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课件31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课件31张PPT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s t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增__长_ (选填“缩短”或“ 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 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一定要注意 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挡板的同时停 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 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选填“偏大”或“ 偏小”).
3、电影《闪闪的红,前后两句中的
参照物分别是 ( B )
A.河岸 河岸
B.河岸 竹排
C.竹排 竹排
D.竹排 河岸
4、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 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 动情况是 ( D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________且速度________
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
间成________。
(2)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象
3.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
路程上或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它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AC= 0.24m/s.若s2 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 则小车通过上半 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 0.2 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快 (选填“快”或 “慢”),是在作 变速 运动 (选填“匀速”或 “变速”).
在探究斜面上下滑的小车的速度变化的实验中:(1)
8、整个宇宙都是由_运__动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 对 静止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 或静止是相_对__的___ 的,物理学中物把体__位置__的_ 变化 _叫做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v=s/t 变形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_____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2. 1km= m= dm= cm = mm = =μm =nm3. (1)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2)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4.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7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5)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_____5.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

D、“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3.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4.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复习及随堂例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1)10-3km=1m=103mm=106μm=109nm; (2)1m=101dm=102cm=103mm.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3. 正确使用刻度尺(1)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2)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3)测量步骤:(1放2读3记)A.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4.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辅助工具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2)化曲为直——适于测较短的曲线,如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硬币的周长等;(3)累积法——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二、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换算关系:1min=60s,1h=60min;1d=24h=86400s2. 测量工具:电子停表、机械停表(实验室常用)3. 认识机械停表:三、误差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 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3. 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 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请正确地读出下图中(1)长方体的长为cm 78.2;(2)木块B 的长度是cm 8.1。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重点笔记1. 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

-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距离。

- 时间:物体完成运动的持续时间。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位移。

- 加速度: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 匀加速直线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都保持不变,且沿一条直线运动。

- 公式:v = v0 + a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s = v0t + 1/2at^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只受重力作用,忽略空气阻力的物体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 公式:h = 1/2gt^2(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v = g*t(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2 = v0^2 + 2as(速度平方与位移的关系)5. 相对运动:- 特点:两个物体之间的运动关系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

- 公式:s = vt(相对位移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v = u + at(相对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 a = (u - v) / t(相对加速度与相对时间的关系)6. 圆周运动:- 特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沿着圆周轨迹运动。

- 公式:v = rω(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a = rα(角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l = rθ(弧长与角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①___”。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__②___ um;1m=__③__nm。

答案:①m ②106 ③ 109
(2)长度的测量工具:______、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答案:刻度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选、放、看、读、记、算。

①“选”合适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______。

④“读”要_____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带______。

⑥“算”多次测量取______。

答案:垂直估读单位平均值
2.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

答案: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时钟等。

答案:秒表停表
3.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__①___。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错误,___②___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答案:①误差②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①_______、______②_____、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答案:①使用高精度仪器②改进实验方法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答案:物体位置变化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答案: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___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______的。

答案:运动静止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______。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
________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答案:不同地面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_______,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______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答案:运动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_______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_______的多少。

答案:时间路程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______________之比。

(3)速度计算公式:v=_______。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答案: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时间 s/t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______,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

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e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_______km/h。

答案:米/秒 3.6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________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无关。

答案:做运动快慢不变与路程和时间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________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答案: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答案:v=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