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导论

(一)概念界定(要清晰)
1、儿童与儿童期
儿童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 熟这段时间内,在心理上 和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儿 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这 段时间里的个体就是儿童。
儿童期的界定
发展心理学把儿童定义为0-18岁的 发展中的人,即新生儿到青年初期 的人类个体,个体发展中的这一时 期被称为儿童期。
2、 成 熟
(基础)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心理过程 (动力)
(前提) 意志过程:意志性的心理过程
伴随注意
心理现象
(基础和动力的集中表现)
个性心
理 (结果)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心理的实质
①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从系统研究的角度看:
通过对种系或动物演化过程的研究,考察动物心理如何 演化到人类心理;以及人的心理又如何从原始、低级的 心理状态演化到现代、高级的心理状态,是广义的发展 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又称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都属于广义的发展心理学范围内。
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级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 理的发展历程,以揭示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 大致图景。
高尔顿:
英国名人家谱分析
“322/977”VS
“—1/—97《7”遗传的天才》
霍尔 “一两的遗传 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国的政治家、 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 中选出977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 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332人也同样 出名。而对照组中是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 的亲属中只有1个名人。
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小学儿童心理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学1 最早的定义:研究灵魂的学问(未对心理学作出科学的解释);2 最终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分为: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情感过程:人们通过认识过程认识事物的时候,绝不是无动于衷的,更不是淡漠无情的,而常常是对于各种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心理学把这些主管的心理体验过程叫做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不仅认识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情感,还在情感的激励下,根据对事物的认识,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自觉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分为: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三、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2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3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四、心里的实质1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2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3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4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第二节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一、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童年期:6、7~11、12岁(一般为小学儿童)。
2 小学儿童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具体地说,研究小学儿童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生理与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学科。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探明其一般的心理活动规律
的同时,还探究学前儿童的认知、情绪、自我意识、 艺术以及社会化等特殊领域的发展规律。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的三大领域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年龄特征是代表某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 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通常所说的 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 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
❖ 所谓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 一定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随着社会生活和 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 改变。
❖ 实践作业:选择一个或几个孩子跟踪研究并用所
学的知识对他们进行个性鉴定。
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 二、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 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 各学派的问题与策略
第四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二)发展性原则 ❖ (三)教育性原则
❖ 二、宽泛的研究方法 ❖ (一)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 ❖ 1、社会生态学研究方法的核心观点 ❖ 2、社会生态学模式 ❖ 3、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 4、意义 ❖ (二)跨文化研究方法
小结
❖ 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的脑对客观现实能 动的反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0 岁——6、7岁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的科学。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学习外国经验,总结 本国实践经验,开拓和丰富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 理学理论宝库。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研究手段也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研究方法也更 加综合化,应根据不同研究课题和目的综合运用 各种研究技术和方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A非B错误
(二)前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表象性思维
(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2、不可逆性思维 3、思维的直觉性 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
经典实验:三山实验、守恒实验
(三)具体运算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1、获得守恒性 2、思维的去中心化 3、序列化和传递推理 4、类包含
经典实验:守恒实验、类包含实验
中介缺失 产生缺失 利用缺失
记忆策略
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方法
错误信念任务成为儿童是否具有心理表 征能力的研究范式。
第五章 儿童语言的发展
标志
1周岁左右,出现的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将整 个口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前言语期 语言的发展期
语言发展的理论
先天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认知发展论(斯金纳的强化说) 环境和学习论
对化; (4)惩罚较温和,带有补偿性。 (5)不再相信内在的公正,认为认识到越轨
行为可以隐蔽而不被觉察或惩罚。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研究
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 道德发展阶段:三阶六段论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认知和情感因素,如观点采择、亲社会 道德推理、移情、自我概念。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1、思维的基本单元 格式(scheme)。最初的格式来自于无条
件反射。
2、同化与顺应的含义
思维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8 - 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14、15岁)
(一)感知运动阶段
思维主要特点 通过感知、动作构筑动作格式 1周岁左右,建立“客体永久性” 末期出现心理表征能力
儿童发展心理学_笔记_刘金花版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Galton,F)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1930)2、共同决定论代表认为是“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Stern,W.1871-1938)。
核心:人类心理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
格赛尔(Gesell,A.1880-1961)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发展心理学教案 PPT课件

