来历和故事是怎样的呢?邮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40年,当时英国邮政改革的一部分就是引入了邮票这一概念。

第一张邮票诞生于1840年5月6日,即著名的“黑便士”邮票。

这张邮票的正面是女王维多利亚的肖像,背面则是一幅邮筒的图案。

这张邮票的诞生,标志着邮政费用的预付制度的确立,也为后来世界各国邮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邮票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邮政制度的发展。

在邮政制度尚未建立的早期,人们在寄信时需要在收信封上直接付费,这给邮政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不便。

而引入邮票后,寄信变得更加方便,也促进了邮政业务的发展。

邮票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邮资预付的问题,也为邮件的分类、分发和交付提供了便利。

邮票的设计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国家的邮票,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邮票上的图案可以是国家元首、名胜古迹、动植物、历史事件等各种形式,每一张邮票都承载着一段特定的历史和文化。

而一些特殊邮票,比如纪念邮票、纪念日邮票等,更是通过设计来弘扬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邮票也有着收藏的价值。

因为邮票的独特性和历史性,它成为了很多人收藏的对象。

邮票收藏,不仅可以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成为一种投资手段。

一些珍稀邮票甚至可以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抢手货,价值不菲。

邮票的发展也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邮政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邮票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历史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当今社会,各国邮政部门依然在不断推出新的邮票设计,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的来说,邮票的来历和故事是一段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精彩旅程。

它不仅是邮政制度发展的见证,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载体。

邮票的存在,让我们能够通过小小的图案,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邮政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关于邮票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邮票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邮票的知识点总结邮票不仅仅是邮资的支付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见证。

邮票的设计和印刷也是一门技艺,制作出来的邮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邮票也是文物收藏和投资的对象,因为邮票的数量有限、印刷品质、设计特点等因素会影响邮票的价值。

邮票有着丰富的知识点,下面将从邮票的历史、邮票的分类、邮票的设计、邮票的收藏和邮票的投资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总结。

一、邮票的历史邮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即第一张邮票“黑便士”发行的年代。

最早的邮票发行是为了解决邮件邮寄时计算复杂的邮费和防止邮递员售卖邮票盈利等问题。

1840年第一张邮票面世后,以后的邮票也逐渐成为了大家书信往来的必备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邮票也从最初的手工印刷技术逐渐发展成了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

同时,邮票的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仅用于邮寄信件,还可以作为礼物、纪念品等用途。

二、邮票的分类邮票根据发行用途和设计特点等因素可以分成多个类别。

按照发行用途,邮票可分为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邮资整票等。

按照设计特点,邮票可分为普通邮票、套票、小型张等。

此外,邮票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动植物、历史人物、民间艺术、名胜古迹等。

邮票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收藏需求进行选择收藏。

三、邮票的设计邮票的设计是一门艺术,邮票的设计师会根据邮票的主题来进行设计创作。

从邮票的图案、色彩、文字等方面都会进行精心的设计,力求做到表现主题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邮票的设计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宣传,通过邮票的设计可以传递国家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同时,邮票的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表现,不少邮票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四、邮票的收藏邮票的收藏是一种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产物。

因为邮票的数量有限,且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所以邮票具有一定的珍稀性。

邮票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目的进行邮票的收藏和整理。

邮票的收藏也需要收藏者对邮票的品相、品种、印制数量等进行详细了解,这样才能有助于邮票的鉴定和价值的评估。

将邮票背后的历史 故事

将邮票背后的历史 故事

将邮票背后的历史故事
邮票作为一种重要的邮政物品,背后潜藏着许多历史故事。

它们不仅是一种货币,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邮票最早于1840年在英国诞生,由邮政改革者罗兰·希尔发起。

为了简化邮寄过程,他引入了预付费邮资的概念。

第一版邮票上印制着女王维多利亚的形象,并被世人亲切称为“黑便士”。

这一举措不仅为邮政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还为邮品收藏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

