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
第八期:《黄帝内经》(下)——曲黎敏

第八期:《黄帝内经》(下)——曲黎敏第八期:《黄帝内经》(下)——曲黎敏(2009-04-09 09:06:32)分类:中医养生标签:淡定心肾《黄帝内经》肾精苏东坡中国健康上一节我们讲到古时的人,上古之人是怎样去生活的。
核心的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是这样的。
那么今时之人则不然,现在的人是怎样去生活的,他是以酒为浆,就把喝酒当做喝水一样,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可是经典不是这个意思。
大家去想一想,喝完酒以后我们会经常怎么样,酒可以让我们丧失理性,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非理性的一个状态。
所以以酒为浆指的是,现在的人都在做非理性的事情。
它这是《黄帝内经》里面说,今时之人都在做非理性的事情。
不是你该得到的东西,你也偏要去得,所以这就是属于不在你的理性范畴之内,而且是以妄为常,以妄,妄就是胡来。
常是什么呀?常就是我们原先讲的东西南北,春夏秋冬,那个常是不变的。
而我们现在是胡来,胡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这个时间段你就不去做,该结婚的时候不去结婚,该生育的时候不去生育,不该生育的时候你又来生育,这样你想生育就不太容易。
所以这就叫以妄为常。
不该你得的你也想去得,这都叫做以妄为常。
你本来都知道去上网不好,开是别人一让你去,你就去了,这不都是你没有理性吗?你不能掌控自己。
所以《黄帝内经》最关键的它是在告诉你,人一定要掌控自己。
然后以妄为常还有一点,我们平常说,我人岁数大了,我现在可以做到,我不胡来了,我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吃饭的时候吃饭。
可是我还是心情不好,为什么?因为你还有一个毛病,人除了这些欲望,你说我现在人老了,我也不追求大房子,开车这些东西,年轻人追求的东西我都不追求了,说句实在话,人还有一个欲念是去不掉的,什么欲念呢?就是关于名的欲望。
比如说这个名誉,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表现在哪儿呢?就说的老想让别人说自己好,你看有些老太太,她的病就不好治,她就老想管着这些孩子们的事,管闲事,别人又不听她的,又不说她好,她就生气,她就郁闷。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18集全」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18集全」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18集全」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呢?要从哪里开始学习皇帝内经呢?点击观看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视频讲座第一期: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
第一我们要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这是一个口,这是一个耳,然后底下是一个人,这个口和耳放在一起,也就是繁体字里边的听的意思,那么所谓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
也就是能掌控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
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就是说人体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的一个原因。
这句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
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
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曲黎敏教授讲座《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

中医体质养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第一章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存在、活动于父母、环境、自我耕耘所形成的土壤或温床——体质上。
多样化的土壤生长出异彩纷呈的树木花草;不同的温床养育着强弱不同的幼苗;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生命体验。
呵护生命、关注健康、保健养生,就要先了解、关注自己的体质。
一、体质偏颇是常见现象什么是体质?让我们先看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从形态上来看,有的人高大威猛,有的人短小精悍,有的人五大三粗,有的人娇小玲珑,女性更是环肥燕瘦,体态各有不同。
从皮肤上来看,有的人皮肤非常好,肤如凝脂,不用花很多的钱去买化妆品,一年四季皮肤都非常有光泽;有的人皮肤干燥,尤其到了秋冬季,天天离不开油腻的、滋润的护肤品;而有一些人是油性皮肤,终年毛孔粗大,油光满面,时不时地脸上还长痤疮,令人烦恼。
从头发上来看,有的人的头发浓黑茂密;有的人的头发则稀疏黄软。
从性格心理方面来看,有的人心胸宽,有的人心眼小;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迟钝;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内秀沉静。
从疾病方面来看,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癌症,或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在一个家族里面,可以有多个患者。
这些病本身不遗传,但是因为这个家族的先天禀赋有共性,体质遗传,使得他们对这些疾病具有非常高的易感性。
从治疗效果来看,同样药物治疗同样疾病时会得出迥异的效果:多数病人体现了很好的药物疗效;有些人就会过敏或不适;而个别病人只反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毫无疗效可言。
所以医生会感叹“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方少”。
这也是体质使然。
冬天来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火锅。
有的人一吃火锅就浑身发热,面色红扑扑的,非常舒服;而有的人一吃火锅,第二天早上就会牙痛或者扁桃体发炎,或者脸上生很多痤疮,或者小便很黄,或者大便干结。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第01讲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第01讲中医的定义是什么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讲稿如下:今天我们要讲的韪目是《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第二部。
先前在第一部里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很多中医的方方面面的内涵,比如说一天的养生,四季的养生。
这次我们主要是针对,比如说中医的定义,以及在治疗,还有望闻问切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先要讲一下关于中医的定义。
在汉代,关于中医有两个定义,一个是在《汉书.艺文志》当中提到的,就是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还有一个是在《后汉书.郭玉传》里提到的,医者,意也。
这都是关于中医两个非常著名的定义。
首先第一个定义就是,皆生生之具,这个跟现代医学很多的定义不一样的。
所谓生生之具说的是什么呢?就是说,使生命长生的工具。
就是中国的医学到底是指什么?指的是使生命能够长生的这么一个工具。
那么长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在传统文化当中,经常提到一个词叫“长生久视”。
