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徐后海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研究摘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是在尽量不要依靠传统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完全依靠自己的建设规划进行布局,包括建筑设计和环境配置方面,要适应并利用好区域的气候条件及地理特点,从而建设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热环境设计方式。
本文将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冬季保温采暖策略和夏季隔热降温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被动式建筑设计;保温;隔热;夏热冬冷Abstract: the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is in as far as possible don’t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fully rely on their own construction layout planning, including the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allocation, must adapt and make good use of regional climate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 features, which is building a health and comfortabl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design way. This paper will be to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strategie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of the application, is mainly to the winter heating of the heat preservation strategy and summer heat insulation cooling measures discussed.Keywords: passive building design; Heat preservation; Insulatio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一、冬季保温采暖策略(一)冬季保温策略1. 建筑形状的设计一个建筑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总人数的数量和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是成正比的。
“被动”设计——访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董功

"被动"设计——访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董功在设计界,有一种理念叫做“被动设计”,它强调顺应自然、尊重环境,以达到节能减排、舒适宜居的目的。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创始人董功,听他为我们解读“被动设计”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董功提倡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他说:“自然光是建筑的灵魂,让阳光洒进每一个角落,不仅能节省能源,还能提升人们的居住体验。
”为实现这一目标,他在设计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建筑布局、窗户大小和方位,使室内光线充足、均匀。
二、优化自然通风通风是建筑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董功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开口设计,使室内外空气流动顺畅,实现自然通风。
这样既降低了空调等设备的能耗,又提高了居住舒适度。
三、采用绿色建材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董功主张使用绿色、环保、可再生的材料。
他说:“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石,选用绿色建材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四、注重生态景观在建筑设计中,董功强调生态景观的重要性。
他认为,建筑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
通过植被、水体等元素的引入,使建筑与自然相互交融,提升居住品质。
五、倡导简约主义简约主义是被动设计的核心。
董功认为,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而是追求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功能的合理布局。
在设计过程中,他主张摒弃繁复的装饰,让建筑回归本质。
"被动"设计——访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董功六、融合地域文化董功强调,被动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是文化层面的传承。
在设计过程中,他注重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使建筑成为承载历史与文化的载体。
他说:“建筑应该讲述当地的故事,与居民产生情感共鸣。
”七、关注建筑生命周期被动设计关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选址、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力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董功认为,建筑师有责任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确保建筑在长期使用中保持高效、环保。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德国的被动式房屋
高效节能、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
德国是被动式房屋的发源地,典型案 例包括弗莱堡的Wiebelsbach住宅区 和巴伐利亚州的Hagenbach住宅区 。这些项目采用了高效节能的围护结 构和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实现了节能减排和舒适的居住体验 。
瑞典的被动式高层建 筑
瑞典的被动式高层建筑代表了欧洲的 节能建筑水平。其中,斯德哥尔摩的 “绿墙”和“绿塔”是瑞典节能建筑 的标志性项目,通过采用高效节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控制等技术手 段,实现了建筑的高效节能和绿色环 保。
国内被动式建筑设计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西盟县民族文化馆
地域特色、文化传承、技术创新
该项目结合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文化 特色,采用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和 乡土材料,实现了地域文化和传统建 筑技术的融合。同时,项目采用了可 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生态技术,为当 地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要点三
南京绿地缘江国际生 态城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家对节能和环保的重视,国内被动式建筑也得到了越 来越多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目的和任务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策略研 究,为设计者提供一套完整的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法和流 程,推动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被动式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研究被动式建筑的材料选择和构造做法;
发展方向的探讨
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被动式建筑的政策支持,提 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被动式建筑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技术研究与创新