自此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推出了自己的邮票。

邮票的设计也开始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的“贴纸邮票”。

这种特殊的邮票是在邮寄活动的早期阶段出现的,以普通纸质制成,邮政官员用手工将其剪成方形并且签名。

今天,这些贴纸邮票成为了稀世珍宝,仅存极少量。

邮票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媒介,也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

例如,1918年德国发行了一套纪念巴黎和会的邮票,这标志着一战结束,各国领导人聚集在一起谈判和平。

这些邮票记录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家间的和平努力。

在20世纪,邮票的样式和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国家开始以名人、动物、植物、建筑等各类形象作为邮票的主题,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和独特之处。

邮票甚至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流行艺术品,使许多人沉迷于邮票收藏。

如今,邮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商品。

每一枚邮票背后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无论是邮票的设计、图案还是背后的历史故事,都为我们呈现出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邮票,作为人类文明的见证和记录,将继续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携带着跨越时空的信息。

关于邮票的故事

关于邮票的故事

关于邮票的故事邮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邮票出现在英国。

那时,人们寄送信件需要在邮局付费,邮费是按照信件的重量来计算的。

而邮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人们只需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就可以寄送邮件,方便快捷。

从此,邮票成为了信件的象征,也成为了集邮爱好者们的宝贝。

邮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张张纸片,更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缩影。

每一枚邮票上的图案和文字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甚至是国家的命运。

比如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它是中国邮票史上的第一枚邮票,发行于1878年。

邮票的图案是一条巨龙,象征着中国的强大和威严。

这枚邮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变迁,也是中国邮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除了反映国家历史,邮票还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于1840年在英国发行,它标志着邮政史的新纪元。

而在邮票的图案设计上,艺术家们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邮票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的是美丽的风景,有的是珍稀的动植物,有的是传统的文化元素,每一枚邮票都是一幅微缩的艺术品。

而邮票的故事还可以延伸到集邮爱好者们的身上。

他们通过收集各种邮票,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受不同时期的风貌,这也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会通过邮票交流,交换自己的珍藏,也会参加各种集邮展览和交易会,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回忆。

邮票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

它记录了国家的历史,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凝聚了集邮爱好者们的热情。

每一枚邮票都是一个故事的开端,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让我们一起走进邮票的世界,探寻更多有关邮票的故事,感受历史的魅力,感受集邮的情怀。

邮票发展历程

邮票发展历程

邮票发展历程邮票作为一种交流信息的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人们需要书信进行沟通的时候,邮票迅速崛起并得到广泛应用。

邮票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期,以下是邮票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9世纪早期,邮件的收费主要依靠接收方支付,邮递员进行实时计费。

这种方式很不方便,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更加高效的收费机制。

1840年,英国实施了世界上第一套邮票制度。

这组邮票上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面值为1便士和2便士,采用黑色和蓝色印刷。

这套邮票具备了预付邮资、明确邮票面值和可重复使用的属性,为邮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邮票的普及,各国纷纷开始发行属于自己国家的邮票。

邮票不仅仅是邮资的凭证,还成为了国家的象征。

设计师们开始在邮票上加入国家元素,如国旗、君主的肖像等。

同时,邮票的题材也开始多样化,有动物、植物、历史人物等等。

邮票的设计使得邮寄的信件变得更加有意义,每一个邮票都成为了一幅小型艺术品。

20世纪初,邮票印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进步,邮票开始采用多种颜色的印刷方式。

这使得邮票的设计更加生动丰富,更具吸引力。

同时,邮票的材质也得到了改良,标签纸和纸张得到了更好的质量控制。

这些进步使得邮票的保存性能得到了提高,也为邮票收藏家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邮政系统的发展逐渐从初级阶段转向了高级阶段。

各国之间的邮政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1924年,成立了国际邮政联盟,该组织的目标是促进全球邮政服务的发展和协调。

