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作为灭火介质的历程与发展 (1)
灭火剂——泡沫灭火剂.docx

灭火剂——泡沫灭火剂灭火剂为了迅速扑灭化工厂中发生的火灾,必须依据现代消防技术水平,生产工艺过程,原材料、产品的性质,建筑结构,选择合适的灭火剂。
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水蒸汽、泡沫液、二氧化碳、干粉、12ll等。
现将这几类灭火剂的性能与应用范围分述如下。
2.泡沫灭火剂灭火用的泡沫是一种体积细小、表面被液体围成的气泡群,比重小于最轻的易燃液体,能覆盖在液面上,主要用于扑救易燃液体火灾。
泡沫所以能灭火主要是在液体表面生成凝聚的泡沫漂浮层,起窒息和冷却作用。
阻止燃料气化和外界氧气的进入,将火熄灭。
用于灭火的泡沫应具有比重小,热容量大,稳定、流动快等特点。
灭火用的泡沫分为两大类,一是化学泡沫;另一类是空气机械泡沫,简称空气泡沫。
(1)化学泡沫灭火剂常用的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是酸性盐(硫酸铝)和碱性盐(碳酸氢钠)与少量的发泡剂如动植物的水解蛋白质或甘草粉,少量的稳定剂如三氯化铁等溶液混合后互相作用而生成的膜状气泡群。
其反应如下:6NaHCO3十A12(SO4)3 —→ 2A1(OH)3十3Na2SO4↓十6CO2 ↑化学泡沫灭火剂发生作用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掺有发泡剂,便发生许多小气泡就是泡沫。
这种泡沫比重小(0.2左右),且有粘性,能浮盖在着火物的表面上隔绝空气。
二氧化碳又是惰性气体可将火熄灭。
这种灭火剂一般有三种配制方法:第一种为双粉末:同时分别配制成溶液,再混合应用;第二种为单粉末:用时充水即成;第三种为配成两种溶液用时混合。
前二种主要是供大型灭火机使用,因为干粉末所占体积小,便于大量应用,后一种仅用于手提灭火机。
化学泡沫的质量会受温度影响;通常在10~30℃时反应,能产生粘稠泡沫,其倍数可达6—8,如果低或高于这个温度,则生成的泡沫质量就较差。
高温溶液虽生成的泡沫量较多,但容易破裂;低温溶液不易反应,产生的泡沫量少,脱水快。
化学泡沫不能用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到较远的地方,不能加压,否则泡沫会受到破坏。
灭火器材的历史演变与技术创新

检测方法:外 观检查、压力 测试、喷射性
能测试等
标准更新:根 据技术发展和 市场需求,定 期更新标准内
容
外观检查: 检查灭火器 材的外观是 否完好,有 无破损、变 形、锈蚀等 现象。
压力检测: 检查灭火器 材的压力是 否在正常范 围内,有无 泄漏、压力 不足等现象。
喷射性能检 测:检查灭 火器材的喷 射性能是否 正常,有无 喷射不畅、 喷射距离不 足等现象。
提高灭火效率: 改进灭火剂配方, 提高灭火速度
增强安全性:改 进灭火器材设计, 降低操作风险
智能化:引入物 联网技术,实现 远程监控和自动 灭火
环保性:采用环 保灭火剂,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国家标准:GB 4351-2005 《手提式灭火 器》
国际标准:ISO 9001:2008 《质量管理体 系要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能灭火系统的发展:集成多种传 感器和AI算法,实现火情监测和报 警功能
智能灭火技术的未来趋势:结合物 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灭火效果
研究背景:随着火灾 频发,对高效灭火技
术的需求日益增长
研究方法:采用实验、 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
研究目标:提高灭火效 率,降低火灾损失
19世纪末,出现了化学灭火剂和灭火器 20世纪初,出现了高压水枪和泡沫灭火器 20世纪中叶,出现了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21世纪初,出现了新型灭火剂和智能灭火系统
智能化:灭火器 材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自动识别火 源并采取相应措 施
环保化:灭火器 材将更加环保, 减少对环境的影 响
高效化:灭火器 材将更加高效, 能够快速扑灭火 源
