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工厂化养鱼的类型及设施

合集下载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

02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类型
循环水养鱼系统
要点一
总结词
高效、环保、高质量。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循环水养鱼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养鱼技术,通过 高效的过滤和循环利用水中的营养成分,为鱼类提供 一个相对稳定、良好的生长环境。该系统通常由鱼池 、过滤器、曝气器、水泵等组成,能够实现水资源的 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循环水养鱼系统 具有高效、环保、高质量的特点,已成为工业化养鱼 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智能化养鱼可以提高养殖效 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力成 本和养殖风险。
智能化养鱼可以通过数据分 析和管理平台的构建,实现 精准养殖和优化生产。
智能化养鱼可以实时监测水 质、温度、pH值等环境参数 ,及时调整养殖条件,确保 鱼类生长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
04
工业化养鱼新技术案例分析
某工厂化养鱼项目
总结词
高密度养殖技术
总结词
高密度、高产出、高效率。
详细描述
高密度养殖技术是一种通过提高养殖密度来提高鱼类产量的技术手段。该技术通常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配置养殖 品种、数量和生长阶段,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水产养殖的高产出、高效率。高密度养殖技术要求精细的饲 养管理、水质监控和疾病防治等配套措施,以确保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集装箱养鱼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养殖 生产,不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 制,实现移动式养殖。
集装箱养鱼通常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 ,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同时减少对 自然水域的依赖。
智能化养鱼
智能化养鱼是一种利用信息 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鱼类 养殖的方式,通过智能化控 制系统和监测设备,实现自 动化投喂、水质监测和疾病 防治等操作。
海水淡化养殖技术
总结词

设施渔业 第二章4

设施渔业 第二章4
育苗池进水端管沟盖板上面的走道净宽1.0~1.2 米,排水端盖板走道净宽0.8米左右。走道标高 应比育苗池顶标高低0.7米左右。沟底标高应比 池底标高低0.3~0.4米。
排水坡度不宜少于0.3%~0.5%。 育苗室屋梁下弦至走道盖板上面的高度应在
2.8~3.3米。
(三)育苗池的建造 1、形式 虾、贝室内水泥育苗池,单池有效水体宜为
第六节 工厂化养殖场的设计
一、工厂化养殖的类型 (一) 普通流水型 普通流水型养殖方式是利用海、淡水水源,
不经过加温和增氧,直接引入鱼池,用过 的水不再回收重复使用。
➢ 海水
鱼池

(二) 温流水型
利用工厂排出的海水冷却水,经过简单调 温、增氧后注入鱼池,鱼池排出的水不回
收利用,使鱼类生长在最佳温度下进行养
30~80米3,长方形池较多。池的宽长比为1: 2~1:4,水深1.4~1.8米。 鱼类育苗池差异较多,有的同虾贝育苗池,有 的有效水体为15~30米3,水深1.5米左右。
2、结构 育苗池一般采用100号水泥砂浆砌砖石,或钢筋混
凝土结构。
池内壁应做五层防水抹面,池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转角应为圆弧形,圆角半径应大于5厘米,池底向 排水孔的排水坡度大于2%。
长方形池具有容易布局的优点,对地面 的利用率较高。
这种形状池子即使在流水交换量较大的 情况下,池内仍有土、塑料和金属材料等。
(2)循环过滤水鱼池的进排水,一般设计为 管道(PE及PVC管)或明渠
在养鱼车间内,从过滤池出口到鱼池,若 采用明渠,一般设计1米以内的落差跌水, 起到增氧作用
(四) 饵料室有效建筑系数
1、动物饵料室
动物饵料室主要培养轮虫、卤虫等,作为虾、鱼类、蟹 类育苗时的饵料。动物饵料室的有效建筑系数计算同式 育苗室,一般应控制在0.8~1.2之间。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分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自流水式养殖:利用天然地势形成的水位落差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无需动力。

例如,在水库大坝下设流水鱼池,在引水下山灌溉的水渠边建造流水鱼池,鱼池流出的水仍可用于农田灌溉。

这种类型的流水养鱼,成本低,但受当地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2. 开放式循环流水养殖:主要特点是利用湖、库、河海等水域,需用动力抽水导入流水鱼池,使用后的水直接排出或经处理循环利用,养鱼系统始终与天然水体相连。

由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设备简单、施工较容易,我国目前大多数育苗温室均采用此种养殖类型。

