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有教无类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 (共27张)

概括你从中得到的 认识或启发
达标训练
写一写
孔子的精神和思想感动了 千年,可以根据孔子的经历、 思想、精神等为孔子写一则50 字左右的颁奖词。 (下笔成文,自由速写)
布置作业
①背诵5、7则。 ②在这堂课中,是否有什么触动了你的心弦?
那么赶紧记下来吧,把它整理到你的“素 材库”中去。 ③如果你是老师,你怎样教育你的学生?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 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 “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 仁?” 【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 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 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 ‘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 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 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得上仁吗?” 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
选文4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 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 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 了?”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 “(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 上仁呢?”
明天明天明天还有明天我们应该把握住今天让每个今天都大于小时青春不只是拿书握笔的力量今天编织的双翼决定着明天腾飞的高度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6《有教无类》课件

孔子所说的境域,追求着成圣成贤,忘记贫困的忧恼,所以他乐;虽然家境 富贵,可是他绝不会有骄慢心,处处都能够遵礼而行,在富贵当中也不自知富 贵。换句话说,他将贫富都忘了,心中已经没有贫富的区分。这就是圣人的境 域了。
这段文字启示我们:贫困时不要自卑,富贵时不要骄傲;贫困时要有志向, 富贵时要守礼守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此才能活得从容而有意义。
【课外人物志】 于漪:教文育人 德智融会
于漪,这是一个在谈到新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时 不得不提的名字,也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68年 的从教生涯,于漪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 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教文育人”“德智融 合”等主张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被誉为“育人的一代 师表,教改的一面旗帜”。
【明确】选B。“结合受教育者的地位高下”错,应是结合受教育者的资质水平。
2.从上文看,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材”包括哪两个方面? 【明确】 一是资质水平的不同;二是性情、能力的不同。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进学生的内心,还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庸医杀人不用刀,教师 教学出了错,就像庸医一样,是在误人子弟。”于漪告知青年教师,最重要的 是在实践中不断攀登,这种攀登不只是教育技能,更是人生态度、情感世界。
从教生涯中,于漪总是想方设法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教师与教师 的师徒“带教”方法,让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并形成了全国罕见的“特 级教师”团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含解析

①、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
②、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补充孔子学生的来源: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
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荀子》“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史记》三、有教无类思想根源:首先来自他对人性和教育作用的认识。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其中的"习"指后天习染,包括教育和环境影响.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多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的习染不同,才相距悬远.根据这一认识,孔子曾极具挑战性地认为:"雍也可使南面."(《雍也》)雍即冉雍,字仲弓,孔子的学生.虽然冉雍的父亲是"贱人",但因为有良好的德行,孔子认为他可担当君主之大任.此言一出,对其弟子和后儒影响极大.颜渊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这些肇始始于"性相近,习相远"的认识结论,体现了人生而平等的政治意蕴.孔子认为平民通过教育和实践亦可达致大境界,可以有大作为,这是他把平民列入教育对象的认识基础。
其次,也来自他的仁爱思想。
据《左传·昭公十年》记载,到春秋时期,在统治集团中,仍奉行"人分十等"的等级制度,马夫牛牧等底层民众被列在十等之外,几近不人.而孔子则坚持主张"仁者爱人"。
《论语·乡党》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不问马."马匹是当时的主要运载和耕作工具,历史上有"匹马束丝"换五名奴隶的记载.在马厩工作的,当是马夫和驭者之类.孔子从朝庭下班后发现家中的马厩失火,首先关注的是伤人没有,既体现了他对人的重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优秀教案(1课时4页)-教学文档

有教无类三维目标: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的虚、实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3、认识教育的重要性更认识到学习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文言虚实词,掌握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孔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启发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案帮助解决字词。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1、设计导学案2、制作课件3、布置预习,两两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老师汗颜,做了这十几年的教师,但还在学做好的教师。
所以每一节课都总是期待着能和同学们一同进步。
而今天这节课我尤其期待,因为它让我下面让孔子老人家会让我更明白我如何教,你们如何学。
让我们共同走进《有教无类》。
(设计意图:“导入设计”有意突现“教学生学”,自然引出孔子“教育思想”,以激起学生走进文本、走近孔子的欲望与兴趣。
)二、走进文本,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教师带领学生看学习目标。
2、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合作探究。
以下是学生质疑合作的问题(1-11题都是课后收集。
以下是学生问问题的顺序,上课时是绝不知道的。
):①什么是“有教无类”,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学生合作探究回答,老师板书:有教无类此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难以回答到位,我课前也做了预设,利用课件补充了一些内容。
师总结补充,“有教无类”伟大在三个方面,一是理念的提出。
二是实践。
是平等理念的传承。
投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雍也可使南面。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先秦诸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先秦诸子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观看视频、查阅网络资源等方式,深入了解先秦诸子的思想。
(2)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先秦诸子思想的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1. 学生层次
我所教的高中生在知识层次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学生则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先秦诸子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先秦诸子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6 有教无类10-人教版