灭火器材在使用过程中需 要注意安全,避免误操作
泡沫灭火剂的历史与发展

泡沫灭火剂的历史与发展在机械泡沫方面,人类从上世纪初开始使用合成泡沫灭火剂。
可是合成泡沫对付石油火灾效果不理想,于是人们又开发了蛋白泡沫。
水成膜泡沫,氟蛋白泡沫,成膜氟蛋白泡沫。
为了对付醇类火灾,人们又开发了抗醇泡沫。
(一)蛋白泡沫灭火剂1922年,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詹宁斯把动物胶和硫酸亚铁注射到汽油的表面,防止其蒸发起火,这是世界上最早把蛋白泡沫用于消防。
后来德国的威森保鲁和斯培玛发现,蛋白质加水分解物是最好的泡沫灭火剂。
他们把蛋白质加水分解物与硫酸亚水溶液作为两种水溶液分别放置。
使用时混合起来,吸入空气搅拌发泡,以后他们又在蛋白质加水分解物中添加硫酸亚铁盐,作为一种浓缩剂使用,开发了现在的蛋白泡沫。
它们5%的浓度与淡水,海水组成混合液,发生8倍的泡沫,能稳定地留在石油的表面。
德国汉堡的斯塔玛公司至今还在销售这种泡沫液。
1932年,德国的托塔尔公司正式建造工厂,开始生产蛋白泡沫液。
1937年,拉扎开发了用蹄角粉、白蛋白,球蛋白等蛋白质作为原料,用氢氧化钙分解方法,这种方法于1939年后在英国和德国使用。
1944年,英国政府认可了蹄角粉加水分解后,添加硫酸亚铁的制备方法。
1945年,英国官方研究所发表了克拉克和德比斯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了用动物的血液、蹄角等原料,用烧碱、氢氧化钙等碱或酸、酶分解的方法,并且对测定泡沫性能的方法作了详细的描述。
这份研究报告是世界上至今关于泡沫灭火剂的最重要的研究资料之一。
有名的PB报告是二战中德国的技术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泡沫灭火剂的研究成果,战后移交给美国。
至今德国的海克斯特公司还在销售按PB报告的研究成果开发,称为TUTOGEL的蛋白泡沫灭火剂。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战后初期,泡沫灭火剂研究的重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1946年,美国制定了关于蛋白泡沫灭火剂的陆、海军联合技术要求(JAN-C-266),美国驻欧洲、亚洲的军队都按这一技术要求采购蛋白泡沫液,产生很大的影响。
泡沫灭火系统培训资料

(二)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类型
全淹没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⒈全淹没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1)系统的组成
(2)系统的适用范围
大范围封闭空间;
大范围内设有阻止泡沫流失的固定围墙或 其他围挡设施的场所
⒉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系统的适用范围
优点:结构较简单、安装检修便利、易调试 且各种类型的泡沫液均可使用。
缺点:泡沫产生器和部分管线易受到储罐燃 烧爆炸的破坏而失去灭火作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非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 储罐和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的固定顶或 内浮顶储罐。
2.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 (1)系统的组成
(2)系统的优点
• 泡沫产生器不是安装在罐体上,而是安装 在储罐的防火堤外,储罐一旦发生先爆炸 后燃烧,泡沫灭火系统不易遭到破坏,从 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度;
• 泄漏厚度不超过25mm的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 可能泄漏的室内场所。
• 泄漏厚度虽超过25mm但有缓冲物的水溶性甲、乙、 丙类液体可能泄漏的室内场所。
• 汽车槽车或火车槽车的甲、乙、丙类液体装卸栈 台以及卧式储罐、某些石化工艺装置等设有围堰 的甲、乙、丙类液体室外场所。
• I类飞机库停放或维修区内应设置泡沫-雨淋系统。
