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鱼系统

合集下载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工厂化养鱼,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在封闭的环境下大规模养殖鱼类。

这种养殖方式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工厂化养鱼依赖于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

在养鱼的过程中,水质的清洁与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工厂化养鱼会配备各种水质处理设备,如过滤器、生物滤池等,以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维持水质的平衡。

通过这些设备的运作,可以提供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使鱼类能够健康成长。

工厂化养鱼需要科学的饲养管理。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工厂化养鱼会采用精确的饲料投喂系统,根据鱼类的需求和生长阶段,精确控制饲料的种类和投喂量。

同时,工厂化养鱼还会实施定期检测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疾病和异常情况,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

工厂化养鱼还依赖于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

为了模拟自然环境,工厂化养鱼会利用先进的技术,如温度控制、光照调节等,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监测和控制环境因素,工厂化养鱼可以提供稳定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使鱼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工厂化养鱼还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工厂化养鱼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减少了饲料的浪费和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工厂化养鱼还采用循环利用的原则,如利用鱼类排泄物作为肥料,提高养殖系统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工厂化养鱼依靠先进的水质处理技术、科学的饲养管理、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实现了大规模养殖鱼类的目标。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和产量,还有效保护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资源。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在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02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类型
循环水养鱼系统
要点一
总结词
高效、环保、高质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循环水养鱼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养鱼技术,通过 高效的过滤和循环利用水中的营养成分,为鱼类提供 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生长环境。该系统通常由鱼池 、过滤器、曝气器、水泵等组成,能够实现水资源的 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循环水养鱼系统 具有高效、环保、高质量的特点,已成为工业化养鱼 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智能化养鱼可以提高养殖效 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力成 本和养殖风险。
智能化养鱼可以通过数据分 析和管理平台的构建,实现 精准养殖和优化生产。
智能化养鱼可以实时监测水 质、温度、pH值等环境参数 ,及时调整养殖条件,确保 鱼类生长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
04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案例分析
某工厂化养鱼项目
总结词
高密度养殖技术
总结词
高密度、高产出、高效率。
详细描述
高密度养殖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养殖密度来提高鱼类产量的技术手段。该技术通常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配置养殖 品种、数量和生长阶段,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水产养殖的高产出、高效率。高密度养殖技术要求精细的饲 养管理、水质监控和疾病防治等配套措施,以确保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集装箱养鱼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养殖 生产,不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 制,实现移动式养殖。
集装箱养鱼通常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 ,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同时减少对 自然水域的依赖。
智能化养鱼
智能化养鱼是一种利用信息 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鱼类 养殖的方式,通过智能化控 制系统和监测设备,实现自 动化投喂、水质监测和疾病 防治等操作。
海水淡化养殖技术
总结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系统工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系统工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养殖池:用于养殖鱼类,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2. 平衡生化池:物理过滤,去除大颗粒物,保持水质平衡。

3. 集水区:收集养殖池中的水,进行下一步处理。

4. 蛋白质分离器:通过生物膜过滤法去除水中的蛋白质和有机物。

5. 臭氧发生器:用于杀菌消毒和去除水中有机物,同时增加水中溶氧量。

6. 砂滤罐:进一步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7. 多级生化池:生物过滤,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量,保证水质健康。

8. 紫外线消毒装置:杀菌消毒,去除水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

9. 回流养殖池:处理后的水重新回到养殖池,进行循环利用。

以上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高密度、绿色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助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国水资源总体紧缺,水产养殖优质水资源严重不足,江山市优质水资源总量丰富,但能用于水产养殖的少之又少,与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相比更是杯水车薪。

只有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鱼,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水资源匮乏的难题,真正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因此具有节水降耗、规模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5]。

一、传统模式升级难,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受限制山塘水库养鱼是江山市渔业生产主要模式,五水共治以来,该模式养鱼产量降低、品质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在秋冬时节上市,无法保持常年稳定供应,且受水体菌藻生物等影响有时会产生“土腥味”,口感不稳定,品牌打造难,无法实现优质优价,容易回归传统养殖老路。

山区流水养鱼,投入大、产量低、病害多,养殖效益低下,亏损的养殖户较多。

究其原因,一是,水养鱼所需的大量优质水源,以满足,研究显示,养成每公斤鱼需消耗1000m3水;二是,山溪流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夏秋枯水期水量不足严重影响鱼类生长;三是,更容易暴发或复发小瓜虫病、卵甲藻病等,难治也也难防,暴发时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稻田养鱼,鱼类适宜品种少、鱼单产低、易被偷盗、且生产季节性强,夏季高温干旱影响大,水利条件要求高(真正适宜种养的田块少),管理和捕捞成本大,集中上市销售难,实际生产中主要是通过稻田养鱼打造生态稻米品牌。

