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健康的必由之路,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减慢静怠时和锻炼时的心率,这就大大减少了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加了心脏功能,保持了冠状动脉血流畅通,可更好的供给心肌所需要的营养,可使心脏病的危险率减少。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心肌纤维增粗,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加,这样可使心脏在每次收缩时将更多的血液射入血管,导致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增加,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可使心室容量增大。
(2)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这对人健康的远期效果来说是十分有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逐渐下降,应而可诱发高血压等退行性疾病,通过体育锻炼,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可以预防或缓解退行性高血压症状。
(3)体育锻炼可以促使大量毛细血管开放,因此加快血液与组织液的交换,加快了新陈代谢的水平,增强机体能量物质的供应,和代谢物质的排出能力。
(4)体育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含量(胆固醇、b-蛋白质、三酰甘油等)、改变血脂质量,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5)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安静时脉搏徐缓和血压降低。
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体内能量消耗的增加,代谢产物增强,即收缩的力量加大,次数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从而保证体内较高的新陈代谢水平的需要。
活动时,心脏功能的变化就成为心脏功能改善的因素,长期坚持科学锻炼,能使心脏结构机能上得到改善、提高。
一般人的心容积为700毫升左右,而运动员为1000毫升以上,这在生理上称为工作性肥大。
心脏呈工作性肥大,就使心脏的收缩有力,每次搏动的心血输出量增加。
一般人每分钟心跳(心率)约为70次左右,运动员约为60次左右,优秀长跑运动员约为40次左右。
这样的心脏不容易疲劳,又有较大储备功能,这当然是很好的。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运动适应、运动训练等相关问题。
考题二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提高肺的弹性和肺功能,增强肺的排毒和排痰能力。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反应能力。
考题三1. 什么是运动适应?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的良好调整和改变。
2. 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包括增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3.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答: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应包括适当的强度和频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个体化的训练计划,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等方面的考虑。
考题四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营养等方面。
2.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恢复受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速康复过程,预防再次受伤。
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来说,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功能,还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首先,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当人体进行运动时,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来满足肌肉的需求。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心脏会增加收缩力和心率,以提供足够的血液流动。
长期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使心脏逐渐强大,增加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降低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次,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运动,人体的血液循环会更加顺畅。
运动时,肌肉的收缩会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增加血管的弹性和扩张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进一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另外,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表现在降低胆固醇水平方面。
运动可以提高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
这种改善脂质代谢的效果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运动还可以降低体重,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肥胖和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运动可以帮助人体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脂肪堆积,降低体重。
同时,运动还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最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促进身心放松。
运动还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的释放,提高人的情绪和幸福感。
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减少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水平,控制体重和血糖,改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THNK YOU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动过度会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脏的 耗氧量
运动过度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 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运动中出现的意外情况
肌肉拉伤:运动中 肌肉过度伸展或收 缩导致的损伤
关节扭伤:运动中 关节超出正常范围 的活动导致的损伤
骨折:运动中骨骼 受到外力作用发生 的断裂
脑震荡:运动中头 部受到外力作用导 致的脑部损伤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长期坚持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益处
降低心脏病风险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心脏功能 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建议
儿童和青少年:推荐每天至少进行 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跑步、游 泳等有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
老年人:根据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 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有 助于提高心血管功能。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结合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积极影响: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等。
适量运动的推荐: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与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运动和健康饮食等综合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心 血管疾病。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益处: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提高情绪等从而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根据运动目的选择有针对性 的运动方式