3. 封闭式循环流水养殖:用水需经专业处理后再重复使用。

其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投资大。

4. 温流水养殖:又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

此外,工厂化养殖还有高位池、网箱养殖、陆基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等类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农业专家。

第二部分 工厂化养殖的构建

第二部分 工厂化养殖的构建

第二部分工厂化养殖的构建(一)、养鱼车间和鱼池的配置1、养鱼车间:养鱼车间的作用是防风雨、保温和调光,并为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

养殖车间多为单层结构,平面形状以长方形为宜。

为节省土地,也可设计为双层结构,即饵料培育车间在上层,育苗或养成车间在下层。

屋顶形式:1、低拱形(抗风能力强)2、三角形。

屋顶为钢架、木架或钢木混合架,顶面多采用避光材料,如深色玻璃钢瓦、石棉瓦或木板等。

养鱼车间多为双跨、多跨结构,跨距一般为9~18米。

车间层高一般设置为2、2~2、4米。

车间内地面高程应比室外地坪高20~30cm,避免室外雨水流入。

车间多采用砖混墙体,墙体表面用防水油漆处理,以防止墙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而受到腐蚀。

2、养鱼车间的采光、保温、采暖、通风(一)采光与调光单跨或双跨车间一般不设置采光带,而是采用窗户采光,在窗户上设调光帘。

多跨车间需设计屋顶光带采光。

通常在车间的长度方向,屋顶间距每隔12-15m留0、1-0、2m 的采光带。

则光照强度可达200-400lux。

室内照明度以晴天中午不超过1000勒克斯为宜。

可根据养殖品种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来适当增减采光带。

(鲆蝶类光弱、南美白光强)(二)保暖与保温车间整体采用钢构框架,墙体使用夹心板材料建造而成。

墙体设计为双层结构,内外两层均由10cm厚的夹心板构成。

内外层之间垫隔塑料泡沫,厚度约为5cm、既隔绝了病毒入侵,又达到了隔热、隔音的效果。

(附力冉厂房保温设计图)(三)通风安装通风机或排气风扇通风。

(四)防震(附力冉防震示意图)2、鱼池系统:建造养鱼池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P204主要有:1、水泥池(混凝土、砖混):成本低、使用寿命长2、塑料池:聚丙乙烯、聚氯乙烯。

重量轻、内壁光滑、成本高。

3、玻璃钢池:树脂+玻璃纤维。

重量轻、内壁光滑、坚固耐用、成本高。

鱼池底面积一般30~100平方米。

如鱼池面积过大,水体不容易均匀交换,投撒的饵料不能均匀分布水面,容易造成池鱼摄食不均。

工厂化水产养殖鱼虾主要建设内容

工厂化水产养殖鱼虾主要建设内容

工厂化水产养殖鱼虾主要建设内容
工厂化水产养殖鱼虾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选址和规划,选择适宜的水域或土地进行场地选址,考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环境适宜等因素。

进行场地规划,包括养殖池塘或网箱的布局、配套设施的位置等。

2. 养殖设施建设,包括养殖池塘、网箱、水循环系统、通风设备、温控设备等的建设。

养殖池塘的建设需要考虑池塘的大小、深度、坡度等因素,网箱的建设需要考虑网箱的材质、尺寸、密度等因素。

3. 水质管理系统,建设水质监测设备和水质调控设备,确保养殖水体的水质符合鱼虾生长的要求。

包括投喂管理、排污处理、水质监测等。

4. 饲料供应系统,建设饲料加工设施或与饲料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保障养殖过程中饲料的供应和质量。

5. 疾病防控系统,建设疾病监测设备和疫苗接种设施,建立健
全的疾病监测和防控措施,确保养殖过程中鱼虾健康生长。

6. 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养殖计划、生长监测系统、养殖
记录系统等,实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7. 市场营销系统,建立健全的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体系,确保
养殖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工厂化水产养殖鱼虾的主要建设内容涉及场地选址规划、养殖设施建设、水质管理、饲料供应、疾病防控、生产管理和市场
营销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养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确保养殖
效益和产品质量。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2024年安徽农业主推技术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第48项: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推荐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人民对优质蛋白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导致养殖尾水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产生。

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是基于动植物和微生物和谐共生原理,将水产养殖业和水培蔬菜种植有机结合,进行生态循环系统内物质循环,达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提升产品品质,有助于加快推进我省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该技术依托现代养殖工程、水处理和水培种植设施,综合运用高效集污和硝化系统、微孔增氧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生态化种养殖,具有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绿色安全等明显特点,符合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理念。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已经在我省合肥市肥西县、长丰县和滁州市来安县等地建立了多个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100OO多平方米,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养殖系统的构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三)提质增效情况。