推动被动式建筑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降低技术成本。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建筑设计中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建筑设计中,被动式设计策略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它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来满足建筑功能和舒适性的需求,而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消耗。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建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首先,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建筑能源节约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通过考虑建筑的朝向、建筑物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开窗和通风的设计等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工供热和供冷设备的依赖。
例如,南向采光窗、可优化隔热材料和植被覆盖的屋顶等措施可以降低建筑内部的热量传递和损失,进而减少对空调和供暖系统的需求。
这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和降低建筑运营成本,还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对环境产生的排放带来积极的影响。
其次,被动式设计策略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室内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安排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规划,结合自然通风、采光和热量调节等手段,可以创造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提供良好的光线、温度和空气质量。
例如,在热带气候中,采用凉廊、挡阳和遮阴设计可以将阳光和热量有效地阻挡在室外,保持室内的凉爽和舒适。
这种被动式设计策略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还可以带来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此外,被动式设计策略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特点,可以降低建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实现建筑自给自足或减少对外部能源供应的依赖。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和低碳排放的材料,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这种可持续的被动式设计策略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还可以提高建筑的抗灾能力和适应性,为未来的气候变化和资源挑战做好准备。
然而,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人们对传统建筑提供的舒适性和功能需求的认知,被动式设计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研究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建筑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度不断提高,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
这种设计策略注重利用自然能源和材料,降低建筑对主动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和舒适度。
本文将围绕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应用研究展开,介绍几个关键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太阳能利用。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的外墙、屋顶和窗户,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能为建筑物供暖和发电。
还可以在建筑中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等设备,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太阳能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为建筑物提供免费的能源,提高建筑的经济性。
自然通风是一种重要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可以有效地利用风能对建筑物进行通风换气。
在夏季,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节省能源。
同时,自然通风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建筑遮阳是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中的另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在建筑物的外墙、窗户或屋顶设置遮阳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影响,降低室内温度。
同时,建筑遮阳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舒适度,避免室内阳光直射,提高居住质量。
保温隔热是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中的另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窗户上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保温隔热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避免室内温度波动过大。
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的应用研究还有很多,这些技术措施可以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采用,实现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介绍了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在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和保温隔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这些技术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能和舒适度,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摘要: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效应。
由于二氧化碳所引起的“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和生产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了低碳的生活方式。
由于其具有的能量消耗小等优点,使得被动式结构越来越引起重视。
本文在对被动式建筑的发展状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地域性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各个地区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而给出了在各个地区条件下,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可供国内地区参考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地域;消极建筑;建筑设计前言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由于只注重发展,忽视了环保,造成了全球性的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从能耗来看,建筑业的能耗约为1/3。