(3)系统的设计与审核要求
①当系统采用吸气型泡沫喷头时,应选用蛋 白泡沫液、氟蛋白泡沫液、水成膜泡沫液或 抗溶性泡沫液;当系统采用非吸气型泡沫喷 头(水雾喷头)时,必须选用水成膜(或成膜 氟蛋白)泡沫液。
②系统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且宜采用自 动控制方式,但必须同时设手动控制装置。
泡沫炮灭火系统
(二)灭火机理与应用场
泡沫灭火药发展现状

泡沫灭火药发展现状
泡沫灭火药是一种常见的灭火剂,广泛用于灭火工作中。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产生稳定的泡沫覆盖在燃烧表面的燃料上,隔离氧气接触,达到灭火的效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泡沫灭火
药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以下是泡沫灭火药的发展现状。
首先,传统的泡沫灭火药主要是以水为基础,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稳泡剂和抗炎剂等化学物质来提高泡沫的抑制燃烧效果。
这种类型的泡沫灭火药在灭火效果上表现出色,但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场合,比如处理有机溶剂等易挥发物的火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研发了一种叫做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新型材料。
这种泡沫灭火药使用氟蛋白作为表面活性剂,其灭火效果比传统的泡沫灭火药更好。
与此同时,氟蛋白泡沫灭火剂还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在处理复杂火灾场合时更加安全有效。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研发人员还开始研究生物降解型的泡沫灭火药。
这种泡沫灭火药使用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能够迅速分解为无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
尽管目前生物降解型泡沫灭火药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环保型泡沫灭火药问世。
总体而言,泡沫灭火药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发展,不仅提高了灭火效果,还逐渐向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
步,相信泡沫灭火药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为火灾防控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资料

五、泡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方式 1、储罐区的泡沫灭火系统一般多选用手动控制,较 少选择自动控制。 2、对于火灾危险程度高的大型储罐区,当储罐区固 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混合液量大于或等于 100L/s时,系统的泵、比例混合器及其管道上的控 制阀、干管道上的控制阀宜具备遥控操纵能力。 3、对于泡沫喷淋系统要求具备自动、手动、应急机 械自动功能。 4、对于高、中倍数泡沫全淹没系统和部分局部应用 系统,应设置自动报警和联动控制系统,控制方式 应具备自动、手动和应急机械启动功能。
泡沫产生器
用于泡沫灭火系统,以液上喷射方式产生和 喷射泡沫的灭火设备。固定在油罐上,将泡 沫喷洒到燃烧液体的表面上,形成泡沫层, 隔绝空气,吸收热量,从而扑灭火灾。
2、泡沫/水两用消防炮
特点:射流集中、射程远、流量范围广、操作 灵活方便、炮身可作水平、俯仰回转,并可实 现定位锁紧。既可喷射空气泡沫混合液扑救油 类及易燃液体火灾,也可作为水炮扑灭一般固 体火灾。
中倍数泡沫系统 视实际情况而定
(发泡倍数21~200) 低倍数泡沫系统 通过覆盖冷却窒息灭火
(发泡倍数20以下)
灭火原理
覆盖作用
使燃烧的表面与空气隔绝
冷却作用