以滁州市来安县为例,在30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工厂内,200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大口黑鲸等水产品年产达80千克/立方米,可年产16000千克优质商品鱼,年可种植8茬生菜,每茬50000株,每株均重180g,年产72000千克生菜,产值150万元,平均每亩产值约30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本项目成果的间歇式循环方式相对于全循环方式节约50%能耗成本,大幅降低工厂化鱼菜共生系统的运行管理成本,达到可广泛推广应用水平。

同时,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80%以上的养殖用水,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技术要点(一)工厂化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种养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种养设施设备主要包含养殖池、蓄水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微滤机、竖流沉淀器、生物过滤池、紫外灭菌器)和水培蔬菜种植设施(水培种植床或种植架)等四部分。

渔业工厂化养殖方案

渔业工厂化养殖方案

渔业工厂化养殖方案1.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实现渔业养殖的工厂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1. 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通过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和产量,降低养殖成本。

2.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的饲料配方和养殖环境控制,提高养殖品质,提供优质、安全的渔产品。

3.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废水处理和养殖废弃物管理,减少对水体和周边环境的污染。

4. 节约资源:优化养殖设施和设备配置,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2. 实施步骤2.1 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养殖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适合工厂化养殖的鱼类品种,如鲤鱼、鳜鱼等。

2.地点选择:选择适合养殖的土地或水域,考虑水质、气候和交通等因素。

3.设计养殖系统: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设计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饲料供给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

2.2 养殖管理1.养殖池建设: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建设养殖池,确保池塘的养殖密度和水质控制。

2.饲料管理: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根据鱼类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3.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制度,定期检测养殖池水质和鱼类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4.生长管理:监测鱼类生长情况,调整饲料投喂和养殖环境,提高生长速度和产量。

5.养殖环境控制:控制养殖池的水温、氧气含量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废水处理和废弃物管理1.废水处理:建设废水处理系统,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废弃物利用: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如鱼粪可用于有机肥料生产,鱼鳞和鱼骨可用于制作鱼粉等产品。

2.4 资源节约和能源管理1.设备优化:选择高效节能的养殖设备,如节能泵、节能灯等,减少能源消耗。

2.水资源管理:采用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工厂化水产养殖

工厂化水产养殖

我国目前现行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设备比较简单,一般只有提水动力设备、充气泵、沉淀池、重力式无阀过滤池、调温池、养鱼车间和开放式流水管阀等。

前无严密的水处理设施,后无废水处理设备而直接排放入海,属于工厂化养鱼的初级阶段。

另外,由于养殖密度大,病害时有发生。

因此,要推广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养殖模式,加强科学管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用药甚至不用药,解决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等问题。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鱼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选择优良的苗种和优质饲料,能够使鱼生长快速,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下降30%-50%,养殖成本降低12%左右。

技术要点:1循环水工艺流程(1)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①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②工作原理简介(按工艺流程顺序)a.养殖池一般为方形圆抹角鱼池,水面一般在40~50米2,平均水深一般在40~50厘米,池中心排水,每座大棚总水体一般在300~500米3。

对鱼池进行必要的改造。

原有鱼池改造只需在池内增加一支循环水回水管兼拦沫排沫管,一般采用Φ110毫米PVC管;池外增设一条循环水回水总管至循环水处理系统,回水总管的直径根据池子的多少来确定,其余的如鱼池供水管道等维持原状即可。

这样养鱼池内较清的水顺回水管流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直接拔管即可。

b.固液分离装置。

固液分离装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微滤机,出水水质较好(筛网的目数决定),造价较高;二是采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应较低,出水水质一般;还可以采用筛绢网加过滤棉。

c.紫外线或微波消毒器消毒。

待消毒的水经进水口进入消毒井,自下而上均匀的流经垂直插入的紫外线消毒灯管再由消毒井的出水口流出完成了消毒过程。

紫外线消毒装置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前端,安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各种细菌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有益的硝化菌,这样才能保证循环水处理系统内的有益菌群形成优势菌群,保持生物净化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十二、工厂化养殖技术
任务一、工厂化养鱼的类型及设施
一、养鱼车间的选址
•工厂化养鱼选址与普通工厂对厂址要求一致,要考虑地形、地质、气候、常年风向、水源、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以免厂址不当而留下隐患。

