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工作模式
无偿献血志愿者日常服务模式

无偿献血志愿者日常服务模式
无偿献血志愿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他们通过为血站服务,宣传献血意识等方式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日常服务模式的介绍:
1. 宣传教育:无偿献血志愿者通过各种渠道为公众做好献血知识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提高公众献血的意识和积极性。
2. 流程引导:志愿者在血站协助工作人员完成现场登记、资格审核、采血等流程,让献血者了解整个献血流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 服务支持:志愿者为献血承担部分非医疗服务工作,例如,宣传物资准备、献血前后护理、献血过程中解答献血者的问题等,旨在让献血者在整个流程中感受到周到的服务和关爱。
4. 经验分享:献血资深志愿者通过一个个成功的献血案例,推广出新的献血经验,并有助于带动更多献血者响应献血号召。
5. 联谊活动:无偿献血志愿者经常和同志愿者组织新鲜、创意的社交、普及活动,让志愿者彼此之间互相认识,并在爱的合作中建立友谊与信任。
以上是无偿献血志愿者日常服务模式简要介绍,志愿者们的付出推动着献血事业的发展,志愿者们的奉献是献血事业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
探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模式、效果

Original articles论著CHINA HEALTH INDUSTRY DOI:10.16659/ki.1672-5654.2020.34.011探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模式、效果金孟民山东省血液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效果。
方法该血液中心于2019年1月起加强对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比较加强管理前后1年的志愿服务不满意事件发生率、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有效运行率。
结果加强管理后,血站志愿服务不满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加强管理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的有效运行率高于加强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志愿队伍的管理有助于稳定无创献血志愿队伍,可促进队伍的科学发展,献血者感到更满意,其应用价值较高遥[关键词]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伍;管理;制度规范[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20)12(a)-0011-03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Effec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 TeamsJIN Meng-minShandong Provincial Blood Center,Jinan,Shandong Province,25001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effec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 teams.Methods Since January2019,the blood center has strengthened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 teams, and compared the incidence of unsatisfactory volunteer service incidents before and after one year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rate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 teams.Results After the management was strengthened,the incidence of unsatisfactory incidents in the blood station volunteer servic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management was strengthened,and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rate of the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service team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voluntary blood donation teams can help stabilize the non-invasive blood donation team,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team,and make blood donors more satisfied.Its application value was high.[Key words]Free blood donation;Volunteer service team;Management;System standard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以及献血过程中的服务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军队血站应急血液储备模式之探讨

军队血站应急血液储备模式之探讨发表时间:2013-07-23T11:18:55.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张立福任红[导读] 军队血站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血液储备模式,是提高血液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张立福任红(解放军第88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军队血站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血液储备模式,是提高血液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军队血站实际和新形势下应急血液保障特点,笔者就如何做好应急血液储备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战备库建设、壮大流动血液储备规模及做好应急血液轮换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军队应急保障血液储备模式【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078-02 1 统一认识,理清应急血液储备工作思路1.1 提高思想认识血液是应急事件伤员救治的必须品,应急情况一旦开始,就可能集中发生批量伤员,用血量将会成倍增加,若不做好必要的储备,则难以满足应急事件初期的血液需求,从而影响到卫勤保障的质量和效果[1]。
因此,军队血站要充分认清形势,增强应急血液储备工作的紧迫感,把血液储备工作当作卫勤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军队血站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提高对血液储备工作的认识水平,为做好血液储备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2 理清储备思路军队血站要深入学习各级领导关于战备血液储备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相关法规,紧紧围绕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血液保障原则,结合军队血站的保障实际,遵循整体规划、平战结合、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用旧储新、安全高效的原则[2],明确血液储备工作的目标、任务、标准和要求,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制度,加强调控,务求实效,研究制定本单位应急血液储备的建设标准和制度,探索构建军民结合的血液供应和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血液储备建设的路子。
2 加大投入,提高应急储备血液保障水平2.1 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
血站开展核酸检测介绍

