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分析
兵马俑博物馆:秦代遗存的震撼之地

兵马俑博物馆:秦代遗存的震撼之地兵马俑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县,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巡视的地下宫殿。
兵马俑博物馆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国宝级博物馆。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兵马俑博物馆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筑庞大,占地面积达到了16,300平方米,分为三个巨大的坑道。
每个坑道各自展示着不同的兵马俑。
据考古学家估计,在兵马俑陵区域内,可能还有其他坑道尚未被发现。
目前,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的是一号坑,其中展示着大批的兵马俑。
一号坑是所有坑道中最大的一个,面积达到了14,260平方米。
在这里,可以看到超过6000个真实大小的兵马俑,被有序地排列在长18米、宽20米的空间内。
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根据身份、姿势、服装等特征进行细致区分。
兵俑们的脸部表情和发型也各不相同,生动地展示了古代士兵的形象特点。
这些兵马俑始建于公元前210年至公元前209年,是秦始皇陵附近的一部分,即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被认为是整个兵马俑集合的核心,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之一。
然而,秦始皇的陵墓至今尚未开启,因此关于陵墓内的秘密仍然令人神秘而充满期待。
除了兵马俑,兵马俑博物馆还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以及关于秦朝和秦始皇的展览。
这些文物和资料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秦朝和秦始皇的机会。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秦始皇的兵器、甲骨文和古代文物。
这些展品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兵马俑博物馆不仅对游客开放,还是一个重要的考古研究中心。
自1974年发现至今,兵马俑博物馆的考古团队一直在对遗址进行挖掘和保护工作,并不断寻找新的发现。
这些努力使得我们对于秦代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兵马俑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非常独特。
它借鉴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并与现代的工艺技术相结合。
博物馆内部使用了特殊的照明设计,以保护展品的同时,使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兵马俑的细节。
秦始皇陵博物馆 单人 讲解

秦始皇陵博物馆单人讲解
秦始皇陵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秦始皇的陵墓被誉为“第八大奇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一进入秦始皇陵博物馆,就会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
巨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博物馆的核心区域,展示着秦代的军事力量和制度。
兵马俑的规模之大、制作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栩栩如生的兵马、官员和车辆仿佛将我们带回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在博物馆的其他展览区域,还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例如,秦始皇的陪葬品和陵墓中出土的各种宝贵文物,如金银器、玉器、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秦代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展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精湛。
除了展览区域,博物馆还设有讲解员服务。
每个参观者都可以选择单人讲解,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秦始皇陵的历史和文化。
讲解员会向参观者详细介绍陵墓的建造过程、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以及陵墓中的各种文物。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参观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秦始皇陵的价值和意义。
在参观过程中,参观者还可以欣赏到秦始皇陵周围的美丽风景。
秦始皇陵坐落在秦岭山脉的北麓,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碧绿的草地。
这里的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放松心情、感受历史文化
的理想之地。
秦始皇陵博物馆是一座让人震撼、感叹的文化遗址。
通过参观这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感受到秦始皇的伟大和他对中国的贡献。
同时,秦始皇陵博物馆也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水平的宝库,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关注和赞赏。
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秦始皇陵博物馆都是一座不可错过的地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分析

------------------------------------------精品文档-------------------------------------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秦始皇身材魁梧,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秦始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
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
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
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
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
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
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
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
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
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
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
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
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
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SWOT分析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
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丽山园)为依托的一座大 型遗址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帝陵及其众多陪葬坑 为主体,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 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公共 文化空间。 2007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评首批国家AAAAA旅 游景区,景点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丽山园。
威胁(threat)
• 区域市场竞争激烈
营销建议
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产品品牌。借助独特资源,突
出历史文化,打造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旅游体验
加大景区营销宣传,扩大旅游产品影响,注重网络
营销 坚持产业体制和制度创新,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 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嬴政的陵园中一处大型 从葬坑,陵园面积218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秦始皇兵马 俑为基础,在兵马俑坑原址上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 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3个兵马俑坑。 一号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总面积 14260平方米,约有6000个真人大小的陶俑。二号坑是 秦俑坑中的精华,面积6000平方米,由四个单元组成, 四个方阵由战车、骑兵、弩兵混合编组,严整有序, 无懈可击。三号坑是军阵的指挥系统,面积524平方米。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 旅游资源独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 交通运输网络发达 • 旅游业发展基础良好
劣势(weakness)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今天将参观“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
为了节省时间,到达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
秦始皇,姓嬴名政,生于赵国都城邯郸。
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政,39岁力挽狂澜,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
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统治,他设郡县,废分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