泡沫析出的液体冷却燃烧表面
稀释作用
泡沫受热蒸发产生的水蒸气稀释氧气浓度
泡沫液的作用与类型
作用:通过与水混合,再吸入空气产生空 气泡沫来灭火 化学泡沫液 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泡沫
发泡剂
泡沫灭火剂中的基本组分,多为各 种类型的表面活性物质,作用是使泡沫灭火 剂的水溶液产生泡沫。
稳泡剂 多为一些持水性强的大分子或高分
子物质,它能提高泡沫的持水时间,增强泡 沫的稳定性。
耐液添加剂 多为既疏水又疏油的表面活性
高中历史:研究历史上消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高中历史:研究历史上消防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一、消防技术在古代的发展与演变人类智慧的结晶,消防技术,早在人类社会就开始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发展。
古代消防技术起步曾非常简单粗糙,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演变出更加完善的灭火方法和设备。
本文将从古代消防工具、火灾预防等方面来探讨历史上消防技术的发展与演化。
二、古代消防工具:从水桶到水车古代人们对于火灾最原始的反应方式是用手或者大量食盐直接扑灭火势,这显然效果不佳且存在安全隐患。
后来,在商周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木器、麻草制作简易水桶来供灭火之需。
这是中国古代初始的消防装备。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灭火方式进行了改进,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由士兵驱动并连接水源的蒸汽水车。
蒸汽水车使得灭火更加高效,并为规模较大的城市提供了更可靠的保护。
这标志着古代消防技术的重要进步,使得火灾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得到了较好控制。
三、火灾预防: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古代人们十分重视火灾预防,并积极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中国封建社会,巡逻制度为消防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特别是明代时期,由于城市规模扩大,在京城北京开始称灯笼作夜巡,以确保夜间能及时发现火情并扑灭之。
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也对火灾预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罗马帝国衰落后,中世纪欧洲君主通过命令市民必须凿墙安装“挂盔”(fire garde)来加强消防安全。
这一传统延续到今天,在某些欧洲国家依然可以看到消防头盔图案。
四、近现代消防技术的进步:科学与机械的结合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现代消防技术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是消防栓,它通过震动或压力的方式打开水源,使得水流能够快速供应给灭火人员。
消防栓不仅极大提高了灭火速度和效果,还带来了更高的工作安全性。
同时,在19世纪后期,化学泡沫剂出现并应用于灭火过程中。
泡沫剂具有良好的覆盖性能和隔热效果,在扑灭液态、固态和气体火灾等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
泡沫作为灭火介质的历程及发展

文献翻译泡沫作为灭火介质的历史与发展进程使用泡沫灭火已经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变化是通过一些革新实现:高效泡沫浓缩物的发展节省人力的产生泡沫的设备的发展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的发展用于灭火的泡沫分为2类,称为化学泡沫和机械泡沫;后者又称为空气泡沫。