1933年,国际邮政联盟开始发行联合国会员国联名邮票,以纪念该组织的成立。

这些联名邮票成为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因其稀有性和历史意义而备受邮票收藏家的追捧。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的普及,书信邮寄量大幅下降,邮政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

然而,邮票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邮票仍然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收藏家和爱好者。

此外,在某些国家,邮票仍然是一种合法的邮资凭证。

总结来说,邮票作为一种交流信息和文化传承的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的历史自1840年世界首枚邮票在英国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发行了数十万种邮票。

根据发行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来叙述。

自1840年到1889年的半个世纪内,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约1万种邮票。

这些邮票可称作世界早期邮票。

其图案共有1900余种,可归纳为头像、徽记、数字三大类?这其中以头像为主,超过1000种,所以邮票在以前又称为“人头”。

头像中又以欧洲国家的帝王头像最多。

世界首枚邮票就是以英女王维多利亚头像为图的。

这枚邮票黑色,面值1便士,故又称为“黑便士”。

这时,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国的邮票也是国王头像为图。

这些头像还印在近百个殖民地的邮票上。

最早的殖民地邮票,是英属毛里求斯于1847年发行的,也是英女王头像,目前存世仅20余枚,是世界珍邮之一。

美洲都是共和国,多以民族领袖、总统、将军的头像为主图,如富兰克林、华盛顿、林肯、伊达尔戈、胡亚雷斯、圣马丁、玻利瓦尔等.再一类是神像,如法国的收获之神、希腊的信使之神、好望角的希望之神、利比里亚的自由之神等。

某些地方还采用守护神像。

著名的有瑞士的的“海尔威士”和英殖民地的“不列颠娜”。

另一种是徽记图案。

欧洲国家的徽记以鹰、狮、王冠、盾牌、十字、城堡为多。

美洲国家徽记既有对欧洲风格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创造,如火山、山峰、帆船、“自由帽”等。

世界最昂贵的单枚邮票,是英属圭亚那1856年发行的品红1分票,就是以殖民地徽记帆船为主图的。

亚洲国家的徽记另有自己的特点,如朝鲜的阴阳、阿富汗的虎头、土耳其的星月、中国的龙。

所以从前我国又称邮票为“龙头”。

再一种是以面值的数字为主图的。

巴西的“牛眼”邮票和瑞士的苏黎士地区邮票,都以阿拉伯数字居于图框之中。

另一枚世界珍邮夏威夷“传教士”邮票主图是一个“2”字。

以上头像、徽记、数字三种图案,占这一时期全部邮票图案的95%以上。

数字是用来标明邮票的面值,说明邮票是邮资已付的凭证;而头像和徽记则作为权利的象征,用以说明这一凭证是政府机构所发行,从而坚强凭证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这在邮票问世不久的年代里有,是有必要的。

除了上述头像、徽记、数字三类图案以外,其他图案虽有,但极少,不到100种。

其中引人注目的有巴塞尔的信鸽、西澳大利亚的天鹅、加拿大的海狸、奥兰治的桔树、萨摩亚的棕榈、新不伦瑞克的火车、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汽船、埃及的金字塔、巴拿马的地图、美国的历史名画。

还有若干国家发行了哥伦布、卡迪艾尔、科克三位探险家的邮票。

这些邮票数量,不多但富有生命力,是今天大量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的先驱。

自189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5年间年,又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邮票。

但由于若干国家的统一和某些地区的变化,到1914年实际发行邮票的国家和地区仍为200多个。

25年间共发行了2·4万余种邮票。

这些邮票起着早期邮票向中期邮票过渡的作用,所以称作早中期邮票。

这一时期的邮票,根据发行当局的性质,可分为独立国家邮票、殖民地邮票和殖民国家在半殖民地擅自使用的“客邮”三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已把世界殖民地瓜分完毕,并进入再分割阶段。

反映在邮政和邮票发行上,各列强在殖民地逐渐停止使用宗主国家的邮票,而健全了各殖民地邮政。

设立邮局,为殖民地特印邮票,并形成各自的特色。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七世头像先印在60余个殖民地的邮票上。

