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医学郭志辰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

合集下载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小方治病药少味清,就是利用味道。

气味是物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最能代表物质的本质,一种物质一种气味,没有相同气味的两种不同物质,物质不变其气味不变,气味改变了物质一定发生了质的改变。

人闻吸某些药物的气味后作用于病变部位,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的气味通过溢散作用而进入人体,可用于治病疗疾。

因此,多选用气味芳香走窜的药物,制成散剂或浸泡剂,以利于气味充分溢散,以迅速起效。

这种治疗把药物与日常生活用品结合在一起,既方便使用,又能达到持久的效果。

闻吸药物气味来治疗疾病的机理,一是经络传导。

药物通过经络传导进入人体,使其充分发挥功效。

二是皮肤透入。

皮肤血管丰富,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以将药物很快转运到病灶及全身。

三是黏膜吸收。

其具体用法由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五味五色治病是味道调理的导引,因为细胞如果受到味道的刺激就增强了运动,行则化淤,动得快就健康了,所以小方就是利用气味,给人体闻吸气味就身体就产生变化,现在药物的应用多数为 1 克,1 克就能治病,其原理是应用了一个贯力,就好比坐着汽车,汽车猛一停身体往来倾,小方1 克治病的作用大也是因为应用了惯性。

因为在应用药物时,药物在一条线上,公英,香附,九节菖蒲都在一条线上,如同接力棒一样,在公转一条线上,一个接一个的运行,能量运行有序而集中,虽然用药 1 克达不到脏腑,但是借着贯力的冲劲已经达到了。

五.空间医学临床处方讲解实例为了方便广大空间医学爱好者学习舌诊与用药,本节记录临床处方过程中郭志辰大夫的精辟点睛,并将郭志辰大夫原话引为师说,且简要解析处方,把处方时药物如何正确运用讲得非常清晰,结合舌诊寻找病因,并列出郭大夫处方后患者随即照出的对比舌苔,使大家更好掌握药物在人体中作用,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一)舌诊与药性案例 1性别:女年龄:成年病情:直肠癌术后,化疗后,肺癌,咳嗽,夜间重,咳痰,大便日一次。

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海浮石 2 克益母草 1 克桂枝 1 克师说:问患者最近怎么样,患者说咳嗽多痰,原处方:九节菖蒲 1 克,浙贝1 克,益母草 1 克,白头翁 1 克。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辨舌用药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辨舌用药

郭志辰老师空间医学小方应用——辨舌用药辨舌用药:三山一水一平原,三山不高,一水要润,平原不多,湿而不腻,舌尖中正,方圆形为正常舌形。

三山一水一平原,三山不高,一水要润,平原不多,湿而不腻,舌尖中正,方圆形为正常舌形。

1、舌尖隆起,心肺头部能量过高,容易暴死,九节,瓜蒌仁。

小儿多动症,阳太过。

单纯舌尖瘀滞的便稀,用瓜米、蒲公英。

舌尖缺失的,心头部能量不足,心慌气短、头昏。

炒枣仁。

桃形舌,舌尖瘀滞,心脑头能量高。

瓜米膻中低,舌尖有瘀楞的,有心结,心情不好压抑。

舌尖扁平的扁平舌,肝木犯胃,脾不运化(舌两山斜向上)。

平原大的胃肠功能都不好老胃病,偷懒、平时活动少。

舌中有坑扁平舌的大便都不好,用三、四仙先调肠胃,再用生麦芽、香附。

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香附4 生麦芽 3 瓜米 7 独活 4 海螵蛸 3 吃一个月。

