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电工与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3章“电路分析基础”展开,具体内容包括:3.1节电路基本概念,3.2节电路分析方法,3.3节交流电路分析,3.4节三相电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能够对交流电路进行分析,理解阻抗、相位等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交流电路分析,特别是阻抗和相位的概念。

教学重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演示板、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2. 学具:电路实验箱、万用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路图,引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 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讲解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混联等。

(3) 引入交流电路,解释阻抗、相位等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1) 搭建串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电阻。

(2) 搭建并联电路,测量电压、电流,计算总电阻。

(3) 搭建交流电路,观察阻抗、相位的变化。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电路分析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电路基本概念:电压、电流、电阻、功率。

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并联、混联。

3. 交流电路分析:阻抗、相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给定串联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

(2) 计算给定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电流、电压。

(3) 分析给定交流电路的阻抗、相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交流电路分析部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综合性的电路分析题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交流电路”和第六章“电子技术基础”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参数和计算方法;2.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3.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4.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5. 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电子元件;6. 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7.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逻辑门电路。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参数和计算方法,能分析交流电路的功率;2. 培养学生对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作用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3. 引导学生了解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提高其对电路分析的能力;4. 使学生熟悉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电子元件,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5. 培养学生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并能分析简单放大电路;6.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逻辑门电路,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参数和计算方法;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逻辑门电路。

难点: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放大电路的负反馈分析;数字电路的逻辑运算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电路图示教板、实验仪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直尺、铅笔、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交流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如电路的功率计算、电阻的选择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5. 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谐振现象及其应用。

6. 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等,并讲解其工作原理。

电工与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安徽省行知学校主讲人:江涛第一章:直流电路1.1电路的基本结构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二、能力目标记忆方法的尝试与运用教学过程:一、电路的基本结构1、观察图形;2、回答问题:电路的基本结构有哪些?3、学生回答:电源、用电器、导线和开关。

4、讨论各部分的作用讨论:1)“供电”什么意思?2)负载的大小用什么衡量?二、知识巩固和记忆指导:1、“三主一辅”2、导线的作用:“二传”三、讨论辅助设备有哪些?1.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电流、电动势、电压、电位等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计算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二、教学难点1、电流的参考方向,2、电动势、电位的认识三、教学过程:一、电流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电流?学生回答:电流:电路中带电粒子在电源的作用下有规则的移动形成电流讨论:你所知道带电粒子有哪些?学生回答:自由电子、正、负离子讨论:电流的方向?认识:人为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讨论在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时,电流的实际方向有时难以确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预先假定一个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并在电路中用箭头标出。

求解电路电流时应根据假定电流的参考方向进行。

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则表示电流的实际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如果计算结果为负,则表示电流的实际方向与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

例题讲解:强调指出:电流的参考方向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后不能随意改动。

电流既是一种物理现象,又是一个表示带电粒子定向移动强弱的物理量。

电流的定义式:电流的单位电流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电流的效应一、电压与电动势1、电动势问题的引入: 要维持某段电路中的电流,就必须在它的两端保持电压。

电源能在电路两端产生和保持电压。

电源是怎样主生这种作用的呢?(1)电荷分开主生电压(2)非静电力使电荷分开并做功综上所述:电压主生的过程,是非静电力做功的过程;非静电力做功,电源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愈大。

2024年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

2024年电工电子技术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电工电子技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及其相互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多媒体设备、演示电路。

2. 学具:电工电子实验箱、电路图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电路图示板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析电路。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原理,通过例题进行详细解释。

3. 例题讲解(2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现场演示解题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节点电压法的步骤与原理。

2. 网孔电流法的步骤与原理。

3. 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相互转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给定电路,使用节点电压法求解各节点电压。

(2)分析给定电路,使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各网孔电流。

2. 答案:(1)节点电压法求解过程及结果。

(2)网孔电流法求解过程及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

2. 拓展延伸:研究电路分析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电力系统、电子设备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教学重点是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及其相互转换,而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案标题: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工基础知识a.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b.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分类c.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应用2.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a. 半导体材料和二极管的基本原理b. 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c. 集成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3.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a. 电路实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的搭建与测量b. 电子器件实验: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的测试与应用c.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或计数器电路并进行实际制作4. 应用案例分析a. 电工与电子技术在电子产品、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b. 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设计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电工与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估其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项目设计评估:评估学生在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评估:评估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材和参考书籍2.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器材和设备3. 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模拟软件4. 实际应用案例材料教学时间安排:本教案建议分为10节课进行教学,每节课45分钟。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电工电子技术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包括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RLC串联交流电路、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2. 第四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二极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

