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始皇遗址

合集下载

秦始皇陵墓的介绍资料

秦始皇陵墓的介绍资料

秦始皇陵墓的介绍资料
秦始皇陵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一座古代帝王陵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建设历时长达39年。

整个陵园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包围,象征着秦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的斗,目前高度约为51米,底部周长超过1700米。

秦始皇陵周围还分布着大量的陪葬坑和墓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兵马俑坑,这些坑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陶俑、陶马以及战车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除了兵马俑,陵园内还发掘出了铜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珍贵文物,这些都对研究秦代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秦始皇陵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才能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简介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是一处位于中国陕西省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帝王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陵墓之一。

陵墓内有数千个战士陪葬坑,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重要遗址。

历史背景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其中包括兴修自己的陵墓。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历经工程持续了38年之久。

陵墓坐落在咸阳市东北方的骊山上,占地约56.25平方公里。

陵墓结构秦始皇陵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被严密地围墙所保护。

内层是实际的陵墓,由一系列地下宫殿组成。

陵墓的主墓室是秦始皇的陵墓,据传秦始皇葬在一座特制的石棺内。

陵墓内还有大量的陪葬品,包括陶俑和其他珍贵文物。

战士陪葬坑秦始皇陵附近还发现了数千个战士陪葬坑,这些陪葬坑是秦始皇陵规模庞大的附属墓葬。

这些陪葬坑下葬了秦朝时期的士兵和马匹,以及大量的武器和军事器械。

这些战士陪葬坑不仅提供了关于秦代军事制度和装备的重要信息,也为研究秦代军事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保护与开放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限制人员进入陵墓内部和控制参观时间。

此外,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也得到了重视,确保了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的保存和传承。

结论秦始皇陵及战士陪葬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壮丽和辉煌,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证据。

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全国的大一统皇帝。

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君主,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和文化。

其中,秦始皇墓被认为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还未被完全开发和发掘的皇家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秦始皇陵选址与布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将对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做一些介绍。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市域以北约30公里处的骊山南麓、渭河北岸的临潼区。

选择骊山南麓为秦始皇陵的选址,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为皇帝的永宅布局安排,也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和地位。

首先,与骊山地势高峻,资源得天独厚有关。

秦始皇陵地势高达76米,有山环水绕、林木葱翠、沟壑纵横之势,地势复杂,自然条件极优。

一方面,它具备明显的地理优势,可以防止水灾和战争的侵袭,有助于保存和保护秦始皇陵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它也便于进行陵墓的工程施工,对于制造坑道和防盗措施非常有利。

其次,与中国古代风水学的传统文化有关。

根据古代军事学和风水学的理论,陵墓选址应该在龙气汇聚的地方。

秦始皇陵位于骊山与渭河交汇处,水陆相接,气势磅礴,符合这一条件。

陵墓平面呈马蹄形,形成了显著的“九龙戏珠”局面,这也是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传统布局之一,代表皇帝的尊崇和权威。

秦始皇陵的布局分为三个区域:前殿区、墓道区和墓主人区。

此外,陵墓还有南北两路铁甲士、文书官和陪葬品、牲畜、奴隶的纵队。

前殿区是秦始皇陵最外围的区域,包括前殿、祭台、廊道等建筑物。

前殿采用三进四楼式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高35米,长65米。

前殿主要是为了祭祀秦始皇而建,如祭孔子、祭关中将帅等礼仪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祭台位于前殿前方,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祭台为四层,高47.5米,面积2314平方米。

离祭台不远处,有一条仿佛石城一般的墙,名为“德陵墙”,长相壮观,高10多米,其上面种有无数的松柏,景象十分美妙,若走在其上,会感到一股肃穆之气。

墓道区是秦始皇陵的中央区域,包括陵道、石函、宫殿等建筑物。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

秦陵2023年考古报告导言秦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岭山脉北麓。

秦陵建造于公元前3世纪,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奇迹。

本文将对2023年秦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考古发现1.墓地规模扩大2023年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发现了秦陵墓地规模的扩大。

根据考古队的测量,在秦陵的主墓区域外,发现了一片新的墓地。

这片墓地包含了大量的墓葬,其中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墓葬被认为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属或高级官员的陵墓。

2.发现新的宝藏在2023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数十件珍贵的文物和宝藏。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精美的玉器,包括玉佩、玉盘和玉璧等。

这些玉器的品质非常高,工艺精湛,为研究秦代玉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青铜器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一些书写材料,如木简和竹简。