化学泡沫是由碳酸氢钠与硫酸铝的水溶液在发泡剂的催化下相互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的产生在于发泡剂,进而形成大量泡沫,其中的内壁是由沉淀铝、氢氧化钠加强。
机械泡沫则是由液态发泡剂的混合水溶液在气压下或者用其他的机械方法形成的。
在这两种情况下运作的原理是一样的:水介质充气,降低它的密度,增加它的表面积。
这使得泡沫附着在燃烧液体的表面,从而防止可燃气体的剧变。
它还形成一块很大的面积来吸收辐射热,这有助于冷却表面和周围的边缘,从而降低蒸汽压力。
早期历史最早的关于使用泡沫作为灭火剂的想法出现在1877年,当时是英国的约翰逊的专利。
他记录到,“这项专利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粘稠的、密度小的不可燃成分,凭借其泡沫的状态,使得它浮于脂肪组织的表面,例如,当石油和其他香精起火时,由于火焰的接近,不可燃的涂膜突然迅速覆盖燃烧固体的表面,阻止所有燃烧并且防止死灰复燃,。
”约翰逊描述了一个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容器的装置。
第一个装有酸;第二个装有过量的碳酸氢钠的浓溶液;第三个装有铝、钠、铵硫酸盐溶液;第四个则装有添加有机物的碱性硅酸盐和硫化物的溶液,如肥皂,粘胶,或蛋白质材料。
操作灭火器时,酸要排放到碳酸氢钠加压设备。
这迫使二氧化碳和过剩的碳酸氢盐进入第三容器,反过来,流入第四室。
由此产生的泡沫混合物再通过软管和喷嘴喷出。
这项技术显然不是很先进,最开始的对泡沫灭火实验的资金支持给了劳伦特,他在1904年从两种途径证实了一项实验:在35英尺直径的油罐内,泡沫的产生能有效地阻止汽油燃烧:一种含有碳酸氢钠和皂素泡沫稳定剂,另一种含有硫酸铝。
该溶液通过一个室内双油泵分开传送,并且在流动到液体表面之前发生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翻译泡沫作为灭火介质的历史与发展进程使用泡沫灭火已经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变化是通过一些革新实现:高效泡沫浓缩物的发展节省人力的产生泡沫的设备的发展移动设备和便携设备的发展用于灭火的泡沫分为2类,称为化学泡沫和机械泡沫;后者又称为空气泡沫。
化学泡沫是由碳酸氢钠与硫酸铝的水溶液在发泡剂的催化下相互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的产生在于发泡剂,进而形成大量泡沫,其中的内壁是由沉淀铝、氢氧化钠加强。
机械泡沫则是由液态发泡剂的混合水溶液在气压下或者用其他的机械方法形成的。
在这两种情况下运作的原理是一样的:水介质充气,降低它的密度,增加它的表面积。
这使得泡沫附着在燃烧液体的表面,从而防止可燃气体的剧变。
它还形成一块很大的面积来吸收辐射热,这有助于冷却表面和周围的边缘,从而降低蒸汽压力。
早期历史最早的关于使用泡沫作为灭火剂的想法出现在1877年,当时是英国的约翰逊的专利。
他记录到,“这项专利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粘稠的、密度小的不可燃成分,凭借其泡沫的状态,使得它浮于脂肪组织的表面,例如,当石油和其他香精起火时,由于火焰的接近,不可燃的涂膜突然迅速覆盖燃烧固体的表面,阻止所有燃烧并且防止死灰复燃,。
”约翰逊描述了一个包括四个相互关联的容器的装置。
第一个装有酸;第二个装有过量的碳酸氢钠的浓溶液;第三个装有铝、钠、铵硫酸盐溶液;第四个则装有添加有机物的碱性硅酸盐和硫化物的溶液,如肥皂,粘胶,或蛋白质材料。
操作灭火器时,酸要排放到碳酸氢钠加压设备。
这迫使二氧化碳和过剩的碳酸氢盐进入第三容器,反过来,流入第四室。
由此产生的泡沫混合物再通过软管和喷嘴喷出。
这项技术显然不是很先进,最开始的对泡沫灭火实验的资金支持给了劳伦特,他在1904年从两种途径证实了一项实验:在35英尺直径的油罐内,泡沫的产生能有效地阻止汽油燃烧:一种含有碳酸氢钠和皂素泡沫稳定剂,另一种含有硫酸铝。
该溶液通过一个室内双油泵分开传送,并且在流动到液体表面之前发生反应。
劳伦特还建议,泡沫可以由他之前的两个溶液实验中使用的粉末状的化学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
实际上,盖茨在1903年就对一种使用机械泡沫灭火的方法申请专利了。
他发明了一个含有溶解硼砂皂或硫酸铵的铵溶液的容器,连接到一个含有氨,氮,或压力下的二氧化碳的缸,气体被迫从容器中的溶液分解出来,然后进入一个能使附加气体发泡形成泡沫的盂。
肥皂溶液中的盐使由此产生的所产品更具有防火性。