数量:约84742份(2010.6-2011.4.21) 结果:HBV-DNA阳性13例(1/6517)
HIV-RNA阳性1例
总结:2008.8-2011.4.21检测数据
总共检测约238428万份标本
2008.8~2011.4.21检测数据
EIA全部合格的全血及未经过EIA检测的血小板
8 检验科核酸实验室异常结果分析报告
LNBC/D-618-JY
9 检验科核酸实验室质量控制记录
LNBC/D-621-JY
10 检验科核酸检测报告单
LNBC/D-622-JY
11 检验科核酸检测原始记录
LNBC/D-623-JY
12 辽宁省血液中心检验科核酸实验质控图
LNBC/D-625-JY
版本号 0/A 0/A 0/A 0/A 0/A 0/A 0/A 0/A 0/A 0/A 0/A 0/A
离心时间 4小时内
计算机控制—保证标本、血液同源
标本采 集人员 采用 PDA 对 血袋、 标本管 等实物 进行核 查
离心处理
1、标本采集后离心
离心处理
2、标本接收后实验室再离心
标本接收时质量检查
实验室对标本采集的控制是否有效?
采取系列措施:
专人负责标本质量检查,标识不合格标本 通过血袋血型检测发现与血袋不同源的标本 对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标本,慎重给予检测结论 增加阳性标本的血袋再留样检测 计算机核对实物信息及数量等
第一阶段:科研,2003年
项目:HCV 形式:科研 数量:8万份
第二阶段:常规检测,2008.8- 2010.5
项目:HBV、HCV、HIV 09.7月前---检测全血 09.7月后---增加血小板检测
血站工作计划

血站工作计划工作计划:1. 捐献者招募和信息登记:- 设计宣传海报和传单,以吸引更多的捐献者参与。
-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和鼓励人们加入捐献行动。
- 设立捐献信息登记表,以便捐献者提供所需的个人和医疗信息。
2. 捐献者筛查和血液检测:- 对捐献者进行初步筛查,包括体检和血液压力测量,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捐献条件。
- 采集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并进行相关的血型和疾病筛查,确保血液安全性。
3. 血液储存和管理:- 对血液样本进行标记和分类,确保完整和准确的记录。
- 设立血液储存冷藏设备,以保持血液质量和保存期限。
- 建立电子数据库,记录捐献者信息和血液库存情况。
4. 捐献者关系维护和感谢:- 建立捐献者联系数据库,及时与捐献者沟通和提供相关信息。
- 组织捐献者感谢活动,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 制作捐献者证书或相关奖励,以鼓励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5. 合作与宣传:- 寻求与其他血液供应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以确保血液需求的充足。
- 配合媒体机构,通过宣传报道和采访,提升公众对血液捐献的关注和意识。
6. 监督和评估:- 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整个血站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符合相关要求。
- 定期组织内部会议,讨论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7. 应急响应:- 建立应急响应计划,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紧急需求。
- 培训工作人员,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应急处理技巧。
8. 数据统计和报告:- 定期分析捐献者数据和血液库存情况,生成统计报告。
- 向相关监管机构提交工作报告和统计数据,以确保工作的透明和合规性。
注意:以上计划仅为参考,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可根据血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