这些文物为研究秦代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3.墓内结构复杂通过对墓内结构的详细扫描和测量,我们发现秦陵主墓的结构非常复杂。

墓内包含了许多殿宇、廊道和墓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宫殿。

考古学家推测,这些殿宇和墓室可能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遗体和陪葬品,并展示秦始皇的权威和地位而建造的。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密室和秘道。

这些密室往往被用来隐藏一些重要的陪葬品或保护秦始皇的遗体免受掠夺。

这些密室和秘道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秦陵的历史和秦始皇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研究成果1.秦始皇陵的设计和建造通过对墓地结构和墓室的研究,我们对秦始皇陵的设计和建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陵的建造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涉及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墓地的结构和墓室的布局显示了秦代工程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统一的组织能力。

2.秦代社会和文化的研究通过对文物和墓葬的研究,我们对秦代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秦代社会是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达。

秦代的玉器、陶器和青铜器等工艺品展示了秦代艺术的特点和发展水平。

秦始皇陵的简介与历史

秦始皇陵的简介与历史

秦始皇陵的简介与历史秦始皇陵,那可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说起来都让人心潮澎湃。

你想啊,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他老人家不仅统一了六国,还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秦始皇陵,就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大谜团之一。

一说到这陵,先得聊聊它的位置。

它就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那地方山清水秀,风水绝佳,秦始皇选这儿当自己的长眠之地,可见眼光独到。

1.1 规模宏大,叹为观止走进秦始皇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规模宏大的气势。

你想象一下,整个陵园占地面积将近60平方公里,相当于几十个故宫那么大!四周还有城墙环绕,那城墙可不是一般的土堆,而是用夯土筑成的,坚固得跟铜墙铁壁似的。

站在高处往下看,整个陵园就像一座微缩的城池,让人不禁感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无尽财富。

1.2 兵马俑坑,震撼人心说到秦始皇陵,不得不提的就是兵马俑坑。

这可是咱们国家的国宝级文物,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你走进那些坑道,一眼望去,全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兵马俑,有步兵、骑兵、车兵,还有指挥官,一个个栩栩如生,就跟真人一样。

据说这些兵马俑都是按照秦始皇生前的军队模样制作的,为的就是保护他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号令千军万马。

看着这些兵马俑,你仿佛能听到战鼓擂动,战马嘶鸣,感受到那股子热血沸腾的劲儿。

二、神秘莫测,未解之谜2.1 水银江河,机关重重秦始皇陵里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传说,那就是里面用水银做成了江河湖海。

这可不是瞎说的,考古学家们通过探测发现,陵园内确实存在大量的水银。

这些水银不仅模拟了自然界的水系,还起到了防腐防盗的作用。

想想看,如果有人想盗墓,一碰到那些水银,嘿嘿,那可就惨了。

而且啊,据说陵内还布满了各种机关陷阱,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这秦始皇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可真是费尽了心思。

2.2 珍宝无数,价值连城除了兵马俑和水银江河外,秦始皇陵里肯定还藏着无数的珍宝。

毕竟这位千古一帝生前可是搜罗了天下的奇珍异宝。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法亲眼看到这些珍宝的真面目,但光是想象一下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了。

陕西咸阳秦始皇陵攻略

陕西咸阳秦始皇陵攻略

陕西咸阳秦始皇陵攻略陕西咸阳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代皇陵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十三陵之一。

它是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览秦始皇陵,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的壮丽和恢弘,还能够了解到秦始皇的一生和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陕西咸阳秦始皇陵攻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并规划您的旅行。

1. 秦始皇陵的历史背景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10年,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陵墓。

秦始皇陵占地约56.25平方千米,由外墙、宫殿区、灵魂台和内墓四个部分组成。

秦始皇陵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工程奇迹。

2. 如何到达秦始皇陵咸阳市作为陕西省的一部分,交通非常便利。

您可以选择从首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乘坐飞机直飞咸阳机场,然后转乘出租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秦始皇陵。

如果您在陕西其他城市,也可以选择火车或长途汽车前往咸阳市,再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前往秦始皇陵。

3. 游览秦始皇陵的注意事项在游览秦始皇陵时,您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穿着舒适合宜的服装和鞋子,因为游览秦始皇陵需要步行较长的时间。