下焦推动无力的加公英中焦5 上焦 2 到背部。

独活 5 补命门火,加肉桂3 对胃酸过多效果快。

2、中焦单一平原的就用香附,胃不好的用独活4。

3、二侧高,心情不好、脾气暴躁,斜面低,心情压抑,生麦芽。

两边上翘,两肋胀满,疼痛。

用桔梗。

4、舌苔白腻,白头翁。

5、布袋舌,降肺补肾,菖蒲、瓜米、浙贝、独活。

6、舌尖瘀棱的用赤芍。

舌尖凹凸不平的胃肠不好。

7、地图舌加桂枝。

出苔慢的桂枝当归连翘。

有出血症的可用葛根、桔梗代。

8、颈椎加葛根,一个月有明显效果或治愈。

9、血友病:外焦通则全身通。

降肺补肾,半年多血痰没有了。

二边高,中间有痰楞,桔梗3 葛根 5 香附 2 白头翁 3。

10、颈椎病:葛根桂枝知母独活。

11、全身缺水用当归。

12、膻中高用菖蒲1-7;低用香附2。

菖蒲 1-30 大剂量用于癫狂杜仲1;开智菖蒲7 杜仲 1。

13、增高:1 补肾;2 加水能量阳光。

公英、生麦芽、菖蒲、独活、炒枣仁。

穿绿衣服,敲鼓。

14、幻听:香附2 九王独活。

15、上焦大面积凹陷的胸闷症状,中间有裂缝:香附4 佩兰桂枝。

上焦高厚失眠长痘:九节独活桂枝连翘16、舌根有腻白头翁;凹陷用羌活紫石英。

人体空间医学——郭志辰老师在香港讲学

人体空间医学——郭志辰老师在香港讲学

人体空间医学——郭志辰老师在香港讲学人体空间医学——郭志辰老师在香港讲学各位同道、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今天借此机遇,向大家汇报我将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临床小小的总结。

将近50年的临床,因为我这一生没有离开临床,一直在临床上研究、探讨,最后探讨出,以空间、人体的空间来调整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所以我起名为空间医学。

空间医学包含了养生学、修炼学、医学、预防学,因为空间医学与人体科学是紧密相关的,空间医学病因学是一个“水”字而概括,就是所有的疾病都是水多、水少、水的分布不均匀所造成的,所以在治疗上,是以调整水为原则,提出来了“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的方法。

所以在病因学与传统医学,当然是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新的病因。

传统医学讲内因、外因、六淫、七情,空间医学不讲,就讲一个“水”字。

空间医学的本草与历来的本草不大同,空间医学讲本草不讲归经,这是与传统本草不大相同,空间医学的本草讲运动本草,也就是这一味药在人体内部它能起到什么样的双重作用。

比方说,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更新、它能够减少减轻胸部的压力、它能够补肾,这与传统本草不大同了。

为什么呢?因为石菖蒲它能够使头部的能量回流到膻中,然后从膻中经过右心房的回流,经过公转的运动,又达到命门部,使命门的细胞加强了运动,所以它是补肾的作用。

这是双重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应用的药味少,是应用了药味的双重性。

比方说,瓜篓仁,传统医学讲瓜篓仁就是一个清肺通便的作用,在空间医学上它不是清肺通便了,它也起到清肺通便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清肺通便?是肺部的淤气,淤的能量越肩而过,下行命门,使命门部的细胞增加运动,所以它又是补肾的作用,而且到命门部它疏散于下焦的肠系膜周围,所以它有润便的作用。

所以空间医学在讲本草的过程中,它是讲本草的运动,从开始到结局它有什么功能作用,它不讲归经。

空间医学讲小方治病,小方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小方治病就是少则3味药,多则5为药组成一个小方。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郭志辰空间医学小方治大病

第一章空间医学理法方药第一节.空间医学病因病理一.空间医学病因《内经》中讲:聚则成形,散则成风,高度概括了人体得病原因。

聚已成形的疾病,是由无形的气血瘀积成的,治疗时要把有形的积聚疏散成无形的气血。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得病病因是水,聚则成形,也是水的积聚,空间能量的积聚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从大自然看,潮湿积聚,雾、云、雨,从人体空间看,潮湿积聚,雾、云、雨,都会对局部周围细胞产生影响,产生细胞内部病变。

