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的学问》备课说课稿

《包装的学问》备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探索图形》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发现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以及如何使包装纸的使用最合理。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使用包装纸,提高包装纸的利用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数学,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包装纸的利用率,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包装盒,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包装盒吗?这样的包装盒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观察它们的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将两个相同的圆柱、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包装盒,而且这个新的包装盒的表面积会比原来的两个包装盒的表面积之和要小。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找出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
(4)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包装盒的最大表面积的求法分别是:圆柱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加上侧面的面积;长方体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最大的面的面积之和加上其他四个面的面积之和;正方体的最大表面积等于两个最大的面的面积之和加上其他四个面的面积之和。
[小学教育]《包装的学问》说课.docx
![[小学教育]《包装的学问》说课.docx](https://img.taocdn.com/s3/m/366ff4bca58da0116c1749a3.png)
《包裟的曇问说礁稿泉城市卧龙乡情老家皆憊尊救的各假评委、老师们,女家好/冬夭我说谓的軀內是北师女版小修象曇五耳毅下册《叙曇鸟购物》屮的內客——《包裟的畧问》。
下而我从礫请思考和教曇预殺衡方而追行说礫,—、镰嘴息考1、教材今折:碎课是莊曇或皆习了正方俸、衣方俸的彖面荻针尊缘唏关后识的基舷上进行敎修的。
殳要通过或旖屮纟见的商品包裟,探索多个相同衣方俸畲敘后使曳家面积最小的最优策踣。
姿透了歎曇的优化恩想,同时帝助于提宙曇吻解决实陆问軀的饨力,感爰敎曇鸟实济啖活的密切離系。
次修帶今祈/对扌五耳銀修笛来说,商品的包裟弄耒丹笛,己具备一定的或话径验,俚孩&们却很岁•从報醪的角凌孑以采涯,更谀耒上以节狗的角决去探宪包裟的曇问。
困此,可以说凉裸的內客源于啖活,乂宙勺啖活,是一节帶吋浓郁啖活色彩的赦曇课。
M我的恩考综合"上今斩,我对碎节课做了以下思君,,(〃怎祥丰當教曇內容?⑵怎祥创破菠曇様境?⑶探索问軀怎祥提出?理解了偏者的惫團之后,我们乂农现;教材屮E妥排了探索聲敎三个.号个衣方俸餐敘后使曳素面张锁小的包噱策略,以曇或輪农展来看,內客路显单一。
卷了解决这一问懸,我燈试创造宿地使用教材,瘠探索的问懸由三个丰當參“ 个,补免了探索叠敎彳个相同盒公竜曳它规無盒&的包裝策踣。
內容的补克无融会憎加计篇孔思考的枯爆程决,祓创殺怎祥的教曇情境来激安孩孑的曇习兴龜呢?省建,眾适宜的教曇情境才是最仕的教修孚段。
签此,我卷瘁节课置身虧做了一个栈拟“拾聘M f,的教曇槁境,以一则《拾聘启丰》开船,在师或的互幼下,谓堂麻為拾聘观畅,老师变身盘考官,皆望就是盜聘者,探索的冋懸则啟签这炀掐聘会的考題,整节谓必殳考官眉雇递进的拾聘考龜鬲空钱,帶獭禽或以独营者的身符,空幼思考禺何用锁低的咸凉包裟商品,在角色俸验屮安现问軀、探索曇习,以而实观以节狗的角欢罚究包裟輪修同。
使修或毬节课保持右涨的修习熱怙。
4、教该皆该;在这祥的晴境教曇屮,耳辅必实的慣斥法、对比酸证依,实观曇或在幼手樑作屮.现察比辍屮、合作探索屮,获得空间惣彖饨力、幼手饨力、合作饨力. 语言素达饨力的进一步提再。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包装方法,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计算能力也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包装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包装的方法和原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包装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给定的物品进行包装,并总结出包装的方法和规律。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包装的方法和规律,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和展示。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包装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5.应用: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包装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最优包装、等距包装等。
包装的学问说课讲稿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学校:上蔡县第三小学说课教师:李秀丽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包装的学问”。
2.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拼组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研究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自制长方体纸盒一个。
二、说教法与学法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
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两个长方体纸盒,一个打着漂亮的包装,一个不打包装,问学生喜欢哪个?让学生体会包装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
你别看包装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包装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1.出示长方体的纸盒,问:我要把没有包装的这个长方体纸盒也包装的漂漂亮亮的,你觉得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所包装物体的表面积(接口处不计),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包装问题,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如何下手,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包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包装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包装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包装的方法和技巧。
4.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包装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对所学的包装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6.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巩固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包装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
包装的学问(说课稿)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包装的学问——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引入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包装,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食品、药品、电子产品等,它们都被精心包装着。
包装不仅保护了物品,还能够提高它们的美观度和附加价值。
而在数学中,包装同样也是一门学问。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包装的数学学问,深入理解数学中的表面积和体积概念,并通过活动和练习加深学习。
二、教学内容包装在数学中的学问主要集中在表面积和体积概念上。
表面积是物体表面所占据的面积总和,可以用单位面积上所能放置的小正方形数计算,常用于计算包装所需材料的数量等。
而体积则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可以用单位体积上所能放置的小正方体数计算,常用于计算包装容积等。
三、教学过程1. 思维导引老师可自行准备物品,例如糖果盒、纸巾盒、水杯等,让学生观察、感受、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这个物品是怎么样被包装的?•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是多少?•对于同样尺寸的物品,不同的包装方式会产生怎样的表面积和体积差异?通过思维导引,让学生对包装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数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别拿到一盒同样大小的糖果,要求每组通过不同的包装方式来达到以下目标:•使糖果盒体积尽可能小,使同一箱糖果所占的空间最小•使糖果盒表面积尽可能小,使包装材料最小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和修改,不断优化包装方式,找到最优解。
通过互相帮助、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深入理解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掌握如何利用数学计算方法来优化包装。
3. 练习和扩展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表面积和体积的理解,同时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某服装店要设计一个鞋盒,盒子长宽高均为15厘米,要求鞋盒表面积最小,你该如何设计?•你想为家里的书籍准备一个收纳盒,书籍尺寸为20cm x 30cm x 5cm,你该如何设计盒子表面积最小,让这些书在收纳盒里放置时占用的空间最小?通过这些扩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包装学问》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包装的学问说课稿范文模板)

