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 儿童语言

合集下载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儿童语言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6章-儿童语言

龄增长而降低。
编辑课件
18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 在zh、ch、sh、z、c、s上,还有g、n、r。 3-4岁幼儿常常发音不准,口齿不清。
原因: (1)生理构造:舌头太大;舌系带太紧 (2)生理成熟:言语听觉和运动觉分化不足 (3)语言环境 其它:脑瘫、弱智等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各类句子中,简单陈述句占97%; 疑问句、否定句、复合句寥寥无几。 句子长度不断增加:1-2岁说1-2字句子;2.5岁: 3-4字句子;3岁:6—10字的句子。
编辑课件
9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1)儿童掌握不同词类的顺序 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多,虚词少。 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妈妈抱”、“爸爸班”
词汇: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
其它词类如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较 少,但逐步出现并增加。
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词类的出现是语言表达上 的进步。(“妈妈真好!”)
编辑课件
7
三、完整句阶段(2-3岁)
1.能说完整句(简单完整句);复合句萌芽; 2.词汇量迅速增长:1000个词(有争议),掌握词
---副词、代词、数词 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掌握的较 晚。
编辑课件
10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 (50%),其次是动词(20%)、形容词 (10%)、数词、量词
连词: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思维的逻 辑性,思维的清晰程度有关。
(2)词类的运用(词频)
①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②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第一节 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活动进行积极的 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同 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化, 所以,婴儿期的咿呀学语也越来越朝着正确 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完整版)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基本理论:1、环境论.2、先天决定论.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重点要点

一、绪论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容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动作、语言、思维、记忆、情感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人物:高尔顿、主复演说的霍尔评价:片面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用。

环境决定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金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共同伦决定: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斯腾:心理发展是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儿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折中调和。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而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示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间窗口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即社会性依恋行为的“关键期”。

目前较为综合的看法是:心理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也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

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48,52周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诞生标志,西方与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5、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跨文化研究概念及优缺点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语言习得

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语言习得

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语言习得语言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儿童的语言习得过程在发展心理学中备受关注。

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为流利的语言用户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和交流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理解和掌握儿童语言习得对于了解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阶段。

在早期,婴幼儿通过听觉和运动经验来感知和理解语言。

他们开始注意到语音的差异以及语言的节奏和重复模式。

在此阶段,儿童还没有开始发出自己的语音,但他们已经开始认知和理解语言。

随着儿童的发育,他们逐渐开始使用单词。

一般在1岁左右,儿童开始试图模仿他们听到的语言。

通过观察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儿童学会将具体的事物与特定的单词相关联。

这是儿童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逐渐开始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构建出更为复杂的句子。

他们开始学习和运用语言规则,包括词汇的形态、词序和语法规则等等。

这个阶段表明着儿童对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并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沟通。

在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和社会互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环境的丰富性和质量对于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儿童在早期没有暴露于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他可能会在语言习得上遇到挑战。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与儿童的互动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还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在学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儿童语言习得还受到认知发展和社会情境的影响。

例如,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的不同阶段会对语言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语言的认知和运用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促进儿童语言习得。

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表明,儿童语言习得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研究儿童语言习得对于帮助儿童充分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交流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六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问题:1.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4.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从这一章起,我们开始进入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部分的学习。

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弄清“认知”和“认知发展”这两个概念。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人)的特征和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及自身的意义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

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所谓认知结构的变化,指的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所谓认知能力 (即智力)的变化,则是指儿童认识活动各方面的“能力特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形成。

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如果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待整个认知过程,那么,“认识自感知始”这一点,就变得更加清晰。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和使用的过程,有点像计算机的整套运作程序。

在这个程序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二个环节。

而人接受信息是靠感觉和知觉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感知觉这个联系大脑和客观现实的通道,“心理”就会为成一片荒宪'的沙漠、一个沉寂的死港。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呢?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

