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市简称
全国城市拼音 缩写

省市名称简称缩写北京市京BEJ湖南省湘HUN天津市津TAJ湖北省鄂HUB上海市沪SHH广东省粤GUD重庆市渝CHQ 海南省琼HAI 河北省冀HEB 四川省川或蜀SCH 山西省晋SHX 贵州省贵或黔GUI 辽宁省辽LIA 云南省云或滇吉林省吉JIL陕西省陕或秦SHA黑龙江省黑HLJ甘肃省甘或陇GAN江苏省苏JSU青海省青QIH浙江省浙ZHJ台TAI安徽省皖ANH西藏自治区藏TIB福建省闽FUJ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NMG江西省赣JXI广西壮族自治区桂GXI山东省鲁SHD宁夏回族自治区宁NXA河南省豫HEN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XIN香港HKG澳门MAC按字母排列:省市名称简称缩写安徽省皖ANH北京市京BEJ重庆市渝CHQ福建省闽FUJ甘肃省甘或陇GAN广东省粤GUD贵州省贵或黔GUI广西壮族自治区桂GXI海南省琼HAI河北省冀HEB河南省豫HEN香港HKG黑龙江省黑HLJ湖北省鄂HUB湖南省湘吉林省吉JIL江苏省苏JSU江西省赣JXI辽宁省辽LIA澳门澳MAC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NMG宁夏回族自治区宁NXA青QIH 四川省川或蜀SCH 陕西省陕或秦SHX 山东省鲁SHD 上海市沪SHH 山西省晋SXI台湾省台TAI天津市津TAJ西藏自治区藏TI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XIN云南省云或滇YUN浙江省浙ZHJ安徽anqing//bengbu//chaohu//chuzhou//chizhou//haozhou//hefei huaibei//huainan//huangshan//liuan//maanshan//suzhou//tongling wuhu//xuancheng//aq//bb//ch//cz//hz//hf//hb//hn//hs//la//massz//tl//wh//xc0556//0552//0565//0566//0550//0558//0551//0560//0554//0559 0564//0555//0557//0562//0553//0563fuzhou//longyan//nanping//puqian//quanzhou//sanming//xiameng zhangzhou//fuan//jianyang//shishi//jinjiang//ningde//fzly//np//pq//qz//sm//xm//zz//fa//jy//ss//jj//nd//0591甘肃baiyin//dingxi//gannan//jiayuguan//jinchang//jiuquan//lanzhoulinxia//pingliang//tianshui//wuwei//zhangye//qingyanglongnan//dunhuang广州guangzhou//chaozhou//dongguan//foshan//heyuan//huizhou//jiangmen maoming//meizhou//qingyuan//shantou//shanwei//shaoguan yangjiang//zhanjiang//zhaoqing//zhongshan//zhuhai//jieyangyunfu//shunde//nanhai//chaoyang广西beihai//guilin//hechi//liuzhou//nanning//chinzhouwuzhou//yulin//fangcheng贵州guiyang//liupanshui//qianxinan//qiandongnan//qiannanzunyi//tongren//bijie//anshun河北baoding//cangzhou//chengde//handan//hengshui//langfang qinhuangdao//shijiazhuang//tangshan//xingtai//zhangjiakouanyang//hebi//jiaozuo//kaifeng//luoyang//nanyang pingdingshan//sanmenxia//shangqiu//xinxiang//xinyang xuchang//zhengzhou//zhoukou//zhumadian//luohe//puyang mengzhou//jiyuan//ay//hb//jz黑龙江haerbin//hegang//daqing//jixi//jiamusi//mudanjiang//qiqihaer shuangyashan//suihua//yichun//heihe//qitaihe//songhuajiang daxinganling//jiansanjiang//heb湖北ezhou//enshi//huangshi//jingmen//wuhan//xianning//xiangfan huanggang//xiaogan//yichang//shiyan//jingzhou//xiantao suizhou//wuxue//tianjiang//guangshui湖南changde//changsha//chenzhou//huaihua//hengyang//lingling loudi//shaoyang//xiangtan//yiyang//yueyang//zhuzhou zhangjiajie//xiangxi//yongzhou//cd//cs//cz吉林baichengchangchunjilinsiping tonghua yanbian baishan songyuan gongzhuling huichun江苏changzhou huaian lianyungang nanjin nantong suzhou wuxi xuzhou yancheng yangzhou zhengjiang changshu taizhouzhangjiagang kunshan taicang jiangyin haimen江西wuzhou ganzhou jian jingdezheng jiujiang nanchang pingxiang shangrao xinyu yichun yingtan lushan辽宁anshan benxidalian dandong fushun fuxin jinxi jinzhou liaoyang panjin shenyang tieling yingkou 山东binzhou dezhou dongying heze jinan jining laiwu liaocheng linxirizhao taian weihai weifang yantai zibo pingdu penglai 山西changzhi datong jincheng linfen xinzhou taiyuan yangquan yuncheng shuozhou lvliang jinzhong 陕西baoji hanzhong tongchuan weinan xian xianyang yanan yuling shangluo 四川liangshan chengdu dachuan deyang guangyuan leshan ganzi mianyang nanchong neijiang panzhihuayaanyibin zigong luzhouaba bazhong guangan ziyang meishan emeishan 云南baoshan chuxiong dali dongchuan kunming qujingyuxi zhaotong honghezhou wenshanxishuangbanna dehong lijiang nujiang diqing lincang浙江wenzhou hangzhou ningbo jiaxing shaoxing lishui huzhou jinhua taizhou zhaoshan quzhou yuyao dongyang yongkang北京dongcheng xicheng chongwen xuanwu chaoyang fengtai shijingshan haidian mentougou fangshan xiaoxian tongzhou shunyi changping daxing上海huangpu nanshi luwan xuhuichangning jingan putuo zabei hongkou yangpu minhang baoshan jiading pudong qingpu songjiang fengxian jinshan nanhui hpnslwxhcnjgptzb hk yp mh bs jd pd qp sj fx js nh。
@中国各省市简称TXT

