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

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合体,通过对染色体的观察可以了解生物种群的遗传信息和进化变化。
染色体观察在遗传学、病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染色和观察的步骤。
1.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制作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处理和固定等步骤。
(1)取材选择健康的小白鼠,尤其是发育期的小白鼠,取得其骨髓或肝脏等组织。
取材时要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以保证样品的质量。
(2)处理将取得的骨髓或肝脏等组织放入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悬浮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KCl溶液进行渗透,使细胞膜变得脆弱,易于裂解释放染色体。
(3)固定将处理后的细胞悬浮液滴到已经消毒的玻璃片上,然后迅速将玻璃片倾斜,让细胞悬浮液自然扩散开来。
待其固定后,用甲醛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小白鼠染色体染色的步骤(1)裂解将固定的标本玻璃片在室温下迅速加热至约60℃的热板上,使染色体细胞裂解释放出染色体。
裂解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2)染色将裂解后的细胞标本浸泡在浓度适当的染色液中,常用的染色液有乔治染色液、甲酸-吡啶染色液和乙酸酒精染色液等。
对于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染色,乔治染色液是较为常用的选择。
(3)洗涤染色后的标本需要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多余的染色液和固定剂。
使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进行反复洗涤,直到洗涤液清澈。
3.小白鼠染色体观察的步骤在染色体标本制作和染色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小白鼠染色体的观察,并对染色体进行测量和特征描述。
(1)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后的标本玻璃片固定在显微镜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观察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倍数的镜头以获得更详细的图像。
(2)测量和特征描述通过观察染色体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我们可以测量染色体的长度、形状等参数,并对染色体的特征进行描述,如染色体数量、着丝点的位置等。
总结:小白鼠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染色与观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实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疾病的发生机制。
染色体 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实验生命科学学院张瀛【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作方法。
2.认识不同生物染色体的特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实验用品】小白鼠,秋水仙素,生理盐水,0.3%KCl液,固定液,铜网,酒精灯,离心机,注射器,剪刀,镊子,载玻片,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状较为清楚,故使用中期细胞,并以每条染色体相对独立存在为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四大要点1)PHA:促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为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止在分裂中期。
(相同作用:秋水仙胺、长春碱、鬼臼素)3)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拉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4)空气干燥:使细胞和染色体展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甲醇:冰醋酸=3:1)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来说,变形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来说,变形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意义根据染色体的特征(数目、形态、大小等)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应用1) 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
染色体数目:兔-44条,猫-38条,狗-78条,马-64条,人-46条,小鼠-40条(18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第17、18对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大鼠-42条,鸡-78条。
2) 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及研究。
因此,染色体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取羊水)。
染色体组型把真核生物的一个体细胞中的各个染色体按其长度、形状和着丝粒的位置排列成一定顺序的过程,即为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核型染色体组型是染色体核型的模式表达。
染色体组型及分群依据主要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其次是臂的长短,以及次级缢痕或随体的有无等方面。
实验七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报告(1)

细胞及遗传学实验报告陈香燕201008030103 生科1班实验七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学习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的技术方法,了解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用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
