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境障碍药物的临床运用
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总结

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总结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情绪上极端波动,交替出现抑郁和Mania(躁狂)两种极端情绪状态。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劳拉西泮(Lorazepam)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
1. 劳拉西泮的药理作用劳拉西泮是一种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发挥药效。
它通过增强GABA(γ-氨基丁酸)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作用,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抗焦虑、抗抑郁和抗惊厥的效果。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劳拉西泮主要用于缓解Mania期间的症状,如躁动、易激惹、失眠等。
2. 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急性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Mania期间,患者常常表现出情绪激动、思维紊乱、行为冲动等症状,给患者本人和周围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劳拉西泮通过其抗焦虑和镇静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使其情绪得到稳定。
同时,劳拉西泮还可以帮助患者入睡,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有助于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
3. 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的维持期治疗中的应用维持期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劳拉西泮在维持期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控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以及预防Mania的发作。
通过适当的剂量和时间安排,劳拉西泮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减少症状的反复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4. 劳拉西泮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虽然劳拉西泮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肌肉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此外,长期使用劳拉西泮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耐受性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路径一心境障碍(抑郁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境障碍(抑郁发作)(ICD-10:F32)自知力缺失,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或伴有冲动,自伤和自杀行为需要住院治疗。
(二)诊断依据: 1、国际精神障碍诊断与分类方案(ICD-10)2、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Ш)3、中国精神障碍诊断与诊断标准(CCMD-3)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2)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辅助检查(包括神经心理测定):CT、MRI、脑电图,SDS,HRSD,DSS,CGI 等鉴别诊断:1、其他精神障碍伴有抑郁2、痴呆3、神经系统疾病4、药物所致的抑郁状态5、器质性疾病或躯体伴发的抑郁状态6、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伴发的抑郁状态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关于抑郁症的治疗指南1 一线抗抑郁药物治疗:NRIs、SSRIs、SNRIs、NaSSA、其他2 心理治疗:人际交往、认知-行为、婚姻和家庭等3 物理治疗(小脑电刺激, 生物反馈)4 工文娱治疗(四) 标准住院日<90天(五) 进入路径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心境障碍(抑郁发作)疾病编码F322、有住院适应症3、如患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亦可进入路径。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原则1. 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和范围2. 精神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2.1 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䓬类抗焦虑剂: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
- β受体拮抗剂:如普萘洛尔、艾司洛尔等。
2.2 抗抑郁药物- SSRI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
- SNRI类(去甲肝素/诺雷匹冷重吸收转运蛋白与血清素或者去甲肝素/多巴胺/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 如文法兰他汀,伏立欣。
3.适应疾状和禁忌证3.1广义心境障碍-轻度至中度单相/复发型大鼠径路情感障碍-卵圆窝区功能异常引起的不稳定情绪-忧郁样状态-心境恶劣-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3.2广义焦虑症-广泛性焦虑-恐怖/遭受强迫行为-社交不安全感-特定的社会场合中产生明显紧张或者胆怯情绪3.3精神分裂疯- 急性期和稳定期4. 剂量调整与监测要点4.1 起始剂量选择4.2 维持治疗剂量确定5.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坐不能,心动过速等抗焦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 抽搐、肌阵挛是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时可能浮现的严重并发状况。
6.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儿童、孕妇、老年人)- 孕婆:如舒普利汀在胎盘穿透率较高。
因此,在赋予这些毒品之前必须权衡其对于女士以及未来新生命所带来好处相对于其潜在风险。
- 儿童:儿科医生应该密切监测这些药物的使用,以确保剂量和疗程适当。
7. 临床实践指南- 精神药品治疗原则8.结论本文档涉及附件:1. 抗焦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表格2. SSRI类抗抑郁药物用法说明书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荷兰心理健康与精神障碍管理局(Netherlands Mental Health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Authority)2. SSRIs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种广泛使用来治疗各种情绪障碍、强迫行为等问题。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又称拉莫三嗪)是一种双向情感障碍的重要药物治疗其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向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情感上经历着极度的情绪波动,同时具有抑郁和Manic状态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对患者的情感状态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并且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分析。
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药理学特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它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发挥作用。
它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水平,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达到控制患者情绪的目的。
这种药物在治疗Manic 状态时能够减轻患者的兴奋和冲动,而在治疗抑郁状态时能够减轻患者的悲观和消极情绪。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调节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应用目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已经成为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
在患者的Manic状态发作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缓解患者的兴奋和冲动,减轻其对周围环境的冲击。
在抑郁状态时,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通常需要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治疗才能够发挥其最佳效果。
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密切配合和持久耐心。
四、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局限性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虽然在治疗双向情感障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头晕、恶心、肥胖等。
患者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耐药性或药物滥用等问题。
五、结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一线药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20 09年 6月至 2 1 00年 3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心境障 碍 16例患者 , 5例男性 , 1例女性 ; 0例 首次 住院 ,9 1 2 9 2 6
例多 次 住 院 ;平 均 总 病 程 ( . 2 9±2 4 年 ,平 均 年 龄 .)