葡萄牙也有15个殖民地的邮票印有葡王头像。

法国近30个殖民地的邮票主图一律为“和平女神”、“贸易之神”像,还明确印有“殖民地邮政”字样。

德国也采用统一图样印制殖民地邮票,主图都是德皇游艇。

而美国则采用在本国邮票上加盖殖民地地名的办法。

殖民地国在半殖民地则是强行设立“海外邮局”,发行“客邮”,使这些地方出现两个邮政系统,使用两种邮票。

“海外邮局”早期使用的邮票多系殖民国家本土的邮票。

而这时期大量发行“客邮”,多为在本土邮票上加盖半殖民地地名的邮票。

先后有俄、奥、意、德、英、法、罗、日、美、波10个国家,在土耳其、摩洛哥、埃及、中国、朝鲜等半殖民地国发行了“客邮”。

“海外邮局”已成了历史的陈迹,殖民地邮政也寥寥无几。

这一时期发行的纪念邮票仅有160余套,数量虽不多,却有极强的生命力,使邮票有了新的内容。

世界首枚纪念邮票是秘鲁为铁路通车20周年发行的,主图为火车和徽记,四周边框是车站站名和面值。

这枚邮票虽于1871年即已问世,然而在此后20年内,相继发行的只有两套。

一套是1887年英国女王即位50周年纪念。

一套是1888年新南威尔士殖民地建立100 周年纪念。

直到19世纪最后10年,11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别发行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 周年纪念票,7个葡萄牙殖民地用统一图案发行达·伽马发现新航路400周年纪念票。

纪念邮票作为一个新的票种,至此方得到承认,并日益增多。

其中1892年美国纪念哥伦布的一套,多达16枚,面值自1美分至5美元,图案都是采自珍藏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博物馆中的名画,记录了哥伦布一生的主要业绩。

这是世界第一套典型的名画邮票,也是纪念邮票中极珍贵的一套。

其他有特殊意义并较珍罕的有:1896年希腊发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一套,多达16枚,面值自1美分至5美元,图案都是采自珍藏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博物馆中的名画,记录了哥伦布一生的主要业绩。

这是世界第一套典型的名画邮票,也是纪念邮票中极珍贵的一套。

其他有特殊意义并较珍罕的有:1896年希腊发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邮票,这是最早的体育邮票;1905年西班牙发行的塞万提斯名著《堂·吉可德》出版300周年纪念票,这是最早的以文学艺术家为主题的邮票。

