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的说课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备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备课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备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图形》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发现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以及如何使包装纸的使用最合理。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使用包装纸,提高包装纸的利用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包装纸的利用率,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包装盒,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包装盒吗?这样的包装盒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观察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将两个相同的圆柱、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包装盒,而且这个新的包装盒的表面积会比原来的两个包装盒的表面积之和要小。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找出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

(4)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分别是:圆柱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加上侧面的面积;长方体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最大的面的面积之和加上其他四个面的面积之和;正方体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最大的面的面积之和加上其他四个面的面积之和。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5 包装的学问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5 包装的学问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8.5 包装的学问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将主要讲解包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物品的包装方法、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不同形状的物品的包装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实物包装的方法,了解规范化包装的意义和重要性。

2.学会计算物品的表面积和体积,掌握计算方式。

3.能够根据不同形状的物品选择正确的包装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物品包装的重要性和规范化标准;(2)掌握计算物品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3)掌握不同形状物品的正确包装方法。

2.教学难点:(1)体积、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不同形状物品的包装方法的选择和构造;(3)培养学生对于包装的态度和习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法、归纳演绎法2.教学手段:幻灯片、三维建模软件(如AutoCAD)、实物演示、绘画、讨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物品包装的重要性,引出包装的作用和规范化标准。

(2)展示物品包装不规范时的后果,如影响使用效果、耗费资源等,引导学生了解规范化包装的意义和重要性。

2.讲解和示范环节(1)讲解矩形、长方体物品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包装方法;(2)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和实物演示掌握计算和包装方法;(3)在AutoCAD软件中演示多种不同形状物品的包装方法,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形状物品进行包装。

3.练习环节(1)学生自行计算各种物品的表面积和体积,并尝试进行包装。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互相提供建议和修改。

4.总结和反馈环节(1)学生汇报自己近期发现日常生活中不规范包装的现象,并讨论如何改善。

(2)进行教师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比较符合学生兴趣,通过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对物品包装的方法和规范化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认识。

此外,将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在同伴间进行合作和交流,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包装方法,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包装的方法和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包装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包装,并总结出包装的方法和规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和展示。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包装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5.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包装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梅县区丽群小学黎瑞荣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梅县区丽群小学的黎瑞荣,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0—81页《包装的学问》。

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材创设了“包装”的情景,通过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反思等活动,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优策略。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使学生经历计算、动手操作、猜测、发现、验证的过程,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三、教学准备课件、4盒巧克力、数学课本等。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包装问题,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如何下手,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包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包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4.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包装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包装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6.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包装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学科:数学课题名称:包装的学问执教教师:葛金娣课型:实践活动课年级:五年级《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学校:寿县涧沟小学说课教师:葛金娣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包装的学问”。

2.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拼组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研究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制长方体纸盒一个、磁带。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以淘气到姑姑家做客为礼物包装作为主线,逐步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探究逐个解决问题,进一步的体会包装的学生问对于我们生活的必要性。

另外,本堂课我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以“买椟还珠”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包装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

你别看包装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包装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1.以为一盒化妆品进行包装为由,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所包装物体的表面积(接口处不计),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包装的学问——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引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包装,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等,它们都被精心包装着。

包装不仅保护了物品,还能够提高它们的美观度和附加价值。

而在数学中,包装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包装的数学学问,深入理解数学中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并通过活动和练习加深学习。

二、教学内容包装在数学中的学问主要集中在表面积和体积概念上。

表面积是物体表面所占据的面积总和,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所能放置的小正方形数计算,常用于计算包装所需材料的数量等。

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可以用单位体积上所能放置的小正方体数计算,常用于计算包装容积等。

三、教学过程1. 思维导引老师可自行准备物品,例如糖果盒、纸巾盒、水杯等,让学生观察、感受、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个物品是怎么样被包装的?•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对于同样尺寸的物品,不同的包装方式会产生怎样的表面积和体积差异?通过思维导引,让学生对包装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数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拿到一盒同样大小的糖果,要求每组通过不同的包装方式来达到以下目标:•使糖果盒体积尽可能小,使同一箱糖果所占的空间最小•使糖果盒表面积尽可能小,使包装材料最小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和修改,不断优化包装方式,找到最优解。

通过互相帮助、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深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利用数学计算方法来优化包装。

3. 练习和扩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某服装店要设计一个鞋盒,盒子长宽高均为15厘米,要求鞋盒表面积最小,你该如何设计?•你想为家里的书籍准备一个收纳盒,书籍尺寸为20cm x 30cm x 5cm,你该如何设计盒子表面积最小,让这些书在收纳盒里放置时占用的空间最小?通过这些扩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 2003 Document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 2003 Document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学与购物》中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一个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创设了“包装”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

二、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三、说学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探索出最优策略。