(34±1. )岁。对 这些 患者 的临床诊 断及治疗情况 进行 3. 17
西 酞普 兰、氟伏 沙明、舍 曲林 、文拉法辛 、米 氮平等 ) 2 ;6
积极参 与社会 活动 ,制定 对付 和未来 应激 的实 际策 略 ,加
强康 复期继续治疗 的认识 。 心境 障碍是精神科 的常见病与多 发病 ,病因至今不 明 , 习常用西药抗躁狂药 或抗 抑郁药 物作相 应的治 疗 j 。虽然
分析 。
2 结 果
诊断 9 5例抑郁症 ,1 例躁狂症 ,1 5例双相障碍抑郁状
态 ,4例双相障碍躁 狂状 态 ,1例混 合状 态。l 8例 服用 三 环类抗抑郁药 ( 括丙 咪嗪 、氯 丙咪 嗪 、阿米替 林 、多 塞 包 平 等) 9 ; 6例服用新 型抗抑郁 药 ( 包括 氟西汀 、帕罗 西汀 、
双相 障碍 、抑郁发 作 、持续 性情感 障碍 以及其他 或待 分类 的心境 障碍等 … 。心境障碍 具有 明显 的发病倾 向或慢 性化
趋势 。导致入 院治疗 的心境 障碍 患者常会 因病 情 的波 动或 反复造成病人再次 或多 次入 院。心境障 碍的治疗 应采 取精 神药物治疗 、物理 治疗 、心 理治疗 和危机 干预等 措施 的综 合治疗原则 ,而在急性 期选 择合理 的药 物治疗 师治疗 的关 键 ,对疾病的预后起 决定 性 的作用。现分析 我 院精神科 住
受 。本研究显示 ,新 型抗 抑郁药 物 已成 为我 院医师 首选
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评价

抗精神病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有效性评价【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常导致患者情绪波动剧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抗精神病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但其临床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旨在评价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分析抗精神病药的治疗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和结果,探讨其优缺点。
结果表明,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限制。
未来研究应该进一步完善抗精神病药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抗精神病药,临床有效性,研究方法,临床研究结果,优缺点,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在情绪上经历极端的波动,既有抑郁症状,又有躁狂症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加重了社会负担。
目前,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抗精神病药通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但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平衡患者情绪的波动。
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针对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本研究旨在对其临床有效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我们将探讨不同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
本研究旨在评价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临床有效性,探讨其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治疗建议。
本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常用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药物。
本文将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优势和副作用等方面对其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
析。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和5-羟
色胺2受体来发挥药理作用。
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主要用于控制
狂躁和抑郁发作。
临床研究表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通常与锂盐或抗抑郁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有效地治
疗双相情感障碍。
在狂躁发作阶段,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有效控制兴奋、多动和冲动行为,减轻狂躁症状;而在抑郁发作阶段,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提高患者的心境,缓解抑
郁症状。
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特点在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更适合长期使用。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不良反应的轻微程度上。
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如肌肉僵直、震颤等)较少,且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也较小。
由于其半衰期较短,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以更好地
