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重要性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与步骤1.3 教学活动引入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第二章:诗歌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2.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中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学会分析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与技巧2.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与意义分析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实例分析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的语言描写,理解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三章:诗歌人物形象的举止描写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中举止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学会分析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方法与技巧3.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作用与意义分析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实例分析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的举止描写,理解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四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内心描写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中内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4.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作用与意义分析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实例分析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的内心描写,理解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五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对比与冲突5.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重要性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方法与技巧5.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作用与意义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实例分析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对比与冲突,理解其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六章:诗歌人物形象的社会背景分析6.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联性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背景的方法与技巧6.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社会背景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实例分析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形象所处的社会背景,理解其对人物形象的影响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社会背景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七章:诗歌人物形象的主题分析7.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性学会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表现主题的方法与技巧7.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系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表现主题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实例分析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主题,理解其对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表现主题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分析结果第八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鉴赏8.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特点8.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与特点欣赏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特点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审美鉴赏的实例分析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理解其对诗歌整体审美的贡献分析具体诗歌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欣赏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和评价的结果第九章: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分析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对诗歌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解读9.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诗歌人物形象综合分析的实例指导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对诗歌人物形象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互相评价与讨论第十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复习与巩固10.1 教学目标复习和巩固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设计与提供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例练习与讨论10.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复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知识点,强化重点难点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提供反馈与解答疑问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例练习,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进行互相评价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人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第一章)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重要性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二、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第二章)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诗歌人物语言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三、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第三章)举止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诗歌人物举止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四、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第四章)内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分析诗歌人物内心描写的方法与技巧五、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分析(第五章)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重要性分析诗歌人物形象对比与冲突的方法与技巧六、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关系(第六章)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处社会背景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的实例分析七、诗歌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关联性(第七章)分析诗歌人物形象所表现主题的方法与技巧诗歌人物形象与主题的实例分析八、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的理解和评价(第八章)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欣赏和评价诗歌人物形象的审美特点的方法与技巧九、诗歌人物形象的综合分析(第九章)诗歌人物形象综合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十、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复习与巩固(第十章)复习和巩固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十个章节的复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知识与技巧。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捕捉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3.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尝试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交流分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学会捕捉和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捕捉方法及理解人物性格。

2. 案例分析法:以《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提高课堂参与度。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选取诗歌进行实际操作,锻炼鉴赏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堂讲解:45分钟2. 案例分析:30分钟3. 学生实践:15分钟4. 交流分享:10分钟5. 课堂总结: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音乐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诗歌人物形象鉴赏》。

2. 讲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介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3. 捕捉人物形象的方法:教授如何从诗歌的、诗句、意象等方面捕捉人物形象。

4. 理解人物性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5.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诗歌评析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评析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诗歌评析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概述本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诗歌评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和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了解诗歌评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技巧与步骤- 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教学内容1. 诗歌评析基础知识- 诗歌的定义及其特点- 诗歌的形式与结构- 诗歌评析的意义和目的2.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描述人物形象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揭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 诗歌评析实例- 选择几首经典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 展示分析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诗歌评析的重要性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评析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3. 分析实例:选择一首诗歌,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并与学生共同讨论。

4. 学生实践: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诗歌评析和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解。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能够完成课后任务,展示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

教学资源- 诗歌选集:提供丰富的诗歌资源供学生选择和分析。

- 课件和PPT: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表和文本。

升华与延伸-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 组织学生开展诗歌创作和朗诵活动,培养他们的文学才能。

结语通过这堂诗歌评析人物形象的公开课,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表达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1、驾驭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进步学生诗歌鉴赏实力。

教学重难点:驾驭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分析〔老师结合高考考点进展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剧烈追求特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予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相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1、分析以下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终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

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黄昏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

“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特性特征。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第一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基本方法进行鉴赏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定义与特点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基本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二章: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2.1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2.2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三章: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3.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3.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四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拓展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创作欲望4.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拓展方法4.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拓展方法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拓展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诗歌人物形象,运用实践与拓展方法进行鉴赏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践与拓展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实践与拓展方法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五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总结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技巧反思学生在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5.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总结与反思5.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和反思各组汇报总结和反思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5.4 教学评价学生分组总结和反思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自身在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过程中的优缺点认识的程度第六章:唐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6.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6.2 教学内容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6.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唐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唐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唐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七章:宋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7.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7.2 教学内容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7.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宋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宋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宋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八章: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鉴赏8.1 教学目标了解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8.2 教学内容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8.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元明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元明清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九章: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9.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掌握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9.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9.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现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详细讲解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给出的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练习运用鉴赏技巧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学生对现代诗歌人物形象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鉴赏技巧进行现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十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10.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方法10.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举例介绍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方法讲解:详细讲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方法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综合训练,分析给出的诗歌人物形象,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进行鉴赏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综合训练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综合训练方法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能力第十一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案例分析11.1 教学目标分析典型诗歌人物形象的案例深入理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内涵和特点11.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人物形象案例分析案例中的诗歌人物形象特点和创作背景11.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案例分析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案例中的诗歌人物形象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学生分组分析案例,探讨诗歌人物形象的内涵和特点1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内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十二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实战演练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12.2 教学内容实战演练:学生自主选择诗歌进行人物形象鉴赏12.3 教学过程引入:强调实战演练的重要性讲解:指导学生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和步骤实战:学生自主选择诗歌进行人物形象鉴赏,记录自己的鉴赏过程和心得1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实战演练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和步骤的理解程度学生实际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第十三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写作指导13.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13.2 教学内容13.3 教学过程引入:介绍写作指导的重要性1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写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写作表达的能力和水平第十四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总结与评价14.1 教学目标总结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主要内容和技巧评价学生在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14.2 教学内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总结与评价14.3 教学过程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和评价各组汇报总结和评价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14.4 教学评价学生分组总结和评价的情况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理解程度学生对自身在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的认识程度第十五章: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拓展与提升15.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15.2 教学内容拓展与提升:介绍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for further study15.3 教学过程引入:强调拓展与提升的重要性讲解:介绍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for further study拓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诗歌人物形象鉴赏资源和方法1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对additional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复习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形象鉴赏”部分。

具体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掌握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古代人物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详细讲解如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形象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一首诗歌的人物形象,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特点及其表现手法2. 人物形象与诗歌意境、主题的关系3.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人物形象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静夜思》中的人物形象。

2. 作业题目:比较《登鹳雀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人物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使学生掌握了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更好地鉴赏诗歌打下基础。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

《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理解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特征,包括外貌、性格、动作、心理等方面。

2. 诗歌人物形象的作用:人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展现主题、表达情感、塑造意境等作用。

3. 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观察外貌、分析动作、品味语言、感悟心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歌人物形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第二课时:讲解诗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3. 第三课时:分析具体诗歌人物形象,进行鉴赏实践。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进行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鉴赏作业:布置相关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分析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收集不同风格和时期的诗歌文本,用于案例分析和鉴赏实践。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参考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诗歌人物形象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和讨论报告,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教学难点: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也可概括)(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试分析人物形象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①张水部,张籍。

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

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

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

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

“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

请简要说明。

(4分)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

(6分)
答案:⑴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1分)、勇敢(1分)的采莲姑娘。

⑵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

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写“动作描写”给1分)。

三、方法总结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对比等。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

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四、拓展训练
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

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

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