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杜甫诗三首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诗三首为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其一。
1杜甫诗三首原文1、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诗三首对照译文秋兴八首(其一)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登高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咏怀古迹(其三)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珮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5 杜甫诗三首

月圆(安徽卷)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 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9.本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温馨提醒——
•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 是综合性的,但要分 清主次。
•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 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 空分析。
•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 语言要精练。
归纳总结
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 意——答出规范
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 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 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 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 析。(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对比 借代,设问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广泛地描绘了社会的不公与苦难。
下面是三首杜甫的代表作,分别是《兵车行》、《秋夕》和《登高》。
《兵车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悲天悯人的态度,描绘了当时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场景。
诗中杜甫写道:“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只说是关东。
”全诗以行军车辆的队伍作为开头,表现出军队的威武。
但正当壮丽的军车行进时,哭声直上云霄。
这暗示了百姓的哀嚎声。
他们生活在战乱之中,无法追求幸福和安宁。
这种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给杜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更加同情百姓,愿意为他们发声,歌咏他们的悲哀命运。
《秋夕》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
诗中杜甫展现了秋日的寂寥和人们的离别之情。
他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秋水共长天一色、银汉无声转玉箫等等。
这些描写使读者产生了秋天的肃穆之感。
然后,诗人描述了人们在秋天准备团圆的离别情景。
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种离别之情使人深感伤感和思乡之情。
最后,杜甫用织女补天的传说来表达他对大唐繁荣的期盼和对社会团结的美好愿望。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山水诗,诗人以登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杜甫将自己的心境与山水景色相结合,揭示了他对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描写使读者产生了凄美的感觉,同时也遗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然后,他把目光投向远方,思考政治和社会的迷失。
他写道:“万户捣衣石头缝,穷泉岐路缺蓬翁。
虎跑千里落云霄,巨海冲波仰天风。
”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怒呐喊,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思考。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作多以写实为主,能真实地反映出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
他的诗意丰富,感情深厚,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兵车行》、《秋夕》还是《登高》,都是他极富感情和才华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与欣赏。
5.杜甫诗三首

知能新整合
自主学习· 文言实词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实词:
哀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高》)。
名师伴你行
声音凄清。
②“秦人不暇自哀”(杜牧《阿房宫赋》) 。
伤悼,怜悯。
③“夫哀莫大于心死”(《庄子·田子方》) 。
悲痛,悲伤。
返回目录
知能新整合
自主学习· 词类活用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万里悲秋常作客
全诗大意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 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明妃(王昭君)出生所 在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 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 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 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 情。
【辨析】萧萧· 潇潇 二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 同。“萧萧”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形容马叫声或 风声;二是形容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潇潇”形 容刮风下雨;或者只形容下雨。
返回目录
知能新整合
自主学习· 词语辨析
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2.⑴ 作客 他乡。(作客· 做客) ⑵我到外公家去 做客 。(作客· 做客)
《登高》通过描写登高见闻,描绘了一幅壮阔的 长江秋景图,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 伤时的复杂感情。
返回目录
合作讨论·艺术技巧
名师伴你行
⑴《秋兴八首》(其一)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 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如首联, 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感发或者说是寄寓了作 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老大伤悲;而 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 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作者既生动地表现出它们“兼天涌”“接 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地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 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再如颈 联书写思乡之情,同样是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 的图景来生动地显现令人唏嘘悱恻的“故园心”。即 便是最后 返回目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三、杜甫简介