尤其是感觉,它仅仅是身体内部或外部某种刺激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进而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一种单一的心理映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1.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1.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儿童认知发展2.1 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2.2 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3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2.4 认知发展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三章: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3.1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3.2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3.3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因素3.4 情绪和情感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作用及教育启示第四章:儿童社会性发展4.1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概念4.2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4.3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和特点4.4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适应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五章:儿童人格发展5.1 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概念5.2 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理论5.3 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点5.4 人格发展对儿童行为和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六章:儿童语言发展6.1 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概念6.2 儿童语言发展的主要理论6.3 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和特点6.4 语言发展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七章:儿童智力发展7.1 儿童智力发展的基本概念7.2 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理论7.3 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和特点7.4 智力发展对儿童学习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八章: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8.1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基本概念8.2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主要理论8.3 儿童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8.4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对儿童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教育启示第九章:儿童心理健康与发展9.1 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9.2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9.3 儿童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9.4 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及教育启示第十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0.1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0.2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10.3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10.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第十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方法11.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的基本概念11.2 常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评估工具11.3 评估儿童发展心理学时的注意事项11.4 评估结果的解释与应用第十二章:典型发展障碍与干预策略12.1 发展障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2.2 典型发展障碍的特点与诊断12.3 针对发展障碍的干预策略12.4 家庭、学校与社会在干预中的作用第十三章:文化视角下的儿童发展13.1 文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3.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发展特点13.3 跨文化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应用13.4 文化多样性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启示第十四章: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实践14.1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4.2 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教学策略14.3 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4.4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展望15.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15.2 科技发展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15.3 跨学科研究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性15.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家庭、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基础知识:1、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

2、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3、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

基本理论:1、环境论。

2、先天决定论。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基本技能:1、掌握语言产生的准备、语言理解的准备、语音的发展、词义的发展。

2、学会掌握句子的发展、语言技能的发展、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儿童是如何掌握如此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技能的,对于该问题的了解,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珍贵资料,如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儿童语言讲稿矣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很多帮助。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儿童获得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特征,例如儿童年龄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儿童环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等。

再次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教学主要:以讲授和自学相结合。

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的产生和理解能力的获得。

主要指口头语言中的说话和听话。

言语是双向的活动过程,包括对语言的接受和发出。

但是在儿童言语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两种过程并不完全是同步的,感知和理解语言先于语言表达的发生发展。

换句话说,儿童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生发展于后。

语言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有生理发育正常的儿童都能在出生后四至五年内未经任何正式训练而顺利地获得听、说母语的能力,其发展的速度是其他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所不能比拟的。

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为:1、通过对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可以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提供依据,为思维和语言关系这个理论问题提供资料;2、语言发展研究的结果还可为幼儿语言教材的编写和语言教学提供依据,并可用作诊断儿童个体语言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指标。

第一节语言准备期语言准备期也称前语言期。

一般把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的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这一时期划为前语言时期。

具体可分为产生和理解两个方面的准备。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编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畴,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高尔顿(遗传决定论)、华生(环境决定论)—将遗传与环境完全对立2、共同决定论—斯腾(辐合论:核心—人类心理发展既非仅有遗传的天生因素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鲁克森伯格—共同决定论者。

格赛尔—成熟优势理论,等待儿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水平达的观点。

3、相互作用论—皮亚杰基本观点:⑴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⑵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⑶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的动态的。

❖再继续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着力做两件事:⑴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优异的遗传因素;⑵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四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

❖儿童戏里发展阶段的划分:⑴新生儿期(出生1—1个月)⑵乳儿期(1个月—1岁)⑶婴儿期(1岁—3岁)⑷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⑸童年中期(6岁—11、12岁)⑹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⑺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一个人的特性和情境变化都会影响行为。