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根据运动环境和条件选择合 适的运动方式
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强度:选 择适合自己的 运动强度避免
过度疲劳
运动时间:适 量安排运动时 间不宜过长或
过短
运动方式:选 择适合自己的 运动方式如慢
运动与血液循环运动对血液循环的改善

运动与血液循环运动对血液循环的改善运动与血液循环——运动对血液循环的改善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益处已被广泛认可,其中之一就是对血液循环的积极影响。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环节,而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顺畅运转,从而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血液粘稠度的调节以及对血管弹性的改善等方面,详细介绍运动对血液循环的改善作用。
一、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是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运动则是可以使心血管系统得到良性刺激的方式之一。
当人进行适度运动时,心率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快,心肌得到更多的供氧,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的功能活力。
此外,运动还能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容量和直径,降低血液的阻力。
这样一来,心血管系统能够更好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及时带走,从而保证了血液循环的顺畅。
二、运动对血液粘稠度的调节血液粘稠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过高的血液粘稠度会使血液循环变得不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适度的运动可以通过改善血液的流变特性,调节血液粘稠度。
运动能够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增强血管壁的弹性,改善血液的黏稠度和流动性。
此外,运动还能够促进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其更容易通过微小血管,加快血液流速,降低血液粘稠度。
因此,通过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循环。
三、运动对血管弹性的改善血管的弹性是血液循环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而运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血管的弹性。
首先,运动能够提高体内一氧化氮的产生,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剂,可以使血管扩张,增加血管的弹性。
其次,运动还能够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肌肉对血管的支持作用,从而保持血管的正常张力,增加血管的弹性。
此外,适度的运动还可以调节血压,减少血管内血压的冲击力,减轻血管壁的负担,保护血管的弹性。
因此,通过运动,可以改善血管的弹性,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概述运动被广泛认可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保持健康的方法。
研究表明,适量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
一、运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1.高血压适度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或预防高血压。
通过增加心脏输出量和降低外周阻力,运动可以改善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并促进全身循环。
此外,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还可以减少体腔内脂肪沉积,从而进一步降低高血压风险。
2.冠心病人们经常性参与体力活动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这可能与运动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胆固醇代谢以及改变内皮功能相关。
此外,合理锻炼还能增加选择性生长因子(IGF)水平,并促使新生冠状动脉血管形成。
3.中风适度的体育活动使得中风的发生率下降。
运动通过促进更好的心血管健康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出现脑梗塞或出血性中风的风险。
二、运动改善心脏功能1.增强心脏肌肉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脏负荷,促进心肌发展。
适度运动引起的心室扩大和壁厚度增加有助于提高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并最终提升整体心脏功能。
2.提高静息及运动时心率经常参与有氧运动可使人在休息状态下的安静心率降低,并且增加了运动时的最大心率。
这意味着通过锻炼,人们更容易达到一个较高的工作负荷水平,从而提高他们整体身体素质。
三、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1.改善冠状动脉灌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导致冠状动脉内径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此外,适度运动还能够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密度,进一步促进心肌灌注。
2.改善微循环适量锻炼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使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以传输到组织和器官中,同时排除新陈代谢产物。
这对于维持整个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四、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1.减轻压力与焦虑研究发现,参与体育活动能够减少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运动释放内啡肽及多巴胺等内源性化学物质,在大脑部分区域起到镇静、抗抑郁的作用。
2.提高睡眠质量定期进行运动可以促进良好的睡眠品质。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生理学知识点总结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和能量代谢等。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总结运动生理学的核心知识点。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人体运动的重要调节系统。
在运动过程中,心脏的收缩频率和收缩力会增加,从而提高心输出量。
此外,运动还会引起外周血管的扩张,使得血液供应更为充足。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同时促进废物的清除。
常见心血管生理参数:•心率:指每分钟心脏的收缩次数,通常在运动中会增加;•心输出量:指每分钟由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受心脏收缩力和心率的影响;•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运动可以引起短时的升高。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心脏肌肉的增强和心率调节的改善,使得心脏更加强大,更有效地向全身供血;•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使得血管更具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血液黏稠度的降低,减少血栓的形成风险;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对于运动来说至关重要,它负责向肌肉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清除产生的二氧化碳。
运动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呼吸频率和肺活量的提高。
呼吸系统的主要变化:•呼吸频率:运动时会加快呼吸频率,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肺活量:通过训练,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肺通气功能的增强,提高了通气效率和氧气利用率;•肺毛细血管网络的扩张,增加了气体的交换面积;•肺组织的弹性增加,减小了肺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是运动的主要执行器。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需要发挥力量、保持稳定性和适应不同的力学需求。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纤维的类型:包括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它们具有不同的收缩速度和适应能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的协同运动:多个肌肉群的协同运动使得运动更加协调。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肌肉纤维的数量和直径的增加,提高肌肉力量;•肌肉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和反应能力的提高,使得运动更快速和敏捷;•肌肉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的提高,延缓肌肉疲劳的发生。