2. 学会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设计基本的放大电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分析、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重点: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晶体管、面包板。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上述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实际的交流电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2. 理论讲解:a. 讲解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分析方法。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

c. 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举例说明。

d. 讲解半导体物理基础,介绍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e. 介绍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典型例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搭建RLC串联交流电路,观察并分析波形。

b. 搭建半导体器件实验电路,观察并分析其工作状态。

c. 设计并搭建一个基本放大电路,观察其放大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a.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b. RLC串联交流电路c.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2.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a. 半导体物理基础b. 二极管、晶体管c. 基本放大电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b. 分析RLC串联交流电路的功率。

c. 画图并解释二极管、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电工技术电子教案

电工技术电子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使学生熟悉电子元件的识别、选用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工技术基础1. 电工基本概念2. 电路元件3. 电路定律与分析方法4. 电工测量第二章:变压器与电动机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2. 电动机的分类与结构3. 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控制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1. 电力电子器件2. 电力电子电路及其应用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第四章:电气控制技术1. 继电器控制系统2. plc控制系统3.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第五章:电子技术基础1. 电子元件2. 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3. 常用电子电路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30%。

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总结,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工技术与电子教材。

2. 实验设备:电工实验桌、电子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3.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1. 第一章:电工技术基础(2周)第1-2节:电工基本概念与电路元件第3-4节:电路定律与分析方法第5-6节:电工测量2. 第二章:变压器与电动机(2周)第7-8节: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第9-10节:电动机的分类与结构第11-12节: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控制3. 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2周)第13-14节:电力电子器件第15-16节:电力电子电路及其应用第17-18节: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4. 第四章:电气控制技术(2周)第19-20节:继电器控制系统第21-22节:PLC控制系统第23-24节: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5. 第五章:电子技术基础(2周)第25-26节:电子元件第27-28节:电子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第29-30节:常用电子电路及其应用6. 第六章:模拟电子技术(2周)第31-32节:放大器电路第33-34节:滤波器与稳压电路第35-36节:模拟信号处理与应用7. 第七章:数字电子技术(2周)第37-38节:数字电路基础第39-40节:逻辑门与逻辑电路第41-42节:数字电路设计及其应用8. 第八章:电力电子设备及其控制(2周)第43-44节:电力电子设备的运行原理第45-46节:电力电子设备控制技术第47-48节:电力电子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9. 第九章:电气工程案例分析(2周)第49-50节:电气工程案例分析方法第51-52节:电气工程案例分析实践10. 第十章: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2周)第53-54节: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综合实训项目第55-56节:实训总结与成果展示七、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安排10次实验,每次实验时间为2学时,共计20学时。

电工与电子技术完整版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电工与电子技术完整版课件全套电子教案
PLC编程方法
包括梯形图(LD)、指令表(IL)、功能块图(FBD)、顺序功能图(SFC)和结构化文 本(ST)五种编程语言。其中,梯形图是最常用的一种编程语言,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 。
PLC编程步骤
分析控制要求,确定输入输出设备;选择合适的PLC型号和编程语言;设计梯形图程序并 进行仿真调试;将程序下载到PLC中进行实际运行调试。
设计方法
分析控制要求,确定控制方案;选择 适当的低压电器和电动机;设计主电 路和控制电路;进行电路的保护和配 线设计。
PLC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PLC基本原理
PLC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 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 产过程。
频率响应特性。
功率放大电路
阐述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分类 以及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
理、性能指标及优缺点比较。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介绍数字信号的特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 类,以及数字集成电路的优缺点。
逻辑代数基础
介绍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及化简方法,包括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定理、 卡诺图化简法等。
电机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电机选择
在选择电机时,需要考虑负载特性、工作环境、电源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 机类型和规格。同时,还需要注意电机的绝缘等级、防护等级等性能指标。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电机时,需要注意电机的安装、接线、调试等操作,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注意电机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部件,确保电机的长 期稳定运行。
07
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能力分析:升学分数低,文化基础薄弱;文字理解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差。

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内心惧怕学习理论知识,表现为厌学,逃避、自信心不足;采用实物展示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符号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实物辨识,加大 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

1.1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课型理论课时2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 .理解电动势、电位、电功率的概念;3 .掌握电压、电流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4. 5. 6. 会画基本电路及部分常用的电器制图图形符号。

会确定电流及电压的方向。

能根据实际应用电路计算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电压、电流和电功率的定义、电压、电流方向的理解和掌握电压和电流的方向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学生性格特点分析:喜动不喜静,易受新奇事物吸引。

