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病毒式营销案例

合集下载

病毒性营销策划方案

病毒性营销策划方案

病毒性营销策划方案一、病毒性营销的概念和原理病毒性营销是一种基于用户的传播,通过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的营销方式。

其核心原理是借助用户的社交关系网络,将营销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群,以达到推广产品和服务的目的。

病毒性营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 如何创造具有传染性的内容?要吸引用户主动分享和传播,必须创造引人注目、独特有趣的内容。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动情绪:通过情感化的内容,触动用户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望。

- 提供价值:提供有用的信息、技巧、经验等内容,让用户觉得分享会对他人有帮助。

- 娱乐化:创造有趣、轻松、愉快的内容,能够引发用户的乐趣和笑声。

- 新鲜感:通过不断更新和创新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并产生分享的动力。

2. 如何促使用户自发分享和传播?用户自发分享和传播是病毒性营销的核心动力,要实现这一点,必须采取一些策略来引导用户的行为:- 社交分享按钮:在内容中加入社交分享按钮,方便用户一键快速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

- 奖励机制:通过给予用户某种奖励(如折扣、积分、礼品等),激励他们分享和邀请朋友。

- 创造分享话题:在内容中加入讨论点、鼓励用户留言和评论,激发用户的参与和分享欲望。

- 提供精美的分享素材:为用户提供一些精美的图片、视频和文案等,方便他们分享和传播。

二、病毒性营销的实施步骤病毒性营销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明确目标受众和推广对象首先,需要明确病毒性营销的目标受众是谁,以及要推广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

只有清楚了解目标受众和需求,才能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2. 制定病毒性营销策略基于目标受众和推广对象的分析,制定病毒性营销策略。

策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创作:创造有趣、新颖、引人注目的内容,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分享。

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章、小游戏等形式来制作内容。

- 社交分享渠道选择:选择适合目标受众的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和传播内容。

冰桶挑战:成功的病毒式营销(一)

冰桶挑战:成功的病毒式营销(一)

冰桶挑战:成功的病毒式营销(一)近日来,冰桶挑战风靡全球。

这个由美国ALS(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发起的慈善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浇冰水的视频,再点名其他人参与。

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捐出100美元。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军、周鸿祎、刘德华等各界大佬名流纷纷迎战。

伴随持续发酵的名人效应,从7月29日到8月12日,ALS协会总部共收到230万美元捐款,而去年同期收到的捐赠只有2.5万美元。

截至8月20日,捐款数已高达1140万美元。

零成本、短时间内引爆互联网,“冰桶挑战”是一场成功的病毒式营销。

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顾问Ralph F.Wilson博士认为,病毒式营销鼓励用户将营销信息传播给他人, 并为信息的曝光和影响创造潜在的增长动力,使之呈几何级数增长。

病毒式营销包含三要素: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播方式。

病原体即被推广的产品或事物,它依靠对目标群体的利益、爱好、信息接收方式等的分析制造传播卖点,从而吸引关注。

易感人群是可能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递下去的人群。

传播方式即传播的手段和渠道。

“冰桶挑战”的病原体并非具体产品,而是以慈善为目的,期望引起大众对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关注,募集善款,其病原体并未刻意设计和制造。

有影响力的易感人群的参与,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冰桶挑战”中,全球政、商、文娱等各界标杆人物纷纷被点名参与,他们拥有的话语权与关注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传播力。

而病原体虽未刻意包装,但传播上无疑利用的有利的慈善环境和人们对慈善的关注。

冰桶挑战兴盛于美国,据相关统计,美国是世界上慈善捐款最兴盛的国家,慈善机构手中掌握着占GDP近10%的财富。

每年美国人会将收入的1.8%进行捐赠。

传播方式和规则的设计是成功的核心。

倒冰水的方式,让大众看到平日衣着光鲜的名人们被浇冰水时的“狼狈”一刻,满足了娱乐时代大众对名人的围观和窥奇欲望,在与众乐乐中,慈善一改往日的温情脉脉与煽情催泪,令人耳目一新。

