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小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篇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跟五千岁的中华民族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它传承至今,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更是设定了不计其数的春节习俗,让过年变得多姿多彩,更具仪式感。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篇2今年,我是在广东(外婆家)过年。

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全国各地的民族风俗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早早的忙碌起来准备丰盛的团年饭。

而且会杀一只最大的鸡用来祭拜祖先,寄托思念,祈求他们庇护和保佑的话语,能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鸡已成了广东人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既可以招待前来拜年的客人,又可以做成团年饭中的美食,也祭拜祖先的祭品。

在家里每次拜完祖先,妈妈就会把用来祭拜祖先的鸡重新出一道菜,端上餐桌,给解决掉。

我为此感到不解,于是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鸡给了祖先吃,我们还要吃掉呢?”妈妈笑着回答说:“祖先吃完了,我们再吃呀。

”可我还是感到困惑,为什么祖先吃了鸡,可盘子里的鸡却纹丝不动,毫发无损?这里年年春节前都会举办迎春花市。

花市的花五颜六色,争相开放,有水仙、有大大小小的盆桔,有百合、有梅花、绿萝、甚至还有可爱的多肉植物,等等。

美丽的花朵吸了大批人,花市里人山人海,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灿烂的笑容。

有人买了富贵竹,禹意节节高升,有了买了马蹄(指一种植物的果实),表示马不蹄停,仿佛,花市里的每一盆植物,都代表着每一种精神,给大家带来好运。

许多人希望过所能开个好彩头,所以一般他们都会购买一些有好禹意的花盆植物回去,这也成了广东的一个习俗。

广东还有很多好玩的习俗,我还得慢慢的探索……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篇3春节乃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之一,从古至今她都保持着独有的文化风俗。

春节风俗多彩多姿,让我们用心去体验春节风俗吧!一年中我最爱的节日就是—春节,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外公总会拿起他的大毛笔,把他所收藏的红宣纸拿出来展示他的才华。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范文(精选16篇)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范文(精选16篇)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范文(精选16篇)关于春节习俗的范文篇1中国各地都有各自的过节习俗,而我的老家,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这里的春节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云霄,春节期间忌讲不吉利的话,万一小孩无知,说了不吉利的话,要用纸巾拭嘴。

同时忌吵嘴打骂和摔破碗碟,万一不小心打破碗盘,要将碎片收集起来放进石臼里,口中念“岁岁平安”,借“碎”与“岁”谐音来化凶为吉,保持祥和欢乐的气象。

正月初一子时新年开始,家家户户燃放鞭炮,称为“开正”,还要在门前备清茶、糖果,焚香,称为“拜正”。

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烧香点烛,祭拜天地祖先。

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随即赐以红包。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

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

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范文篇2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

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

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推荐文章关于传统文化议论文热度: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热度: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中西传统文化论文热度: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中国传统春节对现代城市文化生活的影响【文章摘要】传统节日红红火火的春节,龙飞凤舞,礼花绽放,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各地张灯结彩,欢声笑语荡漾其中。

如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不仅热闹了中国,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以其正能量影响着世界。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文化;影响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至今。

经过几千年的风云变幻这一节庆可以一直延续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春节所具备的文化精神。

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一直是被世人赞叹、敬仰的。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使得节日中的一些风俗习惯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

春季是一年四季之首,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这一季大致为农历正月至三月,此时春暖花开,春意盎然,也是农忙时节,人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满怀的热情来迎接美好的春天。

这一时节也创造了许多节日,如春节、人胜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上巳节和清明节。

这一季节的节日是一年之中最多的一季,人们身着最喜庆的服饰,将最丰盛的食物搬到节日活动中来,人们祈求平安多福,人类繁衍,人丁兴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强烈愿望。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传统的节日,但春节不仅是一天,而是若干时日,一般到初五,有的地方要过到十五,甚至到月底,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顾名思义,春节代表的是春天的节日。

春节流行多样民俗活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庆祝春节方式也是各色各样的,但主要以拜年和祭祀为主。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通用7篇)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篇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跟五千岁的中华民族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它传承至今,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更是设定了不计其数的春节习俗,让过年变得多姿多彩,更具仪式感。

关于春节习俗作文议论文篇2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

”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

“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

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

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

新年议论文初中范文5篇

新年议论文初中范文5篇

新年议论文初中范文5篇新年议论文1新年的钟声在午夜“当当”地敲响,新的一年在人们的期盼中迈着轻盈的步伐翩然来临,窗外的鞭炮、礼花的“噼啪”声此起彼伏,耀眼的火光照亮了半边漆黑的夜空。

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乡下新一轮的大吃大喝也向我们悄悄走来了……大年初一的早晨,一觉醒来,呵,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香味,不用说,一定是大人们在准备中午丰盛的午餐了。

一路的香味,把我引到了厨房,厨房里的浓烟几乎令我睁不开。

我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瞧,姑父施展他那高超的厨艺,俨然一副酒店大厨的派头;而那位专门请来的厨师,施展他那出色的刀功,一盘西瓜可谓是切得别出心裁;外面的地上,早已用砖垒起了两个临时的炉灶,冒着滚滚的浓烟,锅子里的鸡、鸭散发出的阵阵浓香,令人垂涎三尺。

就看这些,我就能猜出午餐是多么丰盛了。

午饭时间终于到了,呵,你瞧,五六个冷盘已摆在桌上,紧接着,鸡鸭鱼肉,一盘接一盘地端了上来,“海、陆、空”全都到齐,过年能吃到的美味,一顿饭就已全部上齐,桌子上被堆得满满当当的,刚刚吃饱,一盘盘水果,金橘、甘蔗、西瓜……再次令人瞠目结舌,只有赶紧动手动嘴才是正事了。