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学反思课型 理论课时21掌握电阻的概念;2. 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定义 3 •认识各种常见电阻器;4 •能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5•能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应用进行理论分析。

电阻定律教学重点 额定值的理解与分析教学难点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对表征电路的物理量电压、电流、电 学情分析 功率已经有了认识#1教学效果 电阻和电阻器教学目标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结合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动画演示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自由电子的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导体的电阻教师活动:投影电流流过导体时,导体的自由电子移动过程,多媒体动画演示电流;【例题1-4】;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环节2:电阻器教师活动:实物演示各种常见电阻,指导学生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教学环节3:额定值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各种电器元件或电气设备的铭牌标识;学生活动:观察演示理解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定义,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例题1-5】;三、课堂练习分析例题1-4、例题1-5、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学生活动时间观察电流的10多媒体动画,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定律,分析练习识别色环电阻的阻值102025小结1、电阻的定义2、电阻定律:R 1A3、色环电阻器的识别4、额定值■Z布置作业1、思考与练习第2题2、写出下列色环电阻的阻值:红黑棕金、棕红红金、黑棕金、橙红绿、黄紫黄巒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课型理论课时2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及全电路的欧姆定律;2•理解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3 •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经接触过欧姆定律,本节课将欧姆定律进行细化,讨论范围变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全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重点根据欧姆定律进行分析与计算教学难点学情分析广。

教学效果欧姆定律教学目标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1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 •掌握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3. 理解电池的串、并联特点;4 •会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计算简单电路;5.能设计简单的电路图,会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6 •会分析计算简单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电路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简单电路的连接课型 理论课时2电阻串联和并联的特点 、电阻的混联、电池的连接教学重点 电阻的混联,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学情分析 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151 •掌握磁的基本知识;2 .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3 •会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4 •掌握磁场对载流导体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判断; 5. 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右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磁场对载流导体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判断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了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学情分析\9\教学效果一、 导入新课以实际演示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 :磁的基本知识教师活动:演示引导学生复习磁场的基本知识 教学环节2 :电流的磁场 (一) 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教师活动:试验演示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二) 通电线圈的磁场教师活动:试验演示通电线圈的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环节3:磁场的物理量 (一) 磁感应强度教师活动:试验演示磁场对载流导体有力的作用, 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二) 磁通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磁通的概念;2.1磁场和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课型 理论课时2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和磁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复习磁场的 基本知识, 加强记忆观察现象, 学会使用右 手定则判断 磁场方向;10观察现象, 理解掌握磁 感应强度;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间巒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学生活动:理解掌握磁通的定义;(三)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教学环节4 :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一)演示教师活动:演示分析磁场对通电直导体的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左手定则判断力的方向;(二)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题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练习使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力的方向。

记忆公式,注意各个物理量的单位,掌握分析方法及解题思路并进行相应练习;1010小结布置作业1.磁感线的特点2 •右手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的磁场方向3.磁感应强度:B FIL4.磁通:=BS (匀强磁场中,平面S的法线与B垂直5.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的方向可用左手定则来判定,其大小为:思考与练习第3、4题;F=BIL105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2•掌握直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3. 理解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5. 会分析计算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

6. 理解自感电动势与互感电动势; 直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生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对磁场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较深的认识学情分析\9\教学效果2.3电磁感应和自感现象课型 理论课时2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分析感应电流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教学难点105一、 导入新课实验演示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本节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直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一) 演示:教师活动:演示操作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 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二) 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教学环节2 :楞次定律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分析;理解电磁感 应现象,掌 握感应电动 势与B L 、 的关系,练 习用右手定 则判断感应 电动势的方 向记忆公式, 掌握分析方5学生活动:掌握楞次定律,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分析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教学环节3:电磁感应定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电磁感应定律;三、课堂练习:思考与练习第1、2、3、4、5题教学环节4:自感教师活动:演示自感现象,分析自感现象;教学环节2 :互感(一)演示教师活动:实验演示;学生活动:观察分析互感现象,掌握互感电动势,思考互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例题讲解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例题;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与技巧。

教学环节3:电感器教师活动:结合实际多媒体演示各种电感器;学生活动:教学环节4 :涡流教师活动:动画演示涡流现象;学生活动:了解涡流现象;法及解题思5路并进行相应练习;应用电磁感10应定律分析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思考自感和互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练习;1010认识电感10 器,会画电感器符号;1.感应电动势:e=BLv2.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感应电流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判断应用楞次定律4.电磁感应定律: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中磁通的变化速度(即小结变化率)成正比,即: e =-—t5•当通过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中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为6•互相靠近的两个线圈,当其中一个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则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互感电动势,其大小为巒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电工与电子技术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