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明代甜白釉瓷器是明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瓷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甜白釉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纯白明亮甜白釉瓷器的釉色纯白明亮,通体洁白如玉。
这是由于明代甜白釉瓷器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胎完全熔化,釉层充分融合,釉色均匀一致。
同时,瓷器表面的釉层厚度适中,不厚不薄,使得釉色呈现出纯白明亮的效果。
二、釉质细腻润滑甜白釉瓷器的釉质细腻润滑,手感光滑细腻。
这是因为明代甜白釉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胎和釉层充分融合,釉质细腻均匀。
同时,釉层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烧制后的瓷器表面光滑润泽,给人以触感舒适的感觉。
三、造型简洁典雅甜白釉瓷器的造型简洁典雅,线条流畅优美。
明代甜白釉瓷器在造型上注重简洁,追求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和谐。
无论是瓶、罐、盘、碗等各种器型,都以简洁典雅的造型为主,给人以美感和艺术欣赏的享受。
四、纹饰独特精美甜白釉瓷器的纹饰独特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纹饰多样,包括刻花、划花、镂空等多种工艺,纹饰线条流畅,线条精细,图案繁复精巧。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人物、山水、动物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展现出明代瓷器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
五、器形多样化甜白釉瓷器的器形多样化,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各种形制。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器形设计时尚多样,既有传统的宫廷式器型,也有民间生活用具式器型,丰富了瓷器的种类和用途。
六、文化内涵丰富甜白釉瓷器的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明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文化繁荣发展,这些社会文化因素都影响着明代甜白釉瓷器的制作和装饰。
甜白釉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明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
总结起来,明代甜白釉瓷器以其釉色纯白明亮、釉质细腻润滑、造型简洁典雅、纹饰独特精美、器形多样化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明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类。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明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篇章。
故宫藏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鉴赏

故宫藏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鉴赏
永乐年间,景德镇所制一种白瓷,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白,迎光透视呈肉红色,给人甜甜的感觉,故称“甜白”,也叫“填白”。
这种甜白瓷,反映了永乐皇帝朱棣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当时工匠的高超制瓷技艺。
本文展示的是台北故宫珍藏的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
明代永乐年间甜白釉瓷器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时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纯洁、更滋润、更剔透。
因此,更令人爱不释手。
永乐甜白瓷之所以与其他白瓷不同,是因为工匠们在瓷胎时增加了高岭土的比重,以固定造型;精洗原料,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配料中增加铝氧含量,提高烧制温度与瓷胎强度;改进装匣支烧方法,提高成品质量。
工艺的改革,让白瓷面目一新。
又甜又白的甜白瓷,其足边和折角积釉处还常常闪烁灰青色的光泽,让人观之叫绝。
白里透白的永乐甜白釉瓷器

白里透白的永乐甜白釉瓷器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
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甜白釉瓷为明代永乐朝御窑厂创烧的一种洁白的釉色瓷。
通俗地说就是在极薄的胎体上,施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白色乳浊釉,再高温焙烧还原出成色极白的莹润釉色,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和甜净之意,故称甜白釉瓷。
白瓷,在永乐一朝,终于达到了白里透白、与众不同。
这种白,去除掉了一切可以呈色的杂质,从根本上摆脱了“闪青”的影响,成为后世白釉的楷模。
这种白瓷,还获得了瓷器史上,仅有的一种通感的称谓-“甜白”。
没有别的瓷器可以享有这样的殊荣了,“甜”,居然用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口感,来形容它的温润美丽。
永乐甜白釉器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胎体迎光透视,呈现极浅淡的粉红色;二是釉面积釉处呈虾青色。
永乐甜白釉是古代白瓷的顶峰,与宣德炉齐名,“后世一直试图超越未果,索性就将其视为榜样”。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朝都大肆烧造过白瓷,但是始终无法比肩前辈。
明永乐一朝,宫廷重白瓷。
单色白釉器属永乐重要瓷品,其釉色乳白,温泽柔和,于白瓷中形成独特风格,谓之“甜白”。
甜白釉器,重凝润丰厚,莹亮光致,所用瓷土,提炼精纯,铁钛含量极低,釉料主要由釉石制成,而不用釉灰,故成器明显有别于其他时期瓷品。
