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尤其是在冬季,一些城市常常出现灰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大城市,在近年来也频繁出现灰霾天气,其气候特征值得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广州的灰霾天气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大气污染物排放: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燃煤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灰霾。

2. 天气条件:冬季广州常常出现逆温层,导致空气稳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3. 交通运输:广州作为交通枢纽,车流量大,尾气排放也是灰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4. 自然条件: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复杂,加之气候湿热,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滞留。

三、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1. 季节性分布:广州的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冬季,尤其是12月至2月份。

这是因为冬季天气稳定、湿度较高,大气污染物易聚集。

而夏季则相对清爽,很少出现灰霾天气。

2. 气象条件:广州灰霾天气一般出现在高压的控制下,逆温层形成,下垫面稳定;湿度较高,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灰霾的形成非常有利。

3. 污染物组成:广州的灰霾主要由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组成。

颗粒物是灰霾的主要成分,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其中,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更高。

4. 污染源分布:广州的灰霾主要受到工业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工业区、交通干道等区域是灰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

四、灰霾对广州的影响1. 健康问题:灰霾天气中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引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

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和体质较弱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2. 经济损失:灰霾天气影响了交通、能见度和运输,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灰霾天气也给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篇一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灰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治理措施,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灰霾天气的成因灰霾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到气象条件、污染排放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1. 气象条件: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静风、低湿、高气压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形成灰霾天气。

2. 污染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为灰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化学反应:在大气中,污染物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这些二次污染物对灰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灰霾天气中,还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灰霾天气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

同时,还会对植物生长、水体质量等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大气环境的治理。

1. 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

同时,加强农业活动中的污染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2. 绿色能源替代: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应对灰霾天气。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和清洁过程近地层流场的EOF对比分析

珠江三角洲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和清洁过程近地层流场的EOF对比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P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4
EO F Co t a tA n l s s o u f c o Fi l r ng S r o s H a e n r s a y i n S r a e Fl w e ds du i e i u z Pr c s nd Cl a i o e s i a lRi e la o e s a e n ng Pr c s n Pe r v r De t
珠 江 三 角 洲 典 型 灰 霾 天 气 过 程 和 清 过 洁 程 近地层流场 的 E OF对 比分 析
廖 国莲 鹏 ,曾 ,程 鹏
(.广 西 气 候 中心 ,南 宁 1 5 0 2 ;2 3 0 2 .广 西 气 象 科 技 服 务 中心 ,南 宁 502 ; 3 0 2 3 .广 西 人 工 影 响 天 气 办 公 室 ,南 宁 5 0 2 ) 3 0 2
Ab t a t:Ba e he d t r i d by 46 ura e a oma i a he t i ns o rGua gd ng sr c s d on t a a p ovde 6 s f c ut tc we t r s ato ve n o pr i e,Gu ng h c v nton l ovnc a z ou on e i a we t r s a i n,a d a he t to n PM O d iy av r ge c n e t a i n da a I a l e a o c n r to t f o o ii sofPe r v r De t t u f c l w il rng t y c ls rou z o e s r ng f urc te a lRi e la, hes r a e fo fe dsdu i het pia e i s ha epr c s a c e ni g nd la n pr c s h d o e s a be n na y e by e a l z d usng i EOF ( m p rc l r ho na f nc i e iia o t go l u ton) Th . e a l ss s ws t t t e s c d a d t id mo s o h e i s h z o e s h v v o u n l na y i ho ha h e on n h r de f t e s rou a e pr c s a e ob i us di r a v ito ara i n. I l e e by o a me o— c l a m ir — c l cr u a i n ys e s, c t mi a i n s nfu nc d l c l s s ae nd c o s a e ic l to s t m on a n to i l a ie a la t t e e i u ha e oc lz d nd e ds o h s r o s z we t r The l a ng r c s e a e e a e t s r n a he . c e ni p o e s s r r l t d o t o g a v c in ta po t a n l e e a r s a e c r ul to y t ms d e to r ns r . nd i fu nc d by m c o— c l ic a i n s s e . Ke r s: s o y wo d m g;s r a e fo feds;EOF;Pe r v r De t u f c l w i l a lRi e la

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第50卷第5期2011年9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Vol.50No.5Sep.2011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吴兑1,2,吴晟3,陈欢欢1,廖碧婷2,邓涛2,谭浩波2,李海燕2,陈慧忠2,范绍佳1(1.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2.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3.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学部,香港九龙清水湾)摘要: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

