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提取方法
sar水体提取算法

sar水体提取算法
1. 目视解译法:通过人工观察和分析SAR图像,确定水体的位置和范围。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2. 阈值自动提取法:设定一个阈值,低于该阈值的像素被认为是水体,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
3. 基于区域的提取法:根据图像灰度特征分布的匀称性,将1维倒数灰度熵的阈值选取公式扩展到2维,然后在求解2维最佳阈值时,将其化简为求解两个1维最佳阈值,最终利用分解的2维倒数灰度熵法分割出SAR图像中的河流区域。
4. 基于边缘的提取法:利用图像的边缘信息来提取水体,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但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取边缘。
这些算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限制,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
遥感图像中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遥感图像中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研究一、引言在遥感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高效地利用遥感图像数据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水体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水体提取不仅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在遥感图像中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的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二、研究现状传统的遥感图像水体提取方法主要采用阈值法、比值法等像元级的方法进行水体提取。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存在提取精度低、受数据质量等因素影响大等缺点。
而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则采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机器学习理论,利用自动学习的能力,从图像数据的高维空间中提取特征、判别水体和非水体,大幅提高了水体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水体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两个类别:监督式学习和非监督式学习。
2.1 监督式学习方法监督式学习方法需先准备训练集,并人工标注其中的“水”和“非水”样本。
在训练模型时,传递图像的信息以及相应的标注到算法中,通过学习样本特征的相似关系和差异,最终建立起一个分类模型。
监督式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提取的水体信息较为准确,但缺点也很明显,即与训练集样本相关性强,泛化能力较差,当遇到未曾见过的新数据时准确率会有所下降。
常见的监督式学习方法有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等算法。
这些算法不同的分类依据和处理方式会影响提取的水体的质量。
2.2 非监督式学习方法与监督式学习方法不同,非监督式学习方法不依赖于预先标注的数据。
这类方法通过计算数据中的各种统计量、空间接近度等指标,自动分类图像数据,并对提取的水体和非水体像元进行分析、筛选。
这类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自行标注繁琐,可以减少人工干预,缺点在于提取的水体信息相对较少,不如监督式学习方法准确。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与监测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与监测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与监测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水体特征提取和监测的方法,它在水文、环境、气候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以介绍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和监测方法为主线,结合实例和理论知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相关问题。
一、遥感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1. 阈值法阈值法是一种基于像素值对遥感影像进行水体提取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来判断像素是否为水体。
阈值的选择需要根据影像的特点和需要提取的水体特征来确定,通常可以结合样本点和经验来确定最佳阈值。
但是,阈值法在提取过程中容易受到光照和地物干扰的影响。
2. 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法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是一种常用的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体和其他地物在红外区域的反射特性差异进行提取。
NDWI可以消除光照和地物干扰,提高水体提取的准确性。
通过计算NDWI值,可以得到一个反映水体分布的二值图像。
3. 水体边界检测法水体边界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水体与周围地物的边界来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利用影像的边缘检测算法,如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出水体的边界。
然后,可以根据边界信息绘制水体的掩膜图像,进一步进行水体提取。
二、遥感影像的水体监测方法1. 水体变化监测水体的变化监测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来检测水体变化的方法。