“功过三皇,德高五帝”,自称始皇帝。
为了抵御匈奴侵扰,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当时,修筑长城是件劳民伤财的事,但今天它已成为我们的骄傲。
开通灵渠,为南北水上交通作出了贡献。
但“焚书坑儒”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摧残,也使我们看到他凶残的一面。
征集几十万刑徒修建“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以供享乐,为人民生活带来沉重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其暴君。
不过,秦始皇也使勤勉的,五次出巡,公元前210年暴病死于河北沙巨,享年50岁。
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与渭水相邻。
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便是贪其美名而葬于此的。
大家看向窗外,这就是秦始皇陵。
呈方上封土堆,规模之大修建不易,所以修建陵墓的石料均用人力从外地运来,且骊山河渠呈南北向,必须将河渠进行人工改造以保证陵墓不被水侵。
陵冢高120米,但经2000余年风雨,现仅46米了。
为避鬼魅侵扰,陵上栽有大量松柏,因此,当年秦陵为一座人工松柏山。
尽管秦陵地宫仍未发掘,但仅发掘的陪葬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便已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好了,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我就先讲这么多,等到了我再给大家作详细介绍。
秦俑坑是1974年西杨村几个农民意外发现的。
根据发现先后,编为一、二、三、号坑。
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生动的再现了秦军的威武。
你们想看到中国2000年前的地下御林军吗?请随我到下一个展厅参观。
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

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1.规模宏大: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惊。
目前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数量超过8000个,其中包括士兵、战车、战马等。
兵马俑的分布区域超过20,000平方米,远远超过其他陶俑遗址。
这仅仅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据考古学家估计,秦始皇陵的规模至少还有五六倍之多。
2.逼真的制作:秦始皇兵马俑以其逼真的制作技术而闻名于世。
陶制兵马俑采用了实际战士的形象,其身高约为1.8米。
士兵的脸部特征、发型、服装以及装备都被精细地雕刻出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部表情和体态。
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风化,但兵马俑的造型仍然清晰可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多样的造型:秦始皇兵马俑的造型多样,包括步兵、弓箭手、战车兵等。
这些兵马俑的造型非常细腻,每件兵马俑都有不同的姿态和服装装饰。
例如,弓箭手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射箭的姿势,战车兵显示了他们驾驶战车的技巧。
这些不同的造型表达了秦代军队的组织和战斗力量,同时也展示了秦人对武技的重视和热爱。
5.反映军事实力:秦始皇兵马俑的造型和数量的庞大反映了秦汉时期中国的军事实力。
兵马俑展示了秦军的规模和装备水平,以及人们对于武力的崇尚和追求。
兵马俑堪称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活化石,让人们能够窥视秦代军队的组织方式和战争技术。
6.秦文化的丰富内涵:秦始皇兵马俑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内容,更体现了秦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内涵。
例如,兵马俑中的每个士兵都有不同的姿态和面部表情,反映了秦人对于个体差异和人性追求的重视。
此外,兵马俑中士兵的装饰和服装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等级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总的来说,秦始皇兵马俑以其规模宏大、逼真的制作、多样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反映军事实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宝。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
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
内城方形,周长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
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
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
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
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
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
当年工匠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
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
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
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
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将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遗址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主要是2000多年前的秦代兵马俑和铜车马。
在参观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
秦始皇,姓赢,名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他十三年岁继位,22岁加冕亲政,对内消灭嫪毐、吕不韦集团,对外开始统一战争,在他39岁时,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终于统一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秦。
统一后它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改“王”的称号为“皇帝”,并希望自己的子孙万代世袭,因此自称“始皇帝”。
为了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政治上: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平吴越修灵渠等水利工程,修直道、驰道;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法律、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使国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千古一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于河北沙丘,终年50岁,葬于临潼骊山陵墓之中。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整个陵区占地面积56.25平方公里,修筑时间38年之久,征用刑徒72万人。
陵墓分为地面建筑和地宫两部分,历经2000多年,如今,地面建筑已当然无存,只剩下一个高大的封土堆,而地宫则保存完好,经探测,秦陵地宫在封土堆下35米处,若有朝一日秦陵地宫可以开启,将又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秦始皇陵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存,陪葬坑、陪葬墓各类遗址600余处,出土文物5万余件。
在已发现的遗址中,兵马俑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兵马俑出土时以它严密的军事组织、雄伟壮观的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秦始皇身材魁梧,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秦始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
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
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
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
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
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
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
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
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
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
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
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
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
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
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
一号坑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
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横梁,底部都是以青砖墁铺。
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
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
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
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
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
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