- 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垃圾。

- 尊重陵墓,不触摸或刻画墙壁。

- 遵守秦始皇陵的参观秩序,不挤占他人空间。

4. 秦始皇陵主要景点介绍(1) 豪华外墙:秦始皇陵以其巨大的规模和壮丽的建筑风格而闻名,外墙长约36公里,四周环绕着深沟高垒,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2) 宫殿区:宫殿区是秦始皇陵的核心区域,包括一座庄严的宫殿、一座华丽的供品殿以及一座神秘的地宫。

(3) 灵魂台:灵魂台是秦始皇陵的最高点,登上灵魂台可以俯瞰整个陵墓景区,景色非常壮丽。

(4) 内墓:内墓是秦始皇真正的陵墓,由地宫和地下宫殿组成。

然而,由于文物保护的原因,内墓并不对游客开放。

5. 秦始皇陵的旅游时间和费用通常情况下,游览秦始皇陵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门票价格为150元/人。

在游览途中,您还可以预订导游服务(费用另计)以获取更多有关秦始皇和陵墓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秦朝历史遗址

秦朝历史遗址

秦朝历史遗址秦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兴起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诞生,也带来了许多伟大的变革和进步。

虽然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但它的影响深远,至今仍然被人们所瞻仰。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遍布了许多古代历史遗址,其中秦朝历史遗址是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们了解秦朝的重要窗口。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秦朝历史遗址。

第一个历史遗址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帝陵之一。

秦始皇陵由三重城墙组成,内部有丞相府、主墓和陵园。

陵墓内设有兵马俑坑,里面有大量精细制作的兵马俑,生动地展示了秦朝时期的军事力量和社会生活。

秦始皇陵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朝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线索。

第二个历史遗址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兵马俑坑。

这是秦军阵亡将士陪葬的坑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附属的一部分,总面积达2.13万平方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兵马俑坑。

在这里,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栩栩如生的陶俑,它们分为步兵、骑兵、弓弩手和将领等各种类型,栩栩如生地展示了秦朝的军队组成和战斗姿态。

第三个历史遗址是位于陕西省临潼区的华清池。

华清池是秦始皇巡游时的行宫,也是秦朝皇家避暑行宫。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华清池的主要建筑物有温泉宫、南山宫和北山宫等,其中温泉宫是最为著名的,它是一座集皇家别墅、温泉浴场和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当时宫廷生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除了这些著名的历史遗址外,秦朝的影响还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

比如陕西省咸阳市的秦宫古城、山西省晋城市的晋阳古城、河南省南阳市的韩城古城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秦朝时期的重要城池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秦朝历史遗址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

秦始皇陵的发现与考古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且充满谜团的皇家陵墓之一。

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的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秦始皇陵被发现以来,人们一直对于其发现与考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秦始皇陵的发现,以及对于陵墓的考古工作。

一、秦始皇陵的发现秦始皇陵的发现始于1974年,在陕西省咸阳市临潼区发现了一处秦朝时期的遗址。

当地民众挖掘地下水井时,偶然发现了一些陶制兵马俑,引起了专家的关注。

经过一系列的勘探和挖掘工作,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便是今天的秦始皇陵。

对于秦始皇陵的发现,人们一直存在着不少疑问。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陵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多年的完整,一方面是由于其庄严的葬礼和严格的防护措施,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秦始皇本人对于自身永生的追求。

然而,这只是一些猜测,仍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二、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自秦始皇陵的发现以来,陕西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陆续展开了对陵墓的系统考古工作。

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工作。

首先,考古人员进行了对陵墓周围的地理勘测和气候环境分析。

他们发现,秦始皇陵位于咸阳盆地的中心位置,四周环绕山脉,有助于陵墓的保护和隐匿。

此外,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气候干燥,也有助于陵墓的长期保存。

其次,考古人员利用地下雷达、卫星遥感和探地雷达等技术手段,对陵墓进行了全面的勘测和探测。

通过对地下结构的探测,他们发现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和陵墓结构之复杂,令人惊叹不已。

据推测,秦始皇陵内部可能有大量的宝物和殿堂。

随后,考古人员对陵墓的核心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发掘。

他们发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和各式陶制品,并成功解密了许多秦代的文字和图案。

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历史空白,还为我们了解秦朝的社会、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考古专家还对秦始皇陵的保存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控制湿度、稳定温度、加固陵墓结构等,以确保陵墓能够长久保存,并且将秦始皇陵打造成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秦始皇遗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下面整理了陕西秦始皇遗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秦始皇陵筑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秦陵陵园东侧1500米处。

