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三峡》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谁喜欢旅游?)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

播放《三峡风光》(配解说词)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多媒体:题目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⑴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⑵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关键要闯过字词关?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__āng)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ān) 飞漱(shù)长啸(__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3、闯过这一关,就能流畅地朗读文字了。

可是要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请看大屏幕)⑴根据标示的节奏,自由朗读,遇到困难,可以同桌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⑵大家读的都很好,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⑶全般齐读(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好,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韵律美,可要读出感情,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

郦道元《三峡》教案优秀6篇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⑴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⑴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精选4篇)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精选4篇)

初二语文《三峡》教学设计(精选4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阙嶂曦襄溯 ? 属引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2>句子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并板书: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峡》教学设计优秀6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

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

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

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

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

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 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长江三峡又名峡江或大三峡,位于中国重庆市、恩施州、宜昌市地区境内的长江干流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编辑为大家分享的《三峡》教案(4篇),仅供借鉴。

课文《三峡》教学设计篇一《三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读—品析—欣赏—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请学生要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2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三,解释重点词语: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绝山献(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的景物及相关语句。

板书: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色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山和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学设计]《三峡》优秀教案
一、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四、教学步骤
(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
(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
【设计说明】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对文中词句理解有障碍的小组,可以请其他组帮助,也可以与老师交流。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将比较枯燥的文言文翻译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词句。

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2.各小组展示所编的导游词,教师视情况进行评点,学生推选出最佳小组。

3.分析体会文章写景特点
提问:大家刚才在写导游词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写景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能不能给大家分析一下?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写景顺序,如:按照景物先写山,后写水;按照季节由夏春冬一秋。

学生分析词句时,教师可伺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五)再次播放《三峡风光》光盘
让学生学习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见到的景色,或谈谈观看风光片与读郦道元的《三峡》的不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美景或你所游历过的山川名胜。

2.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根据课文画一幅三峡风光图。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