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出土永乐之品,多为甜白釉瓷,然而甜白器传世者较青花瓷更罕,可见此类器烧制极其艰钜,必严格择选,至釉色完美者,方能入贡。
明时期,为迎合永乐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钟爱白玉及白瓷,御窑因此致力发展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比其它白釉含氧化钙量较低,含氧化钾量较高;至于胎体则含氧化铝较高,烧成温度亦较高。
因此无论胎体或釉色均较其它白瓷洁白,釉面亦与别不同,表现柔滑润莹,没有青白釉的玻璃质感。
甜白釉面有无数小气泡,平均分布于釉中,当光线穿越时,散发出玉质般的晶莹。
甜白瓷若加上划花工艺,整个会形成一种镜中花、水中月的飘渺意味,很为现代人所钟爱,拍场上明代永乐甜白瓷屡创天价。
明代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和瓷器鉴赏

明代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和瓷器鉴赏“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永乐白瓷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瓷”。
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
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甜白釉瓷是由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创制的一种高白度瓷器,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
甜白釉瓷器釉下暗花用肉眼难以看出,但通过侧光、放大镜或者灯光透视等,却隐约可见,使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变化感,给人以亦幻亦真的感觉,所以也叫填白工艺。
“宣德”款甜白釉鸡心碗高8.4、口径16、底径4.2厘米,侈口,深腹,斜弧壁,外底有凸脐,小圈足。
内外施甜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灰,釉质滋润均匀。
圈足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款。
永乐宣德甜白釉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高19.7cm,通流长16.7cm,足径7.5cm。
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
阔颈,鼓腹,瘦底,圈足。
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
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
此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
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4.5cm。
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
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净,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亦有写作“填白”的。
“填白”本是一种工艺,即于红、蓝等一色釉地上刻留花纹后填入白釉)。
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
厚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为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看出纹饰或款字来,因此,往往真品反而不如仿品的纹饰、款字清晰。
厚釉的釉面有平与不平之分,不平的釉面侧视如阴云密布的云层向下垂堆,釉表面微显灰暗之色。
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不论薄釉厚釉,永乐白釉器都有一个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
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
常见的康熙仿品有白釉葵瓣口碗、高足碗等。
流散在国内外的不少康熙仿品,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永乐白釉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灰青光泽,釉面偶然出现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
白釉瓷较难鉴定,应当格外谨慎。
永乐白釉器的特点固然突出,但嘉靖白釉瓷的胎釉与之相类似,最易混淆。
如果对永乐时的器形特点掌握不准,往往会被嘉靖白釉瓷所惑。
以下几种嘉靖白釉器易混淆于永乐,特录于此,以供参考:明永乐白釉葵花口碗白釉暗花双凤纹碗:厚胎,撇口垂腹,呈墩式;里壁暗刻云龙或双凤纹额,内心有三朵如意云呈“品”字形排列,外腹下暗刻莲瓣纹。
永乐和嘉靖时都有此器,差别甚微,难以区分。
但嘉靖器物胎厚体重,圈足高深,器足修饰不平,特别是釉面中偶有黄褐色斑点,而永乐器的釉面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齐。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白釉暗花盘:撇口、浅腹,圈足,厚胎,纹饰多缠枝莲或双凤,其风格如同上面的白釉双凤碗。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甜白釉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由于永乐白釉瓷器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景德镇甜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
甜白釉瓷器在清代还有烧造。
明代永乐白釉执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八方烛台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双耳扁壶明代永乐白釉双耳扁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盘口兽耳颈瓶明代永乐白釉盘口兽耳颈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明永乐甜白釉,乃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创烧的一种白釉瓷器。