人的疾病是由渐变逐渐到突变,量的积聚最终发生质的变化,人之疾病一开始是人体空间在某一个点上有了淤积了,当这点淤积与人的脏腑融为一体了,就形成了疾病,当脏腑结合空间没有溶为一体的时候仅是有症状无病名,如果溶合在一起了,就也有症状也有病名。

空间医学治理则是在还没有形成症状,还没有结合在一起的阶段,就将其解决了。

二.空间医学病理人生于水,活于水,病于水,死于水,都与水有关系。

人生在子宫胞内,是生在水中;人活,是以水为主;人病,是水的不均;人死,是水的阻塞。

所以,空间医学用一个“水”字总结病理。

水是人体致病的原因,这跟传统医学大不一样。

传统医学讲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外伤)。

现在的科学病因更多,各种病毒及病菌等,所以病因更多。

但是即使是病毒、病菌,他们离开水都不能生存。

传统中医有湿热生菌的说法,也是就生菌的条件必须是潮湿,必须是水路不畅通的情况下才生病菌和病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是什么物质?是水在人体内以气态和液态存在的两种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它们能畅通无阻,人就不会生病。

如果医者能把水路畅通,把水分布均衡,疾病就能得道解决。

生于水,如果子宫内部很干燥,没有羊水,胎儿是不能活。

活于水,人的生命依靠水,人体的70%是水,“活”字就是三点水一个舌字。

舌抵上颚,似顶非顶,是天一生水---人体的津津玉液。

病于水,水干枯、凝结、分布不均就会生病。

水在人体内的凝结叫栓,凝结在不同部位,就有不同部位的栓形成,比方说凝结在心血管,就叫心梗;凝结在脑血管,脑血栓;凝结在肺血管,叫肺栓塞;凝结在动脉管,叫动脉管血栓闭塞;凝结在静脉管,叫静脉血栓闭塞;凝结在肠系膜,叫肠系膜血栓闭塞。

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

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

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尊敬的前辈、同道,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我今天给大家谈一谈我五十年的临床、发现、体悟和应用。

我一直没有离开临床,所以对舌诊用传统医学的观点、方法,传统医学的舌诊,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方法,也不是我一开始就应用这样的方法,是在临床过程中发现的,发现传统舌诊中,可以这样说不足之处。

传统舌诊舌质、舌苔、舌形,虽然都有,但是与现在的医学在名词上结合不了。

我在临床过程中发现了舌质就是人体的胞内,舌苔就是人体的胞外,人体由细胞构成,中医讲营卫。

细胞内部中医讲营气,营血。

细胞外侧中医讲卫气,保卫的卫,护卫的卫。

在临床过程中我发现舌质的病变就是细胞内部的病变;舌苔就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间的病变。

我也做了大量的试验,桂枝芍药汤是解决空间的能量向胞内运动,桂枝加白芍能够减轻舌苔的作用,所以舌苔我要想着叫它减少,桂枝加白芍,空间的能量向胞内运动、胞内转化,舌苔就减少了。

胞内的能量物质向胞外转化就增加了舌苔。

我们搞医的,医生都知道有一个难点,没有舌苔的病人不好治,也就是镜面舌不好治,而且重病以后的舌苔绝大部分是镜面舌,这不好治。

我们中医有一个辨症叫阴虚内热,这个滋补是真不好解决,我们把细胞给他开开,舌苔就出来了,就这么简单。

我们不要去固守阴虚内热,这没法治。

我们开开细胞,细胞内的津液向外辐射,舌苔不是有了吗。

我们医院四百张床位,可以说全满,这四百张床位中百分之八十的是癌症,那么癌症后期绝大部分是镜面舌,干燥舌,阴虚内热,怎么办呢?就是开胞,就解决了。

怎么办呢?桂枝、连翘,各一克就行了,如果要是按我们传统的治疗,那得滋阴,大量的滋阴药,生地,女贞子,花粉,板蓝根,等等,实质上我们开了胞,叫它胞内的物质向外一辐射,舌苔就出来了。