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1.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霍尔与《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1904):年龄范围 扩大到青年期(从出生到成熟);
(2)荣格(C.G.Jung,1875-1961)与成人心理发展研究:中年 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老年心理(临终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1882]是标志。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早期,始于霍尔的复演说,特点是: a、发展是成熟的结果; b、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 c、弗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 a、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主要运用弗 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预测、解释儿童的 行为] b、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c、偏爱实验室研究[认为自然实验无法控制] 3、60年代中期到现在
参与者的 数量及其 关系
场合(地点)、展开与持续 持续的时间,
诱因或发起 缘由以及 特定情景, 事件发生时
的基本环节以 结束时的
及参与者的 状态,
主要行为和语 对参与者
言
产生影响:
的基本状态
直接与间接/
以及参与者的 主要反应
有益与无益/
范围的大小/ 程度的深浅
根据教育目标 与要求 判断其性质: 有效与无效/ 积极与消极/ 正常与反常/ 可控与失控/ 偶然与必然
2. 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前的儿童研究(采用
思辩 与经验探讨儿童发展的本质) (2)形成时期:1882-“一战”(采用观察与实验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3)分化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流派的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十七周周四三四节课闭卷题型:填空、名词解释、辨析题(9%)、问题(15%~18%)第一章导论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倒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2.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3.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
环境决定论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
4.成熟-学习原则: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要点:皮亚杰A.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
B.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的。
C.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6.关键期(敏感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某一心理机能的发展对内外条件极为敏感且发展迅速的时期。
7.德国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成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苯丙酮尿症引起的遗传基础代谢失调可由及早饮食干预而得到制止,这再一次强调了遗传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的事实。
2.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A.孕妇的营养B.孕妇的疾病C.药物D.辐射E.孕妇的情绪3.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身高和体重。
有两个最快的发展期或称高峰期。
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到青春发育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期。
4.正常的发展遵循两项原则: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及远)5.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
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鞘化。
6.脑的反射活动:从目前研究来看这些反射对人类生活的实际意义不大,但发现它们的消失时间可以作为神经系统是否成熟或有无障碍的一种指标。
如果在应消失的时候依然存在,则表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可能不正常。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 (1)

《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11603学分: 3 总学时:54说明【课程性质】《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认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基本原理,并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特别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树立科学的心理发展观及育人观;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儿童的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儿童的心理卫生等问题。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先修课程要求】普通心理学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1 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 3 32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 33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3 3 64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6 65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理论 3 36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3 37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3 3 68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6 69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3 3 610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3 311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3 3 612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3 3总计42 12 54教材;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教学参考书目】1.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刘范.《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9年3.王振宇.《儿童发展心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4.许政媛.《儿童发展心理学》.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朱智贤、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6.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7.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8.杨丽珠.《儿童发展心理学教程》.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教学内容第一章儿童发展心理学导论(3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内容及经历的历史变化,掌握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设计类型、基本方法,认识到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决定论
• 高尔顿 • “个体的能力乃由其生理遗传决定,其作用与遗传决定个
体的身体器官及机能相似” ——《遗传的天才》,1869
• 家谱研究 • “优生学之父” • 启示?
小组作业30分)
目录
• 导论 •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
础 •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
论 • 儿童认知发展:信息加工
理论 • 儿童语言的发展
• 儿童智力的发展 • 儿童情绪的发展 • 儿童个性的发展 •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儿童交往的发展 • 儿童道德的发展
第一章 导论
•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Richard J. Gerrig) (作者), 菲
利普•津巴多 (Philip G.Zimbardo) (作者), 王垒 (译者), 王甦 (译者) ,人民邮电出版社
考核方式
• 期末试卷 70%(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 平时成绩 30%(出勤10分+课上表现30分+个人作业30分+
• 从出生到死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乳儿期(1个月-1岁); 婴儿期(1岁-3岁); 幼儿期(3岁-6岁); 童年期(6岁-12岁); 少年期(12岁-15岁); 青年早期(15岁-18岁); 青年期(18岁-30岁); 中年期(30岁-60岁); 老年期(60岁-死亡)。
现实性的例证
1. 狼孩
卡玛拉 & 阿玛拉;
2020/12/9
18
现实性的例证
2. 巴登大公国王子的生存报告
启示? 即使先天遗传再优越(王子血统),但环境和教育
的匮乏,导致其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低下(甚至不 如一般的普通人群) 环境和教育甚至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2020/12/9
(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 概述 •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 历史回顾 • 研究方法
一、 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的内涵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 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 心理年龄特征。 •一是人的认知过程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广义的心理发展: – 心理的种系、种族发展(动物&比较心理;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 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诞 生 。论著包括3个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动 作)的发展和儿童理智(言语)的发展。
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 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 • 复演说 • 《青少年心理学》
(三)主动性与被动性
• 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自身发展 过程的积极因素。(内因说)
• 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是被动的机体,其行为主要 是由环境中的外部力量塑造。(外因说)
(四)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
(六)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婴幼儿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或其心理
• 荣格(CG Jung)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认 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灵的发展。
• 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H.Z.Hollingwerth)出版《 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
•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Goodenough) 出版《发展 心理学》,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遗传决定论
• 霍尔 • 受冯特影响,创办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美国心理学之父” •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共同决定论(遗传决定论)
•格赛尔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
就没有真正的变化,脱离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 发展”
环境决定论
• 代表人物: 华生 • 代表言论:
民族心理) – 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 – 个体心理发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 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 • 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遗传与环境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 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 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 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 以及他祖宗的家族和职业。”
相互作用论
•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大家好
儿童发展心理学
袁晶
请尝试思考
• 一个人一生中大约在何时达到成熟? • “3岁看大,7岁看老”吗? • 何时在镜子中第一次认出自己? • 对于婴儿的哭闹应该及时安抚还是置之不理? • 胎教第8版)》 谢弗 (作者), 邹泓 (译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点;能受到“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也称群体效 应)的影响
(二)纵向研究
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奥地利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 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小鸭子在破壳后不久,鸭妈妈会带着它们 四下走动一圈。从此以后把这个母鸭当作它 们的妈妈。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学 习”。劳伦兹在小鸭子出生后的10~16个小 时,不先让它们看到母鸭,而首先看到劳伦 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 心理学。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向研究
•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 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 优点: 时间短,取样大,成本低,省时省力,见效快 • 不足:不足以确切地反映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