纪念邮票直接记载了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因而它的诞生赋予邮票以新的功能。

这样,邮票不仅是邮资已付的凭证,还成为历史进程的记录?殖民地国发行了“客邮”。

1915年至1944年,有近30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邮票约5万8千种。

两次大战期间政治上的动荡,导致邮票发行的混乱。

大战一爆发,有的国家就增发军用邮票。

各交战国所占领地区发行占领区邮票。

如德、奥、意、英、比、罗、保、波、芬?塞尔维亚、日本等国。

其中德、意、日的数量最多,使用区域最广。

这些邮票的使用期不长,并多为加盖邮票。

战争使一些帝国或王国瓦解。

新政权一开始来不及印制邮票,就发行代用邮票,在旧政权邮票上加盖新政权名称或标记。

有奥、捷、匈、波、苏俄、乌克兰?亚美尼亚、外高加索等共和政权。

战时或战后,某些地区,或有争执,或是割据状态,因而发行地区邮票,如萨尔、阜姆、但泽、中立陶宛等地。

这些邮票最初几套常是加盖的。

根据一次大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有争议的地区应民族自决。

为此,有7个地区印选举邮票,免费供居民在表达归属愿望的信函贴用。

随着国际联盟、国际劳工局等国际组织的成立,还出现了各自在瑞士邮票上加盖组织名称的公事邮票。

战争引起的财政困难和通货膨胀,在邮票发行上也有所反映。

一是加盖改值邮票和高面值邮票的大量发行。

早期的加盖改值,多半是高面值改为低面值,这一时期大多数为低面值改为高面值。

其中改值面额最高的是1923年德国将1亿马克票改为100亿马克票。

这一时期许多国家还印制了大量的高面值邮票,特别是一些战败国,其中最高的也是1923 年由德国发行的,面值达500亿马克(注)。

二是战争附加邮票、邮政捐税邮票和附捐邮票的大量发行。

尤其是附捐邮票,一次大战前只有十几个国家发行,到这一时期猛增到9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邮票还常常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

如希腊首套邮政捐税邮票的票名称为《战争的悲剧》。

上述邮票记录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但是战争又是新生事物的催生婆,使邮发行出现了新的发展。

首先是航空邮票的诞生。

意大利于1917年发行了世界第一枚航空邮票,是在特快邮票上加盖的。

航空邮票的出现,使得邮票票种增加到40余种,此后,邮票票种又逐渐减少, 日益简化。

其次,一次大战后,俄国和匈牙利建立苏维埃邮政,发行邮票,1928到1930年间, 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先后成立了赤色邮政和苏维埃邮政,并发行邮票。

再次,是邮品的扩大和精美,由于集邮已发展成一项群众性活动,所以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摩纳哥、波兰、乌拉圭等国为邮展的举办;意大利、法国为集邮会议的召开;日本、比利时、丹麦、芬兰、葡萄牙、巴拉圭、巴西等国为邮票诞生若干周年都发行了纪念邮票。

1940年墨西哥等国为邮票诞生百年所发行的邮票有的以黑便士原样为主图,以典型的票中票出现。

原来为便于出售和使用的卷筒邮票、小本票,这是也成为集邮者的藏品;原来仅有自然实寄首日封,这时增加了特印的首日封。

小版张、小型张、小全张的出现,更是说明邮政当局已在考虑如何满足集邮者的需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和印量,从而增加邮政收入。

加上这一时期,轮转印刷机和影写版印刷术开始应用到邮票印制上,邮票的印制日趋完美。

这时邮票已不仅是邮资已付的凭证和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是一种小型的艺术品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发行的邮票,称作近期邮票。

目前,邮票种数已近40万。

每年还以7000到9000种之数递增。

数量庞大的近期邮票与早中期邮票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向。

一、邮政体系的非殖民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卢森堡、奥地利恢复发行邮票;法国、意大利改用新的邮票铭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建立了新的邮政体系。

1949年起,德国境内使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柏林、萨尔(萨尔于1959年停止发行邮票)4种邮票。

在亚洲,日本邮票自1946年将铭记改为“日本邮便”。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发行以“中国人民邮政”为铭记的邮票。

因此,殖民地邮票从原来占世界发行总数的50%,下降到20%弱。

而且,当代的殖民地邮票几乎都是人口少、面积小的岛屿所发行的。

二、邮票的商品化。

由于集邮已成为群众性的爱好,邮票买卖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不少国家和地区通过发行远远超过通信需求量的邮票,来增加财政收入。

因而邮票的商品化已经成为近期邮票的特征之一。

邮票的商品化,除了增加印量和种数以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非纸质邮票和异形邮票的出现。

非纸质邮票,以50年代的匈牙利铝箔邮票和波兰的丝绸邮票为最早,继而有钢箔、银箔、金箔、塑料、木质邮票的出现?不丹王国还印刷了立体邮票和唱片邮票。

异形邮票,主要是60年代以来,塞拉利昂和汤加发行的。

由于这些邮票使用不便,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作为邮资已付凭证的功能,因而并不被集邮界所重视,只是当作趣味品收集。

二是岛屿邮票的大量出现。

50年代以来,有些岛屿开始发行邮票,有些恢复发行邮票。

这些岛屿人口稀少,个别岛屿甚至无定居居民。

但邮票发行量并不小,绝大部分作为商品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