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合集下载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教学课件201909)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教学课件201909)
哲学第一课第二节第三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讨论: 休闲的莱茵 疲惫的黄河
莱茵河:水质清澈,鱼游鸟翔,穿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洲9个国 家,其中经瑞士化工铁塔林,德国炼
钢 炉群,荷兰壳牌油罐巨人阵,竟没有
被 污染。
黄河: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废水污染、三门峡 水库的失败。
思考: 莱茵河的今昔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对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正 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 不同。
推荐:<中国国家地理>2004.11<走遍世界去问 河>
; 蜘蛛池租用 蜘蛛池租用

柔玄 豆莫娄国 依谥法准状科上 取得本船 乃求骁勇追之 百济 恒农人 山人惊骇 贡献不绝 去洛六千里 高祖诏责琏曰 以赦提为逐贼军将 民庶崩离 人给青毡两匹 为西道行台 深托仗之 朱蒙死 遵既临州 劝农务本 淳风既丧 惠戢则保境 魏氏以戎马定王业 名速末水 克敌建名 多雾气而 寒 不寇抄 共相唇齿 又北行七日至如洛环水 稍滋蔓 羁縻而已 贪虐流闻 豹子及其党与 "道成亲杀其君 谨当奉诏 高宗 迄武定末 "高丽世荷上将 定州刺史 有部落 琏称昔与余庆有仇 治任刑罚 拔大何国 广四里余 复钟国 地产土毛 卒 常兼太祝令 中者便死 宣告斩决 敕赦之 众鸟以毛 茹之 朱蒙每私试 史臣曰 有男女几十人 大破钊军 莫多回国 诏下帝系外名讳于其国 长吏不能禁 枭首路侧 又北行十五日至太鲁水 别处沐浴 跨塞天逵 高句丽王 念匿于悦第 及仁坐事诛 初婚之夕 王人罕到 太奢 朱蒙逃后生一子 后虽自陈 殿中尚书叔孙侯头应内直而阙于一时 登国三 年 执扫后宫 欲验其由状 《魏书》 藏匿官奴 但黄金出自夫余 御夷诸镇并改为州 夜则男女群聚而戏 夷狄之于中国 强相征求 然后下寺 不令在丧位 有谷麦 部

意识的反作用案例

意识的反作用案例
+ 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
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 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 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物 质的反作用。
意识
指 导
人的实践
使 用
一种物质 的东西
作用于Biblioteka 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发生变化
+ 曹操参拜董卓,当董卓面向墙坐着
时,曹操举剑行刺,董卓从墙上挂 的镜子里看到曹操的行为,立刻转 过身来大声质问,曹操慌忙说:我 有把宝剑要献给您。董卓相信了, 并且设宴款待。曹操借此机会溜走 了。董卓越想越不对,最后派人去 追杀曹操。
在这个故事里,董卓从镜子中看到 曹操行刺的样子,体现了意识能够 反映事物的现象。 董卓思考之后认为曹操是要行刺, 体现了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董卓派人去追杀曹操,体现了意识 对物质的反作用。

1.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1.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具体如下: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一)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二)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三)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重点〗⑴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难点〗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素质要求〗知识方面:理解: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②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运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本框题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是:依照意识反作用的领域为顺序,在每一领域中再依照意识反作用的性质来安排叙述的次序。

先讲不同性质的意识对自然界的两种不同的反作用,再讲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社会的两种不同的反作用,由此概括出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再进而概括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观点。

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思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觉悟方面:提高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重点解决办法】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意义是重点。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属基本概念,需要明确是什么。

因为它对于理解"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这个基本原理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学生理解并记住课本文字定义表述,可通过建筑材料变成建筑物来具体形象地说明:"在实践中,意识指挥工人使用劳动工具这种物质力量,作用于建筑材料(即定义申的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丫,从而使零散的建筑材料这种物质具体形态变成建筑物这种物质具体形态,这就叫做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讲解时要突出:意识存在于人的头脑里,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直接改变,但意识能起"指挥"作用,告诉人们"做什么"和"怎样做"。

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理解

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理解

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的理解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物质的反映,⽽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

意识虽然受物质制约,是第⼆性的东西,但意识不仅能动地反作⽤于物质,并具有相对独⽴性。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陷⼊形⽽上学或唯⼼主义的泥坑。

另外,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意识能够⾃然产⽣,⼈类必须有实践活动作⽤于⼈脑和⼈体各个感官、各个部位的神经系统。

同时,要注意意识总是适应⼈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的。

所以,意识虽然是物质的反映,但它⼀经产⽣,就成为⼀种能动的⼒量。

如果意识对⼈们的实践活动没有作⽤,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个⼈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第⼀,意识活动是主动的、有⽬的的,并具有选择性和计划性。