午饭既是这样,那晚餐更是不用说,那真是一场豪华的夜宴啊!就这样一顿又一顿的同样丰盛的饭菜在每天重复上演,我们自然也顿顿吃得撑不下了,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

瞧瞧大家的肚子,嘿,没准都粗了一圈呢!就在这一顿又一顿的盛宴背后,其实大家都有着心照不宣的秘密。

“哎哟,这一顿饭,菜就买掉了三千多哟!”爷爷再一次拿着钱包唉声叹气起来。

也难怪,现在大家的经济水平都好了,摆这么一场酒宴,至少也得七八桌的,姑妈家甚至摆的到了九桌,可谓阵容庞大,几十、上百的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大吃大喝,吃掉四五千的也不算稀奇。

特别是今年各种菜价飞速上涨,摆一场酒宴,价钱也与平日相差甚多,家里钱多的也罢了,可一般的农村家庭收入并不高,一场酒宴可能花掉半年的积蓄,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头来,看着大家都摆了那么好的酒席,自己也不好摆得太寒酸,这样一来钱都为了虚荣,为了面子而不必要地花掉了,本来还可以拿钱好好干点更重要的事的,真是太可惜了。

春节民俗活动作文(通用24篇)

春节民俗活动作文(通用24篇)

春节民俗活动作文(通用2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民俗活动作文(通用2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民俗活动作文篇1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

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

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

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

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

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

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

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

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

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

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

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

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

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

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最新10篇)

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最新10篇)

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最新10篇)大家知道吗?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最新10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精选篇1)王安石在《元日》中说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句诗写的就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我就想到了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挂灯笼和吃年夜饭以及发压岁钱。

对于春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习俗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在除夕夜上岸吃人。

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老头,他说他能防“年”兽。

人们不信,全部都跑到了山上。

到了除夕夜,“年”兽上来搞破坏,看到一家门口贴着春联,挂着灯笼。

当它靠近那一家时,院子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直接被吓得跑到海里。

第二天,人们见村子安然无恙,就学了起来。

从那以后人们就都在除夕夜挂灯笼、贴春联和放鞭炮。

除夕前,家里的老一辈都会在院子的大门上贴门神。

因为老一辈的人们相信,在门神的守卫下,能够家和万事兴。

到了除夕晚上,一家人团坐成一圈,吃丰盛的年夜饭和美味的饺子。

吃年夜饭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吃饺子预示包住福气、喜气,在新的一年交上好运。

有些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不同的馅,芹菜馅代表着“情深似海”,肉馅代表着“团团圆圆”。

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吃许许多多的好吃的。

人们吃年夜饭后还会守岁。

要熬到春节早晨,因为守岁代表着人们对旧年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盼望。

传说人们守岁是为了防一个叫“祟”的妖精,那个妖怪摸过的孩子都会发烧。

直到有个姓管的人家,他们把铜钱放在自己孩子的床边,“祟”就不敢来了。

从此以后,过年人们都养成给孩子们压岁钱的习俗。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一些习俗。

春节的习俗主题作文(精选篇2)在我的家乡湖南,过年有着许多风俗习惯,与北方有着些许不同。

在我们这里,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人们开始准备过年的小吃—团子,而不是北方的年糕或饺子。

写春节习俗作文(通用30篇)

写春节习俗作文(通用30篇)

写春节习俗作文写春节习俗作文(通用30篇)写春节习俗作文篇1我国一年中有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它就是古老的“春节”。

千百年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如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与春节食俗文化等等等等。

春节的众多风俗至今都代代相传的。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原古时代就记载着春节扫尘的风俗。

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新春扫尘有除旧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贫穷,晦气统统扫地出门,人们寄托着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借扫尘的方法去整理全年来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开始。

用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等方式来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烘托出喜庆的节日气氛,把福字倒着贴,意示着“福气已到,幸福已到”。

还有行行色色的年画,窗花,春联贴挂,期盼赐予福禄寿,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当五彩缤纷的爆竹遍地开花,四处响起的时候,新年走到我们眼前,人们都会穿得整齐漂亮,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贺。

长辈们给晚辈分发压岁钱,真是其乐融融,新年新气象啊!春节还有不得不说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红豆,寓示着一年红红火火;吃年糕,寓示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汤圆,寓示着全家都团团圆圆。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趣味乐事也说不胜说,祝福寓意讲不胜讲。

试问有谁不喜欢这传统的春节呢?试问又有谁不想传承这古老的习俗呢?今年的春节来得特别早,似乎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刚过完元旦,就迎来了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刚过,居然就要过年了。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今年春节的气氛好象不及往年那么浓烈。

因为考试的余威尚未散去,似乎还在为考试而患得患失,便几乎忘了以往过年的热闹景象。

让我想想去年的这个时候吧。

由于亲戚们都要聚到我家,父母早早的就忙开了。

他们俩都骑上自行车,一起到市场上去采购年货。

既要考虑到一帮小孩聚到一起又疯又闹地,得准备点他们爱吃爱玩的:又得想到大人们谈笑风声必备的瓜子、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习俗小论文
宋乐天
春节始于夏朝,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为庆贺这个节日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流传至今。

贴春联
春联也叫、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取“倒”的谐音,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究其由来,一说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值得一提的是,守岁的意义是其他活动不可比拟的。

在除旧布新之际,亲朋好友,围炉而坐。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不是没有益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传》里记有唐代大诗人贾岛除夕“祭诗”的一段佳话:每至除夕,贾岛“必取一岁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

‘“他每到除夕,对过去一年得失作一番总结,对我们来说难道不可以借鉴吗?
中华民族的春节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只有传承、用心去体会,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使它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