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结构横⾏——周期:共七个周期,三短三长⼀不完全。

各周期分别有2,8,8,18,18,32,26种元素。

前三个周期为短周期,第四⾄第六这三个周期为长周期,第七周期还没有排满,为不完全周期。

纵⾏——族:七主七副⼀零⼀VIII,共16族,18列。

要记住零族元素的原⼦序数以便迅速由原⼦序数确定元素名称。

周期:⼀⼆三四五六七元素种类:28818183226零族:2He10Ne 18Ar 36Kr54Xe86Rn⼆、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电⼦层数= 周期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数= 主族序数= 最⾼正化合价由上述关系,就可以由原⼦结构找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可以由位置确定原⼦结构。

2、规律性由此可见,⾦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即Cs(Fr具有放射性,不考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右上⾓即F。

对⾓线附近的元素不是典型的⾦属元素或典型的⾮⾦属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半径最⼩的原⼦:H原⼦质量最轻的元素:H元素;⾮⾦属性最强的元素:F⾦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价氧化物对应⽔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元素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地壳中含量最⾼的元素:O元素,其次是Si元素地壳中含量最⾼的⾦属元素:Al元素,其次是Fe元素含H质量分数最⾼的⽓态氢化物:CH4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Cs元素与⽔反应最剧烈的⾮⾦属元素:F元素常温下为液态的⾮⾦属单质是Br2,⾦属单质是Hg……4、特殊性在掌握原⼦结构、元素性质的⼀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最外层电⼦排布是1—8个电⼦,但第⼀周期是1—2个电⼦⑵同⼀周期原⼦半径由⼤→⼩,但稀有⽓体突然增⼤(严格讲,稀有⽓体中不是原⼦半径⽽是范德华半径)⑶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由+1价到+7价,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总结1、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其中0族元素除外。

2、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也会随之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则递减。

元素周期表规律1、原子半径的规律(1)除了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原子的半径也会随之增大。

2、元素化合价的规律(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规律(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规律(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规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规律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规律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8、热稳定性规律同一周期自左向右依次增加,同一族自上而下减少,与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一样。

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变化规律

同主族相同主族元素原子依次增大到大同主族由同主族最高正价相同同主族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逐渐减弱同主族酸性减弱碱性增强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非金属性同周期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同周期酸性逐渐增强碱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碱性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1原子半径( 1 )除第 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VIB 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

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的。

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的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

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的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的原子半径应当增加的影响,出现了铪的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的“反常”现象。

2元素化合价( 1 )除第 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 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 (氟无正价,氧无+6 价,除外);( 2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 1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组织和分类化学元素。

它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序,将元素排列成横行的周期和纵列的族。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些规律被称为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

本文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的行和列组成。

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插入图表:元素周期表结构图)2. 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规律主要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以及核电荷数的变化规律。

2.1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通常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减小,随着族数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导致电子云受到更强的吸引力,使得原子半径减小。

2.2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指离子中心到最外层电子轨道的距离。

在元素周期表中,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相似,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受到电子填充规律的影响。

2.3 电离能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去掉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离能通常随着周期数增加而增大,随着族数增加而减小。

2.4 电负性电负性是指原子吸引共价键电子对的能力。

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通常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由于原子核电荷数的增加能够更强地吸引电子。

2.5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是指原子核中的正电荷数目。

在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通常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族数的增加而保持不变。

这是由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序排列。

3. 周期规律的原理元素周期表的周期规律可以通过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来解释。

3.1 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的填充顺序进行排列,这是由电子的排布规律所决定的。

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阿贝尔定律,电子在填充电子轨道时会尽量遵循填充原理、洪特规则和乌尔兹-布洛克定律。

化学知识点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

化学知识点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

化学知识点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元素的周期表排列规律周期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系统地组织和分类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

它的排列不仅仅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逻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并深入了解它的背后的科学原理。

1. 亨利·莫塞利和杜尚之表周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最早的尝试是由英国化学家亨利·莫塞利於1863年提出的。

他将已知的56个元素按照重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并将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由於限制和不完善的信息,这个表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20年后,俄国化学家杜尚夺在其研究著作中提出了类似的周期表。

杜尚夺根据已有数据改进了莫塞利的方法,并将前30个元素重新排列,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表格。

不过,这个表格也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分类系统,缺乏整体性。

2. 门捷列夫的周期表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独立地提出了一种更为完善的周期表。

他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元素按照电子配置和原子序数排列,并根据周期函数的周期性重复规律进行分组。

