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总结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总结1.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 平行直线(1)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推理模式:.说明:(1)公理4表述的性质叫做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2)几何学中,通常用互相平行的直线表示空间里一个确定的方向;(3)如果空间图形的所有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到的位置,则就说图形作了一次平移3.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4.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5.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证明:假设直线不平行于平面,∵,∴,若,则和矛盾,若,则和成异面直线,也和矛盾,∴.6.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证明:∵,∴和没有公共点,又∵,∴和没有公共点;和都在内,且没有公共点,∴.7. 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图形表示: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的.8. 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推理模式:,,,,.分析:这个定理从正面证(用定义)比较困难,所以考虑用反证法.启发:(1)如果平面和平面不平行,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怎样?(2)如果平面和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和平面中的直线与各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相交直线与都与交线平行,这合理吗?为什么?证明:假设,∵,,∴,同理.即在平面内过点有两条直线与平行,与公理4矛盾,∴假设不成立,∴.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推理模式:.9. 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推理模式:.证明:∵,∴没有公共点,又∵,∴.同理可得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推理模式:.。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立体几何中的平行证明题常见的模型和方法有很多。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模型和方法,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几何的平行证明。

一、常见模型1.平面与平面的平行证明:常见的模型有两条平行线或两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证明平面与平面内对应的直线或四边形是平行的,即可得证。

2.直线与直线的平行证明:常见的模型有平行四边形和交叉角等,通过证明两直线间的对应角相等或同位角互补,即可得证。

3.平面与直线的平行证明:常见的模型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对对角线、三角形的高、垂足、垂线等,通过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或线段互相垂直,即可得证。

4.空间中的平面与平面的平行证明:常见的模型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度等、点到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通过证明两个平面内的垂直线的相互平行性,即可得证。

二、常见方法1.剪影法:利用平行关系特殊的剪影形状进行证明。

例如,通过剪影的形状可以直观地判断两根线段平行。

2.联立法:通过建立适当的方程组,将待证的平行条件与已知条件进行联立,最终得到结论。

常见的方法有正投影、平行投影等。

3.直角法:利用直角关系进行证明。

通过找到合适的垂线、垂足等直角线段,可以推导出平行关系。

4.反证法:假设不平行,然后找到与之矛盾的证据,从而推出平行的结论。

5.三角形法:构造适当的三角形,通过三角形的性质和形状关系进行证明。

6.同增减法:通过分析多个角度相应的同增减性质,推导出平行的结论。

7.通道法:利用另一个已经知道的已知命题,构造合适的通道来推导出平行的结论。

以上仅是常见的模型和方法,实际的平行证明题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策略。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几何直观和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几何定理和性质,并能够合理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技巧专题05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

方法技巧专题05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

方法技巧专题05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平行与垂直证明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用于解决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问题。

一、平行性的证明方法:1.公共光线法: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在相交点处的两个对应的内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例如,如果直线AB和CD都与直线EF相交,在交点F处的∠AFC=∠DFB,则AB,CD。

2.反证法:假设AB和CD不平行,然后通过构造形式,证明得到矛盾。

例如,如果直线AB和CD不平行,则可以证明存在一条直线EF与这两条直线分别相交于F和G,且所形成的内角∠FAG=π/2-∠DAF≠π/2,则与直线EF平行,这是与已知条件矛盾的,所以AB,CD。

3.平行线性质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其他线段平行。

例如,根据平行线的交角性质可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对平行线之一形成等于直角的角,则与另一条平行线也形成等于直角的角。

二、垂直性的证明方法:1.垂直线性质法:利用垂直线的性质来证明其他线段垂直。

例如,如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E,且∠AED=∠BEC=π/2,则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

2.垂直线段法: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之积为-1,则这两条线段垂直。

例如,如果直线AB和直线CD的斜率之积为-1,则AB⊥CD。

3.反证法:假设AB和CD不垂直,然后通过构造形式,证明得到矛盾。

例如,如果直线AB和CD不垂直,则可以证明存在一条直线EF与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G,且所形成的两个内角∠GAC和∠GDB之和小于π/2,这与直线EF垂直的性质矛盾,所以AB⊥CD。

综上所述,平行与垂直证明可以通过公共光线法、反证法、平行线性质法、垂直线性质法、垂直线段法等方法和技巧来解决。

在实际问题中,可以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来解决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问题。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证明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证明

立体几何线面平行证明要证明两个线面平行,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证明:方法一: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假设我们有线面A和线面B,要证明A和B平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假设线面A和线面B不平行,即存在一条线a与线面A不平行,又与线面B相交于一点P。