2009年11月23-29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严重灰霾天气过程,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过程之一。

从天气分析、流场分析、遥感分析和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结论是这次灰霾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这次严重灰霾过程持续7d,仅次于2004年1月3-10日持续8d的过程;范围广,笼罩整个珠三角,多个台站出现小于1km的低能见度事件;强度大,珠三角大气成分监测网数据,都出现多项建站以来最强值,许多指标都超过缺省预设的坐标上限,超标均以倍数计。

关键词:珠三角;严重灰霾;低能见度;空气质量中图分类号:X5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529-6579(2011)05-0120-08An Analysis of Severe Haze Process inNovember2009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WU Dui1,2,WU Cheng3,CHEN Huanhuan1,LIAO Biting2,DENG Tao2,TAN Haobo2,LI Haiyan2,CHEN Huizhong2,FAN Shaojia1(1.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2.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Marine Meteorology,CMA,Guangzhou510080,China;3.Institute for the Environment,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lear Water Bay,Kowloon,Hong Kong,China)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y expansion and urbanization,atmospheric aerosol pollution is getting serious,which leads to a number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events caused by increasing fine particle aero-sol.These pollutant emissions from human activities produce haze and cause low visibility.During23-29November2009,an extremely severe haze proces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was observed,which is one of the worst climate events in the past decade.In this paper,the causes of this particular event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weather analysis,flow field analysis,remote sensing analysis,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This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a long duration,a wide range influence and strong strength.Firstly,the event lasted for7days,just shorter than that one lastingfor8days occurred during3-10January2004.Secondly,it enveloped the entire Pearl River Delta,*收稿日期:2010-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75011,U0733004);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1CB403403);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6A306,2006AA06A308)作者简介:吴兑(1951年),男,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wudui@第5期吴兑等: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making the visibility of a number of stations less than1km.Thirdly,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monitoring network data showed the largest valu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ions,greatly exceeding the coordinate default preset limit.Key words:the Pearl River Delta;severe haze;low visibility;air quality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与光化学转化形成的细粒子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体分子的散射 、吸收能力有关 ,但 主要与大气粒子 的
散射能力关系最密切 ,如果简单地将细粒子按照瑞利 散射来处理 ,那么散射光强主要与入射光波长的 4次
MOD S卫 星反演 的气溶胶光学厚度 资料 , I 在广州 番禺

要 :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气溶胶污染 日 趋严重, 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 1 月 一 0 次年 4 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 月。
恶化。 自 1 8 9 0年代初开始 ,该地 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 ,灰霾天气显著增加 ,其 中有 3次大 的波 动 ,分别代表广州 地 区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粉尘污染 、硫酸盐加粉尘污染 、光化学过 程的细粒子加硫酸盐加粉尘 的复合污染时期 。雾和 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 的长期变 化趋 势 , 有由于人类 活动影 响或经济发展影 响带来 的趋 势性 变化 , 波动主要 反映 没 其 了气候波动 固有 的年 际和年代 际变化 。广州地 区能见度 的恶化 主要 与细粒子有关 ,P o M 有一半季均值超过 国家二 级标准 的 日均值浓度限值 ,而 P . M2 季均值全部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 E均值浓度 限值 , 5 l 细粒子浓度甚高 。另外 P . M2 5
维普资讯







2 卷 3
2 资料及 处理说 明
本 文主要 使用了广州 观象台 15 9 4—20 04年 的能 见度 、湿 度 、天气 现象 资料 ,20 —2 0 年 E S 0 1 04 O/
3 气溶胶细粒子特征
我们 知道 ,能见度与粒子的散射 、吸收能力和气
提 出 ,原来假定的气溶胶辐射强迫 的冷却效应要作一
定的修正 ,尤其认为大气灰霾 中的黑碳气溶胶是 气候 变暖的重要角 , 这就使得气溶胶辐射 强迫对气候变