目前已发现三座,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

其中共出土了约7000个秦代陶俑及大量的战马、战车和武器,代表了秦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兵马俑陪葬坑均为土木混合结构的地穴式坑道建筑,象是一组模拟军事队列、旨在拱卫地下皇城的“御林军”。

从各坑的形制结构及其兵马俑装备情况判断,一号坑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主体部队,二号坑为步兵、骑兵和车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三号坑则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军事指挥所。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了两组形体较大的彩绘铜质车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铜铸马车。

它与兵马俑交相辉映,为始皇陵增添了新的光彩,也为研究秦代历史、铜冶铸技术和古代车制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青铜之冠”。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20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

它们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陕西秦始皇遗址的评价世界最大帝陵之一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

世界第八个奇迹外国元首、学者参观秦俑博物馆后认为,秦俑坑的发现,不仅在我国,而且也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可以说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公认它是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1974年,中国考古工作者把沉睡千年的7000多件陶捅发掘出土,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是本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

秦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

古代泥塑艺术的宝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秦始皇陵的谜团集锦谜团1:兵马俑诅咒之谜在秦末乱世,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下落不明。

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兵马俑军团性质,也涉及到整个帝国秦军的动向,甚至牵涉到秦帝国的灭亡、楚霸王的失败和汉帝国的胜利等诸多问题。

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

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战,汉军60万,杨喜、杨武、吕胜、王翳、吕马童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已经是奇迹了。

在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更是决非偶然了。

谜团2:地宫埋“水银”之谜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

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

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谜团3:秦始皇遗体完好吗?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

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

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

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

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

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

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谜团4:幽幽地宫深几许?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

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

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

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

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

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

那样不仅地宫之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

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

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

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5:兵马俑伉被焚之谜考古人员在清理兵马俑坑时发现,一、二号坑中有很多火烧的痕迹,陵区有大面积的火烧土分布,同样考古人员在对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发现了大量火烧土和残余焦木,坑中的棚木基本上都被化为灰烬。

究竟是谁对兵马俑坑进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坏?从文献资料推测,破坏兵马俑的人应当是项羽。

由于项羽的祖父项燕在秦灭楚时被秦将王翦所杀,叔父项梁亦死于秦将手下,因此与秦始皇结下深仇大恨。

项羽火烧咸阳城和阿房宫,仍不足以泄愤,于是再破坏秦始皇陵,烧毁了秦始皇陵园中的宫殿建筑。

至今陵园的建筑遗址上还有大火焚烧过的红色土块和灰烬。

但如果是项羽火烧了秦陵,陪葬坑里完好保存着精美的铜鹤、铜鹅、铜鸭子等珍宝一件都没有被运走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谜团6:地宫设有几道门?002年9月17日,世人通过电视直播目睹了考古学家探测金字塔内部空间的过程。

当考古学家从第一道石门洞口将机器人放进去之后,想不到机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门。

举世瞩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搁浅。

金字塔地宫可能不只两道门。

那么,秦陵地宫当年建造了几道墓门呢?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

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

《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

”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

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

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启的大石门。

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

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7:秦始皇陵暗藏“九层妖塔”?坐在飞机俯视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锥体,所以美国人叫它“黄土金字塔”。

其实美国人错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层台阶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还不仅如此,秦陵地宫也是一个同等规模的“倒金字塔”。

更让人难解的是,封土台九层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层妖塔”之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九层妖塔”虽是小说之言,但是空穴来风。

《老子》讲哲学以建筑作比喻,有“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之说,可见在春秋就有“九层之台”建筑了,可惜还没有发现东周“九层之台”遗迹。

谜团8:“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一说:地宫巡游通道遇阻改了方向;一说:地宫初挖点向北移了700米史料《汉旧仪》一书中有一段关于修建秦陵地宫的介绍: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

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说让秦陵地宫位置更是扑朔迷离。

科技人员运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探测,证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

地宫虽然被定位,但史料记载“旁行三百丈”究竟何意?地质调查人员在秦陵区进行探测时,发现在封土堆南约700米处出现了重力异常的现象,按地质理论说明该异常区与周围土质存有差异。

因此可以猜测,秦始皇陵地宫最初挖掘点可能位于这个异常区,因土中含有大量砾石,修陵人无法挖掘,最后不得不顺着砾石层改向挖掘,即所谓的‘旁行三百丈’。

谜团9:地宫珍宝知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

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

”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

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

不过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

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

谜团10:秦陵地宫有无飞雁之谜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

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有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