在疑难病过程中,镜面舌是我们传统医学的难题。

如果我们把舌质看作细胞内部,把舌苔看作细胞外部,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好解决了。

所以我提出要有继承、发扬、创新的精神。

继承我们传统的古文化的精髓,我们要与现代的科学名词结合,有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郭志辰大夫的《八穴》和《指灸》

郭志辰大夫的《八穴》和《指灸》

郭氏八穴和‎指灸疗法以‎空间医学为‎指导,以公转畅通‎为原则,以指代针,调节全身能‎量,达到去其疾‎、恢复人体功‎能的目的。

一、郭氏八穴郭‎氏八穴的每‎个穴位分别‎运用提、喧、推三种不同‎的力,调节人体不‎同区域的能‎量运行、恢复人体相‎应功能。

但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作用在‎公转线路上‎,都是为了畅‎通人体公转‎,即所谓“八穴运用公‎转通”,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郭氏八穴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总穴:(1)三阴交穴、长强穴、大椎穴、至阴穴,三阴交穴为‎总穴;(2)足三里、合谷、百会、内关,足三里为总‎穴。

1三阴交组‎和足三里组‎取穴1)三阴交组。

三阴交穴【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空间医学功‎能】:是三阴经开‎口,三阴交下通‎至阳(膈膜以上),作用点为会‎阴,会阴能量运‎动了,推动下焦能‎量上行,泄阴中之实‎、阴中之结,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之‎穴。

同时由于下‎焦能量上行‎,下焦空虚,引起外焦能‎量补充,又起到疏通‎外焦区域,医治阳病的‎作用,因此也是治‎疗背部疾病‎的关键穴位‎。

2)足三里组。

足三里穴【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空间医学功‎能】:起于下焦,行于中焦,散于外焦,是疏通三焦‎能量的下行‎出口。

(与合谷上下‎对应),可改善肠蠕‎动,腰背通。

治疗背部、关节、下肢病。

2 长强穴【取穴方法】:尾椎骨尖【空间医学功‎能】:外焦的出口‎,是阳转阴的‎转折点。

清除外焦的‎污染,对少腹有推‎动作用。

使胞外的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主治舌苔厚‎腻(阴虚),治膈上之疾‎病。

长强百会一‎上一下,一开一合。

意守长强,能使能量由‎前向后迅速‎运动,是泄三焦之‎实的优选方‎法。

只要米粒大‎小的零号药‎膏(清外焦用)贴在长强上‎,即能清除污‎染外焦通。

3大椎穴【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5)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转)

(5)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转)

(5)郭志辰大夫的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与“小方治病”(转)“小方”治疗癌症的探讨【摘要】本文提出,癌症姓瘀不姓毒、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原则和新方法,即公转畅通和“小方”。

同时提出,治疗癌症必须提升药物的价值,癌症的治疗不宜用大方、解毒方。

癌症的治疗,主张不手术、不化疗、不介入和严格控制输液量,针对癌症后期胸水和腹水的治疗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癌症是人类的大敌,认识癌症、治疗癌症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

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与实践的过程中,对癌症的病因、转移规律、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对癌症的治疗,主张不手术、不化疗、不介入和严格控制输液量,也不提倡应用解毒的方法,而是应用小方来调整人体公转①,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一、癌症姓瘀不姓毒癌症是能量物质之瘀,而非毒也。

所谓毒,是瘀之甚也,或血、或湿,舌苔厚腻,内热之极也。

笔者认为,人体内部能量在某处形成积聚,空间②能量浓度增高,对该部位细胞群造成的压力过大,影响该部位细胞群运动,使得细胞无法正常开合,物质积聚在细胞内,无法与细胞外部能量相互转化,导致癌症形成。