冰桶挑战网络营销案例

冰桶挑战网络营销案例
迅速走红。
商业界
传入中国
从8月17日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国内的挑战有两个起源:
一加手机的CEO刘作虎自己主动进行“冰桶挑战”,成为
完成此挑战的国内第一人,点名周鸿祎、罗永浩和刘江峰 参加。
小米公司的CEO雷军接受国外的投资人Yuri的挑战,然后
点名李彦宏、郭台铭和刘德华。随后传至娱乐界、体育界, 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截至8月30日,微博上关于“冰 桶挑战”的阅读量已经有43.7亿次。
在中国,截至8月22日,新浪微博“冰 桶挑战”话题的阅读量已超过24亿次, 通过新浪微公益平台为瓷娃娃罕见病 筹得善款已超过850万元。
8月20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新浪官 方微博转发主持人张泉灵参加冰桶挑 战的微博,也披露了国家卫生计生委 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个人 向罕见病中心瓷娃娃捐款的消息。卫 生计生委官方微博还明确表示将向瓷 娃娃中心捐款,称卫计委一直以来努 力通过规范临床技术、开展临床路径 管理,提高医务人 员对罕见病的诊疗 能力;又将苯丙酮尿症纳入新农合大 病保障范围。
来显示对癌症病人及其家属的关怀和支持。后来美国职业
高尔夫运动员克里斯·肯尼迪接受挑战,又指定丈夫患 有ALS疾病的表姐继续接力。 另一种关于起源的说法是源于波士顿学院著名的棒球 运动员皮特-弗雷茨(Pete Frates)的朋友和亲戚,现 今他正与ALS疾病抗争。 ALS挑战在科技圈的诸多名人参与后开始在互联网上
分析
(3)名人效应
“冰桶挑战”具有“品
牌”优势。即拥有名人 代言的优势。参 加冰桶
效应的多为商界、体育界 及娱乐界巨星,正是因为 他们的“催化”,才让 “冰桶挑战”得到广泛关 注,才使得更多人的人能 关注“渐冻人”。名人充 当网络意见领袖,并引导 舆论,促进公益传播

病毒营销案例

病毒营销案例

病毒营销案例病毒营销是一种通过社交分享和口碑传播的营销方式,通常通过有趣、独特或令人震惊的内容引起大众关注,从而达到推广产品或品牌的目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病毒营销已经成为许多广告和推广活动中常见的策略之一。

红牛能量饮料红牛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能量饮料品牌,而其病毒营销案例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在2005年,红牛在澳大利亚推出了一项名为“红牛空中方程式”的活动。

活动内容是让一辆赛车在城市街道上进行极限赛车表演,并在空中飞跃过大楼和其他障碍物。

这一独特而惊险的表演吸引了大量民众和媒体关注,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Airbnb体验分享Airbnb是一家知名的在线房源预订平台,其病毒营销案例主要体现在用户体验分享方面。

许多用户在使用Airbnb预订住宿后,会分享自己在民宿的体验和照片,并将这些信息传播到社交媒体平台上。

这种口碑传播和用户分享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Airbnb这一品牌,并增加了人们对于使用该平台预订住宿的信心。

美国冰桶挑战美国冰桶挑战是一项慈善活动,旨在为ALS(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筹集资金。

活动规则是参与者需要向自己倒上一桶冰水,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视频,并邀请更多人参与挑战或捐款。

这一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吸引了众多明星和普通人的参与,成为了一场引起全球瞩目的病毒营销事件。

总结病毒营销作为一种创新的推广方式,逐渐在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吸引人们的兴趣和参与,病毒营销可以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售,并为推广活动带来更多的曝光和口碑传播。

以上案例表明,病毒营销的关键在于提供有趣或有价值的内容,激发用户分享和传播,从而实现推广的效果。

病毒营销案例

病毒营销案例

病毒营销案例在当今的数字营销领域,病毒营销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

病毒营销是指通过社交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利用用户自发的分享和传播,将产品或服务迅速推广开来的营销方式。

它的特点是低成本、高效益,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形成爆发式增长。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了解一下它们的成功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14年的“冰桶挑战”活动。

这个活动旨在为渐冻人研究筹集资金,参与者需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接受冰桶倒水的视频,并邀请朋友们也加入挑战。

这个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吸引了无数名人和普通网友的参与。

通过这个活动,不仅成功筹集了大量善款,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渐冻人症,提高了社会对这一疾病的关注度。

另一个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是2016年的Pokémon Go游戏。

这款游戏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捕捉虚拟精灵。

游戏一经推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手机游戏之一。

玩家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游戏经历,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

这款游戏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也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更多关注。

此外,还有2019年的“#10YearChallenge”挑战。

这个挑战要求参与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10年前和现在的照片,展示出自己的变化。