这个表格包含了当时已知的63个元素,并被广泛接受。

门捷列夫将周期表分为七个水平序列,称为周期;同时,他按照物化性质的不同将元素分为不同的组,即纵列。

根据门捷列夫的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元素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元素的发现,门捷列夫的周期表逐渐过时。

现代的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递增次序进行排列,同时也将周期表分成了18个列。

不同的列代表着不同的元素性质,且每一列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现代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是基于元素原子结构的。

每个元素的核外电子构成了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当我们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时,它们的电子结构也会呈现出规律的变化。

4.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而离子半径是离子的整体大小。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有哪些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被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欢迎参考。

化学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卤素、碱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或贵族气体)等。

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区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与零族、八族。

化学元素周期表单质的熔点变化规律: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五、六周期间的副族除外)
化学元素周期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一、最外层点子数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主族(ⅠA 族)、副族(ⅠB 、Ⅷ族部分等)。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主族(ⅡA 族)、副族(ⅡB 、ⅢB 、ⅣB 、ⅦB族)、0族(He )、Ⅷ族(Co Fe 2726、等)。

3、最外层电子数在3~7之间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0族(He 除外)。

二、数目规律1、元素种类最多的元素是ⅢB 族(32种)。

2、同周期第ⅡA 族与第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有以下三种情况:(1)、第2、3周期的(短周期)相差1; (2)、第4、5周期的相差11;(3)、第6、7周期相差25。

3、设n 为周期序数,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数目为:奇数周期为212)(+n ;偶数周期 为2)2(2+n ,如:第三周期为82132=+)(种,第4周期为182)24(2=+种。

4、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1)、第ⅠA 、Ⅱ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 一周期元素的数目;(2)、第ⅢA~ⅦA 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 周期元素的数目。

三、化合价规律1、同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由+1→+7(稀有气体为0价)递变,最低负 价,由-4→-1递变。

2、关系式:(1)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2)最高正化合价=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价电子数3、除第Ⅷ族元素外,原子序数为奇(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 价也为奇(偶)数。

四、对角线规律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主要表现在第2、3周期(如:Li 和Mg 、Be 和Al 、B 和Si )。

五、分界线规律位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我非金属(周期表中的颜色为深绿色),在此可以找到制造农药的元素(如Cl 、P 等),左下角为金属元素(H 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能与酸和碱反应(如Be 、Al 等),还可以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如Si 、Ge 等)。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 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电负性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3. 电离能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电离能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小。

4. 原子量的变化规律:整个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量逐渐增大,而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量逐渐增大。

5. 元素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整个周期内,由于电子结构的变化,元素的化学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周期表中元素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但在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中,元素的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第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地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地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地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注意:原子半径在族及此后各副族元素中出现反常现象.从钛至锆,其原子半径合乎规律地增加,这主要是增加电子层数造成地.然而从锆至铪,尽管也增加了一个电子层,但半径反而减小了,这是与它们对应地前一族元素是钇至镧,原子半径也合乎规律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然而从镧至铪中间却经历了镧系地十四个元素,由于电子层数没有改变,随着有效核电荷数略有增加,原子半径依次收缩,这种现象称为“镧系收缩”.镧系收缩地结果抵消了从锆至铪由于电子层数增加到来地原子半径应当增加地影响,出现了铪地原子半径反而比锆小地“反常”现象.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元素变化规律
()除第一周期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每一族地元素地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化合价
()除第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递增到,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递增到(氟无正价,氧无价,除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一主族地元素地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单质地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地递增,元素组成地金属单质地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地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地金属单质地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地熔点递增元素地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地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地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地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地酸碱性
元素地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地水化物地碱性越强;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地水化物地酸性越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地酸性越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单质与氢气化合地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地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地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单质地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地金属性越强,其单质地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地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地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地还原性越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其他
焰色反应:钡黄绿铜蓝绿钾浅紫锂深红钠黄钙砖红
生命元素:
极性非极性离子键
沸点:相同地结构,原子质量大地沸点高
地壳中各元素地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地壳中最多地元素:氧
地壳中最多地金属元素:铝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地元素,次之,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地金属元素.
、是最轻地非金属元素;是最轻地金属元素.
、是焰色反应为黄色地元素;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地钴玻璃观察)地元素.、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地元素;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地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地元素;是氢化物沸点最高地非金属元素.
、常温下,、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地元素.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地、最高价氧化物地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地元素.、是单质最易液化地气体、最高价氧化物地水化物酸性最强地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地非金属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地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地元素.
、是在空气中能自燃地元素.
、是气态氢化物地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地元素.
、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地元素.
、是既能在中燃烧,又能在中燃烧地金属单质.
、、、地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地短周期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