就是说,不管你活到多才能,你的眼不花,耳不聋,这是一个生命质量的问题。
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比如说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活得要很久,可是他的生命质量会出很大的问题,就是他没有一个很好的生命状态。
中国的传统医学实际上强调的是要让生命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传统文化认为,中医是使生命延长的工具。
那么,怎样才能让生命获得健康的状态呢?这就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我们经常会讲到的养生的问题。
那么,具体的应该怎么养呢?中国古代的养字写得非常有意思,它是说一个人赶着四只羊在放牧。
那么,养这个内涵就有爱护和放牧的意思。
首先你要爱护你自己这条生命,然后你还要牧养它。
所谓的牧养,就是让它自由自在地去生长。
那么,怎么才能保持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在传统文化中,它在关于养生里面,它提出有四个方面,第一,要养性情。
性情好了,你的生活首先就要愉快,就活在一个很快乐的状态。
第二,养睡眠。
第三,养居处,第四,养房事。
如果你性情出了很大的问题的话,在你的生命状态当中,就会出很大的问题。
一般造成现代病的三大原因是什么呢?一、情志不遂。
曲黎敏《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14全集

曲黎敏《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14全集
推荐:万集《中华传统文化》合集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生从何来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2)姓氏与婚姻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3)女七男八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4)常见的生育问题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5)女子不孕原因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6)男养经女养血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7)如何怀孕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8)胎儿发育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9)胎教要点
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0)流产与难产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1)破腹产孩子养护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2)婴幼儿护理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3)孩子教育(上)黄帝内经的胎育智慧(14)孩子教育(下)。
[黄帝内经曲黎敏讲座]曲黎敏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曲黎敏讲座]曲黎敏黄帝内经](https://img.taocdn.com/s3/m/2378ac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4.png)
[黄帝内经曲黎敏讲座]曲黎敏黄帝内经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一:黄帝内经第六十篇骨空论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
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汗出,灸噫嘻,噫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噫嘻,噫嘻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先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肋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噫嘻。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曲黎敏黄帝内经篇二:黄帝内经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原文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
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
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
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
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
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
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
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
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
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
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
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
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阳所入也。
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黄帝内经》养生的智慧II-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曲黎敏教授讲座笔记目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 (1)1-中医的定义 (3)一、养的内容: (3)二、中医是对生命的细致体会与关切——“医者意也”。
(5)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上) (9)一、五行定义,五行,不是只五种物体,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的方式. (9)二、五气风、热、湿、燥、寒 (10)三、五行各象 (11)五藏与中医意象思维(下) (11)黄帝的意义(一) (12)黄帝的意义(二) (12)一、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统摄脏腑 (13)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14)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蕴含生机 (14)五、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造化形容 (15)六、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疏通气机 (15)七、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生发真阳 (16)八、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受纳分类 (16)九.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容纳变化 (16)十一、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渗透分别 (17)十二、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7)十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气化出焉 (17)经脉.穴位.奇经八脉 (18)经脉阴经6条, (18)穴位井穴荥穴腧穴经穴合穴几个重要的穴位: (18)关元经脉探秘 (18)《内经》说人 (19)<黄帝内经II》3-五藏与意思思维(中)五藏各象 (20)1.、象人事:木母、金公、姹女、婴儿、黄婆 (20)2.象五腑 (21)3、象五体 (22)4、象五窍 (23)5、象五华 (24)6、象五色 (25)《黄帝内经养生智慧II》5-五藏与意思思维(下)-曲黎敏课堂笔记 (25)8.象五音: (26)9、象五神. 27 10,象五志,五种情志。