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
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
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
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
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
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
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涌坑中约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马。
它身高l 5米,长2米,分为头、颈、躯干和腿四部分。
腿为实心,躯干中空,分段烧制,再组合在一起。
马的两耳宜立,体型健壮优美。
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为养马世族。
大家也许要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为他制作数量如此之多的兵马桶呢?它们是怎样烧制成的呢?原来,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为其殉葬。
他降旨令李斯承办此事。
李斯心中惧怕.未敢马上执行此令。
因为,6造秦腔.建筑长城已惹得民怨沸腾,再让如此众多的童男室女殉葬,岂不是火上浇油吗?他将来恐怕也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议;制作与其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桶,守护其亡灵,以壮声威。
闻听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让李斯征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御林军为原型.作陶佰。
这些桶必须手握实战兵器按实战队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嘱咐李斯,此事万不能叫御林军知道。
因为秦朝民间流传一个说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复制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这可是大忌。
案始皇当然不愿惹怒他喜爱的林军了。
工匠们纷纷去找询林军中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熟人,仔细观察其容貌特征,并默记于心。
回去后,工匠们用模压、塑捏、刻画、贴条等手法制成陶佰,然后放在窑里烧。
可是,放进去的陶佰全都被烧炸了,工匠们百思不解其中原因。
后来,一个工匠为发泄对监工的仇恨,把制好的监工陶涌的头去掉,将其四肢“削”去,用手“掏净”其内脏,放到窑里分段烧。
这一次竟没炸窑。
他把头和四肢装在佰身上,一个活生生的监工出现了。
,由此,工匠们开始了大规模的制捅工程。
8000御林军捅就这样被造了出来。
秦俑坑不仅是一座不朽的艺术宝库,而且还是一座巨大的秦代武器库。
当时青铜铸造业已是十分发达,制造出了各种精良的武器装备,这也是后来秦军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
“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
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
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
即使现在的玻璃刀想做到这一点也决非易事。
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10-13微米的铬盐氧化层。
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
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
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秦俑坑中出土的这些兵器,有相当一部分显示了当时兵器制造标准化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叫做铜簇,也叫做铜箭头。
它就是秦代兵器制造标准化的一个代表。
它同一棱的三个面误差不超过0.15毫米,而不同簇之间也不超过0.2毫米。
这一点可以使我们看到,并不只是现代的许多行业中讲求标准化、规范化,其实古人在很早就有了形范正的观点。
这些铜簇主要可分为大型与小型两类。
大型铜簇的铤特别长,而铤首也很大;而小型的铜簇它的铤是圆形或三棱形的,将它们放入箭槽中便于瞄准。
而且在空中呈流线形,阻力特别的小,还具有很强的平行性和稳定性,是秦代主要的兵器之一。
二号坑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
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
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
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
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立射俑、骑兵俑、鞍马俑等。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
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
将军俑头戴双卷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
将军俑所戴的冠叫“冠”冠上两边本来插有两支黑色的尾,因为据说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
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
双肩及前后胸用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
这个将军俑胸前佩带着两朵花结,就表明他曾经立了两次功。
他所穿的铠甲以肚脐眼为界,肚脐以上是上片压下片;肚脐以下是下片压上片。
这样是为了弯腰方便,便于指挥作战。
这个将军俑的腹部微微隆起,说明秦军中将军的待遇还是相当好的,也反应了早在秦代时,男子就有了将军肚。
这也就是将军肚的起源了。
从这个将军额头上深深的皱纹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指挥官.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三号坑三号坑位于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处。
它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一共出土了四马、一车和68个陶俑。
这些陶俑的排列形式与一、二号坑完全不同。
一、二号坑是按实战军阵排列的;而三号坑则是面向内相向夹道式排列。
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也有不同。
一、二号坑中陶俑所持的兵器有长射兵器和短射兵器;但在三号坑中只发现了一种无刃兵器——铜殳。
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证明这里可能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
三号坑如果从它的建筑布局来看,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
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
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
在北厢房内发现了朽骨一堆,残鹿角一件,证明它是一个活动前占卜或祷告的场所。
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
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
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
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
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好了,秦俑坑我们就先参观到这里,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铜车马展厅。
铜车马展厅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
前者把我们带入干戈相交的战场,而后者则使我们感受到了舒适的宫廷生活。
它们虽然都是秦陵的陪葬物,但是却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1980年12月份,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的铜车马。
按照当时的发现的顺序,它们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
当时它们都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
因为年代的久远,木椁早已腐朽了。
其中一号铜车马碎成了3000多片。
经过专家们近8年的修复,于88年的5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而二号铜车马当时已碎成1555片。
经过2年半的时间,又使它重新焕发出了当年的瑰丽姿彩。
据考证,这两乘车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的。
当时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两乘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
当年,这两乘铜车马的出土曾经使多少人赞叹不已!因此,它们也被人们称为“青铜器之冠”。
这两乘车都是驷马单辕,呈前后纵向排列。
前面的一号车为古代的“高车”,也叫“立车”,因为乘坐这辆车要保持站立的姿势而得名。
一号车一共有1500余件金银饰件,显得华丽富贵。
车上的华盖直径为1.22米。
这个华盖是敞开的,具有遮阳蔽雨的功能;也可以更好的向远处眺望,还可以随时对付突发事件。
圆形的华盖与方形的车厢体现了古人的一种“天圆地方”的思想。
这辆车上还配备有大量的武器。
在车厢的前面有一柄弩机,在车厢的前侧和左侧各有一个箭,共装有62支铜簇。
其中有四支平头簇,可能是用来发射信号的。
在车厢内的箭中还发现有盾牌一件。
截止目前为止,它是首次发现的、秦代的,同时也是迄今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的,而且是形状最完整的青铜盾牌。
这一切都鲜明的表明了一号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安全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二号铜车马了。
这辆车叫“安车”,因为乘坐这辆车温暖舒适而得名。
这辆车长3.17米,高1.06米;铜马的高度为65-67厘米左右,身长为1.2米,重量各不同,最轻的为177公斤,最重的达到了212.9公斤;车马人的总重量为1243公斤.这辆铜车马的主体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共有金银饰件1720件,总重量达7公斤.其制作工艺之高超和造型艺术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