这个挑战在短时间内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参与。

通过这个挑战,不仅让人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吸引了更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成功的病毒营销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能够触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愿意自发地参与进来。

另外,它们都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这一强大的传播工具,通过用户自发的分享和传播,实现了快速扩散。

除此之外,这些案例也都很好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热点和潮流,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总的来说,病毒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已经在数字营销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效果。

病毒性营销案例

病毒性营销案例

病毒性营销案例病毒性营销,顾名思义,就是像病毒一样迅速传播的营销方式。

它通过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从而让信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达到营销的目的。

病毒性营销案例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成功的案例,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4年的一则病毒性营销案例,冰桶挑战。

这一活动旨在为渐冻症患者筹集善款,参与者需要倒上一桶冰水,然后向社交媒体上的朋友发出挑战,要求他们也完成同样的动作或者捐款支持。

这一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吸引了众多名人和普通网友的参与,成为当年最具影响力的病毒性营销案例之一。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具有鲜明的主题性、社交分享性和公益属性,同时又结合了挑战和互动的元素,让参与者感到有趣和有意义。

另一个成功的病毒性营销案例是2016年的Pokémon Go游戏。

这款游戏利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玩家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捕捉虚拟的口袋妖怪。

游戏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吸引了数百万玩家的参与。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让玩家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玩家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病毒性营销案例是通过视频内容来实现的。

比如2012年的“江南style”音乐视频,该视频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

其成功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时尚、音乐和幽默,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感到愉悦和快乐,从而愿意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

总的来说,成功的病毒性营销案例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它们都具有鲜明的主题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其次,它们都具有社交分享的属性,能够让人们愿意将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最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够让人们参与其中,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总之,病毒性营销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但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只有在内容具有吸引力、分享性和参与性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病毒式的传播。

冰桶挑战病毒式营销案例

冰桶挑战病毒式营销案例

个人觉得冰桶挑战就是一个很好得公益跟营销得结合得实例,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得分析我们得品建就是否也可以参考这样得方式,在朋友圈发起一个挑战活动,转发活动之类得。

大家可以瞧瞧~病毒式营销案例——ALS冰桶挑战:——公益与营销得有效结合一、何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ALS病全称“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英国人也叫“运动神经细胞病”。

这就是无法治愈而且致命得病。

史蒂芬•霍金便就是这种病得患者。

据前301医院院长回忆,毛泽东晚年也就是因为这种病最后导致多种并发症死亡。

ALS病就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常在病后3~5年内死亡。

多数国家ALS得患病率为5/10万~7/10万,高得可达40/10万,太平洋关岛地区为该病得高发区。

冰桶挑战则就是美国ALS协会希望通过名人得影响力,让更多得人关注ALS病并为ALS 协会捐款得社交公益活动,受邀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浇冰水得视频,再点名其她人参与。

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向ALS协会捐献100美元用于疾病防治。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军、周鸿祎、刘德华等各界大佬名流纷纷迎战。

该活动旨在就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得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得目得。

二、冰桶挑战成果据媒体数据,从2014年7月29日至2014年8月20日,冰桶挑战为美国ALS协会增加了30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得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根据Facebook网站得统计,在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8月17日间,超过2,800万人参加了关于冰桶挑战赛得话题交流,包括发帖、评论与对挑战赛帖子点赞,人们还在该社交网络上分享了240万个与冰桶挑战赛有关得视频。

中国得首个挑战者雷军,在接受挑战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布:已向美国ALS协会捐款100美元,同时向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ALS项目捐款1万元人民币。

具身传播的案例

具身传播的案例

具身传播案例分析:ALS冰桶挑战1. 案例背景2014年夏季,一项名为ALS冰桶挑战(ALS Ice Bucket Challenge)的慈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

该活动旨在为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募集资金和关注度。

ALS是一种罕见且终身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肌肉无力、萎缩和最终瘫痪。

该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参与者倒上一桶冰水,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视频或图片,然后提名其他人继续接受挑战。

参与者可以选择捐款给ALS协会或者参与冰桶挑战。

2. 案例过程2.1 初始发起2014年7月15日,美国前职业棒球选手Pete Frates被诊断出患有ALS,并联合家人和朋友发起了这个活动。

Frates本人因其运动员身份和社交网络影响力,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了这个活动。

2.2 社交媒体传播随着Frates的影响力,冰桶挑战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爆发式传播。

人们通过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平台分享自己接受挑战的视频或照片,并提名其他人参与。