由于秋水仙素可以阻断细胞在分裂中期纺锤体(微管二聚体的形成,以至于不能拉动染色体分开向细胞两极,因此可以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分裂中期,再经过染色,压片,镜检之后便可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
(三实验用品一、材料:蚕豆二、试剂1.Carnoy固定液2.0.1%秋水仙素溶液3.1mol/L HCl4.Schiff试剂5.亚硫酸水溶液(漂洗液6.Carbor fuchsin (卡宝品红染液(四实验方法步骤1.取材:将蚕豆种子培养在培养皿内的湿滤纸上,室温或28°C下发芽,待胚根长达1~2cm时,切取0.5cm长的根尖部分。
2.预处理:将切下的根尖浸入0.1%秋水仙素液中,室温下处理3~4h。
3.水解:把根尖投入预热的58~60°C 1mol/L热HCl中,恒温条件下水解14~15min4.染色:倒去热HCl,滴加卡宝品红少许,染色5~10分钟。
5.洗涤:吸去卡宝品红试剂,用蒸馏水换洗2~3次,每次1~2min。
除去残留染色液后加几滴45%醋酸。
6.压片:用吸管从醋酸中吸取材料,置干净载玻片上,材料周围保留半滴45%醋酸,盖上盖玻片,其上放一片吸水纸。
左手指压住吸水纸的左边,右手指从吸水纸的左端向右方轻轻抹去,再用铅笔擦头从盖玻片上轻轻敲打,使细胞均用散开。
7.镜检:把压好的片子放在显微镜下,先观察细胞分散状况和中期分裂相的多少,再检查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是否完全散开。
如若染色体分散不好而难以分辨和计数,可取下片子,平放桌面上,用手指隔着吸水纸在盖玻片上稍施压力,如果操作细心,用力适度,便可很容易得到染色体分散良好的压片标本,供观察,计数和照相用。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与观察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实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掌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标本制备。
2、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显示方法及人类染色体G-带在染色体识别中的意义。
3、熟悉人类染色体的镜下检查和核型分析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G带的特征及其识别。
二、实验原理所谓外周血培养即是将外周血接种在适当的培培养物中加入适量的秋水仙素,使纺锤体微管解聚,这样细胞停留在中期,可以获得大量的分裂细胞。
用低渗盐溶液(一般是0.075mol/L的KCl)处理,使其中的红细胞及分裂相细胞膜和一部分细胞质除去,最后以气干法制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体养基中进行培养。
人类外周血细胞本来是终末分化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但经PHA(植物血球凝集素)或ConA等药物刺激后,转变成可分裂的转化细胞。
染色体显带是将染色体标本经过一定程序处理,并用特定染料染色,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现明暗或深浅相间的横行带纹――染色体带,这种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
通过显带,人们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条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各个区段,并可发现染色体上较细微的结构变化。
在所有的显带技术中,G显带(G banding)是最常见的显带技术,它是将染色体标本用碱、胰蛋白酶或其它盐溶液处理后,再用Giemsa染液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深浅相间的带纹,称G带(G band)。
G显带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和研究。
正常人类染色体的数目为46条(23对),1960年的Denver会议和1963年的London会议制定了统一的人类染色体命名体制:按照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将常染色体(22对)按大小用阿拉伯数字标记,顺次排列为1~22号,性染色体用X和Y标记;并按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把人类染色体分为七个组,用大写字母A~G表示。
染色体经显带处理后,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其特定的带纹特征(见下表)。
遗传学实验实验九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将涂片放入盛有胃酶的 容器中,用吸管或滴管 滴加适量的胃酶溶液, 使涂片完全浸没在溶液 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处 理一定时间,使唾腺细 胞分离。
将经过胃酶处理的涂片 取出,用吸管或滴管滴 加适量的胰酶溶液,再 次放入适宜温度下处理 一定时间,使染色体逐 渐分离出来。
将涂片用清水冲洗干净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 然后进行染色。
通过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次级 结构,可以发现染色体的精细结构, 如染色粒、染色带等特征,有助于研 究染色体的功能和基因定位。
染色体交叉互换
在某些情况下,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 中可能会出现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与基因重组和遗传变 异有关。
05
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总结
成功制备了果蝇唾腺 染色体标本,观察到 了清晰的染色体结构。
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技术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包括显 微镜的基本操作、调节焦距、观察视 野等。
学习并掌握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染色 技术,了解其原理和方法步骤。
分析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点
观察并记录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形 态、大小、着丝粒位置等信息,
分析其特点。
比较不同种类的果蝇唾腺染色体 的差异,分析其与物种进化的关
3. 准备载玻片和盖玻片
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安全须知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染色液和化学试 剂,如需使用手套等防护措施。