思考:
1.这两则选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 想?
2.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正确处理学与思之间的 关系?
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 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 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 得,终是臲卼不安……若读得熟, 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
不忘。
(宋·黎靖德编《朱子 语类》卷十)
选文9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
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而知来者。”
学问之道,通了一样,旁的地方就 很容易。学问门类虽多,然而方法
选文子6、曰: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考: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孔子的回答不一样呢?这则选文 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
结合前面屡次讲子路勇敢、鲁莽、爽直、刚强,这章就很容 易理解。因人施教,担心子路勇猛过头而有生命危险,应该 考虑还有年老的父、兄在。非常具体,通情达理。这就是孔 子的教育,不只是空谈心性,而是结合具体心性而施教。这 种“因材施教”的意义在于对各不相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特殊 性的发掘和实现,注重个体的独特性,这应被看成孔子思想
布置作业
以“我心中的孔夫子”为题 写一篇学习心得
谢谢
的一大特色。
——李泽厚《论语今读》
选文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思考:这则选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 育方法?
启发式教学 举一反三 学者至愤悱时,其心已略略通流。但 心已喻而未甚信,口欲言而未能达, 故圣人于此启发之。举一隅,其余三 隅须是学者自去理会。举一隅而不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一单元 六、有教无类

代词,他
动词,到„„去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四、词类活用 (一)使动用法 1.求也退,故进 之 . 2.由也兼人,故退 之 . 3.三已 之,无愠色 . (二)意动用法 未若贫而乐 . 乐: 以„„为乐 进:__________ 使„„前进 退: 使„„后退
使„„停止 已:___________
六、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 卫灵公》。“有教无 类”的理论依据是“仁”学的人性论。孔子认为人的 本性是善良的,他不承认有外在的君子和小人之分, 只有德行上的君子和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道 德理性,可以用教育方式去诱导,去启发,教育者应 以教人为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应拒绝品德有缺点的 人接受教育,应不管贤愚,一视同仁,循循善诱。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评析] 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
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 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 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了。 在这里,孔子提出了“启发式”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方 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做法。要求学生能 够“举一反三”,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 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 响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
了什么关系?
[明确] 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告诫人们只有将学习与
思考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成功。
应用体验之旅见课时跟踪检测(六)
[问题1] 什么?
选文3中,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
[明确]
子路为人鲁莽,孔子让其沉着冷静;冉有为人犹豫退
缩,孔子让其大胆实践。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论语翻译《有教无类》原文与译文1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 2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 3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 (1)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2) ,故退之。
”【注释】 (1) 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2) 兼人:好勇过人。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 4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 (1)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2) 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子曰:“忠矣。
”曰:“仁矣乎?”曰:“。
焉得仁?”“崔子 (3) 弑 (4) 齐君 (5) ,陈子文 (6) 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焉得仁?”【注释】 (1) 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宰相。
子文是楚国的著名宰相。
(2) 三已:三,指多次。
已,罢免。
(3) 崔文:齐国大夫崔杼(音zhù)曾杀死齐庄公,在当时引起极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1.通假字
“说”通“悦”,喜欢,高兴 于吾言无所不说 ________________ . —————————————————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一词多义
温故 旧的知识 而知新 . ①故 轩东故 尝为厨 旧时,从前 . 衰老,衰退 暮去朝来颜色故 . 广故 数言欲亡 特意,故意 .
提示 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 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推 进当时的政治和教育发展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孔子第 一次使得教育的目的得以明确,那就是要立足于提高全
民族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本文在表达思想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借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思想。 在本文的具体行文中,借助了许多具体的事例来表述教育 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如第3 则中孔子对公西华所提问题
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6)注重师徒切磋。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 相互切磋,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 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 启发时,他都会很兴奋。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回也非助我者也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②其斯之谓与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③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④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