而在中国,由于其能耗低,造价低,并能很好的适合于多样化的地理环境,因此,它已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被动式建筑内涵在近代建筑的历史上,从80年代起,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就已经关注到了环保问题,并将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引入到建筑的设计中。
然而,对于在建设中出现的CO2含量过高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低能耗、低排量的建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按照建设地点的地域气候特点,按照建设环境的适应性和施工工艺的原理,利用建筑自身的功能,来创造出与人类身体感觉相适应的内部气候,从而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内部外环境。
该设计理念融合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等理念,强调CO2排放较少,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全面考虑,实现保护环境。
被动式建筑可以利用建筑形态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的密闭性,优化通风设计,并对建筑的朝向进行合理设计,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地域性对被动式建筑的影响因素分析2.1地域环境因素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临海地区,则多是大风肆虐;在我国的中心地带,风力相对稳定,这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是非常有利的,可以让被动式建筑物更容易承受风力的破坏,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抗风物质,从而降低了设计的费用[1]。
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寒地住宅设计探索--以长春市某小区住宅设计为例

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寒地住宅设计探索--以长春市某小区住宅设计为例苏鹏;汤仁赫;韦宝畏【摘要】被动式建筑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分析长春地区气候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住宅朝向的选择、体形系数的控制、群体布局的形式和户型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在寒地住宅规划设计当中的应用,以期能为寒地其它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6(032)010【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被动式;寒地;住宅设计【作者】苏鹏;汤仁赫;韦宝畏【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87.8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住宅设计的理念也由最初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逐渐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转变。
这极大地促进了被动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被动式建筑设计是指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区域气候特征,遵循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综合建筑功能、形态等需要,合理组织和处理各建筑元素,使建筑物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1]。
这种建筑可以用非常小的能耗将室内调节到合适的温度,不仅符合现代住宅设计的理念,而且有利于节能环保,是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拟以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以西,湖光路以南,前进西街以东地段(如图1所示)的住宅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应用,以期能为东北寒地居住建筑的被动式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长春地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开阔,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建筑气候分区上属于严寒地区的范围。
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湿适中的气候特征。
基于被动式策略在徽州农村的功能经济适用性分析

基于被动式策略在徽州农村的功能经济适用性分析摘要:被动式建筑设计的策略对于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以被动式的策略为研究导向, 从适用性和经济性两个维度对徽州农村生态建筑进行分析,使其在城市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徽州;被动式策略;经济适用性;分析1.引言生态建筑的功能适应性概念应从横纵两个方向来解释1。
其一,是指的同一空间拥有相对宽泛的功能和适度,就是其空间所产生的建筑实用性可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的功能,或使用不同等级的需要;其二,指的是建设空间可以适度的变化,即为满足建筑新功能的需求,可加入时间性的建筑空间设计,重视过程,而非其结果。
简言之既是其的功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变,不仅是在部分空间上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建筑整体的诉求。
2.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要求分析以徽州地区新建在建的建筑为例,必须要满足其生态建筑的功能性要求,从建筑整体来说有:其一,生态旅游要求。
徽州地区现在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旅游业,黄山、西递、宏村、婺源都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圣地。
从这一点来说,新建建筑整体外形就必须符合徽州的文化气息,从而达到其生态旅游要求。
其二,土地充分利用要求。
徽州地区从古至今一直地少人多,这就要求了建筑必须充分利用土地,挖掘地上空间,所以徽州民居多为两层小楼,在现代建筑水平的推动下,三至四层的民居也开始多了起来。
另外,从建筑内部及细节来说:既因人而异、因时而变的表述。
在该地区新建在建的建筑上,应保持必要的布局和细部的装饰构造,如木雕,门头装饰等。
3.生态建筑经济适应性要求下的成本问题分析就目前生态建筑技术来看,阻碍其在农村地区推广的障碍性因素是在初期投资太大。
农村地区的民宅基本上是居民自建自用性质的住宅,并非由专业开放商进行运营开发,这也是城镇地区推广比之农村地区较容易的本质原因之一。
以已建成生态建筑为例,国家科技部节能示范楼造价约为6740万元,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约在5200元左右,加上各种附加辅助功能系统,总价约计7780万元,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则接近6000元,而与同类别的建筑物相比,成本增长率高达50%以上;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示范楼每平米建筑面积综合造价在8000元左右,成本增幅高达150%以上;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的每平米建筑面积造价是4603元,成本增长率为48.3%,预计在22.3年后才能收回超额投资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徐后海
发表时间:2019-06-16T14:20:39.4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徐后海
[导读] 在中国福建土楼建筑形式中,被动式设计格外突出,顶部檐口深挑有效遮蔽太阳辐射,同时合理运用格栅达到调节风量,遮挡光线的作用。
保利(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75
摘要:被动式建筑的设计的运用如今越来越广泛,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相区别,被动式建筑设计则是整合式设计方法的体现。
整合式设计方法是由建筑师统筹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师对于建筑的整体功能和各细节都有认知和设计。