许多名人和明星也加入了这一活动,如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贝拉·索恩等。

他们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传播和关注度。

2.3 反馈效应由于活动的独特性和有趣性,冰桶挑战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参与者为了吸引更多眼球,创意十足地设计自己的冰桶挑战视频,例如从直升机上倒水、在海滩上倒水等。

此外,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报道,进一步推动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4 慈善筹款冰桶挑战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赢得了大量关注,也取得了巨大的慈善筹款成功。

根据ALS协会的数据,在2014年夏季期间(6月1日至8月31日),该组织收到了超过1.15亿美元的捐款,相比之前同期的筹款额增长了7倍。

这些资金用于支持ALS患者的医疗研究、护理和支持。

3. 案例结果3.1 巨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冰桶挑战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觉得冰桶挑战是一个很好的公益跟营销的结合的实例,所以我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分析
我们的品建是否也可以参考这样的方式,在朋友圈发起一个挑战活动,转发活动之类的。

大家可以看看~
病毒式营销案例——ALS冰桶挑战:
——公益与营销的有效结合
一、何为“ALS冰桶挑战赛”(ALS Ice Bucket Challenge)
ALS病全称“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英国人也叫“运动神经细胞病”。

这是无法治愈而且致命的病。

史蒂芬•霍金便是这种病的患者。

据前301医院院长回忆,毛泽东晚年也是因为这种病最后导致多种并发症死亡。

ALS病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常在病后3~5年内死亡。

多数国家ALS的患病率为5/10万~7/10万,高的可达40/10万,太平洋关岛地区为该病的高发区。

冰桶挑战则是美国ALS协会希望通过名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关注ALS病并为ALS 协会捐款的社交公益活动,受邀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浇冰水的视频,再点名其他人参与。

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向ALS协会捐献100美元用于疾病防治。

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军、周鸿祎、刘德华等各界大佬名流纷纷迎战。

该活动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

二、冰桶挑战成果
据媒体数据,从2014年7月29日至2014年8月20日,冰桶挑战为美国ALS协会增加了30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的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根据Facebook网站的统计,在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8月17日间,超过2,800万人参加了关于冰桶挑战赛的话题交流,包括发帖、评论和对挑战赛帖子点赞,人们还在该社交网络上分享了240万个与冰桶挑战赛有关的视频。

中国的首个挑战者雷军,在接受挑战后,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布:已向美国ALS协会捐款100美元,同时向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ALS项目捐款1万元人民币。

雷军的1万元人民币,很可能是“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6年来收到的数额最大的单笔捐款之一。

随后,瓷娃娃又收到国内一家科技公司1万元的捐款及一位媒体从业者5000元的个人捐款。

在冰桶挑战进入中国的一天半时间内,瓷娃娃共计收到善款4万多元。

三、冰桶挑战营销案例分析
1.把握合适时机
冰桶挑战从6月开始,在8月达到顶峰。

时机的选择非常完美,北半球8月份正好是最热的时候,冰桶调整不会对健康有太大影响。

此时正值中东战乱和密苏里州弗格森小镇骚乱的画面占据了晚间新闻,这项形成鲜明对比的活动让人感觉不错。

2.活动内容让人有分享的欲望
活动公益慈善主题明确,参与方式简单,也有看点,鼓励点名,并且确定1:3的规则。

这些规则使得参与的人们有了分享的欲望,作为一件有趣有有益的事,分享给朋友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

3.利用名人效应
冰桶募捐环节中,有一条规则,“成功参与者要提名下一个参与者”,我们可以清晰地注意到,早期参与者大部分指名的是“与自己身份地位几乎相符”的人。

这样使得“冰桶活动”变成了一种认可行为,证明了你被别人认可的程度,因此众多名人都乐此不疲的参与,并继续传播。

而世界上如此多的令人仰望的名人参与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想不火都难。

四、具体分析病毒式营销中的运用
在所有的病毒式营销传播案例里面,规则设定是特别重要的,它的规则有效确保了事件能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

从“冰桶挑战”的上述规则里面,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它的巧妙之处:
1.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冰水浇身的视频
在这个规则里面,背后隐藏了三个极其特殊的要诀:简单快捷可操作;网络发布、冰水浇身。