控制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这些副作用尽管
较轻微,但仍需要密切关注。
少数患者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时可能发生血糖升高、血
脂异常等代谢紊乱,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监测。
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

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出现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奥氮平和碳酸锂。
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
碳酸锂是一种稳定情绪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躁狂发作和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循环发作。
本文旨在探讨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并总结其疗效和安全性。
1. 研究对象本次临床观察选择了30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15名男性和15名女性,年龄在18岁到45岁之间。
这些患者均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并且在入组前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入组后立即开始接受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其中奥氮平的初始剂量为5mg/次,每日3次,逐渐增加至10mg/次,每日3次。
碳酸锂的初始剂量为300mg/次,每日3次,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
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疗效评估观察期为8周,每周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评估指标包括汉密尔顿躁狂量表(HAMD)评分、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评定量表(BDSS)评分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总结。
4. 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30名患者中有25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中10名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5名患者症状减轻。
5名患者未出现明显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度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乏力和恶心等症状,但均能够耐受和自行缓解。
5. 讨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
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
仍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境障碍药物的临床运用心境障碍,曾称躁狂症、忧郁症和情感性精神病。
顾名思义,心境障碍就是患者情绪向躁狂或抑郁两极转化,并持续一定时间,并且复发率高,特别是双相障碍几乎终生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尤以快速循环者为甚。
因此,心境障碍的治疗是长期的。
一、双相障碍的治疗(一)双相障碍的治疗原则;1、首先使用最安全有效的药物,以心境稳定剂为主。
2、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
方式有两种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加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心境稳定剂加抗抑郁药。
3、锂盐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很接近,应对血锂浓度进行动态监测或评估。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也应达到抗癫痫的血药浓度水平。
4、换药,一种药疗效不好,可换或加另一种药物治疗。
但判定某药无效,应排除依从性差和血药浓度过低等因素,且用药时间应大于3周。
(二)分期治疗程序1、急性治疗期: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
一般6—8周,治疗应充分,并达到完全缓解,以免症状复燃或恶化。
2、巩固治疗期:急性症状完全缓解后即进入此期,目的防止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
一般而言,抑郁发作4—6个月,躁狂或混合性发作为2—3个月。
此期的主要治疗药物(如心境稳定剂)应维持急性期水平剂量,并配合心理治疗,防止患者自行减量或停药,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
3、维持治疗期: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药量为急性治疗期的1/2—1/3。
(三)常用的心境稳定剂严格定义:在急性治疗期既能抗躁狂又能抗抑郁。
代表药:碳酸锂。
宽松定义:能治疗双相障碍中的一个位相,且不向另一个位相转相。
代表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