癌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隐形期、成像期和变化期。

隐形期时,人体空间某一部位能量的浓度发生改变,导致影像的产生,这种影像通过目前的科学仪器无法检测,但已经影响到细胞及细胞群的运动,只是没有形成器质性病变。

成像期,空间的影像转化为器质性病变,影响到相关经络“气”的运动,气血运行受到阻碍。

通过现代仪器可以检测出来,西医称之为癌症的早期。

变化期,即西医所讲的癌症的中期和晚期,往往伴有转移或者扩散现象。

二、癌症的转移并不可怕细胞运动之时,空间能量物质进行着清升浊降之运动。

癌症产生,则清升浊降运动受阻。

原发癌部位能量运动的出口是癌症的转移之地。

所以,癌症转移并不可怕,转移与否,治疗方法均一致。

笔者认为,癌症的转移,不是癌细胞的转移,而是高能量的辐射,这种能量辐射导致不同部位发生癌变。

同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癌症的转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这种规律性与能量运动的特点密切相关。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

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郭志辰大夫个人简介郭志辰大夫,生于194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人。

著名中医师,人体空间医学创始人,中国河北省正定县康复理疗院名誉院长、医术总监,香港智能保健学会名誉会长,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终身名誉教授,中国医学基金会肿瘤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工作经历:1976年创建石家庄市合作路卫生院,在整个石家庄市的卫生院中,无论医疗效果还是社会效益。

1984年创建了石家庄市第一所医疗气功门诊,曾担任石家庄市市长的王葆华先生,亲笔题词:“医所何须大,术高名自扬。

” 合作路卫生院均名列前茅。

1986年创建全国第一所气功学校,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者。

学校连年被石家庄市教委评为“社会办学先,进单位”,本人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1993年10月创建了郭志辰修养院,十几年来,接纳国内外病患者10余万人次。

40余年的临床经验,使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1997年副总主编《世界传统医学大系》(Grand system of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 BeiJing, China)1998年2月客座教授世传统医药科技大学(Institute of World Traditional Medicine,California,U.S.A.)1998年4月主持召开“大团结大团圆盛会”,与会者逾万人。

美国公众文化教育电视台(PBS)编导盖瑞和加拿大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麦克·摩根先生进行了实地采访。

2002-2003年多次赴香港讲学。

SARS期间,通过“中医药在线”推广中药处方。

005年2月提出“人体空间医学”理论,北京部分医学专家参与了认证工作。

专家们认为,“人体空间医学”为今后的医学研究开辟出崭新的空间。

2005年11月以传统中医舌诊为基础,开创出“电脑舌诊法”。

同时推出“小处方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为百姓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2006年5月赴加拿大埃德蒙顿参加“自然健康产品和北美替代医学”研讨会并获得学术论文一等奖,被加拿大综合医学研究院特聘为“终身名誉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医学(郭志辰)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空间医学》》之养生保健,除了应用中药处方这一传统医学治疗形式外,还推出了“自我养生保健回照法”;“诊脉保健”;“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以及在传统中医按摩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人体空间医学按摩法”(简称空间按摩)等做为养生及保健方法。

其中“头足保健”是融合“火灸保健”与“熏灸保健”于一体的“头足保健”。

所谓的“头足保健”,是以人体头部和足部为主要调理部位,本着人体《空间医学》「调功能,袪其疾」的原则,以运动和变化人体空间能量为手段的一种整体保健。

因此,亦可称之为“头足能量运动保健”。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运动的动力。

肺部的呼吸运动,催动了肺循环(人体小循环)的运动,同时,肺部的气息更新,促使血液不断地新陈代谢,改变血液的品质,因此带动了人体全身的大循环(循环体)的运动和变化。

尤其是《空间医学》所强调的「人体四大空间」,即三焦空间和太阳区空间(外焦),此为人体能量运动与变化的场所。

由于人体能量「清升浊降」的运动变化规律,肺部所居上焦空间能量的更新与变化,带动了中、下二焦及外(后)焦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

与传统中医的“气为血之帅”和“肺朝百脉”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肺部的能量动力,是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动力来源之一。