广州2010年亚运会会期的灰霾天气问题

广州2010年亚运会会期的灰霾天气问题
d 出 现 在 20 , 0 5年 , 少 3d 出 现 在 2 0 最 , 02和 2 0 0 3年 。 广 州 市 空 气 质 量 逐 年 恶 化 的趋 势 不 容 乐 观 , 江 珠 三 角 洲 复 合 型 新 型 空 气 污 染 日趋 严 重 的 态 势 非 常 严 峻 ; 区域 性 特 征 明显 , 理 难 度 加 大 ; 州 周 边 的佛 治 广
尾气 排放 等诸 多措 施 , 但广 州地 区大气气 溶胶 细粒 子污 染仍然 日趋严重 。自2 0世纪 8 0年代初开始 , 见度 急剧 能 恶 化 导 致 霾 日数 与 日俱 增 , 个 珠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空 气 整
质 量 下 降 。如 何 预 测 和 控 制 灰 霾 天 气 , 善 区 域 环 境 空 改 气 质 量 , 成 为珠 江 三 角 洲 实 现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关 键 已
近年来 , 我 国大城市 中, 在 由于 工 业 化 、 市 化 、 通 城 交
构 成 威 胁 , 且 导 致 的 能 见 度 下 降 也 对 城 市 的 经 济 活 动 而 和 市 民 生 活 带 来 显 著 影 响 , 使 一 个 地 区 或 城 市 的 景 观 并
运输现代化 的迅 速发展 , 石燃料 ( 、 油 、 化 煤 石 天然 气 ) 的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2期
20 0 8年 4月
广



V0. 0 13 Aprl i
No 2 . 20 08
Gua do et r l g ng ng M eo o o y
广州21 0 0年 亚 运 会 会 期 的 灰 霾 天 气 问题
消 耗 量 迅 猛 增 加 , 车 尾 气 、 油 、 煤 、 弃 物 燃 烧 直 接 汽 燃 燃 废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中国灰霾天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质和气态污染物的累积,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健康,也对能见度、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灰霾天气的成因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中国灰霾天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分布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但是灰霾天气依然频繁出现。

研究表明,虽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较高的污染物浓度。

此外,大气污染物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而农村和乡镇地区的污染状况相对较轻。

3.灰霾天气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和空气污染物的环境中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灰霾天气还会对作物生长、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研究:预测和预警灰霾天气是降低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研究利用气象模型和监测数据开发了一些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灰霾天气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中国灰霾天气研究主要集中在灰霾形成机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分布、灰霾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对灰霾天气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然而,中国灰霾天气问题仍然严重,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

广州气候特点及分析教育科学学院吴佩文082 2081611152主要摘要:广州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滨城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较多,同时受季风的影响,夏季海洋暖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

广州是一个降水量较多的城市,广州降水量多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地形等因素。

除此之外,由于广州是一个工业区,所以到一定的月份的话,灰霾天气严重。

关键词:广州降水量气候1、广州的概况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现包括10个区,2个县级市,位于东经112.8——114.2,北纬22.3——24.1之间,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南面是广阔平坦、肥沃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东面是黄埔港,港阔水深。

平原和丘陵、山地、台地是广州的主要地貌特征。

地势上基本上自东北向西南倾斜。

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

广州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温暖、多雨,夏长冬短。

,夏季长达半年之久。

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少酷热,东无冰雪,纯常阴雨,秋高气爽。

1.1 气温广州站的累年各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28.6℃最大,次大的是8月份的28.4℃;1月的13.6℃最小,次小的是2月的14.6℃;累年逐月的平均气温变化规律见图1。

由于一年中,太阳在夏至日这一天到达北回归线(23°27′N)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北的位置,在冬至日这一天到达南回归线(23°27′S)上的天顶,也就是垂直照射最南的位置,太阳辐射量与大气环流、地理环境等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了广州夏长冬短、夏无酷热、冬天冰雪的气候特征。

【1】1.2日照广州站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201.9小时最大,次大的是10月的181.8小时,3月的62.4小时,次小的是4月的65.4小时;日照时数不仅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且与一日中的云量多少有关,但总体而言,以下半年居多,这与上半年常出现连阴雨及锋面降水以致长时间无日照不无关系。