省市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浙江省浙杭州天津市津天津安徽省皖合肥上海市沪上海福建省闽福州重庆市渝重庆江西省赣南昌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山东省鲁济南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河南省豫郑州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湖北省鄂武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湖南省湘长沙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广东省粤广州西藏自治区藏拉萨海南省海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四川省川或蜀成都河北省冀石家庄贵州省贵或黔贵阳山西省晋太原云南省云或滇昆明辽宁省辽沈阳陕西省陕或秦西安吉林省吉长春甘肃省甘或陇兰州黑龙江省黑哈尔滨青海省青西宁江苏省苏南京台湾省台台北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各有由来1.京:战国时期称蓟,是「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京城。
辽国称燕京。
金国改称京都。
元朝称大都。
明朝朱元璋改称北平,永乐帝朱棣改北平为北京。
简称京。
.2.天津:明朝,燕王为争夺皇帝位,在这里发兵渡河南下,打败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
为纪念在这里渡河起兵,所以称「天津」,意即天子经过的渡口,简称津。
3.上海:北宋初期,这里已形成居民点,从这里上海洋,所以称上海。
上海原来是捕鱼的地方,当时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编成,插在水中),后来邕改为沪,所以上海简称沪。
4.黑龙江省:由黑龙江而得名。
因为江水呈黑绿色,蜿蜒地流着象条游龙。
简称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满语吉林是『沿』的意思,乌拉是「大川」的意思。
就是沿着松花江的城市,后来建省时,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
简称吉。
6.辽宁省:由于它在辽河流域,取辽河永久安宁之意,简称辽。
7.河北省:相对于黄河为北。
唐朝时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1928年称河北省。
因代属冀州地区,所以简称冀。
8.河南省:相对于黄河为南,主要部分在黄河以南,因为古代属豫州地区,所以简称豫。
9.山西省:相对于太行山为西。
明朝设置山西省,春秋时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
10.山东省:相对于太行山为东。
中国34个省份简称及省会城市

中国34个省份简称及省会城市
省份简称省会
1、北京市京北京
2、上海市沪上海
3、天津市津天津
4、重庆市渝重庆
5、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6、吉林省吉长春
7、辽宁省辽沈阳
8、内蒙古蒙呼和浩特
9、河北省冀石家庄
10、新疆新乌鲁木齐
11、甘肃省甘兰州
12、青海省青西宁
13、陕西省陕西安
14、宁夏宁银川
15、河南省豫郑州
16、山东省鲁济南
17、山西省晋太原
18、安徽省皖合肥
19、湖北省鄂武汉
20、湖南省湘长沙
21、江苏省苏南京
22、四川省川成都
23、贵州省黔贵阳
24、云南省滇昆明
25、广西省桂南宁
26、西藏藏拉萨
27、浙江省浙杭州
28、江西省赣南昌
29、广东省粤广州
30、福建省闽福州
31、台湾省台台北
32、海南省琼海口
33、香港港香港
34、澳门澳澳门。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简称及省会一览表