2.假设在线面A上存在一点Q,它与直线a上相交于一点R。

3.由于线a与线面B相交于P,所以线段PR必然属于线面B。

4.由于线a与线面A相交于R,所以线段PR必然属于线面A。

5.由于线面A和线面B都包含线段PR,所以它们必然相交。

6.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线面A和线面B是平行的。

方法二:使用支撑面的性质假设我们有线面A和线面B,要证明A和B平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1.假设在线面A上存在一条直线a,它与线面B相交于一点P。

2.过直线a作平行于线面B的平面,该平面与线面A相交于线段QR。

3.由于直线a与线面B相交于点P,所以线段PR必然属于线面B。

4.由于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线段QR也属于线面B。

5.因此,线段QR同时属于线面A和线面B,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的。

6.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线面A和线面B是平行的。

方法三:使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假设我们有线面A和线面B,要证明A和B平行1.假设在线面A上存在一条直线a,它与线面B相交于一点P。

2.在线面A上选择一点Q,并通过P点作一条平行于线面A的直线b。

3.连接直线a和直线b,得到平行四边形PQRD。

4.由于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相邻两边平行且长度相等,所以线段PD也是平行于线面A的,并且它必然属于线面B。

5.因此,线段PD同时属于线面A和线面B,所以它们不是平行的。

6.这与我们的假设相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即线面A和线面B是平行的。

以上三种方法是一些常用的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证明。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c c ∥∥b a ba ∥⇒本文档系统总结归纳了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特别适合于高三总复习时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探求解题思路、归纳梳理解题方法。

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一、“平行关系”常见证明方法(一)直线与直线平行的证明1) 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2)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3) 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5)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6) 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bαβba a =⋂⊂βαβα∥ba ∥⇒b a b a ////⇒⎪⎭⎪⎬⎫==γβγαβα βα⊥⊥b a ba ∥⇒αab7) 利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性质: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 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1)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推论: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 利用定义:直线在平面外,且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常见证明方法:1)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αbaβαaβαα∥⊂a β∥a ⇒ααββ////∩⊂⊂b a P b a b a =αβ//⇒αβbaPb∥a b a αα⊂⊄α∥a ⇒2)利用某些空间几何体的特性:如正方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等3)利用定义: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二、“垂直关系”常见证明方法(一)直线与直线垂直的证明1)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等。