•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 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 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等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 寓居近10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 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 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 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诗显 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 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 首联写秋色秋气,颔颈两联托秋起兴,感世伤己,尾 联结合景色人事,缝合细密,结构谨严。
枫叶凋零 秋气萧森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
骇浪滔天 秋 阴云匝地 景
丛菊两开 孤舟一系
时局的动荡不安 国运的光景暗淡 心潮的翻卷不息 内心的阴沉郁闷 悲
秋
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 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一阵秋风 一片捣衣声
在外游子无家可归 之惆怅凄凉
(深沉怨恨)
五、主旨
•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 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 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 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诗人怀 古伤己,借昭君的悲剧人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怅惘。
“故园心”
四、主题
•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 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 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 途未卜的担忧。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 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 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小结
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的劳 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人抨 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冷酷 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 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
; http://www.99dyw.co/ 九九电影网 mqx37jop / 九九电影网 mqx37jop
[color=#ffffff]/[/color] 天堂网2014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color=#ffffff]/[/color]天堂网2014
的晨睡,不如干脆去小河边儿走走去吧。对,俺要去告诉那清清的河水和河里的小鱼儿们,还有那个平整光滑的“大坐台”,俺董大壮从此以后,终于可以和俺 的耿英一起来看你们了!这样想着,大壮轻轻打开院门儿。侧身出来以后,又伸手回去从里边挂上门钩,再将两扇门轻轻拉齐了。正要迈步往南走,又忍不住转 过身来望望耿老爹家的院门儿。这一望不打紧,大壮心里边的那些个浪漫情怀,一下子就一点儿不剩地给全部吓回去了:耿老爹家的院门儿竟然大敞着!大壮知 道,“三六九镇”上的所有人家,除非往外或往家里搬运东西,平常都是虚掩院门儿的。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仍是追问不放。老妇 自请赴役,仍从掩护老翁出 发。力虽衰而请赴役,并请 即刻动身,故作恳切,凄苦 之情溢于言表。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20l0ù8年广东考查ssèà)i
lòu
sāi
((22001111年 年广 广 玉 露 玉 露. .露 一 露 一. .手 手
((22000088年 年
10
11
玉露凋伤枫树林 玉露:______凋伤:_______
巫山巫峡气萧森 萧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省识:认识。
春风面:指王昭君的美貌。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指到了晚年。
苦恨:极其遗憾。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14
(1)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7)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 二十二韵》)
(8)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沉郁顿挫 石壕吏 潼关吏 无家别 垂老别
7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 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 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 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 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 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 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 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杜甫最出名的三首诗

杜甫最出名的三首诗
1、《春望》
唐·杜甫战争爱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杜甫诗三首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思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 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 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 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②层城: 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 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
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
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 以及对反侵略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
B. 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繁华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 顿生愤懑之情。
C. 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 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 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解析:B B 项, 第三句只是承第二句“路几千”而来, 讲述京城离边关的遥远, “皇宫奢靡的生活”和“愤懑之情”都是曲解。
2. 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要求回答首联的艺术手法, 从“莺啼燕语报新年”看是“拟人”的手法, 效果为“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 ; “莺啼燕语报新年”和“路几千”又是对比,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第一句是眼前实景, 第二句是想象, 虚实相生, 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答案:①拟人。
“燕语”赋予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
②对比。
“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几千” 的边关对比鲜明, 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
上句写乐景, 下句诉哀情,以乐衬哀,更显哀情之沉郁。