运动生理学习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习题答案运动生理学习题答案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通过学习运动生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并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一些运动生理学学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系统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运动代谢、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神经控制等。
2.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包括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排血量、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血液循环等。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运动对肌肉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通过运动,肌肉可以适应性地增加纤维数量和肌肉蛋白质含量,提高力量和耐力水平。
此外,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和废物的清除,减少肌肉疲劳。
4. 运动对骨骼系统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
运动通过刺激骨骼负荷和肌肉收缩,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和再生。
有氧运动和重力负荷运动对骨骼的影响更为明显。
5. 运动对代谢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增加代谢率,促进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氧耗量和脂肪氧化,有助于减肥和改善体脂肪分布。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6.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运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增强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应能力。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大脑的血液供应和氧合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和心理健康。
7. 运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什么?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运动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产生和活性,促进免疫因子的释放,提高抗病毒和抗肿瘤能力。
然而,过量运动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8.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运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卡尔森等提出了运动强度心率测定方法,目的是 卡尔森等提出了运动强度心率测定方法,
用心率控制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强度而获得良好 的训练效果。 的训练效果。
• 常用的 卡尔森公式为:( 最大心率- 运动前安静心 常用的卡尔森公式为 : 最大心率 率)/2+运动前心率。所测定的心率可为教学、训 )/2 运动前心率。所测定的心率可为教学、 练及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练及健身锻炼提供生理学依据。
第四节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一、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
• (一)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 • 运动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 运动开始:心输出量就急剧增加,通常一分钟达
到高峰,并维持在该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增 加与运动量或耗氧量成正比。
•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 运动时:由于肌肉的节律性舒缩和呼吸运动加强,
普遍,有人提出耐力训练心率=(最大负荷后 普遍,有人提出耐力训练心率=(最大负荷后 心率-运动前心率)/2 运动前心率。 心率-运动前心率)/2+运动前心率。
• 耐力负荷的适宜强度也可以用安静时心率修
正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来确定,
• 即运动时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即运动时心率=安静时心率+60%(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 安静时心率)
• 在运动开始时,皮肤血流也减少,但以后
由于肌肉产热增加,体温升高,通过体温 调节机制,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 以增加皮肤散热。
(三)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
•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
外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心输出量 的增加和外周阻力的降低两者的比例恰当, 则动脉血压变化不大。否则,动脉血压就 会升高或降低。
(三)心血管机能改善
安静时 一般人: 50OOml/min=71ml/次 70次 一般人: 50OOml/min=71ml/次x70次/min 运动员: 50OOml/min=lOOml次 运动员: 50OOml/min=lOOml次x5O次/min 最大运动时 一般人: 220OOml/min=113mml次xl95次 一般人: 220OOml/min=113mml次xl95次/min 运动员: 350OOml/min=l79ml次xl95次 运动员: 350OOml/min=l79ml次xl95次/min 运动训练不仅使心脏在形态和机能上产生良好适应, 而且也可使调节机能得到改善。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 时,心血管机能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
• 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安静心率:空腹不运动状态下的心率。 • 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非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的安静心率 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非运动员,有的运动员的安静心率
可减慢到每分钟30余次。 可减慢到每分钟30余次。
•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也有差别,一般来说,耐力项
(三) 血压的改变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 运动时的动脉血压水平取决于心输出量和外 心输出量和 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周阻力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从事动力性运动, 动力性运动 ①如果从事动力性运动,由于心输出量增加肌肉血 管舒张,腹腔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不变,故 管舒张,腹腔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不变, 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 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 ②如果从事静力性运动,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幅度小, 如果从事静力性运动,由于心输出量增加幅度小, 静力性运动 肌肉收缩压迫血管,腹腔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 肌肉收缩压迫血管,腹腔血管收缩, 力增大,故血压升高,以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力增大,故血压升高, 舒张压增高更明显。