化学泡沫的发展这项早期的技术似乎没有得到太多实际应用,直到1912年,劳伦特所使用的泡沫设备被介绍到英国消防部门使用。
该仪器采用双罐,一个包含13%的硫酸铝溶液,另一个含有8%碳酸氢钠溶液,使用3%皂苷、甘草或土耳其红油作为泡沫稳定剂。
小型的手提型灭火器也投入使用。
大约在这个时候,与以上相似的改进设备也开始安装用来保护储油罐,和1920年初的两个溶液系统在世界各地投入使用,包括美国,德国,英国。
1925年,厄克特发明了一个泡沫发生器,包括一个含有干燥混合发泡粉的漏斗,使它在水的压力下通过一个喷油器的喉部,从而按劳伦特的以前的建议产生一个实际的作用。
其他各种类型的泡沫发生器是由伯迈斯特、格拉夫、蒂姆普森等人发明,他们的泡沫系统使用化学发泡粉,混合的或者分离的的碳酸氢钠和硫酸铝逐渐取代了双溶液系统。
虽然泡沫发生器是最成功的一个可以产生大量泡沫的装置,问题在于,由于泡沫粉末结块,阻止了泡沫的流动。
这是因为水分的存在,使得碳酸氢钠和硫酸铝之间过早的反应,为了改善粉末的储存性和流动性,当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
施密特在60摄氏度下将碳酸氢钠、硫酸铝和皂素烘干,再与浮石或地上的石头混合。
邓拉普和伊尔建议增补惰性材料,如滑石粉、中国粘土和粉,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并防止其分解。
现在一般的做法是使用干燥混合泡沫粉,亚铁硫酸铝作酸性成分。
从皂甙开始,多种发泡剂已经被建议投入使用并作为化学泡沫稳定剂,包括植物提取物,水解蛋白,和合成化合物。
众多不同的物质被授予专利,例如:玛尼和菲利普的甘草;范鲁汶和范鲁汶皂素的白雀树皮提取物;厄克特大豆蛋白;沃克亚硫酸盐废液;肯特、柴普曼、和戴姆勒的磺化物;还有克豪森紫花苜蓿提取物。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化学泡沫使用植物提取物作为稳定剂,主要是甘草或者皂苷。
然而由于成本高,皂甙已取代其他提取物,造纸行业的副产品或蛋白水解物。
化学发泡粉和化学泡沫灭火器的费用,现在普遍符合政府的规范要求。
一般来说,现在投入使用的各类设备产生的泡沫膨胀比例,根据溶液或水使用量,从8:1至16:1不等。
低温化学泡沫以上描述的泡沫是只适用于在正常温度工作。
在温度低于40华氏度时,碳酸氢钠和硫酸铝之间的反应太慢。
莫克建议,在寒冷天气工作时,应使用碳酸氢铵和醋酸钠,托马斯和霍奇沃特建议采用碳酸钾和卤代磺酸。
使用碳酸氢钾和氯化铝的特殊配方也有人提出,但不经常使用。
抗溶性泡沫虽然化学泡沫在遇到汽油和其他碳氢化合物火灾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它可以被醇和其他极性溶剂迅速分解。
此外一个含有化学泡沫粉的饱和脂肪酸肥皂可以产生稳定的泡沫,能够在气泡壁上形成一种不溶性铝肥皂膜。
布雷克博、加拉特和博伊德揭示了肥皂可用于这一目的,但它们可能不会保留在化学泡沫灭火器的溶液中。
雷特斯表示,这一特性可以在蓖麻酸钠和饱和皂的使用中用到。
佩里通过使用一个散布有卵磷脂的胶状醇安肥皂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机械泡沫的发展盖茨和劳伦特所描述的早期实验中产生泡沫的方法,这种类型的化学泡沫一段时间后才被大规模投入商业应用。
为了达到产生令人满意的机械泡沫灭火的目的,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泡沫的集中产生。
施纳贝尔设计了几件混合着压力下的空气、其他气体和起泡剂的仪器,并重申了劳伦特的一个建议:在饱和发泡剂的压力下,使混合气体和液体边释放压力边从容器中发出泡沫。
施纳贝尔用皂素作为发泡剂,他的初衷是使用在德国和英国制造并销售的仪器。
然而,这种仪器的主要用途,是生产泡沫用来消除煤矿灰尘。
大约在同一时间,瓦格纳则是采用开放式喷水空气泵,生产了第一个喷油式空气泡沫设备,这是在今天普遍使用的大部分空气泡沫设备的先行者。
然而,瓦格纳受到缺乏合适的发泡剂的限制,未能给予足够的泡沫产生一个稳定的化学泡沫量,因而他的工作成果被冷落了好几年。
1929年施洛德、范杜尔和丹麦的埃拉哈默发明一种泡沫泵,其中空气、水和发泡剂被卷入旋转泵的吸入端,然后强行通过混合室,产生大量微细气泡,并通过软管和喷嘴排出。
无论是施罗德范杜尔泵还是埃拉哈默泵,都是利用有足够稳定性的皂素溶液产生泡沫,作为消防设备,它们获得了认可。
甘草提取物和钾肥皂的溶液也可以产生合适的泡沫,埃拉哈默泵使用皂素,后来英国政府采纳钾椰油皂用于皇家空军使用的飞机失事消防车。