通过对比两个或多个时间点的影像,可以发现水体的变化情况,如水域面积的增加或减小、水体形态的改变等。
该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水体的变化指数来量化水体的变化程度,并绘制变化图像。
2. 水体分类监测水体分类监测是一种将遥感影像中的水体区域与其他地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像元分类算法,如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等,将影像中的每个像元分为水体或非水体。
通过分类结果,可以得到水体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进一步的水体监测。
阈值法提取水体

阈值法提取水体阈值法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用于提取特定的目标区域或特征。
在提取水体方面,阈值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图像中的水体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区分。
我们需要了解阈值法的原理。
阈值法基于图像亮度的分布特点,通过将图像中的像素灰度值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将大于或小于阈值的像素标记为水体或非水体。
阈值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过高或过低的阈值都可能导致提取结果不准确。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阈值。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提取水体:1. 图像预处理: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增强等。
这一步可以提高后续阈值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灰度化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
这一步可以简化后续的阈值处理过程。
3. 阈值选择:根据图像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阈值。
可以通过试错法、经验法或基于图像统计学的方法来选择阈值。
4. 二值化处理:将灰度图像根据选择的阈值进行二值化处理,将大于阈值的像素设为水体,小于阈值的像素设为非水体。
5. 后处理:对二值化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填充孔洞、去除噪点等。
这一步可以提高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阈值法提取水体的优点是简单、快速,并且不需要复杂的算法和大量的计算资源。
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阈值法对图像中的光照、阴影等因素较为敏感,可能导致提取结果的误差。
其次,阈值法对于图像中水体与其他区域的界限不明显或重叠的情况,提取效果可能较差。
除了阈值法,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水体提取,如基于纹理特征的方法、基于形态学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阈值法的局限性,提高水体提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阈值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水体提取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阈值并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水体提取结果。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水体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绘中的地表水体提取与水文数据分析方法

测绘中的地表水体提取与水文数据分析方法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表水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表水体的提取是测绘领域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水文数据的分析也是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探讨测绘中的地表水体提取与水文数据分析方法,以期提升相关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首先,我们来探讨地表水体提取的方法。
在测绘中,地表水体提取通常采用遥感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大范围地表影像,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这些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地表水体的提取。
常用的图像分割算法,如阈值分割、边缘检测以及区域生长算法,可以较准确地提取出地表水体的边界。
然而,单纯的图像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对于具有各种地物特征的复杂地区,准确提取地表水体边界可能较为困难。
因此,在提取地表水体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地形资料和地物分类等辅助信息,以提高提取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倾斜航空摄影图像中,地表水体常常呈现出明显的蓝绿色调,可以通过计算颜色特征与地形特征相结合,提取出地表水体。
除了地表水体提取,水文数据的分析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水文数据指的是涉及水文过程的各种观测数据,如降雨量、河流流量、地下水位等。
这些数据对于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是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通过对给定时间范围内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水文变化规律。