专题20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0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0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题型选讲题型一、线面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拨: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面内找线;二是通过面面平行转化。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找两条相交直线例1、(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 N分别为棱PA, PD的中点.已知侧面PAD丄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MD丄平面P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 N分别为棱PA, PD的中点,所以MN〃AD.(2分)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4分)又BC U平面PBC,MN Q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 (6分)(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丄AD.又侧面PAD丄底面ABCD,侧面PAD n底面ABCD=AD, AB U底面ABCD,所以AB丄侧面PAD.(8分)又MD U侧面PAD,所以AB丄MD.(10分)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丄PA. (12分)又PA,AB在平面PAB内,PA n AB=A,所以MD丄平面PAB.(14分)例2、(2019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矩形,平面AA1B1B丄平面ABC,点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1)求证:EF〃平面ABC;(2)求证:BB]丄AC.规范解答(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四边形BB1C1C均为平行四边形,E, F分别是侧面AA1B1B, BB1C1C对角线的交点,所以E, 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所以EF〃AC.(4分)因为EF Q平面ABC, AC U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8分)(2)因为四边形AA1B1B为矩形,所以BB1丄AB.因为平面AA1B1B丄平面ABC,且平面AA1B1B n平面ABC=AB, BB1U平面AA1B1B, 所以BB1丄平面ABC.(12分)因为AC U平面ABC,所以BB1丄AC.(14分)例3、(2019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 A1C丄BC], AB]丄BC1,D, E 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丄平面BCC1B1.A _________ c,规范解答⑴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厶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 G平面ACC1A1,A1C U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C,因为A1C丄BC” 所以BC]丄DE.(8 分)又因为BC]丄AB1,AB1H DE=D,AB1,DE U平面ADE,所以BC1丄平面ADE.又因为AE U平在ADE,所以AE丄BC1.(10分)在厶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丄BC.(12分)因为AE丄BC1,AE丄BC,BC1H BC=B,BC1,BC U平面BCC1B1,所以AE丄平面BCC1B1. (14 分)例4、(2019苏锡常镇调研)如图,三棱锥DABC中,已知AC丄BC,AC丄DC,BC=DC,E,F 分别为BD,CD 的中点.求证:(1)EF〃平面ABC;(2)BD丄平面ACE.所以EF 〃平面ABC.(6分)(2)因为AC丄BC,AC丄DC,BC H DC = C,BC,DC U平面BCD所以AC丄平面BCD,(8分)因为BD U平面BCD,所以AC丄BD,(10分)因为DC=BC,E为BD的中点,所以CE丄BD,(12分)因为AC n CE = C, AC,CE U平面ACE,所以BD丄平面ACE.(14分)例5、(2019苏州三市、苏北四市二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CC1B1为正方形,A1B1 丄B1C1•设A1C与AC1交于点D, B1C与BC1交于点E.求证:(1) DE〃平面ABB1A1;(2) BC]丄平面A1B1C.规范解答(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侧面ACC1A1为平行四边形.又A1C 与AC1 交于点D,所以D为AC]的中点,同理,E为BC]的中点•所以DE〃AB.(3分)又AB U平面ABB]A], DE G平面ABB]A], 所以DE〃平面ABB]A].(6分)(2)因为三棱柱ABCA]B]C]为直三棱柱,所以BB]丄平面A]B]C]. 又因为A]B]U平面A]B]C],所以BB]丄A]B i.(8分)又A]B]丄B]C], BB], B]C] U 平面BCC]B], BB]n B]C1=B1,所以A]B]丄平面BCC]B].(10 分)又因为BC]U平面BCC]B1,所以A]B丄BC].(12分)又因为侧面BCC]B1为正方形,所以BC]丄BQ.又A1B1n B1C=B1,A1B1,B1C U平面A1B1C, 所以BC1丄平面A1B1C.(14分)例6、(2017苏北四市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D, E分别为BC, B1C1的中点,点F 在棱CC1上,且EF丄CD.求证:(1)直线A1E〃平面ADC1;⑴证法1连结ED,因为D, E分别为BC, B1C1的中点,所以B&/BD且B1E=BD, 所以四边形BBDE是平行四边形,(2分)所以BB/DE且BB1=DE. 又BB]〃AA]且BB]=AA], 所以AA/DE且AA1=DE, 所以四边形AA]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AD.(4分)又因为AE G平面ADC, AD U平面ADC,所以直线AE〃平面ADC.(7分)1 1 1畀 ------ 1B证法2连结ED,连结A1C, EC分别交AC” DC1于点M, N,连结MM,则因为D, 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所以C1E^CD且C、E=CD,所以四边形C1ED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CE的中点.(2分)因为A1AC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是A1C的中点,(4分)所以MN//A\E.又因为A]E G平面ADC,MN U平面ADC,,所以直线Af〃平面ADC、.(7分)(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BB]丄平面ABC.又AD U平面ABC,所以AD丄BB、.又A ABC是正三角形,且D为BC的中点,所以AD丄BC.(9分)又BB,,BC U 平面BBCC,,BB1A BC=B,所以AD丄平面B,BCC,,又EF U平面BBCC,所以AD丄EF.(11分)又EF丄CD,CD,AD U平面ADC,,C,D A AD=D,所以直线EF丄平面ADC,.(14分)题型二、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线面平行的常见方法1.通过“平移”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1: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

证明AF∥平面PCE。

证明:将四棱锥P-ABCD平移,使其底面平移到平面PCE上,得到四棱锥P'-A'B'C'D',其中A'B'C'D'与ABCD平行,且P'、E'、F'分别为A'B'、C'D'、A'D'的中点。

因为AF∥PD,所以AF'=PD'=C'F',又因为AD'=C'D'/2=AB'/2=AF'/2,所以AD'∥B'C'。

因此,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AF'∥B'C',即AF∥CE。

题目3: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BA⊥AD,CD⊥AD,CD=2AB,E为PC的中点,证明EB∥平面PAD。

证明:连接PE,因为E为PC的中点,所以PE∥AD。

又因为CD⊥AD,所以CD∥PE。

又因为CD=2AB,所以AB∥PE。

因此,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EB∥PA,即EB∥平面PAD。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题目4:四面体ABCD中,E、F、G、M分别是棱AD、CD、BD、BC的中点,证明AM∥平面EFG。

证明:连接EF、EG、FG,因为E、F、G分别为三角形BCD、ACD、ABD的中点,所以EF、EG、FG分别是这三个三角形的中位线。

因此,EF∥AD,EG∥BD,FG∥AC。

又因为M为BC的中点,所以AM∥FG。

因此,AM∥平面EFG。

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题目7:正方体ABCD-A' B' C' D'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的中点,求证D'O∥平面A'BC'。