与此同时,弗里德里希致力于研究空气注入式发泡设备并在1933年制定了几件使用高压水软管线的设备,但他也面临缺乏合适的发泡剂的问题。
尽管皂甙和甘草能在能源充足的化学泡沫泵或者转换到泡沫状态的泵中作为原料,提供良好的泡沫,可利用的能量不足以支持高速水射流以形成稳定的泡沫注射管道。
润湿剂基泡沫浓缩物很明显,为了利用这一新方法制造泡沫,充分发挥其设备简单、操作的连续性好的巨大优势,就有必要制定一个不同类型的发泡剂,泡沫应该比以前更容易产生并易于使用。
磺化唠(十二烷基硫酸钠)只有部分尝试是成功的。
相当多的工作是由戴姆勒、格罗斯等人完成的,他们开发了由有机合成润湿剂浓缩水溶液、蛋白降解产物和乙二醇或乙二醇醚组成的混合物。
润湿剂在反应中作为泡沫催化剂,蛋白质作为稳定剂,乙二醇作为液化剂和冷冻降凝剂。
英国的莫里亚特和托德也做了这些工作。
人们认为最成功的润湿剂是烷基磺酸的碱金属盐类,特别是丁基萘磺酸钠。
最合适的的蛋白质是蛋白胶的硝酸水解产物。
在30年代中期的德国和英国,这些产品的浓缩溶液的生产和使用的规模越来越大,配合着瓦格纳或弗里德里希修改的泡沫管道一起投入使用。
其他工人在这一时期开发出不同的产品,如发泡浓缩液;其中可能提到特雷瑟尔,他建议使用泡沫甘草提取物和粉末状的石灰的混合物泵;胡德则建议使用亚硫酸盐纤维素、甘油和脚灯;蒂姆普森使用各种碱、磷化脂肪酸和氨基酸肥皂。
蒂姆普森的肥皂配方在他们国家的一定范围内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德国和英国空气泡沫已成为一个公认的灭火介质,上述的生产设备和泡沫形成浓缩物在当时正在被大批地制造。
含有2.5%至4%的蛋白型润湿剂的浓缩物的溶液,在淡水中会很容易产生具有膨胀比12和18至1的泡沫,这能适用于许多可燃液体火灾和其他火灾。
但是这种泡沫不像化学泡沫那样稳定的,受热时更容易分解。
泡沫在与盐水混用时也不太令人满意,遇到酒精火灾时也没有足够的抗性。
以蛋白质为基础的泡沫浓缩液由于空气泡沫具有种种缺点,认识到这些,工人们试图获得更好的产品。
在1937年的德国汉堡,魏森博恩产生了他称之为“赛摩泡沫法”,或鬼泡沫的浓缩物,是因为其保持膨胀形式的能力在水已倒掉或蒸发之后还可以持续几个小时。
这种材料最初由两种溶液组成,一是集中水解蛋白,另一种是硫酸亚铁水溶液,它们在使用之前混合在一起。
蛋白本身是发泡剂,亚铁盐作为泡沫稳定剂。
后来魏森博恩将其作为一个单一的混合浓缩物生产赛摩泡沫。
一种浓度5%的溶液,在淡水或咸水产生膨胀比为8比1的泡沫,这种泡沫在遇到烃类火灾时和化学泡沫一样有效且稳定,对酒精火灾也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
几年前,詹宁斯曾使用含胶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形成永久性的泡沫用作覆盖层,以防止汽油储罐的蒸发损失,但水解蛋白和亚铁盐被用来产生灭火泡沫还是第一次。
魏森博恩没有透露他使用的的蛋白水解物的细节,但声称他发明的多价金属的盐在与分离蛋白结合使用。
他推测,蛋白降解产物的亚铁盐是可溶的,但是在稀释和泡沫的形成过程中,它们被气泡中的氧气氧化成为亚铁盐。
在这后者的状态中,它们是不溶性的且沉淀在泡沫壁。
在魏森博恩不久之后,与他分开工作的弗里德里希和雷特斯还发明了蛋白基空气泡沫的浓缩物。
弗里德里希获得了一种石灰水解蛋白的蛋白盐溶液,然后他补充了铝盐以获得与魏森博恩相同的结果; 雷特斯用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来分解可控制的水解角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通过上述过程制作的浓缩物在1939年的德国和英国被大量的生产。
在战争期间,由于德国国内缺乏合适的蛋白质,尽管有一些蛋白基材料与亚硫酸盐纤维素酒混合的产物,在该国1939-45年期间使用的大多数的泡沫浓缩物属于磺酸润湿剂类型。
后一种产品确实不如原来的赛摩泡沫法产生的泡沫。
在英国,浓缩蛋白是由蹄和角粉产生,由硫酸亚铁稳定,这种配方也一直得到政府的认可,甚至还做出了若干的修改和改进。
戴维斯和克拉克发明了一种由土著原料制成的浓缩物,这也成为了材料供应的限制。
当美国进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部队也开始采用机械泡沫对付石油和汽油火灾,蛋白基和润湿式型的发泡剂浓缩物的发展也得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