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及防护措施[摘要]血站是不以盈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
血站工作人员在采集、制备、检验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未经检验的血液,存在职业暴露风险,本文主要对血站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指出与之对应的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的伤害降到最低,确保血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血站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接触的是血液,这决定了可能暴露于传染病感染的危险中[1]。
血站不仅要保护好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也要保护好,引起血站职业暴露的风险有许多,但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风险,做好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1血站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1.1 针刺伤、锐器伤团体采血时,一定空间内献血者和工作人员人数较多比较拥挤,行走过程中,不慎碰到正在穿刺采血的工作人员,从而导致针头误插到采血护士身上,发生刺伤。
血液制备过程中,由于无菌接管机、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血浆智能穿刺仪的广泛使用,制备过程中直接针刺伤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在每日处理医疗垃圾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医疗垃圾渗漏,存在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检验人员在医疗垃圾的收集交接过程,也存在工作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1.2皮肤黏膜污染皮肤黏膜污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不强,总以为医护人员与传染病人直接接触,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而自己采集的是经过初筛的血液,并且血液储存在密闭的血袋中不会发生渗漏,在操作过程中不主动佩戴防护用具,血液发生渗漏后污染皮肤黏膜。
由于血站大部分科室还是流水线工作模式,采集、制备、检测的过程中,发生血液渗漏后,为了不影响下一步的工作程序,工作人员未及时更换污染的工作服手套,操作台面、地面、设备消毒不规范,导致皮肤黏膜污染。
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董荟茗【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2页(P263-264)【关键词】血站;业务档案;管理【作者】董荟茗【作者单位】辽源市中心血站,吉林辽源1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3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无偿献血工作和血站业务深入发展,采供血业务量和工作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人们对血液安全、血站管理和血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一形式下,血站既要提高采供血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又要保证采供血过程的可追溯性,因此对业务档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血站在采供血工作中产生的各档案资料,如献血者信息登记表、血液检测结果报告单、实验记录、血液保存信息、血液发放信息等,是血站日常业务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一个地区输血事业发展的历史记载,同时又是提供采供血过程可追溯性的有力保障。
在血站档案管理中,要做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保持高度一致、相互补充。
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纸质档案是传统的保存方式,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效、最具法律效力的保存方式。
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资料,如:献血者登记表、血液检测报告单、血液出库单等重要表格,还有在血液加工、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表格需要操作人员亲笔签名的单据,这些都是必须保存的业务资料。
要做好保存,必须进一步加强单位领导、档案管理人员和各业务科室工作人员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血站业务档案管理方面的标准,因此,血站业务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管理不规范、归档文件不齐全等现象,甚至造成因档案管理不善,在输血引起的诉讼中不能举证而导致败诉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血站业务档案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只有单位领导充分重视,各科室认真抓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每一环节,形成人人重视,齐抓共管,才能保证业务档案的完整归档,安全管理,有效地提供利用。
规范行业标准,正确划分归档范围,使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

国卫医函〔2019〕98 号附件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 版)2019 年4 月前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 版)》自施行以来,对促进血站规范化管理,实现并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提升血液质量安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不断适应血站技术发展要求,我委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规程进行系统梳理,按照保留现有体系框架、追踪前沿技术发展趋势、逐步提高标准要求、确保血液质量安全和献血者权益的思路,对规程进行修改完善,组织制定了《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 版)》(以下简称《规程》)。
本《规程》正文包括献血者健康检查、血液采集、血液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和质量控制等6 个部分,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做出相应规定。
其中一些原则性规定,血站在制定本单位操作规程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
以“宜”表述的内容为推荐性内容。
本《规程》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供血站参考。
各血站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编制适合本血站使用的技术操作规程。
如有关血液标准、规范与《规程》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以《规程》规定为准。
本《规程》自2019 年9 月1 日起施行。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 版)》同时废止。
为不断提升血站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规程》将每3 年修订1 次。
目录1 献血者健康检查 (1)2 血液采集 (4)3 血液成分制备 (12)4 血液检测 (22)5 血液储存、发放与运输 (39)6 质量控制 (46)附录A 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硫酸铜目测法) (58)附录B 血液检测方法的确认 (62)附录C 血液检测试剂(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试剂)进货验收与放行记录表 (79)附录D 检测过程的性能监控 (80)附录E 微板法ABO 血型定型试验 (86)附录F 血液质量控制检查方法 (88)附录G 血袋标签确认方法 (101)附录H (资料性附录)血站使用的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目录 (103)附录I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105)1 献血者健康检查1.1 导则按照国家有关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见附录I)的规定,对具有献血意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做出是否适合献血的结论,保障献血者健康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站工作模式
站内标准工作模式
工作流程分析:
献血员到站内献血,首先填写献血登记表,采小血,然后进行体检,体检完毕后对献血员抽小血,然后对血员进行初检,初检完毕后,再对所有的血员决定采血权,通知采血室采血,血液采集完毕后可以同时进行分成分、复检、入待检库,复检合格后,血液可以核对入库存库,最后可以出库到医院或出库到成分科制备成分,对待检库和库存库中的血液因质量问题需要报废的,必须通过质检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后才能报废。
站内初筛工作模式
工作流程分析:
献血员到站内献血,采用快检法工作模式,首先填写献血登记表,然后进行体检和初筛项目检验,合格后允许采血,对采集的血液入待检库,然后分成分和进行初复检测定,检测完毕后对血液核对入库存库,最后可以出库到医院或出库到成分科制备成分,对待检库和库存库中的血液因质量问题需要报废的,必须通过质检部门进行检测,确认后才能报废。
站内采供血系统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