我们知道,一个事件之所以能被快速吸引眼球,最快速有效的策略就是逼格要高。

所谓的逼格要高就是参与者必须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物。

实际上,大人物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一个游戏的规则设置过于复杂,耗费的时间过长,很可能大人物们压根没时间玩,所以“冰桶挑战”这事符合第一要诀:简单快捷可操作
冰和水很容易找到,有冰箱和水龙头就行了,兜头一倒,全过程不需要一分钟的时间,
三下五除二搞定,简单快捷可操作。

其次就是网络发布,网络发布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要素,第一是容易构成从众效应。

实在点说,人是群居动物,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屌丝,其人性里面的从众效应在本质上还是相差无几的。

盖茨参与了,雷军好意思不参与吗?雷军参与了,李彦宏好意思不参与吗?第二就是构成营销传播,网络视频的威力单是看上一周镇宇哥哥在《爸爸去哪里》节目露了一条红色内裤有多少点击量和上了多少次娱乐版头条就晓得了。

最后,是冰水浇身,冰水浇身彻底满足了大众草根群体的围观心理:好玩有趣够搞笑。

2.参与者可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首先,为什么是三人?这是因为人多了,传播的目的性过于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趣味性降低。

少于三人呢?如果是一个人,对方宁愿捐钱,也不参与挑战,那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所以最少也得两个人才行。

实际上,基于从众效应等可能性因素,两个人同时选择捐钱不参与的可能性依然是有的,但是三个人都捐钱不参与的可能性就低很多了,多出的一个人其实是最大程度有效保证了这个活动的可持续性。

三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参与,那么他就可以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等于把一个即将熄灭的火苗再次点燃,整个游戏重新启动持续。

其次,参与者向三个朋友发起挑战,这个是典型的病毒式营销传播规则。

病毒式营销的核心要诀就是参与者必须自发传播,达到人传人的病毒式传播效果,这种策略最大的价值就是省钱、快速、传播面广。

参与者向朋友发起挑战,从心理学角度看,参与者必定会首选比较熟悉的朋友发起挑战,由于彼此的关系比较熟络,因此,他对朋友的品性应该是相对了解的,朋友是否接受挑战,这个可能性显然是偏高的。

退一步来说,即使真的不愿意玩,但是朋友的面子还得给吧?毫无疑问,游戏的传播性得到有效保障。

3.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捐款100美元
请注意,24小时。

这个时间性限制特别有意思,它有效保证了“冰桶挑战”的时效热点。

从概率上来看,大部分的病毒式传播案例都带有强烈的时效性,一阵风似的,狂风暴雨席卷而来,轻描淡写转瞬即逝。

“冰桶挑战”与其实的病毒式营销传播案例不同之处,在于它每间隔24小时,都能掀起一个小热点(这点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A被淋成落汤鸡,围观完毕,观众立马关注被挑战的B,B被围观完毕,观众立即转向围观下一位。

比较特殊的是,在冰桶挑战的规则里面,每个参与者的年龄、职位、衣着等都是可变的,这种可变性能有效地构筑成为一个新的小热点,有效吸引关注(刘德华就被冰块擦伤了鼻子)。

对于绝大部分劳动人民来说,100美元都不是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里面包藏的道德绑架。

“冰桶挑战”的起源主要是为了对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慈善行为。

倘若只捐钱而不参与挑战,显然降低了这种慈善行为的传播率与持续性。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不太道德的行为。

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顾及形象,只捐钱,不参与,被围观群众质疑。

反过来看,如果参与者为了追求更高的逼格,最佳的选择就是既捐钱又参与。

倘若如此,那“冰桶挑战”依然顺利延续。

实际上,所有的慈善活动都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多益善,少少无区”的原则。

从100美元的标准设置来看,规则设定者显然是倾向既捐钱又参与的模式。

更为巧妙的是,“冰桶挑战”不但对道德进行的某层面的绑架,还对参与者的自我颜面进行了羁绊。

由于是冰水,参与者大部分的男性(男性没有大姨妈的问题),如果不接受挑战,别人可能会产生“怕冷,不敢接受挑战,不是男人”的想法,面子对于大部分男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穴道,深刻来说,没有男人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不是男人的。

在这种
被刺激之下的男性荷尔蒙分泌必定远比平常要高出许多,拼一拼,也得干。

只要参与者这样想,“冰桶挑战”依然会获得有效延续。

反过来看,敢于接受挑战的就是男人,就是有爱心的做慈善的好男人,那必定是要拿到网上炫一下的,不然谁知道我的逼格有多高呢?(发布视频是规则,这个规则确实很高明,连炫的理由都早已设定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