心境稳定剂延伸药(候选剂):如抗癫痫药中的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和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
总体效果:心境稳定剂以抗躁狂为主,抗抑郁为辅,一般不单独抗抑郁,但对躁狂或抑郁发作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又不会引起躁抑转相,或导致发作频繁。
1、碳酸锂:为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总有效率70%,持续用药7—10天起效,用量6—2000mg/d一般维持量1000—1500mg/d。
对躁狂和抑郁有预防复发作用。
用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可以提高抗精神病药物对该病的疗效。
一般来讲,锂盐对轻躁狂比重躁狂效果好,对躁狂发作比混合发作或分裂情感精神病好,对抑郁症的治疗不理想,但对双相抑郁发作有一定的疗效,对难治性抑郁有增效作用。
对快速循环发作欠佳,有效率仅25%,另外,锂盐可使用双相障碍维持治疗阶段的自杀行为减少85.7%,若停用锂盐后,自杀的危险性会增加7.5倍。
临床运用:治疗急性躁狂发作常需联用有效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奥氮平等,亦可联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以及时起效,尽快地控制躁狂症状。
不良反应:口干、烦渴、多饮、多尿、便秘、腹泻、恶心、呕吐、上腹痛;NS有双手细颤、萎靡、无力、嗜睡、视物模糊、腱反射亢进;白细胞升高,长期服用导致甲低和肾功能损害。
因此,有脑器质性疾病,严重躯体疾病和低钠血症者慎用。
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脏疾病和12岁以下儿童和前3个月的孕妇禁用。
哺乳期妇女应停止母乳喂养,当血锂达到或超过1.5毫摩尔每升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早期为不良反应的加重重者肢体震颤粗大,反射亢进,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吐字不清,癫痫发作,乃至昏迷,休克,肾功能损害。
一旦出现中毒现象,用氨茶碱碱化尿液,注意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疗法。
药物相互作用:锂与氯丙嗪类吩噻嗪衍生物合用时,可使氯丙嗪的血药浓度降低。
与氨茶碱·咖啡因或碳酸氢钠合用,可增加锂盐的尿排出量,降低血药浓度和药效。
与碘化物合用,可促发甲状腺功能低下,锂与吡罗昔康合用,可导致血锂浓度过高而中毒。
与SSRIS抗抑郁药合用,会增加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的危险性,故应控制SSRIS剂量。
若与氟哌啶醇合用,会过度激动谷氨酸受体而损害神经元。
引起不可逆性脑损害,导致患者思睡,意识模糊,发热,震颤,椎体外系和小脑功能障碍,留下痴呆性的小脑——帕金森症或持续运动性帕金森病,因此锂盐禁止与氟哌啶醇合用,但可与卡马西平连用。
2、丙戊酸盐:600—1200毫克每天适应症:对双相躁狂,特别是快速循环及混合发作疗效好。
对双相障碍有预防复发作用。
疗效与锂相仿,口服吸收率好,2小时达峰浓度,半衰期5-20小时,是替换锂盐的理想药物,并可辅助抗精神病药,提高对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疗效,是癫痫性精神障的理想药。
临床运用:治疗躁狂发作,可与碳酸锂、氟哌啶醇、吩噻嗪类、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联合运用,可提高抗躁狂症的疗程。
配合相应药物治疗酒精或苯二氮类药物戒断症状。
疗效比较:对纯躁狂发作锂比丙戊酸钠好,对混合性躁狂双向性躁狂,快速循环性躁狂、丙戊酸钠比锂盐好;对继发性躁狂、精神病性躁狂与卡马西平相似,但起效比卡马西平更早,不良反应更低。
治疗一般躁狂、奥氮平略胜于丙戊酸钠,治疗精神病性躁狂时疗效相似,但丙戊酸钠的思睡和体质增加等不良反应比奥氮平低。
维持治疗延缓躁狂复燃时间时,丙戊酸钠比锂盐有效。
总之丙戊酸钠治疗快速循环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但对快速循环的治疗常需联合锂、卡马西平、不典型抗精神药或用SSRIs强化,以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常见有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少数出现嗜睡、震颤、共济失调、脱发、异常兴奋与烦躁不安等。
偶见过敏性皮疹、血小板和红、白细胞减少(恶血质)、肝损害。
罕见急性胰腺炎。
中毒时早期发现消化道症状,继之肌无力,肢颤、共济失调,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
中毒时立即停药,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早孕期可致胎儿神经管缺损。
另外,长期服用可出现高雄激素血症,导致闭经,不孕,肥胖,多毛和痤疮。
禁忌:白细胞减少与严重肝脏及患者禁用,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禁用,哺乳期应停止哺乳。
服药期不宜驾车,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药物相互作用:丙戊酸钠能抑制苯巴比妥,苯妥因纳,扑米酮,乙琥胺的代谢,是血药的浓度升高。
与氯硝西泮合用可引起失神性癫痫状态;阿司匹林能增加丙戊酸钠的药效和毒性作用,与发华林或肝素的抗凝血及溶血栓药合用,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故以上药物不宜合用。
与氟哌啶醇及噻吨类费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合用,可降低丙戊酸钠的效应,如需合用时,需适当增加丙戊酸钠的剂量。