唾腺染色体的制备
制备涂片
胃酶处理
胰酶处理
冲洗涂片
安全须知
用镊子小心地从果蝇头 部取下唾腺,将其放在 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另 一片载玻片将其轻轻压 平,形成一层均匀的涂 片。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 了果蝇唾腺染色体的 形态和结构特点。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观察

姓名:XX 系年级:20XX级齐鲁医学班学号:20130023XXXX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2.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1.5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 ,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选择活跃的组织:胸腺,骨髓,睾丸,小肠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1.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加,保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姓名:XX 系年级:20XX级齐鲁医学班学号:20130023XXXX科目: 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用品】1.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2.实验药品:蒸馏水、0.9% NaCl溶液、0.3%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秋水仙素3.实验材料:小鼠【实验步骤】1.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微克注射秋水仙素(约1mL),14-16h后,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取出睾丸用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洗去血污,置于解剖盘中。
实验四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四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2、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染色质紧密包装的结果,对染色体的观察在研究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异变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见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简单易操作,但是染色体易变形、难分散开。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一)仪器、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滤纸、吸水纸、青霉素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板、酒精灯。
(二)材料:蚕豆(Vicia faba, 2n=2x=12)、黑麦(Secale cereale, 2n=2x=14)、大麦(Hordeum sativum, 2n=2x=14)、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n=2x=42)、玉米(Zea mays, 2n=2x=20)、豌豆(Pisum sativum, 2n=2x=14)、洋葱(Aillum cepa,2n=16)等根尖。
(三)试剂1、Carnoy固定液、1%秋水仙素(或对二氯苯)。
2、苯酚品红染色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1) 取材:把蚕豆种子预先浸泡12h,然后转入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蒙上湿纱布,置25℃温箱中暗培养发根,经过48h后幼根长至1—2cm左右,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置于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处理2-4 h。
(3) 固定:用水洗净处理过的根尖,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h,转入70%乙醇中,4℃保存备用。
(4) 解离: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洗净,放入l M HCl中60℃解离8-10min,再用蒸馏水洗净。
(5)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5—10min。
5-牛蛙骨髓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报告成绩实时记录成绩实验五牛蛙骨髓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座位号:同组同学日期:年月日备注:【Introduction】(1)简述染色体显色技术:将没有染色的中期染色体经过预处理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和染料处理,使染色体上出现明暗相间或深浅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的斑带。
每条染色体都可被准确识别和鉴定,甚至染色体结构异常也可被检出。
染色体显色技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生的染色带分布在整个染色体上,如G、Q和R带;另一类是只能使少数特定的区域显带,如C、T和N带。
染色体显色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细胞遗传学的发展,使每条染色体都可被准确识别和鉴定,甚至出现小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也可被检出。
(2)制备中期染色体标本的原理和应用: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的最佳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早后期。
这时染色体收缩程度最大,形态最稳定,并且分散排列、易于计数。
如果在同一时间内获得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标本,就可以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染色体水平的异同;或者在同一时间内获得同一物种不同技术处理条件下的染色体标本,还可以了解不同技术处理对染色体的影响。