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平均值分析、趋势分析、周期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文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和长期趋势,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预防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是空间分析方法。
水文数据往往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例如不同地区的降雨量、河流流量存在差异。
通过分析水文数据在不同空间点上的变化规律,可以研究地区的水文特征,并进行空间插值分析,推算未观测点的水文变量。
这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水灾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图像ENVI水体提取步骤

数据要求:1.下载的影像数据,尽量为同日期或者尽量靠近,不能相差时间太长,提供的影像为2004年第259天,1994年第295天,2004年第268天。
其中1994年的影像肯定不行2.下载的影像数据,尽量没有云层覆盖类似这种研究区域中水体部分存在云层时,该影像不能用,需用接近该日期的影像替代。
水体提取步骤如下(一)7个单波段合并成一个文件1.ENVI软件中File-Open Image File,弹出以下对话框,选择文件夹下b1-b7影像并打开,如下:2.将7个波段合成一个影像文件,操作如下图:3.点击Import File,选择所有波段5.点击Reorder Files鼠标拖动,确保波段1-7序号,从b1-b7,排序如下:6.右边窗口设置坐标系如下:UTM,WGS-84,49N7.定义文件名后,生成一个整的影像文件同理,依次将其他文件夹下的7个波段合并成各自文件。
(二)多个文件镶嵌拼接成一个整的文件注意:该步操作比较复杂,拼接文件可能存在色差不均衡问题,具体请多网上查些资料;1.基于地理坐标进行拼接,操作如下:2.Import Files将上步生成的三个文件导入进来3.分别右键文件名,选择Edit Entry(三个文件操作一致)4.设置Data Value to Ignore背景值为0,羽化距离根据需要设置(不固定);Color Balancing(颜色平衡参数,其中Fixed为以该文件为标准,其他影像进行调整,可对其中一个文件设置为Fixed,其他两个文件设置为Adjust)5.File-Apply,影像拼接拼接结果如下:(三)水体区域提取1.Envi中波段运算,如下:2.输入以下表达式(b2*1.0-b4)/(b2+b4) gt 0 (可用其他方法,依实际情况而定)3.分别设置算法中各个变量对应的波段,b2表示第3个波段,b4为第5个波段4.根据研究区域进行裁剪,并统计其中为1的像元个数,影像加载显示后,加载矢量文件:5.加载区域shp文件,第一次加载时后缀选择.shp会自动生成一个evf文件,下次打开直接加载evf即可。
sar水体提取阈值法提取水体

sar水体提取阈值法提取水体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如何准确、高效地提取水体区域,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提取水体的阈值法——sar水体提取阈值法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从什么是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其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sar水体提取阈值法是一种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数据进行水体提取的方法。
它基于sar遥感图像中水体与陆地的不同反射特征,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来实现水体的准确提取。
相比于传统的光学遥感技术,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具有不受天气条件限制、具有突出的微波特性等优势,因此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遥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sar水体提取阈值法的原理主要是利用sar遥感图像中水体和陆地的幅度差异。
水体在sar图像中呈现出低回波幅度的特征,而陆地则呈现出高回波幅度的特征。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将sar遥感图像中的水体区域与陆地区域进行有效分割。
在实际应用中,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可以通过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对不同区域的水体进行准确提取和监测,以便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sar水体提取阈值法也可以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体污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而,sar水体提取阈值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不同地区的sar遥感图像特征存在差异,如何确定合适的阈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在复杂地形和多光谱干扰等情况下的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之,sar水体提取阈值法作为一种重要的遥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利用sar遥感数据,设定适当的阈值,可以实现对水体的准确提取和监测,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sar水体提取阈值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并在未来的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
水体样本提取的方法

水体样本提取的方法手提(细菌细胞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将300-500ml水样通过0.45um或者0.22um的滤膜如果水样中不可溶解的颗粒较多,需要使用2-5um孔径的滤膜将不可溶解的颗粒杂质滤去,滤膜孔径大于水体微生物细胞直径。