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印刻”或“早期学习”;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幼儿内部言语发生过程中的一种 过渡形式,它兼有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特点, 出声,但不是为了与人交流。4岁出现。 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1.游戏性自言自语 2.问题语言
四、词的概括作用和言语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词的概括作用:
1.5岁前儿童掌握的词往往只代表某个或某 几个个别的具体事物;2、3时,有些词可以 代表比较多的一类事物。
主谓双宾句:“妈妈给我糖”
完整句阶段(2-3岁)
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刚刚萌芽。前后两个句 子之间结构松散,缺少连词。
“妈妈上班,我上幼儿园”
各类句子中,简单陈述句占97%;
疑问句、否定句、复合句寥寥无几。
句子长度不断增加:1-2岁说1-2字句子;2.5岁: 3-4字句子;3岁:6—10字的句子。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3岁词汇量有1000左右, 6岁3000左右 幼儿词汇的使用与词汇量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时代的差异 (2)地域差异:八大方言区 (3)家庭环境的差异
2、 词类范围的扩大:
(1)儿童掌握不同词类的顺序 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多,虚词少。 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副词、代词、数词 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掌握的较 晚。
句子的基本类型: 单句 复句:联合复句: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 偏正复句:条件式;因果式;转折式 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1)联合复句比偏正复句出现早
偏正复句往往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幼儿抽象思维不发达
(2)联合复句中,并列复句比例大
(3)偏正复句出现较晚,以条件复句居多
幼儿掌握“如果…就…”、“只有…才…”这类条件 复句较快;转折复句数量极少,5—6岁才出现。 (4)复合句结构较松散,常常缺少连词 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言语获得理论
三、转换生成说(先天说):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儿童有一种先天的 语言获得装置(LAD),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 用下,通过大脑中的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 法转换成个别语法,可以轻松获得母语。
言语获得理论
四、认知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知结构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 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来 源于主 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说: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 如,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发音活动进行积极 的鼓励和反应,以刺激孩子发出更多的音。 同时,父母又总是以正确的语音、词进行强 化,所以,婴儿期的咿呀学语也越来越朝着 正确的语音、语义方向发展。
言语获得理论
二、模仿说:
班杜拉:社会学习说认为儿童学习言语是 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 儿童主要通过对社会各种言语模式的观察 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 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
同学们认识它吗?
同学们认识它吗?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复杂的符 号系统。语言是人的交流工具,它对儿童心理发展 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幼儿期是儿童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口头 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 的最重要的时期。
一、幼儿语音的发展
1.幼儿期(3-6岁)能掌握全部语音,发音错误率随 年龄增长而降低。
形容词、副词、连词等词类的出现是语言表达上 的进步。(“妈妈真好!”)
三、完整句阶段(2-3岁)
1.能说完整句(简单完整句);复合句萌芽; 2.词汇量迅速增长:1000个词(有争议),掌握词 汇内涵和外延的质量不断提高 3.获得母语基本语法
2-3岁主要使用两种句型: 主谓结构句:“灯亮了” 谓宾结构句:“找妈妈” 也用到以下句型: 主谓宾结构句:“明明喝水”
言语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2、3岁时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指令或自言 自语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儿 童 心 理 学
第六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韩宏莉
电子邮箱: hanhonglicz@
第二节 婴儿言语的发生发展
言语发育的基础是:听觉器官、发音器官和大脑功 能的完善。 言语发育的过程:发音、理解、表达
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 句子含义不明确; 常说重叠词。
“球球”、“帽帽”“滴滴” 词汇量:1~1岁半,50个词左右
二、双词句阶段(1.5—2岁)
双词句,又叫电报句,由两个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词汇量猛增。 句子=名词+动词 “妈妈抱”、“爸爸班”
词汇: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
其它词类如形容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较 少,但逐步出现并增加。
皮亚杰称为“自我中心言语”,与“社会 化语言”对立。 “自我中心言语”:由皮亚杰提出。是指幼儿 的自言自语,其特点是幼儿说话只是为了说 话的愉快,没有社交性质。 自言自语为不出声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和调节自身行为做了准备,即为真正的内部 言语的发展做了准备。
五、幼儿书面语言的发生
书面语言的掌握包括认字、写字和阅读、写话。 1.幼儿识字的特点: (1)字体大 (2)字形简单 (3)多次重复 (4)与兴趣相联系 2.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形象化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 (50%),其次是动词(20%)、形容词 (10%)、数词、量词
连词: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思维的逻 辑性,思维的清晰程度有关。
(2)词类的运用(词频) ①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②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③使用名词的频率也较高
3、词义的深化
幼儿对词义的理解,比较笼统,不够准确。
2.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发生在辅音,而且集中 在zh、ch、sh、z、c、s上,还有g、n、r。 3-4岁幼儿常常发音不准,口齿不清。 原因: (1)生理构造:舌头太大;舌系带太紧 (2)生理成熟:言语听觉和运动觉分化不足 (3)语言环境 其它:脑瘫、弱智等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增加
这里还有个新朋友想跟你们认识。
同学们认识它吗?
我们根据e的样子给它编
个顺口溜:
白鹅白鹅会唱歌, 嘴巴扁扁 e e e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漂 亮的小衣服:
同学们认识它吗?
我们根据i的样子给它编 个顺口溜:
人人都穿衣, 穿戴整齐i i i。