③虚实结合。
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
虚实相生, 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二)(2019 •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 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 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放言” 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 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
③宁子:指宁武子。
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
”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
⑤ 照乘:珠名。
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 宁可效法宁武子, 佯愚于乱世。
C.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D.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 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解析:B B项,根据原诗句“但爱臧生能诈圣”可以看出作者是赞同臧生的, 所以选项中说“表明自己绝不能和臧武仲这样的人同流合污” 说法有误。
4. 本诗题为“放言” , “放言”就是无所顾忌, 畅所欲言。
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抒情方法的试题,要注意从抒情的方式、手法等角度作答。
比如本诗一、二句用的就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就手法而言,本诗大量运用对比, 讽刺辛辣。
“臧武仲”与“宁武子”的真伪对比; “草萤之火”与“燔柴之火”对比; “荷露之珠”与“照乘之珠” 对比, 都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答案:(1)开头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 人莫能辨。
矛头直指当时的政治黑暗。
(2)大量运用反问, 语气强烈。
本诗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 似疑实断,以问为答, 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 通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
(3)大量运用对比, 讽刺辛辣。
“臧武仲”与“宁武子”的真伪对比:“草萤之火”与“燔柴之火”对比;“荷露之珠” 与“照乘之珠” 对比, 都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2019 •武汉高三毕业生五月调研测试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①(其二)杜甫宓子②弹琴邑宰日, 终军弃繻英妙时③。
承家节操尚不泯, 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 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巫峡半云雨, 清簟疏帘看弈棋。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携家居夔州时,原诗自注“终明府,功曹也,兼摄奉节令”。
②宓子:孔子弟子。
姓宓(f 0,名不齐,字子贱。
“宓子贱治单父, 弹鸣琴, 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③终军: 汉人, 年十八赴长安, 入关时关吏付与繻( 繻, 出入关卡要道的凭证), 终军认为大丈夫西游, 当不复还, 弃繻而去, 后果然有成。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字面上题水楼,实际上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滞留他乡的飘零之感。
B. 诗人借用宓子贱鸣琴治单父的典故, 意在夸赞终明府在夔州善于理政。
C. 诗人借用终军过关而弃符信的典故, 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
D. 首联先说宓子再说终军, 颔联先说终军再说宓子, 交相对应, 错落有致。
解析:C C项,“意在勉励终明府应有高远的志向”说法错误,诗句强调“英妙时” , 是赞扬终明府年少有为。
6. 有人高度评价诗歌尾联, 赞其“光景绝妙, 寄情无限” , 请结合尾联内涵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尾联“楚江巫峡半云雨, 清簟疏帘看弈棋”是景物描写, 上一句“楚江巫峡半云雨”写室外之景, 是远景, 通过“江”“峡”“云雨” 等意象, 写出了山水迷离、云雨渺茫景象, 是哀景, 运用哀景表现诗人漂泊之感, 郁结之情怀, 缕缕之愁思。
下句“清簟疏帘看弈棋” , 是写室内之景, 是近景, 近景之中又有动有静, 动静结合描写出水楼清簟疏帘之内淡然观棋情景,表现诗人随遇而安的自我宽慰之情。
两句一句写室外,一句写室内,全是写景,又无一不是情语。
答案:①上句写室外之景(远景),运用组合意象写出了山水迷离、云雨渺茫景象,表现诗人漂泊之感,郁结之情怀,缕缕之愁思;②下句写室内之事(近景),动静结合描写出水楼清簟疏帘之内淡然观棋情景,表现诗人随遇而安的自我宽慰之情。
③全联借景抒情,以哀景却反衬了自己释然的幽邃深远之意,颇能体现景情曲折之妙。
(任答两点即可)二、语言运用7. (2019 •湖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示例,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
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如果谁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解析:仔细分析两个例句,可发现①句句式为“只有……,才有……;……不到(没有)……,所以,……”②句的句式特点为“如果……,那么……;……,所以,……”这两个句子中其中第一处省略号填写内容和第三处省略号填写内容相关联,第二处省略号内容和第四处省略号填写内容相关联。
且分号后内容是根据分号前内容推断出来的。
根据分析进行仿写,仿写时注意题目要求一一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答案: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④如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8. 下图是某医院的“就诊流程图”,请把这个就诊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解析:本题考查将流程图转换为文字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叙述对象应是“病人”,表述时“病人”应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其次要条理清晰地表述出流程的变化。
作答时要特别注意“需要住院的”和“不需要住院的”的两条流程,不能混淆在一起表述,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病人在门诊挂号,经医生检查、诊断后,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住院单去挂号收费处缴费住院;不需要住院的,拿医生开的处方去缴费取药后离院,如需输液,就到急诊科输液后离院。
三、片段写作9. 参照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作一番描绘。
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2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写作时要有条理。
同时注意详略得当,突出杜甫的神韵,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另外,也可以适当引用杜甫的名句,运用排比、比喻、对比等多种修辞方法以增添文采,注意题干要求。
答案:(示例)风急天高, 残阳西下。
杜甫,你为何孤独地端坐于兀石之上?你愁眉紧锁, 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
你的目光幽然,若有所思; 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 你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
你注视着远方, 用目光亲抚着那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
你双手抱膝, 宽大而陈旧的衣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
秋风为你漂泊的经历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 苍石为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 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