大哭;生气的时候,他不是和风细雨,而往往是雷霆万钧。
“学而时习之”,孔子是在那里微笑;“有朋自远方来”, 孔子会在那里开怀大笑。得意弟子颜回、子路死的时候,孔 子都曾经号啕大哭,喊着“老天这是要我的老命啊!”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论语·先进》),《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颜回死的那次痛
的回答,就阐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分类教学思想,第4则
中与子张的谈话就阐明了“忠”“清”和“仁”的界限区 别。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文本审美
《论语》中孔子形象的塑造
《论语》塑造的是群像:颜回的好学深思,子路的率真
勇敢,子贡的尊师练达,曾皙的从容超逸,即使是性格 面目不清楚,只是被孔子骂过一回的宰予、樊迟,都能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3.古今异义 ①中人 以上,可以语上也 ..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 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到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做一个父亲爱 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 种种人际关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呢? 作为某族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敌国,作为某
一宗教的信徒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
损了你的利益的人,这有什么难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 局限,不受狭隘的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 宇宙之父的胸怀,爱宇宙间的一切生灵。
举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兼词,之乎 闻斯行诸 . 枉 兼词,之于 ③诸 举直错诸 .
吾妻归宁,述诸 小妹语曰 副词,众多,各个 .
罢免 三已 之 . 停止 学不可以已 .
④已 已而,然后 庭中始为篱,已 为墙 .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语气词,矣 .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练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
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 二者不可偏废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见Word版活页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
值。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重点突破
本文涉及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
请一一分析。 提示 方面: (1) 平等的教育观念。这一观念主要通过“有教无类” 这句话来体现。其中的“无类”,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 的人都施行教育;二是不管品行善恶、习性优劣,对所 本文涉及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当然,这些形象中,
最为成功、最为丰富也最能感动人的还是他们的老师 —— 孔子。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孔子首先是一位文化名人。但他又不是一个学究式的文化名 人。他因为出身低下,做过许多事情,所以“多能鄙事”, 吹拉弹唱,无所不通;他虽然宣扬礼仪、极力反对暴力,但 他本人是武士之后,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他做过官,为了 兜售自己的政治学理论,他两度领着一帮学生周游列国,一 走就是几年、十余年;他早年就开始创办私人学校,开门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6.文白对照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5
子曰:“ 不 愤 孔子说:“教导学生,如果不是弟子想努力弄明白某个问题
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 从实际出发的理念。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 须从受教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 性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是孔子教育弟子 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求的回答就会有所不 同。
(3) 注重启发诱导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 考。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会去开导;思考 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去启发。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 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灵
活运用,融会贯通。如果学生做不到这些,他认为这样的 学生就不必再去教了。 (5)注重学思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 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书·陆徽传·荐朱万嗣表》 赏读:洁净的心地与不知足的贪婪争相撞激,而寒霜 般洁白坚贞的情怀与可嘉的晚节相映而更加美盛。
病中必有悔悟处,病起莫教忘了。
——清·申涵煜《省心短语》 赏读:人在患病的时候,一定会有许多悔过觉悟的地 方,但愿病好之后不要忘了。
六
有教无类
哲思短章
爱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 与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仇恨?因为利益的争夺,观念的 差异,隔膜,误会,等等。一句话,因为狭隘。一切恨 都溯源于人的局限,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 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方。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
学,广收弟子,“三盈三虚”,也有过波折;他研究古代文
献,领域涉及政治制度、历史、文学、音乐等。这么一位涉 猎广泛、阅历丰富的文化名人,若是用常见的文学作品形式 去刻画,去描写,一定会是洋洋洒洒的一部大著作。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但是,孔门弟子毕竟与众不同,他们竟然只用一两万字 的篇幅,以记录孔子片言只语的轻巧无比的方式,就给
哭,是有弟子在跟前的。 大概是看着老师一直在哭泣,弟子
就劝他,说老师已经表示过伤心了,不需要一直伤心下去。 孔子就说:“我真的太伤心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伤心,还 为什么人伤心呢!”读《论语》,看孔子发怒是一件有趣的 事情,具体情形已经不得而知,现在所能知道的就是其语言 的精辟、恶毒、有力。学生偷懒,大白天睡觉,他破口而出 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身为君子,咒 骂时,也是词儿一套一套的,“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
不 启 , 不 悱 却还没有弄明白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弟子想表达某种意 不 发 。举一 隅 不 思却表达不出来时,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 以 三隅反 ,则 不 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 复 也。” 次去教他。” (《论语· 述而》)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