《包装学问》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包装的学问说课稿范文模板)下面是收集的《包装学问》说课稿3篇(包装的学问说课稿),供大家参阅。
《包装学问》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2页—第83页。
2、教材分析《包装的学问》是综合实践课,学生已经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组织学生组拼计算、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开展有关包装学问的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
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同学们!你们看!知道这是什么呢!”同学们看到这么两件古老的、旧的瓶装物体,肯定发生很大的好奇心,纷纷进行猜谜。
可能有的同学会猜中,也可能猜不中。
告诉大家,这是我国最出名的国酒——茅台酒。
几十前,茅台酒就是这样的的包装。
”我接着提问:“这样的包装漂亮吗?”同学们肯定说不漂亮。
“关于茅台酒,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就是这类似的、简陋的包装,这样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的重视,差点失去扬名世界的机会。
包装学问说课稿

课题《包装的学问》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包装的学问》2.教材编写特点: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总观整个北师大的教材都注重生活,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在前几年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能够有序思考问题,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在知识储备方面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那么这时候安排《包装的学问》这是继长方体的表面积学习之后的后续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3.教学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化归数学思想。
4.我的思考:《包装的学问》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其实很多的,有一种化归思想渗透再里面,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解决的,但这种方法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自己去感悟的,这种感悟是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自己进行理性分析得到的,所以整堂课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线,计算可以运用计算器。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认识和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这形成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学尚需进一步培养。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小组活动中由于分工与平时的训练不够可能引起一定的混乱,另外学生的有序思维也可能经不起考验,容易把相同的方法看成不同的方法,另外由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容易引起一些计算方面的错误。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尚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5.我的思考:基于以上分析,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操作与互相协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研究,并最终学会学习。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案,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案,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的学问》说课设计反思
北关小学姚亚琴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82页-83页《包装的学问》,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状况分析及处理、学生状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和教学特点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是采用主题图的方式呈现的,包装两盒糖果盒,通过学生的计算得出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综合运用表面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材处理
由于学生没有书中的糖果盒,学生如果自己做长方体,又很难统一成一个规格。
所以在教学中,改变了课本的呈现方式,利用学生都有的英语磁带盒作为学具,按照包装1盒、两盒、三盒和四盒的包装顺序,在学生动手测量、摆和计算的过程中,探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程序是: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结论,符合科学探索规律.
二、学生状况分析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册书中第二单元的内容,而本节课是在第六
单元以后的内容。
中间间隔的时间比较长。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包装方面的内容,但没有思考如何进行包装和怎样包装能省包装纸。
由于本节课的计算量较大,所以将计算器引入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借助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探究如何节约包装纸。
难点是:引导观察、操作、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五、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同伴和网友的建议,最后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综合实践课:包装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
在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编写的意图,安排了五个活动。
活动一:包一盒
(1)第一次猜想:让学生估计包装磁带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
(2)第一次动手操作:测量磁带盒的长、宽和高,师演示课件.
(3)第一次验证:计算一盒的表面积,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结论与猜想进行比较。
活动二:包两盒
(1)第二次动手操作: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包二盒,学生汇报包的方法,师演示课件。
(2)第二次猜想:那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3)第二次验证:学生列式并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4)结论:拼上面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
活动三:包3盒。
(1)第三次动手操作:四个人进行小组合作,包3盒有多少种包法。
学生汇报包的方法,用课件演示。
(2)第三次猜想。
学生都认为是拼上面最省包装纸,这是因为:由于有包两盒的基础,学生正迁移而得。
(3)第三次验证:学生算出结果。
(4)结论:拼上的面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
活动四:包四盒。
(1)第四次动手操作:四个人小组合作,包四包有多少种包法。
学生汇报包装的方法,师用课件演示。
(2)第四次猜想:哪种最省包装纸?
(3)第四次验:学生利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第3种方法最省包装纸。
(4)结论:拼上的面的面积越大,越省包装纸。
三)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1、说一说你想要包装的物体。
2、老师想要包装的物体。
包装同样大小的10包纸巾。
(四)质疑提升,作业
六、教学特点
本节课教学中,设置了四次活动,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结论”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探索出包装方法的多样性.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包装两盒糖果,学生不仅没有糖果盒,更不能人手一个。
如果让学生做一长方体盒子,不仅费时,规格又很难统一。
我发现学生每人都有英语磁带盒,规格相同,而且有实物,学生还能通过测量、摆一摆等活动,亲身经历包装的过程。
这样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达到反璞归真的效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数学的目标之一是用数学,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通过学生摆一摆、猜想、验证-结论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包装方法,猜想怎样省包装纸,验证猜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囊,得出哪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4、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对三本书进行了包装,使本节课的综合实践得到了延伸。
以上就是我对《包装的学问》的反思性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您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