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简称及省会一览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及省会如下所示:1.北京市,简称“京”,省会北京。
2.天津市,简称“津”,省会天津。
3.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
4.山西省,简称“晋”,省会太原。
5.内蒙古自治区,简称“蒙”,省会呼和浩特。
6.辽宁省,简称“辽”,省会沈阳。
7.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
8.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
9.上海市,简称“沪”,省会上海。
10.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
11.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
12.安徽省,简称“皖”,省会合肥。
13.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
14.江西省,简称“赣”,省会南昌。
15.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
16.河南省,简称“豫”,省会郑州。
17.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
18.湖南省,简称“湘”,省会长沙。
19.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
20.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省会南宁。
21.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
22.重庆市,简称“渝”,省会重庆。
23.四川省,简称“川”,省会成都。
24.贵州省,简称“黔”,省会贵阳。
25.云南省,简称“云”,省会昆明。
26.西藏自治区,简称“藏”,省会拉萨。
27.陕西省,简称“陕”,省会西安。
28.甘肃省,简称“甘”,省会兰州。
29.青海省,简称“青”,省会西宁。
30.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省会银川。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省会乌鲁木齐。
32.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
但是香港并没有省会,香港是特别行政区,“港”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
33.澳门特别行政区,简称“澳”。
但是澳门并没有省会,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澳”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
中国省份简称表

简称 京 津 冀 晋 内蒙古 辽 吉 黑 沪 /申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蜀 黔 /贵 云 /滇 藏 陕 /秦 甘 /陇 青 宁 新 港 澳 台
省会或首府 北京 天津 石家庄市 太原市 呼和浩特市 沈阳市 长春市 哈尔滨市 上海 南京市 杭州市 合肥市 福州市 南昌市 济南市 郑州市 武汉市 长沙市 广州市 南宁市 海口市 重庆 成都市 贵阳市 昆明市 拉萨市 西安市 兰州市 西宁市 银川市 乌
中国各省市的简称表

中国各省市的简称表中国被分为六大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其中,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简称,熟知这些简称是更好的了解不同省份的工具,也可帮助我们更了解中国,下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各省市的简称表。
一、华北地区1、河北:河;2、山西:晋;3、内蒙古:蒙;4、北京:京;5、天津:津;二、东北地区6、辽宁:辽;7、吉林:吉;三、华东地区8、上海:沪;9、江苏:苏;10、浙江:浙;11、安徽:皖;12、福建:闽;13、江西:赣;14、山东:鲁;四、华中地区15、河南:豫;16、湖北:鄂;17、湖南:湘;五、华南地区18、广东:粤;19、广西:桂;20、海南:琼;六、西南地区21、重庆:渝;22、四川:川;23、贵州:贵;24、云南:滇;七、西北地区25、陕西:陕;26、甘肃:甘;27、青海:青;28、宁夏:宁;29、新疆:新。
上述是关于中国各省市的简称表,当大家在一起聊天时,可以用简称表示特定的省份,以便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熟悉各地简称,对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了解中国各地不同文化也有很大的帮助。
回顾中国地理上的各个省份,一游思念,尘封的历史,唤起思想的洪流,仿佛可以穿越时空,置身于几千年的沧桑历史。
从“文房四宝”开始,大秦通行的“汉语拼音”,以及“五四”运动带来的改变,这一切都源自中国各地,它们都在时不时颂扬着这片土地上的多元文化,而学习简称也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骨灰。
中国各省份的简称具有实际意义,它们代表了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深厚内涵,也让我们在熟练使用它们的同时,也能够彰显着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细心研究各省份的简称,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源源不断涌现在我们的眼前,充满了睿智和新奇的感悟。
简单而又有趣的中国地名,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普及。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文化多样性,都是中国的魅力所在。
熟悉中国各省市的简称,不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更加认同中国这个多元文明,这也正是关于中国各省市的简称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