在进行强度较大运动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进行强度较大运动时,这种差异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 通过定量负荷或最大强度负荷试验,比较负荷前后心率的 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 变化及运动后心率恢复过程,可以对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 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目前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有联合机 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目前常用的定量负荷试验有联合机 能负荷试验及台阶试验等。 能负荷试验及台阶试验等。
三、测定脉搏(心率) 三、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 (一)脉搏(心率) 脉搏(心率) • 1.基础心率及安静心率 •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基础心率:清晨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
身体健康、机能状况良好时,基础心率稳定并随训练水平 及健康状况的提高而趋平稳下降。如身体状况不良或感染 疾病等,基础脉搏则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在运动训练期间,运动量适宜时,基础心率平稳,如果在 没有其他影响心率因素(如疾病、强烈的精神刺激、失眠等) 没有其他影响心率因素(如疾病、强烈的精神刺激、失眠等) 存在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基础心率波动幅度增大,可 能是运动量过大,身体疲劳积累所致。
• 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或负荷后的心率还可测定PWCl70 测试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或负荷后的心率还可测定PWCl70
或间接推测受试者的最大吸氧量。根据PWCl70功率的大小 或间接推测受试者的最大吸氧量。根据PWCl70功率的大小 可评定运动员的机能能力,根据最大吸氧量可评定运动员 有氧工作能力。
目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低于其他项目运动员,训练水平高的 运动员安静心率较低。
• 评定运动员安静心率时,应采用运动训练前后自身安静心
率进行比较,运动后心率恢复的速度和程度也可衡量运动 员对负荷的适应水平。
2.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2.评定心脏功能及身体机能状况
• 安静时一般人和运动员心脏机能差异并不十分明显,只有 安静时一般人和运动员心脏机能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 心率的测定还可以检查运动员的神经
系统的调节机能,对判断运动员的训 练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 常用的卧倒-直立试验和直立-卧倒试 常用的卧倒-直立试验和直立验,通过测定试验前后的心率并根据 心率增减次数可评定受试者植物性神 经系统机能。
3.控制运动强度 3.控制运动强度
• 在耐力训练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最为 在耐力训练中,
(二)运动性心脏增大
• 静力及力量性项目: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 静力及力量性项目:投掷、摔跤和举重运动
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 • 耐力性项目:游泳和长跑等运动员的心脏增 耐力性项目:游泳和长跑等运动员的心脏增 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也有报道心肌厚度 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持在 正常范围。 • 心肌增大是对抗超负荷刺激的一种基本生物 学适应。 • 运动性心脏增大是对长时间运动负荷的良好 适应。 适应。
•
在涉及游泳等运动的间歇训练中,一般多将 心率控制在120-150次 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的最佳范围内。一般学 生在早操跑步中的强度,可控制在130-150次 生在早操跑步中的强度,可控制在130-150次/分 之间。成年人健身跑可用170减去年龄所得的心 之间。成年人健身跑可用170减去年龄所得的心 率数值来控制运动强度。
(二)血压
• 1. 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 清晨卧床时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较为稳定 , •
测定清晨卧床血压和一般安静时血压对训练程度 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和运动疲劳的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 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 , 运动员安静时的血压可略 有 降低 , 如果清 晨卧床 血压比 同年龄 组血压 高 降低, 15%-20%,持续一段时间不复原,又无引起血压升 15% 20% 持续一段时间不复原, 高的其他诱因, 就可能是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 高的其他诱因 , 就可能是运动负荷过大所致。 如 果清晨卧床血压比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雨天, 果清晨卧床血压比平时高20%左右且持续雨天,往 往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往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2.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 2.测定定量负荷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升降幅度及恢 复状况可检查心血管系统机能并区别其机能反应 类型,从而对心血管机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
•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 3.运动训练时,可根据血压变化了解心血管机能对
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由于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肌收 缩力量和每搏输出量,舒张压主要反映动脉血管的 弹性及外周小血管的阻力,因此运动后理想的反应 应当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适当下降或保持不变。 一般而言,收缩压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上升。大 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19OmmHg或更高,舒张 强度负荷时,收缩压可高达19OmmHg或更高,舒张 压一般不变或轻度波动。根据运动训练时血压的变 化可判断心血管机能对运动负荷是否适应。
二、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 • •
(一)窦性心动徐缓 概念:正常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 概念:正常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的心率 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低至40-60次 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可低至40-60次/分 原因: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 , 原因: 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 而交感 神经的作用减弱 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变化:窦性心动徐缓是可逆的 应用:一般认为 , 应用: 一般认为, 运动员的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 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 期训练后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 , 故可将窦性心动 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徐缓作为判断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
回心血量大大增加,这是增加心输出量的保证。 另外,运动时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使容量血管 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也有利于增加静 脉回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
•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运动时各器官的血流量将进行重新分配。
其结果是使心脏和进行运动的肌肉的血流 量明显增加,不参与运动的骨骼肌及内脏 的血流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