二、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占领现代渔业发展高地江山市于2015年率先引进国外工业化循环水养鱼技术,经多年实践探索和自主创新,极大提升了系统运行效率,在技术方面走在了浙江省前列,向全省输送了全新的发展理念。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清洁生产无污染,可解决光唇鱼、斑鳜、台湾铲颌鱼等名贵溪流性鱼类无法规模化养殖的难题,可解决诸如“千岛湖有机鱼”、“开化清水鱼”等优质水产品无法大量稳定均衡供应市场的难题。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对优质蛋白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养殖尾水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产生。

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基于动植物和微生物和谐共生原理,将水产养殖业和水培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进行生态循环系统内物质循环,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提升产品品质,有助于加快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该技术依托现代养殖工程、水处理和水培种植设施,综合运用高效集污和硝化系统、微孔增氧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生态化种养殖,具有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绿色安全等明显特点,符合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理念。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已经在我省合肥市肥西县、长丰县和滁州市来安县等地建立了多个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100OO多平方米,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以滁州市来安县为例,在30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工厂内,2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大口黑鲸等水产品年产达80千克/立方米,可年产16000千克优质商品鱼,年可种植8茬生菜,每茬50000株,每株均重180g,年产72000千克生菜,产值150万元,平均每亩产值约3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本项目成果的间歇式循环方式相对于全循环方式节约50%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达到可广泛推广应用水平。

同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80%以上的养殖用水,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技术要点(一)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种养设施设备主要包含养殖池、蓄水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微滤机、竖流沉淀器、生物过滤池、紫外灭菌器)和水培蔬菜种植设施(水培种植床或种植架)等四部分。

工厂化水产养殖

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

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

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

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鱼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0%-50%,养殖成本降低12%左右。

技术要点:1循环水工艺流程(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①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②工作原理简介(按工艺流程顺序)a.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40~50米2,平均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池中心排水,每座大棚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对鱼池进行必要的改造。

原有鱼池改造只需在池内增加一支循环水回水管兼拦沫排沫管,一般采用Φ110毫米PVC管;池外增设一条循环水回水总管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回水总管的直径根据池子的多少来确定,其余的如鱼池供水管道等维持原状即可。

这样养鱼池内较清的水顺回水管流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直接拔管即可。

b.固液分离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微滤机,出水水质较好(筛网的目数决定),造价较高;二是采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应较低,出水水质一般;还可以采用筛绢网加过滤棉。

c.紫外线或微波消毒器消毒。

待消毒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消毒井,自下而上均匀的流经垂直插入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再由消毒井的出水口流出完成了消毒过程。

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前端,安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各种细菌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益的硝化菌,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内的有益菌群形成优势菌群,保持生物净化的活力。

鱼类工厂化养殖

鱼类工厂化养殖

第一章工厂化养殖述海水工厂化养殖就养殖品种而言,可分为工厂化养鱼、养鲍、养虾、养参和养藻等,依据养殖形式可分为流水养殖、温流水养殖以及循环水养殖。

工厂化养鱼系统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和比较成熟的生产方式,本章主要介绍工厂化养鱼情况,并可供其他养殖品种的工厂化养殖借鉴。

第一节国外工厂化养鱼简介一、工厂化养鱼的科学内涵工厂化养鱼(industrial fish farming)是采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机械设备、控制仪表等现代工业手段,对养鱼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营01造鱼类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实现全年高密度、高效益的健康养殖模式。

工厂化养鱼的形式一般分为流水养鱼( fish culture in runn.ng wa- ter)、温流水养鱼(thermal floating water fish culture)和循环水养鱼( fish culture m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三种形式。

(一)流水养鱼流水养鱼相对近海开放式养殖又称为半封闭系统养鱼。

从发展历史看,淡水养殖早于海水养殖。

淡水流水养鱼主要特点为:利用河水、泉水、水库水、地下水等自然水源,根据地形修建鱼池;采用自流方式将养殖用水从水源引入养鱼池,不需额外动力,实现鱼池水体不断交换;养鱼用水量较大,源水一般不进行处理,鱼池流出的水也不再回收处理重复利用;鱼池水体的溶解氧主要来自流动的源水。

如法国流水高密度养殖虹鳟有100多年的历史,虹鳟产量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达2. 15万t,占全国淡水鱼总产量的81%。

日本、美国、丹麦等国流水养鱼非常盛行,日本主要养殖鲤鱼,年产鲤鱼达12万- 14万kg,美国主要养殖鳟鱼和鲑鱼,鳟鱼单位面积产量达40 - 50 kg/m2,鲑鱼单位面积产量达100 kg/m2。

【二】温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的水源一般来自厂矿企业的废温水、海边地下温水井等。

这些水源经过简单的增氧、调温处理后用于养鱼,鱼池排出的水一般不再回收处理利用。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

小型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
一、本系统的净水是利用生态的原理,使用了物理、微生物、生物技术达到
净化水的目的。