【Materials & methods】实验仪器:复式双筒显微镜(带油镜);Motic数码互动系统;擦镜纸/盖玻片;载玻片/镊子;记号笔;小片滤纸;移液器/吸头;香柏油/二甲苯;搪瓷盘,剪刀,烧杯,小离心管,玻璃注射器;离心机,一次性手套,骨剪(实验班公用),冰箱(0℃)。
实验材料:肉用成体牛蛙(两组1只)。
实验试剂:0.65%生理盐水;甲醇—冰醋酸(3:1)固定液;蒸馏水;自来水;Giemsa染液。
实验操作:1.动物前期处理:牛蛙称重→注射秋水仙素→3.5~4小时后麻醉→取牛蛙→肢解。
2.取骨髓:剪下四肢→剔骨→剪开骨髓腔→生理盐水冲洗→分四个离心管离心→弃去上清液→生理盐水吹打沉淀物→合并于一管。
3.低渗:每管加蒸馏水1 ml→吹打混匀→30度下静置20 min。
4.固定:离心→弃去上清液→加甲醇-冰醋酸固定液l ml→固定15分钟→吹打悬浮→重复上面步骤一次→离心→弃去上清液→吹打悬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及组型
观察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及组型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基本方法;
2.认识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状态,学会做染色体组型图。
【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意义】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形态、大小、数目)——绘制染色体组型图
【染色体组型图的应用】
①生物学方面:根据染色体特征鉴别生物及种类:兔44条;小鼠40条;大
鼠42条;鸡78条;猫38条;狗78条;人46条;马64条
②临床医学方面:主要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21三体综合症:是21对常染色体多一条,此种人“先天愚型”,或称“伸舌样白痴”
卵巢退化症:45 XO,外貌表现为女性,卵巢发育不全或无,米以下,不能生育。
睾丸退化症:47 XXY ,外貌为男性,比一般男性高,睾丸发育不全,有女性样乳房,智力低下或超常,不能生育,发声尖高。
因此,染色组型实验广泛应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抽羊水做组型)
【染色体标本制作的原理】
施加药物使细胞分裂:PHA
设法得到大量的分裂中期细胞:秋水仙素
1.PHA:促进细胞分裂,使淋巴细胞返幼,变成淋巴母细胞。
2.秋水仙素:破坏微管装配,使纺锤体不能形成,使大量细胞停在分裂中期。
3.空气干燥:使细胞与染色体展开。
4.低渗作用:水进入细胞内,细胞内容空间变大,染色体间的距离变大,易于染色体分散开。
5.固定:用Camoy’s solution,作用使蛋白变性,对染色体内的组蛋白讲,变形后硬度增加,保
持了染色体的“即时形态”对细胞膜蛋白讲,变性使细胞膜硬度增强,形成屏障作用,防止了细胞内物质外溢和丢失。
【实验用品】
1.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手术剪、解剖盘、胶头滴管、
离心管、离心机、小烧杯、冰箱、酒精灯、小烧杯
2.实验药品:蒸馏水、% NaCl溶液、% KCl溶液,固定液(甲醇:冰醋酸
=3:1)、秋水仙素
3.实验材料:小鼠
【实验步骤】
1.取雄性小鼠,以每克体重4微克注射秋水仙素(约1mL),14-16h后,用断头法处死小鼠,取
出睾丸用生理盐水(% NaCl溶液)洗去血污,置于解剖盘中。
2.将睾丸放入装有1mL % KCl溶液的小烧杯中剪碎(液体呈乳白色)。
3.用铜网过滤到刻度离心管中,再加% KCl溶液至4mL。
4.37℃静置30mins,进行低渗处理。
5.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6.弃上清液,加入2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
用吸管至管底吹气,轻轻打散细胞,固定8mins。
7.再以800-1000r/min离心8分钟。
8.弃上清液,加入1mL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再制成细胞悬液,固定5mins。
9.取去洁净的低温预冷载片,距载片10-15cm的高度滴下2-3滴细胞悬液,从载片一边向另一边轻
轻吹气,并同时轻轻敲打载片,以使细胞均匀分布和促使染色体展开。
10.用滤纸擦去载片上的多余液体,空气干燥或文火干燥。
11.用染液染色20——30分钟,细水冲洗玻片背面,去除多余染液,气干。
12.镜检:低倍镜下寻找分散良好,染色适中的分裂相,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并计数。
【实验结果】
精子头部
精子鞭毛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未破碎的细胞
分裂中期染色体
【实验结果分析】
1.显微镜下可看到蓝紫色的染色体。
还有很多未破碎的细胞。
因为本实验采用
的是小鼠的睾丸进行实验,所以视野中可见大量的精子,它们有一个比较圆的头部和鞭毛。
2.我观察到的细胞处在分裂中期,显微镜下大致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这可能
是因为部分染色体在实验过程中丢失;分析丢失原因如下:
(1). 摔碎细胞时可能高度有点过高,导致细胞被摔碎后,其中的染色体也被一同摔了出去。
(2). 因为染色时间过长,玻片在染液中浸泡时间太久,染色体丢失在染液中。
3.有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20条染色体,这部分细胞为单倍体细胞,处于减数
第二次分裂中期。
4.实验结果所得到的染色体大多数棒状而不是V型,这是因为吹气时染色体未
展平好。
5.实验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未破碎,分析原因可能如下:
(1). 摔细胞时高度不够,细胞未完全摔碎;
(2). 在剪碎组织时没有剪好,大量细胞聚集在一起,滴片时采用的高度很难摔碎;
(3). 低渗不完全,细胞膨胀不完全,很难摔碎;
(4). 敲打细胞时力度不够,导致细胞还是聚集在一起。
【注意事项】
1.吹散细胞:应该轻轻地吹细胞,如果太用力会导致细胞破裂。
2.铜网过滤:利用铜网进行过滤操作的时候,应尽量将组织剪碎,并且让滤液慢慢流
下,不能人为破坏铜网以加快速度。
3.剪碎组织时,应尽量将组织剪碎,若烧杯中或者过滤完铜网上还有较大块的组织,
应在烧杯中继续加入% KCl溶液,继续剪。
4.本实验采用倒置染色法,目的:1).可以节省染料;2).可以避免染液快速挥发;3).可以防
止染色颗粒沉淀,影响观察。
5.在染色时应注意,多个样品同时染色应摆放紧密,不要有间隙;滴染液时应尽量慢,不要有气
泡,以免部分染色体不被着色。
6.染色:染色之后应冲去染液并晾干,注意使用小水流并从背面冲洗,这样可以避免冲去细胞。
7.摔碎细胞:摔碎细胞时应注意滴管与载玻片的距离,如果距离太小,则细胞很难摔碎,不会观察
到染色体;但如果距离太大,会使细胞完全的碎开,染色体飞出或者染色体布满视野,给计数造成一定难度。
【实验反思】
本次试验,虽然成功的在显微镜下找到了染色体,但染色体未伸展完全,并且我做的玻片上面细胞太多,找染色体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滴片的时候加入的液体稍多。
并且染色体条数也不符合规律,主要是因为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是太仔细,造成了染色体的丢失,日后必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