四、说学习流程本节课一开始通过淘气给爸爸送礼物的情景引出包装中的数学问题,目的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然后让学生计算包装一个糖果盒需要多少包装纸目的在于复习回顾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接下来进入本节课的主要环节,即活动探究环节,首先小组合作讨论两个糖果盒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接着猜想“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再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计算时引导学生搞清楚新组合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少?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感知包装的最优策略。

下来是问题三,即3个糖果盒的包装问题,3个糖果盒的包装在2个盒子的基础上,可以观察猜想,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

通过观察思考提升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重合的面的面积越大,露出的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

再一次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最后通过3道练习题对本节课知识加以强化。

大众小学张丽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的学问的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
《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组织学生组拼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
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

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呢!”
同学们看到这么两件古老的、旧的瓶装物体,肯定发生很大的好奇心,纷纷进行猜谜。

可能有的同学会猜中,也可能猜不中。

告诉大家,这是我国最出名的国酒——茅台酒。

几十前,茅台酒就是这样的的包装。

”我接着提问:“这样的包装漂亮吗?”同学们肯定说不漂亮。

“关于茅台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是这类似的、简陋的包装,这样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的重视,差点失去扬名世界的机会。

好在,我国的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掷于地上,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于是大会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从此茅台酒享誉全球。

……90多年以来,茅台酒不断更新外观包装,越来越美观。

由原来每瓶1元钱卖到300多元、甚至几千块钱。

同学们!看来,产品的包装有着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学习“包装的学问”。

(板书课题)
【有趣的故事引入,把历史典故与本课学习的包装学问结合起来,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会这样教学:
1、如果将两盒“大有凉果”包装成一大盒,有几种包法呢?怎样包装?(接口处不计)
这里,我会开展小组学习,明确要求:(电脑演示小组学习要求)
①利用画图或长方体学具摆一摆,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
②分别计算出不同摆法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有关数据填到统计表中。

③哪种拼法最节省包装材料?通过实践,你们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实践统计表:
包装
方法草图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表面积
(平方厘米)
方法一
方法二
学生小组学习后,我会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一般会有如下方法:
(第一种)例如:(演示动画)有的同学会这说:我把两个长方体
这样上下重叠在一起,得到一个大长方体,长40㎝,宽30㎝,高,10×2=20㎝,表面积是:
(40×30+40×20+30×20)×2
=(1200+800+600)×2
=2600×2
=5200(C㎡)
(第二种)又例如:(演示动画)还有的同学会这说:把两个长方体这样平放在一起,得到:长30×2=60㎝,宽40㎝,高,10㎝,表面积是:
(40×60+40×10+60×10)×2
=(2400+400+600)×2
=3400×2=6800(C㎡)
(三)综合实践,提高能力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葵扇、心相印纸巾等新会特产为主题的题目,分别有:“4小盒‘大有凉果’、6小盒饼干、8小盒心相印纸巾的包装方法练习”(演示)
1、如果把4小盒“大有凉果”包装成一大盒。

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
2、6小盒饼干包装后是一个长方体小纸盒,长30厘米,宽30厘米,高5厘米。

现在,每6小盒包装成一大盒,请设计一个用纸最少的包装箱,需要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忽略不算)
3、心相印纸巾,一小纸盒包装,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9厘
米,8盒这样的纸巾包装成一大盒,至少多少平方厘米包装纸?(接口处忽略不算)
这三道题,我会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效能,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家哈登伯格说:“数学方法是数学的本质。

”四个、六个、八个长方体的组合包装,增加了包装的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四)灵活运用,做个小小设计师
第四个教学环节是,灵活运用,做个小小设计师。

月饼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节日食品。

如果中国以“月饼”,继续参加世界博览会,请你设计“月饼”的包装方案:每个月饼的独立包装是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把这些月两个或3个或4个……包装成一大盒,计算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1)分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选择两个或3个或4个……的月饼为一大盒,包装成长方体形状的一大盒,体现精美、节约的原则;(2)汇报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3)介绍本组设计的包装理念以及包装的营销策略。

指着画面说:“每一个月饼的独立包装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这道题,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用学具摆一摆(举起月饼小盒学具),充分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选择每两个或3个……包装成一大盒,设计参加博览会的包装方案,完成后,让各小组介绍包装的设计理念以及推广策略,我还会评比出
最有创意的小组。

”【本教学环节目的是把本课的综合实践引向生活,训练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赋予了中国特色和时代的理念。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自己设计礼物进行包装。

四、说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方法三(算式)
方法二
(算式)
方法一
(算式)
覆盖的面的面积越大,露出的表面积就越小。

五、预期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课堂——是师生挥洒激情、彰显个性的舞台。

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展示了我对新课程理念的最真实的理解,努力创建智慧的课堂。

我想,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智慧的教学如七色彩绸在两点间穿梭萦绕,当智慧的声音如芬芳的野花一路洒落,相信我终将看到一个盈满创造与活力的和谐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