2020年高中数学03 立体几何大题解题模板(原卷版)

2020年高中数学03 立体几何大题解题模板(原卷版)

专题03 立体几何大题解题模板一、证明平行或垂直的主要方法: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1)利用直线平行的传递性:31//l l ,32//l l ⇒21//l l ;(2)利用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α⊥1l ,α⊥2l ⇒21//l l ;(3)中位线法:选中点,连接形成中位线;(4)平行四边形法:构造平行四边形;(5)利用线面平行推线线平行:2l =βα ,β⊂1l ,α//1l ⇒21//l l ;(6)建系:),,(1111z y x l =,),,(2222z y x l =,21l l λ=⇒21//l l 。

2、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α⊄1l ,α⊂2l ,21//l l ⇒α//1l ;(2)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βα//,β⊂1l ⇒α//1l ;(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βα//,α⊄1l ,β//1l ⇒α//1l 。

(4)建系:),,(1111z y x l =,平面α的法向量),,(222z y x n =,01=⋅n l ⇒α//1l 。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1)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主要方法:证明两个平面内的两组相交直线相互平行):31//l l ,42//l l ,A l l =21 ,B l l =43 ,α⊂21l l 、,β⊂43l l 、⇒βα//;(2)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客观题可用):α⊥1l ,β⊥1l ⇒βα//;(3)利用平面平行的传递性:γα//,γβ//⇒βα//。

(4)建系:平面α的法向量),,(1111z y x n =,平面α的法向量),,(2222z y x n =,21n n λ=⇒βα//。

4、证明线线垂直的方法:(1)利用平行直线的性质:31l l ⊥,32//l l ⇒21l l ⊥;(2)利用直面垂直的推理:α⊥1l ,α⊂2l ⇒21l l ⊥;(3)中线法:等腰三角形中选中点,三线合一;(4)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222c b 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5)建系:),,(1111z y x l =,),,(2222z y x l =,021=⋅l l ⇒21l l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平行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平行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
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平行转化:线线平行U■线面平行UI面面平行;
类型一:线面平行证明(中位线法,构造平行四边形法,面面平行法)
(1)方法一:中位线法以锥体为载体
例1: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点
E是PD的中点•求证:PB //平面AEC
变式1:若点M是PC的中点,求证:PA||平面BDM ;
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M。

变式3如图,在四棱锥
,点M是SD的中点,
C 变式2 :若点M是PA
(2)以柱体为载体
例2 在直三棱柱 ABC - A, B 1C 1 ,D 为BC 的中点,求证: AQ ||平面AB 1D
变式1在正方体 ABCD -ABQD ,中,若E 是CD 的中点,求证: B ,D ||平面BC ,E
变式2在正方体 ABC^A 1B 1C 1D 1中,若E 是CD 的中点,求证: B ,D ||平面BC ,E
变式3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 ABC 中,AA = J5 ,AC=BC=2/ C=90°, 点D 是
AQ 的中点. 求证:BC 〃平面ABD;
方法2:构造平行四边形法
例1如图,在四棱锥S-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 E 、F
变式1:若E 、F 分别为AD, SB 的中点•证明 EF //平面SCD
变式2 若E 、F 分别为SD,AB 的中点•证明EF //平面SCB
例2 如图,在直四棱柱 ABCD-AB 1C 1D 1中,底面ABCD ^等腰梯形,AB//CD, AB=4, BC=CD=2, 分别为AB, SC 的中点•证明 C EF //平面SAD €BF //平面SDE S
C
AA1
=2, E、E1分别是棱AD AA,的中点
设F是棱AB的中点,证明:直线EE,//平面FCC
方法3:面面平行法 (略)
举一反三
1 如图,已知AB _平面ACD,DE _平面ACD,△ ACD为等边三角形,
AD=DE=2AB,F 为CD 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BCE ;
(2)求证:平面BCE _平面CDE ;
2 如图是某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被削去上底后的直观图与三视图中的侧(左)视图、俯视图,在直观图中,M是BD的中点,侧(左)视图是直角梯形,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1)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⑵若N是BC的中点,求证:AN//平面CME
⑶求证:平面BDEL平面BCD.
3直四棱柱ABCO 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AB// DC AB= 2AD= 2DC= 2, E 为BD1 的中点,F 为AB 中点. 直观图厠(左}视图
(1)求证EF//平面ADD1A1
(2 )求几何体DD1AA1EF勺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