汉语拼音一
单韵母一共有六个,现在还有最后两 个,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
四、幼儿内部言语的发生
(一)内部语言的特点 1.发音隐蔽 2.语句简略,不完整 (二)幼儿内部言语的发生 0-3岁的幼小儿童不会静静地在脑中思考 4岁以后,儿童开始使用内部语言,男孩 比女孩稍晚
(三)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是幼儿内部言语发生过程中的一种 过渡形式,它兼有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特点, 出声,但不是为了与人交流。4岁出现。 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 1.游戏性自言自语 2.问题语言
大家想一想:医生给病人检
查嗓子时会让他干什么?
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我们根据ɑ的样子给它编 个顺口溜,这样我们就能记住
它了:
医生检查娃娃的嘴巴, 嘴巴张开“啊 啊 啊”。
大公鸡每天早上催人们早
早起,它是怎么叫的呢?
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我们根据o的样子给它编
个顺口溜:
大公鸡,起得早, “喔喔喔——”, 问声好 。
(三)言语理解的开始---听懂别人的言语
6、7个月(有说8、9个月)开始;常与动作相连 。
8个月叫名字有反应
“飞吻”“拜拜”“挠儿”“欢迎欢迎”
(四)言语交际的开始(说话)
11、12个月开始。会叫“爸爸”“妈妈”等 单词句阶段,一个词多种含义,词汇有限。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婴儿期句子的发展:
一、单词句阶段(1-1.5岁)
(1)儿童掌握不同词类的顺序 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实词多,虚词少。 实词中,先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 ---副词、代词、数词 虚词如: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掌握的较 晚。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 (50%),其次是动词(20%)、形容词 (10%)、数词、量词
连词:体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思维的逻 辑性,思维的清晰程度有关。
(姑姑—嘟嘟;不不)
五、条件反射说:
巴甫洛夫:词或语言是“信号的信号”,掌握语言是建 立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汪汪;dog---狗
一、言语的发生过程(准备阶段)
(一)反射性发声(自发发音)
哭——5周后,发非哭叫的声音(先元音,后辅音) (二)呀呀学语阶段---言语发展准备期 5个月开始,ma-ma-ma, ba-ba-ba
儿童先掌握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逐渐 出现、增加
5岁出现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问句,长问“为什 么”,能把儿童的思维引向深入。 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句子的理解
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 2、理解策略 ●事件可能性策略 ●词序策略 ●非语言策略

(二)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言向独白语言发展 2、从情境语言向连贯语言发展 3.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发展 “口吃”: 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时语言不连贯和重复。 3-4岁是口吃常见期。
“发洪水”、“撒腿跑”
幼儿的“造词”现象 名词: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动词:反映动作、行为 反应人物心理和道德行为 表层意思和引申意思
“抓紧时间”
4、积极词汇增加 积极词汇(主动词汇):能理解并能运用的 词汇 消极词汇(被动词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 的词汇
三、幼儿语法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语法的掌握(句型)
(2)词类的运用(词频) ①词频率最高的是代词 ②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③使用名词的频率也较高
4、积极词汇增加 积极词汇(主动词汇):能理解并能运用的 词汇 消极词汇(被动词汇):能理解但不能运用 的词汇
(二)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言向独白语言发展 2、从情境语言向连贯语言发展 3.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的发展 “口吃”: 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时语言不连贯和重复。 3-4岁是口吃常见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