➢1、位置
•养鱼工厂宜选择与工矿区上游、土质坚实、抗渗透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能设在大的活动性的断裂构造带,以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的地段,如淤泥、流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养鱼工厂不宜设在准市区内,因为比较效益及市区发展衡量,养鱼工厂尚属于弱势产业,比不上高利润的房地产产业。

•深圳市蛇口区进口的德国养鳗工厂,及汕头市金曼集团
进口的丹麦养鳗工厂,都由于扩建而拆迁。

因为都是水泥池,损失很大,这就体现出可移式养鱼池的优越性。

➢2、水源
•养鱼工厂的水源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地段。

选用地表水为水源时,水源地应位于水体功能区划规定的取水段,和水质符合相应标准的河段。

选用地下水水源时,水源地应选在不受污染的富水地段。

选用海水水源时应远离现在和潜在的网箱养鱼区。

•欧共体国家很重视屋顶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因为这种天然水不受污染,水质优于地面泾流。

养鱼工厂的宗旨是用好一切水资源。

➢3、能源
•养鱼工厂的供电系统设计,应该所在地区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为依据。

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供电点及供电系统接电方案、供电量、供电电压、供电回路数及无功补偿方式等。

宜采用由专用直配输电线路供电。

并且实行双线供电,以确保安全用电。

•有条件的养鱼工厂还自配一到二套应急发电机组,在电网停止供电的瞬间,即自动发电机供电,并发出声、光信号。

所以,供电需安全可靠。

用点必须坚持上岗证的制度,以保证用电的安全。

二、温室结构
•工业化养鱼温室要求:
•多功能既可以养鱼,又可以饲养甲壳类、两栖类、爬行类和贝类;既可以育苗,也可以养成;还可作商品销货前的暂养。

•温室能控制温度、湿度、光线,做到氧气、二氧化碳和氨氮平衡有条件的能进行自动监测和自动控制。

•管理方便,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养鱼池系统
五、控温系统
•加温设备有电热器、锅炉和太阳能集热装置
•常使用空调器或锅炉暖气给养鱼车间内的空气加热以保持温室和水温的恒定
六、增氧系统
•目前使用较多的增氧方式有水车式、推流吸气式和鼓风曝气式
•纯氧与富氧能使水体的溶氧达饱和值的几倍,鱼池可不设繁琐的增氧系统,溶氧可比常规增氧方式高,有利鱼的生长。

因而国外在温水性鱼类高密度养殖中使用纯氧较普遍。

我国则很少使用,主要是比价高。

七、供电系统
•养鱼温室及有关设施湿度大,不少用电设备在高湿度的环境下运行,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在用电安全。

•供电系统的设置和安装必须做到科学、安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系统所制定的规范要求进行。

八、监测系统
•水质监控
•日常管理
•完善的工业化养鱼,其日常管理工作已全部或部分地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第一节工业化养鱼的基本设施
•一、水源和贮水池
•【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水量长期供应充沛。

尽量利用地势和水落差以管道直接引用自然水源。

•水量不足地区可修建容积较大的贮水池或水塔(容积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为100m3),也可用地势较高的大鱼塘、大山塘代替贮水池。

二、流水养鱼池
•要求水流畅通,集污、排污方便,水体体积10~100m3,以30~50m3较好。

水深约1.0m。

•使用效果应从排污效果、注排水便利程度来衡量•坡降最好在10%左右。

(一)池形及面积
•1.鱼池形状根据池内
水流状态、池底排污方
式、地形地势、建池材
料、鱼池大小等情况,
流水池有矩形、矩形切角、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
形及组合形等
三、注水、排水、排污系统
• 1.注水系统独立。

流水池注水形式:
•①圆形池多采用池壁单层喷水及悬空喷洒式;
(射流式增氧泵)
•②方形池则在一端注水、喷水(溢水、直射式)• 2.排水、排污系统合一。

1m处溢水口(控制水位兼排水、排污用);主要排水、排污口在池底中央(圆形)。

也有
虹吸式定时排水排污。

(根据需要每数小时自动排水、排
污一次)
四、水质净化系统
水源较缺或循环用水,必须设置水质净化系统。

•水净化系统包括沉淀池、曝气池、过滤池三部分及其附属设备。

•先沉淀;再曝气(曝气机)、增氧;后过滤,得到清水可作为水源被重新利用。

•200m2流水养鱼池,需120m3沉淀池和曝气池各1个,70m3生物过滤池1个(滤料用卵石或塑料蜂窝)
第二节工业化养鱼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