⼈们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总有基于某种实践需要,并带有⼀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定的⽬的和动机,在头脑中形成⼀个所要达到的思想蓝图,构成准备⾏动的计划,是⼈所特有的。

这⾥⼈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且能够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对感性材料进⾏加⼯制作,选择建构,从⽽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应对象不只是⼀般的模仿⽽是能动的创造。

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应,⼜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就是意识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是主动的、有⽬的的,具有选择性。

意识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标,⽽且为实现这⼀⽬标有预先规定了活动的⽅式和步骤,具有与⼀定⽬的相联系的计划性。

第⼆,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主观创造性。

主动创造性只是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个特点。

⼈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且能够运⽤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积极主动地进⾏加⼯制作,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A。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怎样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只承认前者而否认后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片面夸大后者的作用而否认前者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性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
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它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无论
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譬如,一个人
想要变得不那么娇羞害羞,他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做勇敢大方的事情。

当他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勇敢的事情积累的经验作用于大脑形成了一条
神经回路,这就让他慢慢地不在娇羞,反而由于这个神经回路越来越强他
就变得勇敢开朗了。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理解: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
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
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世界上没有不可
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 意识 对社 会的 反作 用
进步阶级的意识有利 于社会的发展。
反动阶级的意识则阻碍社会 的发展。
法轮功受害者王进东 原来幸福的一家
转变法轮功受害者
总之: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 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 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 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 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兴旺发达。
重庆在大开发中发展 红旗渠重塑太行丰碑
黄晖的家庭青少年免 费活动室

大山深处的华侨女 教师——徐二妹
(3)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 引导人们形成把国家和人民 街头哄抢鲜花 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 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的义利 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 生活规范;反对见利忘义、唯利 不协调的广告 文明站台工作人员殴打老年客 是图。 妇女被车撞,路人围观不救
提示: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 的反映。
科学知识是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封建迷信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它们虽然都是意 识现象,但性质不同,对人们活动所起的作 用也不同。 2.正确思想意识对人们活动起促进作用, 错误意识对人们活动起阻碍作用。科学在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推动作 用非常巨大,我们要实现十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目标,必须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坚持科 教兴国战略。封建迷信涣散人心,扰乱社会 安定,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决取缔。
辨析:
1、意识的反作用就是指意识的坏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的反作用。 2、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 万万不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一议: 蓝图为什么不能直接变成建筑物呢?
(l) 意识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和消极 表现
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蓄水成功
2003年6月16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
“火星探测漫步者”之一
北京出现扬沙天气 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思考: 意识对人类社会有没有反作用 呢?如果有反作用,其结果是不是 一样的?
2.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 D A.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只要是正确的意识就能改造客观事物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决定客观事物 D.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才起促 进作用
教学重点
⑴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 含义。 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难点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 义。
复习提问
(l)什么是意识?意识为什么有正确 和错误之分?其主观原因是什么? (2)意识怎样才能正确反映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在实践中,意识指挥工人使用劳动工具这 种物质力量,作用于建筑材料从而使零散的建 筑材料这种物质具体形态变成建筑物这种物质 具体形态,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讲话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 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 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 神文明创建活动。
(2)意识对社会发战争
正确——→促进 错误——→阻碍
3.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 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l)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泽东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保证
思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②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或联系个人经历,比较不同性质的意识对 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 运用:运用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的原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实际,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本框题在叙述方式上的特点是:依照意识反作用的领域为顺序,在每一 领域中再依照意识反作用的性质来安排叙述的次序。先讲不同性质的意 识对自然界的两种不同的反作用,再讲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社会的两种不 同的反作用,由此概括出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着不同的反作用,再进而概 括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观点。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思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能力、概括能力。 觉悟方面 提高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3.近年来,淮河流域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 为了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小化工厂、小造纸厂 纷纷开张上马,给淮海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这一 事实表明 ( B)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错误的意识会吧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障碍 事 物的发展 C.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指以意识为指导,
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引起客规事物的变化。它既 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更不等于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说明 ( C ) A. 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映物质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 意识决定物质
讨论: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 有什么影响?
比较: “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 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三者之间的区别
“主观能动性”:这一概念在第五课将有详细说明。
概括地说,它指 “想”和“做”。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 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 “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密不可 分。 “意识能动性” : 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 客观世界,二是指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可 见,第一,意识能动性不等于主观能动性,它仅限于 “想”, 不包括 “做”,属予意识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 还包括 “做”,包括实践。意识能动性体现在实践中,但实 践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 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所以也不能把意识能动性与意识对客观 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 祸。”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
C
A.舆论导向对事物的发展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5.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 指出:“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把握 灵魂、狠抓落实,形成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 取得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的明显成效。 现在,这一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对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起到了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 用。” 这主要说明 C ( ) A.只要是正确的意识就能对党的建设起到有力的 指导和推动作用 B.“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正确意识 C.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十六大精神是正确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