甜白釉之釉极为莹润,能照人影,其比元代枢府窑卵白釉有更为明显的一种乳浊感。
其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晶莹如玉的白釉,从而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故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美誉,遗存至今乃明代瓷器十分珍贵之品种。
而在中国传统饮茶器皿中,最为典型,流传最久的当为那有名的盖碗三才杯。
盖碗三才杯乃瓷制,由杯、盖、托,三件成一套完整器。
据载,其器形始于唐,成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和民国直至今天仍在使用。
盖碗三才杯,同时也是典型的日用器皿,加之是三个单独的组件,因此,具有易损或难于整套完整保持长久的特点。
亦今为止,可作为古瓷属性之三件套完整器遗存的,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所烧造,往前推至清三代,亦有完整器遗存,但是,都十分少见,甚是珍贵难得。
而在明代同样流行的三才杯,则因年代更久,相对已经更为罕见。
而历史以来,无论多么珍贵的瓷器,其因遗存形式的不同,而可得以长久存世,此乃不难理解之道理。
其中,数百年以上时间遗留下来的完好完整古瓷,遗存的主要形式是入窖藏(或埋藏)、外运外销沉船入水、入墓陪葬三种。
除此之外,瓷器外销到国外或者赏赐附属国后的遗存,也不外乎上述三种主要遗存形式之一。
完全传世三百年以上的瓷器可谓很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因此,无论什么器形抑或胎体厚薄的瓷器,得以完整保存下来,都有可能,无需大惊小怪矣。
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愚帐中所藏的“永乐年制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完整器,不仅存世可能,而是实实在在,可谓十分的珍贵难得。
此套永乐甜白釉三才杯,亦今为止属于首次公展亮相,之前无论宫馆洋博,皆未见有藏。
故而,今日赏瓷,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并遣之于博客公展于世,以此实物说话并证之矣。
鉴赏此杯。
其为典型的盖碗三才杯,杯、盖、托,三件完整,杯体口径9.8厘米,无暇无疵。
但见其浑身凝脂般的釉色雪白,釉水匀称,质如白玉,光泽更是无比滋润柔和。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湖北祖恩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永乐甜白釉胎体细薄,上面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一种甜的感受”。
严格的说,白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而且厚度仅0.3毫米左右。
不可能有玉的质感。
中科院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盘化学成分检测,其中白釉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玻璃的一系列性能如透明度等,主要由二氧化硅的含量决定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二者相近,白釉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铝可提高釉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折射率。
可减少釉层的脆性及烧制过程中釉层的流动性。
玻璃及白釉中没有产生玉质感的矿物成分。
至所以能使人们产生玉质感受的主要是胎质。
如上世纪90年代,福建德化瓷塑艺术家林眭殿掌握20多吨产于德化根竹坑的极品高岭土,以此极品高岭土为胎,创造了著名的“爱德华玉”白瓷,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1,永乐甜白釉瓷的制成材料。
明永乐甜白釉瓷的胎骨是用当时官窑控制的麻仓土制作的。
元代孔齐在“至正直记”中对麻仓土制作的瓷器有“白而莹”的描述,就是说该瓷器不但白,而且有宝石光。
在瓷器上再施以透明的无色釉,又因为釉中含有氧化铝较大,具有较好的折光效果,能使釉层看上去更厚、宝石光更显柔和温润,胎釉二者相得益彰,“甜”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麻仓土与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有相同的特征,所制造出的瓷器都有玉的质感,都很白,可以说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是现代的“麻仓土”。
麻仓土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极品高岭土,这两种土中伊利石、埃洛石、地开石、叶腊石等伴生矿石的含量比一般高岭土的含量要高一些,因为这些矿石能使瓷器增白,且具有珍珠及油脂光泽。
2,明永乐甜白瓷的鉴别明代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
清朱琰【陶说】“……县境内吴门托新土,有糖点者为麻仓土尤佳”。
糖点为三氧化二铁,白玉是伴生矿物的集结,铁实际上是一种杂质,在官窑生产的元青花中的釉面有“铁锈斑”,坑坑洼洼,在露胎处几百年又能形成火石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博文中展示的是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甜白釉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由于永乐白釉瓷器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景德镇甜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
甜白釉瓷器在清代还有烧造。
这十三件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是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物,因年代可靠,学术价值高,享有最权威的断代标尺,最为可靠的物证资料。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四系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执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八方烛台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