(28)11、象五变 (29)12、象五味 (30)13、象五臭 (31)14、象五液 (31)五《灵兰秘典论》的社会医学模式-心 (32)一、心的功能: (33)二、心病难医 (33)4、心经有问题,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第04讲五藏与中医意向思维(下)

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第04讲五藏与中医意向思维(下)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二部讲稿如下:今天我们要接着上次讲《五脏与中医意象思维》。
上次我们讲了五体、五窍、五华、五色。
下面我们还要讲,在中医里还有五声,就是通过你发不同的声音,会表现出你五脏六腑的很多的问题。
依中医看来,声音怎样表现出身体的问题?五声又有哪些内涵?比如说肝的声音就为“呼”。
呼有几个声音,比如说呼喊,如果肝血空虚就会狂呼乱喊,就是肝血空虚的一个象。
还有叹息、叹气。
比如说当你受了上司的气以后,你回到办公室,这个时候你就会发出一个声音,就是坐在那儿“呼”,这就是肝气被瘀的象。
你发这种声音是一种自救,是自己来缓解肝气的这种压力。
所有的养生理论,都是从身体里发出的,都是对身体发出的这些东西的一种总结,养生理论不过是一种总结。
我们人体是知道自救的。
比如你太压抑,你自然要发“呼”或者“嘘”,然后如果你肝血特别空虚的话,那你就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呼”,就是狂呼乱喊,这个是肝音为“呼”。
心音为笑。
笑分正常的和非正常的两种。
比如说心气特别足,他那个笑就代表他心气的那种运行和畅通,没有窒碍。
但是如果你要老笑,就是那种心神快散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种笑,就是我们看到一些人快死的时候,也会有一个象,就是没事就坐在那儿呵呵呵呵地乐,那是心气将散之象,这也是笑,叫心气洞泄也为笑,这个是表现在心的这个问题上。
脾音为歌。
就是像唱歌一样。
脾胃的这个像实际上应该是广大嘹亮,然后传播四方,这就是脾的那种四方输布之象。
唱歌嘛,传出去,有四方输布之象,无所限制。
但是如果脾胃有病的话,在歌上也会有表现。
这就是我们原先所讲过的,如果是脾胃过度地压抑,或者是实证的话,它也会显出一个象,叫做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就是没事蹦到高地方去,狂呼乱喊,然后唱个不停。
所谓的歌,五音和五声它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切都要有节制。
为什么会有哆唻咪发嗦?就是这五音它都是相互制约的。
就是你如果哪个声音太过度的话,它就将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黎敏《黄帝内经》讲义1.1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实际上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它几乎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古代文化当中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那么圣人为什么重医药,这个圣字又怎么讲呢?圣人就是能够听从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够掌握自己身体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够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欲望,又能够使别人听从自己,那么就可以由人而王,所以这个是圣人重医药的第一条,第二条是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古代文化认为天下即人身,那么古代的天字是这样写的,人的头顶上面是天,所以在古文里又叫做天、颠、顶,天下即人身,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人体是在所有的组织系统里边,是最精密的自组织结构。
它自己本身有一个和谐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中国古代认为就是说为什么: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一个原因。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的千百年来什么都变了,但是人没有变,人的本性是没有变的。
所以古人认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从身体当中来的,那么比如说国学里边《大学》讲至善,《中庸》讲太过与不及,而所有的太过与不及,实际上都源于人身体结构内部的太过与不及。
打一个比方说,假如我们的肝火太盛的话,(肝)木生(心)火,那么我们的心就会烦乱,做事就会很急躁,如果肾精不足的话,我们思维就不够,就是思维力就不够。
假如说打一个比方,如果是你端着这个酒杯的手都在抖的话,那么你这个控制手的能力都没有,控制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你怎么能控制全局?你的身体本身出问题了,你做事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后来有一句话,拿破仑的一句话叫做:人的身体结构即命运。
那么在中医里来说,就是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是命运。
从这个角度往下接着讲呢,就是说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中最高的学问。
所以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学一向都强调:从医入道和道以医显。
就是说的你能够把医学领悟了,你有可能就领悟到天下之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那么从第二点上讲,学习《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认知自我,这里大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去想一想,我们的生命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一些词汇,比如说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像这些词都是表达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一些词汇,和代表我们领导力的一些词汇。
那么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想一想。
所谓魄,你这个人有没有魄力,做事有没有决断性,那么这个魄力到底是什么呢?它具体指的是哪些方面呢?实际上这个魄在中医里它涉及到一个词,它是肺的神。
所谓神在这儿要解释一下,什么叫神呢?就是肺气足了以后,它的外现就叫做神。
他的表现,我们说你这个人有没有神,精气神的那个神,神足不足,实际上都是说你的精和气足了以后的外现,就像火焰的光芒一样,那个叫神。
那么这个魄指的是肺神,而力关系到我们另外一个脏器就是肾。
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力量从哪里来,都是从腰这儿来,所以力量是从肾来的。