中国各省市简称列表北京市(京)
上海市(沪)
天津市(津)
重庆市(渝)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
辽宁省(辽)
吉林省(吉)
黑龙江省(黑)
江苏省(苏)
浙江省(浙)
安徽省(皖)
福建省(闽)
江西省(赣)
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
湖北省(鄂)
湖南省(湘)
广东省(粤)
海南省(琼)
青海省(青)
四川省(川、蜀)
贵州省(黔、贵)
云南省(滇、云)
陕西省(陕、秦)
甘肃省(甘、陇)
西藏自治区(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台湾省(台)
中国部分市简称列表上海——沪、申
北京——京
沈阳——沈
天津——津
广州——穗
武汉——汉
重庆——渝
成都——蓉
福州——榕
宁波——甬
南宁——邕
开封——汴
兰州——皋
太原——并
晋城——泽
大同——云
洛阳——洛
南阳——宛
濮阳——濮
安阳——邺
亳州——亳
苏州——苏
杭州——杭
兖州——兖淄博——淄厦门——鹭贵阳——筑深圳——鹏佛山——禅西安——稿长治——潞晋城——泽南京——宁南宁——邕武威——肃张掖——甘绍兴——越。
全国各省份的简称及由来

中国分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24个省,简称如下:直辖市: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自治区:宁夏[宁]西藏[藏]广西[桂]新疆[新]内蒙古特别行政区:香港[港]澳门[澳]省份:黑龙江[黑]云南[滇|云]吉林[吉]安徽[皖]山东[鲁]山西[晋]广东[粤]广西[桂]江苏[苏]江西[赣]河北[冀]河南[豫]浙江[浙]海南[琼]湖北[鄂]湖南[湘]甘肃[甘|陇]福建[闽]四川[川|蜀]贵州[黔|贵]辽宁[辽]陕西[陕|秦]青海[青]台湾[台]各省省名的来由: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
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
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语文课:《窦娥冤》
老马
这节课由一个学生主讲。
其模式仍然是分段,讲解大意,朗读之类。
按照授课老师的见解,师生关系是动态变化的。
主体的位置发生着变动。
从小学到中学,教师的职能:保姆→教师→导师;学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依赖→依靠→独立。
他的意思是他现在的学生经过他带了近两年时间,已经可以独立了,有主体的独立地位了。
我不怀疑,就这位上课的学生而言,她确实有了主体的地位。
但问题是,另外的几十名学生了。
他们不是仍然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吗?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呢?
授课老师说,他上课很注重过程。
这不错,但是在这样的课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某个学生的过程,而不是众多的个体的学习过程。
且这位学生所讲内容基本上是搬用教参,从前老师搬,现在学生搬,这就是教改?
说到底,这仍然只是一种形式。
时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太关注形式的层面,而对实质的问题关注显然不够。
那就是:学生有否通过学习这样一个文本,完成自己的意义的建构。
这个文本包含三个重要的片段:①窦娥上场诉说冤屈;②与婆婆话别;③发下三桩誓愿。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zhí)、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在第一个片段中,包含了如下文化内涵:日月、鬼神、天地、贤愚、好歹、命长与命短、善良与邪恶、富贵与贫穷,盗跖与颜渊,这些是中国老百姓的是非与善恶的范畴。
而裁定是非善恶的是“天”,天隐喻着什么呢?“错堪贤愚枉作天”,这里的关键是这个“枉”字,是谁“枉”呢?面对这种“枉”,作为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又能怎样呢?
(比较:“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如何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内容?如何在这种解读中,完成自己的意义的建构?也许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这一段诉说,不用隐喻的手法,而直接说明白,当怎样表述呢?或者,你换一种喻体来隐喻,你又当怎样表达呢?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唱)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
这个片断极力渲染窦娥作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的无能与无奈。
“(正旦唱)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正旦唱)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如今轮到你出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为我们似乎找到了一种解救弱势群体的办法。
说到底,还是要靠天。
中国古代,老百姓就望清官,就望明君。
但这些都靠不住的时候,便只能靠天了。
这里需要的是体验,体验窦娥的冤屈和无奈,也体验作者良知与无奈。
只有深深的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意义和本质穷尽,只有通过体验,你才能真切而内在地置身于文化与生命之流中,并与窦娥与关汉卿的生命融合在一起。
你现在能够体会作者创造时的心情吗?你能够认同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吗?
还有形式的意义,作者选择戏剧的形式,来表现这种生活的现实。
在当时,这样的形式是最能为人们(包括大众)所接受的。
可以与西方戏剧的兴起作一比较。
这种戏剧形式由那些部分构成?由哪些角色组成?
小舞台,是如何与大社会交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