3、卡马西平:600-1200毫克每天适应症:急性躁狂发作,快速循环,特别是抑郁为主时,或混合性发作,及难治性抑郁,双相抑郁,焦虑和抑郁混合状态,另外,可作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戒断的一线要,也是治疗中枢性疼痛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常见有复视,视物模糊,眩晕,头痛,嗜睡和共济失调,少见的有口干,恶心,呕吐,腹痛和皮疹,脱发,偶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及肝功能异常,黄疸,剥脱性皮炎,可出项心脏传导阻滞,充血性心力衰竭,早孕期致胎儿畸形,突然停药可诱发癫痫发作。
大剂量中毒时可引起精神错乱,谵妄甚至昏迷。
处理措施洗胃、服用活性炭和对症支持治疗。
药物的相互作用:卡马西平和用氟哌啶醇时互相降低血药浓度,但能有效治疗躁狂症或伴有精神症状的躁狂,适者不可不用;与苯妥英钠或氯硝安定合用可互相加快代谢。
诱导强力霉素,口服抗凝药、丙戊酸钠等药的代谢,降低这些药物的疗效。
丙氧酚、红霉素、氟西汀、甲氰咪胍可卡马西平的代谢,升高血浓度,甚至引起卡马西平中毒反应。
合用利培酮抗躁狂时,可大幅度增加利培酮的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奥氮平、阿普唑伦等药能降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
卡马西平与锂联用,可增加卡马西平的神经毒性,合用宜小心。
卡马西平可升高氯丙嗪的血药浓度,增加心脏传导阻滞危险性,故应避免合用。
氯氮平与卡马西平虽然有较强的抗躁狂和抗抑郁及预防自杀的效果,但两者合用均有互相降低其血药浓度都抑制白细胞及发生恶性综合征和林翼样震颤的严重不良反应,故只能单用,不可联用,不能试用!妊娠忌用卡马西平,可致胎儿畸形(脊柱裂、唇腭缺陷、小头和心脏畸形、体重低、抗抽搐面容,面部发育不良)。
4、托吡酯:为新抗癫痫药,对躁狂发作,难治性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及伴有肥胖的抑郁发作均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不良反应:可引起高氯血症性酸中毒,促进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形成、头昏、头痛、困倦、嗜睡、共济失调、认知损害,体重减轻、降低雌激素水平,严重者出项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
禁忌:对托吡酯过敏者禁用,酸中毒、肾结石、肝肾损害及孕妇慎用.5、拉莫三嗪:常用量50-500毫克每天,为抗癫痫药,可与其他心境稳定剂合用治疗双相快速循环及双相抑郁发作。
也可作为难治性抑郁的增效剂。
对双相抑郁的疗效可达72%,但对双相躁狂疗效不好。
口服易吸收,2.5小时达峰值血浓度,半衰期为24小时。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可加快其代谢,是半衰期缩短至14小时;丙戊酸钠可抑制其代谢,是半衰期延长至59小时。
主要不良反应有皮疹、共济失调、失眠、复视、困倦、无力、呕吐及眼球震颤。
6、加巴喷丁:对双相躁狂发作具有治疗作用。
800-1800毫克每天,量高可达2400毫克每天,半衰期为5小时,可用于焦虑、失眠、疼痛等症。
不良反应有镇静、眩晕、共济失调、体重增加,但易耐受。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中的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也具有抗躁狂与抗抑郁的心境稳定作用,在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急性期阶段,可单独或与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
另外,对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可以临时选择联用本药物。
(四)心境稳定剂的选择对新入院的心境障碍患者,应进行全面体查及血液‘尿液、肝肾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检查。
药物选择应结合症状特点,双相的发作类型、躯体状态、年龄、婚育、过去治疗反应、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经济状况来考虑。
对双相I型急性躁狂或双相II型轻型躁狂发作,均可首选锂盐治疗,若既往对锂盐疗效欠佳,则选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或在锂盐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
如果不能耐受锂盐治疗,则选用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
对快速循环发作或混合发作,锂盐的疗效差,则应首选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或与候选的心境稳定剂联合治疗。
对双相抑郁障碍可首选拉莫三嗪,必要时可短期合用抗抑郁药。
对难治性病例,可连用锂盐和丙戊酸钠或卡马西平。
若仍无效,可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候选的心境稳定药或加用增效剂。
二、抗抑郁症的治疗(一)治疗原则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0%会有第二次发作,故常需巩固治疗以防复发,目前倡导全面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三期疗程、1、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药物治疗一般2-4周开始起效,故“症状改善的半减期”为10-20天。
如果足量药物治疗6-8周无效,应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治疗可能有效。
2、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预防复燃治疗用药至少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故不能轻易减少药量。
3、维持期治疗:目的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