1.3雾日数全年以3、4月份发生雾现象最多,各站中,番禺平均年发生雾日数为15.3天居全市之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 第 30 卷 第 12 期
辐射量及年日照数的减少 。可见广州灰霾日 数的增减 ,对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影响 是很大的 。
(3) 80 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末期的明显 下降阶段 。原因在于经强显改善 ,灰 霾日数呈下降趋势 ,年趋势系数为 - 1616 天 / 年。
(4) 8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中后期的第 二个急剧上升阶段 。由于城区交通繁忙 ,机 动车大量增加 ,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 ,大气中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加 ,80 年代末期灰霾日 数又开始增加 ,1993 年底广州地铁一号线开 始动工 ,当时的观测站正是在地铁施工天河 段附近 ,对那段时期 (1994~1999 年) 的霾天 气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从图 3 可以看出 ,广 州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与灰霾日数的
— 68 —
气象 第 30 卷 第 12 期
州成 为 我 国 四 个 明 显 的 灰 霾 区 之 一 。1996 年 ,广州市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为世界卫生组 织标准的 3~4 倍 ,曾被列为世界上 10 个大气 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 。在美国卫星资料
反演的 2001 年秋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图上可以 看到 ,广州市气溶胶型污染的指标值已明显超 过了国际上认定的污染临界值 014 。灰霾的 形成 、发 展 和 消 散 与 气 象 、气 候 条 件 密 切 相
关键词 : 灰霾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太阳总辐射 日照时数
引 言
灰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性尘粒 、烟粒 、 盐粒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小 于 1010km 、空 气 普 遍 出 现 混 浊 的 天 气 现 象[1 ] , 国 际 组 织 称 这 种 现 象 为“亚 洲 棕 色 云”。1995~1999 年 ,美国 、欧洲和印度等国 的 200 多位科学家在印度和印度洋开展了一 项国际大气科学试验 。他们通过对飞机 、船
境保护志[4 ]及广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
2 灰霾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11 灰霾的月 、季变化及成因
图 1 是广州市 1961~2002 年各月平均 灰霾日数 。可以看出 ,广州市不同月份灰霾 日数明显不同 。灰霾日数最多为 12 月 ,平均 达 519 天 ,其次是 1 月份 ,平均灰霾日数 510 天 ,灰霾日数最少的为 6 月 ,仅 017 天 。据实 测资料统计 ,12 月有 64 %以上的年份 、1 月 有 57 % 以 上 的 年 份 都 出 现 了 灰 霾 天 气 。 1983 年 12 月 、1986 年 1 月的灰霾日数最多 达 18 天和 20 天 。而 6 月有近 62 %的年份 都没有出现灰霾天气 。从表 1 各季平均灰霾 日数分布中可以看出 ,冬季 (12~2 月) 灰霾 日数占全年的 4216 % ,秋季占 2715 % ,秋冬 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 70 %以上 ,夏季 (6 ~8 月) 仅占全年的 1111 %。表现出秋冬季 出现多 ,春夏季少的分布特征 。这主要是由 于是秋冬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 ,广州市多位 于变性高压脊内 ,空气干燥 ,气压稳定 ,风力 微弱 ,地面附近的灰尘 、汽车尾气难以扩散或 稀释 ,从而导致灰霾天气的出现 。而春夏季 广州雨水充沛 ,雨水对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 物起冲刷作用 ,不利于灰霾天气的形成 。
3 灰霾对太阳总辐射及日照时数的影响 从图 5 可以看出 ,广州 1961~2002 年期
间年太阳总辐射及年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 势 ,与年灰霾日数总体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 。 表 4 是各年代灰霾日数 、太阳总辐射 、日照时 数平均值 。可以看出 ,各年代灰霾日数平均 值呈上升趋势 , 80 年 代 比 60 年 代 多 4414 天 ,90 年代比 60 年代多 6919 天 ,而太阳总 辐射 80 年代比 60 年代少 670109MJ ·m - 2 , 90 年代比 60 年代少 759109MJ ·m - 2 ,日照时 数 80 年代比 60 年代少 38614 小时 ,90 年代 比 60 年代少 43514 小时 。2001 年灰霾日数 较少 ,年太阳总辐射量及年日照时数有所回 升 ,但 2002 年灰霾日数的增加又导致太阳总
气象与城市环境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①
刘爱君 杜尧东 王惠英
(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 ,广州 510080)
提 要 根据广州气象观测站 1961~2002 年观测资料 ,对广州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 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广州灰霾日数 12 月最多 ,6 月最少 ,秋冬两季占全年 灰霾日总数的 70 %以上 。年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 5 个 阶段 ,其中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中期 、80 年末期至 90 年代中后期是灰霾的两个急 剧上升阶段 。灰霾日数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 ,而月 、季的分布多受 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所控制 。灰霾能够降低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 ,减少日照时数 。
系数仅 016 天/ 年 。 (2)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中期的第一
个急剧上升阶段 。70 年代末期开始 ,广州国 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人口增长 ,工业交通运 输兴旺发达[5 ] ,再加上观测站附近六运会赛 场天河体育中心施工影响 (1984~1986 年) , 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日俱增 ,广州市的灰霾日 数出现了第一个急剧上升阶段 ,1985 年灰霾 日数达到 84 天 ,年灰霾日数趋势系数高达 810 天/ 年 。
图 3 广州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
此外 ,灰霾天气的产生与城市化 、工业化 的发展密切相关 。广州 、花都 、从化是三个相 邻的城市 ,广州城市化 、工业化的发展最快 , 花都次之 ,从化最慢 。年灰霾日数也表现出 广州最多 ,从化最少 ,花都居中的区域分布特 征 (图 4) 。
图 4 广州 、花都 、从化逐年霾日变化曲线图
可以看出 ,灰霾出现日数 20 世纪 60 年代平 均只有 210 天 ,70 年代虽有所增加 ,但也只 比 60 年代多 713 天 ,80 年代和 90 年代灰霾 出现日数显著上升 ,平均日数分别达 4614 天 和 7119 天 。
表 2 广州市不同年代灰霾出现日数
年代
60
出现日数
20
70
80
for Last 100 Years
Lou Dejun1 ,2 Sun Weiguo1 Li Zhimin2
(1.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 210044 ; 2. Qiqihar Meteorological Office , Heilongjiang Province)
舶和卫星等携带设备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 , 在 12 月至 4 月 ,有一约三公里厚 ,面积达美
国本土大小的偏棕色气溶胶污染云层笼罩在
印度洋 、南亚和东亚上空 ,并将之称为亚洲棕 色 云 ( 英 文 Asian Brown Cloud , 简 称 为 ABC) 。灰霾不仅使公路 、水路和机场的能见 度降低 ,增加交通事故的次数 ,而且还能诱发 鼻炎 、支气管炎 、小儿佝偻病等多种疾病 ,危 害人体健康 。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
中心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 、工业化发展 迅猛 ,机动车拥有量 、建筑工地扬尘量和工业 耗煤量 、工业废气排放量都在不断增加 ,使广
①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全球气候变化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004B32601001) 资助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Qiqihar City
图 1 广州市各月平均灰霾日数 表 1 广州各季平均灰霾日数
季节 春季 (3~5 月) 夏季 (6~8 月) 秋季 (9~11 月) 冬季 (12~2 月)