如果说传统设计方法是把建筑当作各个机械堆积的积木,那么整合设计方法就是将建筑当作由智能系统(建筑师)统筹工作的机器人,各个部分在协调下共同工作。
建筑师应该掌握整合设计的方法,对建筑整体设计,以达到建筑整体功能的协调,以达到从各方面实现被动式建筑的目标。
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域性;被动式;建筑设计
一、被动式建筑的分类
若沿着建筑设计的流程分类,从总平面选址开始就已经涉及到了建筑的被动式节能的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在选址过程中盛行的风水术就涉及颇多,例如背山面水,能有效降低冬季风的影响,保持舒适的湿度;在建筑平面设计上一般会设置水体、绿化,实现建筑与景观的布局相结合。
纵观历史上的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在结合当地气候、本土建筑材料上都卓有成效地设计出了优秀的建筑成果。
将绿色景观元素与建筑的功能布置结合考虑,不仅能够更有效调节小气候,同时也是中国园林范式的抽象。
此外水体与建筑相结合或是建筑与水体相结合布置的手法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水体不仅美化了建筑的景观环境,还有利于优化环境质量,吸收空气中的杂质。
就中国园林设计的范式而言,水体元素在整个建筑环境设计中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实实在在改善了环境,还流露出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纬度相差较大,各地气候也因此千差万别,最为典型的大体有蒙古的毡包式住宅、新疆的碉楼、南方杆阑式住宅、北方官式住宅形制等。
中国南方地区湿热多雨,在建筑的组织中,需要着重考虑在该气候影响下的通风除湿问题,南北地区对日照的不同需求也深刻影响着建筑的处理策略,南方地区天气炎热,那里的建筑一般采用小的天井来处理阳光,天井下方设排水设施,这在安徽民居中应用颇多,俗称四水归堂。
狭小的天井院有效遮蔽了强烈太阳光,同时结合屋顶形式形成四水归堂的景观特色。
北方地区天气寒冷,合院形成较大空间,室内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同时较厚的墙体也有效阻止室内外热交换,达到室内温度适宜的目的。
在中国福建土楼建筑形式中,被动式设计格外突出,顶部檐口深挑有效遮蔽太阳辐射,同时合理运用格栅达到调节风量,遮挡光线的作用。
二、被动式设计要点与地域性特质的关联
地域性关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地物、当地材料、民俗文化、历史等因素,而被动式设计则关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以及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并且通过自然环境以及建筑的空间和材料本身对建筑进行室内环境控制与降低能耗来实现“被动式”运行。
由此可见,被动式设计是在地域性设计的前提下实现的。
被动式设计不可能脱离建筑的地域性而简单粗暴地利用技术堆砌以实现。
三、基于地域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
3.1建筑基础形制建构
建筑自身形制与空间建构与建筑所处的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
例如建筑的外廊道、骑楼等形制便是一种炎热的地域性气候应答建构手段,通过沿主风向方向设置建筑边廊或底层架空,引导空气快速穿过,以达到降温效用,同时建筑边廊与底层架空的处理方式亦能使建筑在造型上具有灵活与韵律的变化之感。
退台则是建筑对地形顺应的典型表现,亦为地域性特质的重要表现。
退台建筑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建筑空间,尤其是增强屋顶空间的利用,并能够加大对自然采光的利用,有效降低建筑供暖,采光的能耗。
建筑中庭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建筑地域性表达,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对建筑室内进行空间变化的途径之一。
从建筑空间的角度来说,中庭能够为使用者在建筑室内营造“室外”的场域感,并使空间形制形成较强的收放对比,亦是传统建筑的“合院”形式的演化。
从被动式设计角度来看,中庭的设置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环境舒适度,一定程度上起到对室内降温以及空气置换等作用。
3.2建筑群体布局
在满足被动式设计需求的通风、采光等需求的同时,结合现有地形特征(台地、坡地、平地等),沿地形等高线顺势分布,对当地文化与意向有所呼应地布局(诸如一定的轴线关系、传统村/聚落肌理等)。
结合建筑功能、承载等要素,布局建筑群并规划控制单体的形体,例如,建筑群的整体朝向应与当地主风向形成一定的夹角关系,使建筑群之间形成空气流通,以加强建筑的自然通风,能够有效利用建筑群布局方式降低建筑室内热舒适度,并调节建筑体量之间室外微环境的舒适度。
当建筑群阵列布局时,应保证山墙面错动型布局,保证前后建筑体量之间的通风顺畅;建筑群密度沿主风向方向应遵循由疏至密的原则。
3.3建筑形式风貌
建筑单体的形式风貌一方面反应了其地域性的最直观要素,另一方面,也与建筑的被动式设计与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系,外墙所使用的材料与其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有直接关系。
同时,从地域性的角度来看,也与当地的气候以及材料有相应的联系。
窗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包含了装饰性亦承载了实际的使用功能。
对于建筑本身而言,无论从地域性抑或是被动式技术方面均有着直接的影响。
窗自身尺寸的大小、与建筑墙面形成的窗墙比、窗的可开启面积与建筑本身的室内环境(采光、通风)关系密切。
四、推动被动式建筑设计发展的策略
4.1促进被动式建筑市场供需
(1)转变发展模式,降低成本。
被动式建筑投资主体务必要从追求短期利润向谋求长期发展方面转变,要充分认识到被动式建筑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大型地产投资公司必须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大对被动式建筑的投入,营造被动式建筑市场产业的良性循环。
(2)加强市场引导。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被动式建筑的发展,在市场引导过程中,供给方应积极引导,提高消费者对被动式建筑的认识和购买意愿。
此外,政府应加快推进被动式建筑,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逐渐建立起购买被动式建筑的信心。
4.2增强被动式建筑发展动力
(1)加快理论研究步伐。
首先,政府加大对相关方面的财政投入,以此来确保充足的研究经费;其次,政府给予正确的政策引导,充分调动科研单位与相关企业的研究积极性;第三,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有效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第四,促进被动式建筑市场发展与进步,旨在通过市场有效调节,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被动式建筑人才的培养,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首先,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被动式建筑人才培养方案上,改变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施工和管理方法;其次,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仅要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而且要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带动人才发展;最后,为了更有效地从点到面发展,积极引进被动式建筑人才。
4.3完善相关激励政策
政府应根据被动式建筑不同责任主体的需求,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例如:对科研主体,制定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政策;对投资主体,通过降低购地价格、税率等优惠政策来降低建设成本;对购房主体,通过降低首付比率、降低贷款利率等政策来提高其购买能力;对材料生产主体,通过奖励政策提高其研发积极性和能力等。
结束语
被动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之一。
被动式建筑隔热性能强,通过非常小的能耗就能使室内变成健康、安全的环境,其比普通建筑减少了85%以上的能耗。
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梁云锋.被动式建筑中自然通风的设计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08): 102.
[2]万晓彬,庞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基础与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