用植物和动物生长的互相共生的方式来处理水质,降低了净水成本。

二、自行研制了淡水蛋白质分离器,该分离器同时具有水溶蛋白质分离、养
殖水体增氧、有机物消化的三个作用;成本较低,工作稳定的特点。

三、自行研制了养殖池底固体物沉淀分离器,自动运行成本较低。

四、自行研制了自动饲料投料机,能在一天内设置任意时间、任何次数、任
何数量投喂颗粒饲量,做到定时定量投喂饲料。

适合小型工厂化养殖池自动投料,不锈钢制作,不用担心海水腐蚀。

五、应用鱼菜共生技术,提高养鱼系统的产出,提高经济效益。

关于海水循环水养鱼的建议
目前一些海水工厂化养鱼设备规模较大,净水技术较为单一,一般使用物理与微生物技术的效果不算好,在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消化较好(有机物分解成氨氮,有机磷、有机钾)反硝化比较难(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分解成单纯的氮气比较困难)用水生经济作物吸收氨氮、硝酸氮效果好、成本低,而且能增加经济效益。

海水生物经济植物品种较多,比淡水更有优势,另外要打破单一品种的养殖,鱼、虾、贝类分级供养,再加上有经济价值的海生植物能提高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有关合作的方式
单独购买或者合作研发海水养殖的有关设备;
合作研发整套海水养鱼设备及养殖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温室结构
• 工业化养鱼温室要求: • 多功能 既可以养鱼,又可以饲养甲壳类、 两栖类、爬行类和贝类;既可以育苗,也 可以养成;还可作商品销货前的暂养。 • 温室能控制温度、湿度、光线,做到氧气、 二氧化碳和氨氮平衡 有条件的能进行自动 监测和自动控制。 • 管理方便,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 动生产率。
四、给排水及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五、控温系统
• 加温设备有电热器、锅炉和太阳能集热装 置
• 常使用空调器或锅炉暖气给养鱼车间内的 空气加热以保持温室和水温的恒定
六、增氧系统
• 目前使用较多的增氧方式有水车式、推流 吸气式和鼓风曝气式
• 纯氧与富氧能使水体的溶氧达饱和值的几 倍,鱼池可不设繁琐的增氧系统,溶氧可比常 规增氧方式高,有利鱼的生长。因而国外在 温水性鱼类高密度养殖中使用纯氧较普遍。 我国则很少使用,主要是比价高。
主要内容
一、养鱼车间的选址 二、温室结构 三、养鱼池系统 四、给、排水及水处理系统 五、加温、供热系统 六、增氧系统 七、供电系统 八、监控系统
一、养鱼车间的选址
• 工厂化养鱼选址与普通工厂对厂址要求一 致,要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常年风向、 水源、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管理 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 较选定,以免厂址不当而留下隐患。 1、位置 • 养鱼工厂宜选择与工矿区上游、土质坚实、 抗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能设在 大的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他不良 的地质的地段,如淤泥、流沙、湿陷性黄 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 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3、能源 • 养鱼工厂的供电系统设计,应该所在地区 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为依据。经技术 经济论证,合理确定供电点及供电系统接 电方案、供电量、供电电压、供电回路数 及无功补偿方式等。宜采用由专用直配输 电线路供电。并且实行双线供电,以确保 安全用电。 • 有条件的养鱼工厂还自配一到二套应急发 电机组,在电网停止供电的瞬间,即自动 发电机供电,并发出声、光信号。所以, 供电需安全可靠。用点必须坚持上岗证的 制度,以保证用电的安全。
七、供电系统
• 养鱼温室及有关设施湿度大,不少用电设 备在高湿度的环境下运行,因此必须高度 重视在用电安全。 • 供电系统的设置和安装必须做到科学、安 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所制定的规范 要求进行。
八、监测系统
• 水质监控 • 日常管理 • 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其日常管理工作已全 部或部分地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生态型”温室平面 图
1、工作厅 2、值班室 3、测试化验室 4、工具室 5、稚、幼鳖池 8、压水池 9、反滤池 10、正滤池 11、净化池12、加热池
长方形流水鱼池示意图
1、锅炉 2、生物滤池 3、暖气池 4、加热池 5、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 6、鱼池 7、排水沟
三、养鱼池系统
圆形流水鱼池示意图
1、沉淀池 2、双格滤池 3、流水池 4、动力提水 5、滤池出水 6、鱼池出水 7、鱼池排污 8、鱼池排水 9、总排污沟 10、总排水量
• 养鱼工厂不宜设在准市区内,因为比较效 益及市区发展衡量,养鱼工厂尚属于弱势 产业,比不上高利润的房地产产业。 • 深圳市蛇口区进口的德国养鳗工厂,及汕 头市金曼集团进口的丹麦养鳗工厂,都由 于扩建而拆迁。因为都是水泥池,损失很 大,这就体现出可移式养鱼池的优越性。
2、水源 • 养鱼工厂的水源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 易于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地段。选用地表水 为水源时,水源地应位于水体功能区划规 定的取水段,和水质符合相应标准的河段。 选用地下水水源时,水源地应选在不受污 染的富水地段。选用海水水源时应远离现 在和潜在的网箱养鱼区。 • 欧共体国家很重视屋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因为这种天然水不受污染,水质优于地面 泾流。养鱼工厂的宗旨是用好一切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