霾日数 (天) 611 316 819 1318 3214
百分比 ( %) 1818 1111 2715 4216 100
212 灰霾的年代际变化及成因 表 2 是广州市不同年代灰霾出现日数。
90
93
464
719
年平均
210
913
4614
7119
图 2 是广州市逐年灰霾日数的分布情 况 。为滤去年际间的随机变化 ,采用五年滑
动平均对原灰霾日数序列进行了处理 ,同时 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了不同阶段灰霾日数的
趋势系数 (表 3) 。
图 2 广州站 1961~2002 年逐年霾日数图
从图 2 可以看到 , 广州市 40 多年来年 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年灰霾日数趋势 系数为 210 天/ 年 。灰霾日数最低值为 0 天 , 分别出现在 1961 、1967 、1968 、1972 、1975 年 , 最高值为 99 天 ,出现在 1994 年 。
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这一阶段灰霾日数的年
趋势系数为 515 天/ 年 。 (5)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的下降阶段 。
广州市积极实施“青山 、碧水 、蓝天”计划 ,治
— 70 —
理整顿污染源 ,搬迁城区工厂 ,增加绿地面 积 ,努力建设绿色花园城市 ,有效地控制了污 染物浓度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开始下 降 ,灰霾日数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 1997 至 2002 年的年趋势系数为 - 1417 天/ 年 。但值 得注意的是 ,虽然这一时期灰霾日数呈现下 降趋势 ,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关[3] 。本文根据广州 40 多年的灰霾 、太阳总 辐射、日照实际观测资料 ,分析灰霾的年内、年 际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灰霾对太阳辐射和日照 时数的影响 ,以期为广州市灰霾的预测、防治 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1 资料来源 广州地面气象观测站 1961~2002 年的
气象资料 ,包括灰霾日数 、太阳总辐射 、日照 时数 。花都 ( 1961~2002 年) 、从化 ( 1966~ 2002 年) 地面气象观测站灰霾天气日数 。大 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资料来源于广东省志·环
Abstract The multi2time scale st ruct ure and localization characters of Qiqihar’s temperat ure variation are analyzed by Morlet wavelet t ransformation. The result s show t hat t here are not only quasi2bi2 ennial , 42year , 4262year and 82year annual scale periodic change and 402602year decades scale pe2 riodic change , but also marked abrupt change characters in Qiqihar’s temperat ure variation. The 402602year scale periodic alteration of coldness and hot ness occurs in 1924 , 1955 and 1989. Key Words :temperat ure variation time scale abrupt chan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