用于水体微生物富集的滤膜的选择:常用的滤膜孔径大小有45mm和22mm两种,孔径太小滤膜容易阻塞,45mm的孔径大小透水性较好,提样的时候可根据客户的需要,选择45mm或22mm孔径的滤膜。
滤膜材质有很多种,常用的三种为聚苯醚砜滤膜、混合纤维素酯薄膜、氧化铝薄膜。
聚苯醚砜滤膜(Polyethersulfone):最结实的滤膜之一,可以过滤比其它滤膜更多的水样。
使用真空泵可快速抽干,易于折叠不易撕破。
能抵受真空泵长时间高压力的滤过。
若需要过滤大量低微生物含量的清亮水样,0.22mm滤膜的更合适。
在提取核酸时,得率可与PowerWater® DNA 和RNA Isolation Kits中自带的混合纤维素酯滤膜相媲美。
混合纤维素酯滤膜(膜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 0.45μm孔径最合适材质。
如果水样浑浊,使用0.22μm滤膜过滤缓慢容易堵塞时,建议使用0.45μm孔径的滤膜。
纤维素滤膜吸水性强,不好处理。
有文献显示杀虫剂和除草剂很容易吸附到纤维素滤膜上。
若样品含有杀虫剂和除草剂,最好避免使用这类滤膜。
聚碳酸酯滤膜(Polycarbonate): 这种滤膜很薄且容易起褶皱,所以不太好用。
通常用0.45μm孔径的滤膜来预防过滤时发生阻塞。
不像聚醚砜膜(PES)和混纤膜(MCE),水样中微生物会停留在滤膜表面。
使得滤膜很容易阻塞,本该滤过的小颗粒也会截留下来。
实验证明,珠磨研磨破碎强度越小,获得DNA分子量越大。
如果样品只是用来做PCR,可以采用强力的研磨方法提高得率,暂时忽略片段破碎。
样品富集之后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提取:1. 滤膜剪碎,溶于500ul水中,液氮反复冻融(或用超低温冰箱)(从-70℃拿出来后在65℃水中冻融,小心操作,防止管子炸裂)【裂解细胞】2. 将水样于13000rpm下离心,10min,收集沉淀3. 沉淀溶于100ul 1×TE,重悬4. 加入30ul溶菌酶(工作浓度50mg/ml)37℃1h5. 加入500ul SDS(10%),及10ul蛋白酶K(20mg/ml),37℃过夜6. 加入200ul 5mol/l 氯化钠7. 加入预热至65℃的 CTAB/NaCl 100ul,65℃ 1h8. 加入等体积酚氯仿 13000rpm 10min,两次,将上清移至新管9. 加入等体积异丙醇 -20℃防止1h,13000rpm 30min10. 70%乙醇清洗一次,自然晾干溶于30ul无菌水中试剂盒MOBIO 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FastDNA® Spin Kit for Soil(MP bio土壤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提取方法简单归纳总结
一、基于MODIS影像的几种提取方法。
最常用的水体提取方法:
波段阈值法、谱间关系法(波段组合法)和多光谱混合分析法
单波段阈值法是提取水体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体在近红外波段上反射率较低,易与其它地物区分的特点,选取单一的红外波段, 通过反复试验, 确定一个灰度值,作为区分水体与其它地物的阈值即可。
缺点:是无法将水体与山区阴影区分开来,提取的水体往往比实际要多。
有些文献中叙述由于阀值随时间、地点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该方法具有局限性,但对于非山区的特定时相和区域里,尤其像MODIS 这样高光谱的遥感数据, 首先应选用阈值法进行试验,因为光谱的细分已经将上述问题大大减弱。
若能获得较满意的提取效果,则很容易实现水体的自动提取。
对于用阈值法确实得不到理想效果的,则可以考虑谱间关系法和多光谱混合分析法。
利用谱间关系可建立的模型很多,如对波段进行如下组合运算CH7/CH6 ,CH7/CH5, CH6/CH5, 从而找出组合图像上水陆分界非常明显的影像。
以CH7/CH6为例,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剔除非水体: 在ENVI 软件下输入CH7 及CH6 波段, 运用波段计算功能,将公式CH7/CH6
输入,载入影像, 在放大窗口中,手工裁取明水水域范围, 生成多边形,对各多边形赋予一个感兴趣区( AOI) 文件, 并将其输出为EN-VI 等矢量文件即可。
对波段进行组合运算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陆反差。
MODIS 数据的波段 1 是红光区( 0. 62 ~0.67um) ,水体的反射率高于植被, 波段2 是近红外区( 0. 841 ~0. 876um) ,植被
的反射率明显高于水体,因此, 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来进行处理可以增强水陆反差,其计算公式为:
DNVI= (CH2- CH1)/(CH2+ CH1) ( 1)
( 1) 式中CH1 ,CH2 分别为MODIS 数据波段1,2 的地表反射率。
在NDVI 图像中,水体的ND-VI 值很低, 为负值,而植被、土壤的则较高,图像直方图表现为典型的双峰分布型。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选用阈值即可构建区分水体和植被、土壤的模型。
多光谱混合分析法主要是针对所选区域及其周围的典型地物( 如芦苇、林地、阴影、居民地等) 进行分析,标出它们在各波段上的光谱亮度值, 查找同一波段各地物的异同,必要时对各波段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找出唯有水体满足的关系, 由此构建水体的提取模型。
二、基于TM 遥感影像, 运用多种方法针对典型内陆淡水湿地的水体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 在面积的准确性、提取的准确度以及视觉效果3 种指标下,光谱分类法较其它方法效果要好,其次为单波段阈值分析法与植被指数法,较差的是多波段谱间关系法与水体指数法; 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湿地水体提取不够完全,这是由影像的分辨率及湿地特殊的水文条件所造成的, 采用像元分解及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技术将成为提高水体提取精度的重要手段。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影像的提取方法:
谱间关系法较适合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区,对于山地区域,山体易于阴影混淆。
表2水体提取方法的模型与波段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