那么这两个概念,像肺和肾都涉及到一个本能的,我们先天本能的问题。
所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魄力它关系到本能的问题,是学不来的。
你不可以向别人学魄力,是你自己肺气足不足,和你自己的肾精足不足的问题。
那么另外一点,精神,说你这个人看上去真的很有精神,生命活力很旺盛,要不然你就特别萎靡,可是这个精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精同样是肾的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指精,在中医的概念里就指的是精,而神在这里边,神是心的神明,心之神为神。
那么所谓精神,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在中医里有一个固定的词汇,是心肾相交的能力,就是你心和肾相交通的能力如何,它的能力的外现就是精神。
如果你心力不足,肾精不足的话,你这个人就显得没有精神,所以这个精神也是指的我们身体层面上的一种东西。
那么胆识,在《黄帝内经》里认为,胆是主决断的,那么你有没有决断力,这也是你的一个领导力的一个体现。
那么决断力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胆气的足不足,并不是说这个人把胆囊切了,他就没有决断力,关键是一个胆气的足不足,胆精的问题。
那么意志,意志也涉及到,男人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那么这个意志是由什么来,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它的物质基础,意是中医里脾(精)的外现,脾的神为意,那么脾,心之所存谓之意,那么就是说脾的外现是神,是意,因为脾主运化,所以说如果你的意很足,你的脾的脾精很足的话,你运化的能力就强,而运化的能力强,意味着我们不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关联性的问题,比如说你头脑非常灵活,你看到这个事物,你马上就能够关联到那个事物,当你把这两个事物能够很关联起来,这种关联性就是意。
这就是运化,就是灵活,就是头脑非常灵活的表现。
那么志也是肾,志是肾之神,所以说像意志这种词,就是在说肾的这种能力,那么在这个意志来讲,实际上如果精神是心肾相交的话,那么意志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运化,人体的运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体现。
因为肾主收藏,是运化和收藏能力的体现。
你能够运化多少,然后你又能够定得住多少,这是你的意志力。
你如果只是运化很聪明的话,而你又定不住,你又坚持不下来,那就是意志不坚定。
所以这也是我们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那么聪明就很好解释了,聪明在中医里认为,肾开窍于耳,就是说肾气是开窍于耳的,肝开窍于目,肝是开窍于目,所以你这个人聪明与否,关键在于看你的肝肾的能力,这样讲来就是说学习《黄帝内经》,可以使我们更多的向内看,向内在的去观察我们人身,是在培养我们向内看的能力,但是向内看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也是《黄帝内经》在所有的国学经典里边最为寂寞的一项,就是说的向内看实际上很痛苦而且很难,这也是自古圣贤皆寂寞。
比如说在西方社会,它追求的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我们中国社会,是要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刚才我已经讲了,天下,天下就是人身,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外面这个天和人,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接近于至善,所以关键要看这种和谐度,这是向内看的问题。
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人身难得,真法难闻,中国难生。
那么人身难得就是说,从学习《黄帝内经》开始,我们要开始关注我们自己的内心生活,和我们内在的脏腑的那种运转,我们懂得了人体,实际上我们就懂得了人生的很多方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这个肉身,用佛教的观点来讲,实际上是我们花了很多年的修行,来得到的一个身体,所以这个用后来的话来说,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借假修真的载体,是要蓄之养之的精品。
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很多程度上是毁之害之。
第二就是真法难闻,我们大家都知道,像佛经你有缘才可以听闻,那么《黄帝内经》同样是这样,也不是可以说随随便便你就可以听到的,包括《黄帝内经》本身,它自己本身都是黄帝和他的老师的一些对话,当他问到一些很核心的问题的时候,他的老师都会告诉他,你必须通过一种斋戒的方式,所谓斋戒不是单纯的洗洗澡刷刷牙饿几天就可以的,而是要告诉你保持着精神上的一种,不要有那么多的欲望,俗欲所控制,不要被那么多的欲望所控制的一个状态。
是没有私心杂念的一个状态。
包括圣王学习《黄帝内经》,他也要抱着一种很认真的态度,而且要坚持的要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什么呢?就是要修自己的身,同时修自己心的态度去学习。
要真正的能够看到里面去,所以这是第二点叫真法难闻。
第三句话就是中国难生,实际上大家都应该非常的感恩,生为中国人是一种光荣,一种难得的福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恩心理和自豪。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多的经典可以让我们去读,可以让我们重新反省人生,甚至包括好好的认真的重新体悟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所以这是中国难生的一个涵义,只有中国有《黄帝内经》。
这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
那么第三点是什么呢?就是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内在的洞察力。
而这种洞察力实际上就关涉到两个方面,就是它会告诉我们一种很好的认知方法。
中国人实际上对医学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东西在里边,我们学习《黄帝内经》,比如说好像很多人不懂得医学,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在用着这些东西,所以这在古代里边来说,这叫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在使用这些东西,但是其中的道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所以说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洞察力。
那么这种洞察力里边第一条是要培养我们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这就涉及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大家去认真的想一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说买东西不买南北,想过没想过,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首先解释一下这个图,我们现在这个图,一般大家都认为是上北下南,然后说老师你这个图肯定是画错了,为什么南在上面呢,但是实际上这个图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很多的人都觉得这个图难以解释,在哪里呢,就说为什么南要放在上面,那么这个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学医,就是中国古代讲的从医入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00000000000000000道最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