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在于原(元)动力的推动。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两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它们的功能运动,是人体之根本,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部位在人体的下焦空间,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能量(营养)的供给,其运动变化均在此空间内,特别是盆腔会阴区上三寸的空间部位,是下焦空间能量动力之眼,是下焦能量运动旋涡之心。

传统医学称脾肾主下肢,其论点是人体气血在运动过程中,其浊重部分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下焦的运动变化,一部分排出体外,还有一大部分沉于下肢及两足部。

因下肢及两足处于人体的最下段,而下肢与两足的物质、能量的更新变化,还取决于血液的循环运动,重点是血液的回流运动及能量的升清。

因此,从某些意义上讲,足部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由此看来,下焦与足部(包括下肢部)是领属关系,从“肺朝百脉”和心脏血液循环的角度来认识,上焦与足部也是领属关系。

因此,运动、改变足部及下肢的能量运动,可以使全身的气血发生变化。

头部是上焦所主的空间范围,处于人体的巅顶部位,其空间能量以清轻、精纯为佳。

人之大脑处于该空间内,并指挥着整个人体的运动,而其能量来源及精纯程度,取决于人体「四焦」的能量运动和变化。

《空间医学》鉴于人体头部和足部的特殊生理位置,以及贯穿、连通人体上下的功能作用,故将这两个部位作为调整整个人体生理功能的重点。

如果将人体看作是一上下直通的大信道,而五脏六腑是这个信道内的零组件,如此一来,信道内的空间能量运动则推动了脏腑的运动。

头、足部位是信道上下的两个门户,鉴于人体能量向上的运动规律和“调功能,袪其疾”、“治病要以和为贵”等原则下,《空间医学》推出了“头足保健”。

头足保健对高血压保健机理的探讨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失去对血管舒缩神经的正常调控作用,导致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因而升高。

《空间医学》的头足保健,直接针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调节和平衡失调之高级神经系统,消除全身小动脉痉挛,实现了上下(即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的双向调节,血压自然会逐渐调整正常。

其原理是:通过按摩师的手法运动,以及与患者之间的生物能量场的相互撞击运动,人为地促使患者人体细胞周围空间内的能量压力产生改变。

即外来的生物能量场的波动撞击、疏导、补充,使空间能量的浓度及压力产生变化。

再加上熏灸药物和热能的作用,加快了患者生物能量场波动的频率,进而推动和促进了血液循环,调和了气血,降低了血管外周的压力,从而稳定了血压。

头足保健具有以下养生保健之功能:能够安全平稳地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双向调节作用)。

避免了药物降压因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对心脑血管造成的损害。

消除患者由高血压及降压药物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心慌、胸闷、失眠、乏力、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烦躁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头足保健突破了传统治疗高血压的“以降代治”,终身服药的降压模式。

消除病因,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头足保健能调整、修复高血压对心、脑、肾的损害,有效防止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

头足保健相当安全,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性。

可以逐渐替代服用药物,免除患者服药对心理、生理及经济造成负担。

此法不仅适用于上血压,同样适用于下血压、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脑部肿瘤,及失眠、冠心病等心脑血管性疾病以及关节性疾病的保健。

临床发现,该保健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均有着理想的保健。

头足保健之论点仅供参考)人体空间医学的治疗原则与方法《空间医学》理论的应用,重点是掌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能量撞击物质的变化,掌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

调整治疗人体的疾病,必须从调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入手。

传统医学之“六邪”的变化,是造成浓度与压力改变的基础。

“六邪”是空间物质的属性,调整浓度与压力的武器是药物之“气”与“味”,“气”能降低浓度与压力,“味”能增加浓度与压力。

《空间医学》在治疗上,是以「至实、至空」,回归自然为原则,以「调功能,袪其疾」为手段,以「升、降、浮、沉」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运用、调动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压力,促进人体的清升浊降,以细胞群体的能量辐射为动力,整体的调动人体的功能,改善人体的病理变化。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则为加大空间能量浓度差与压力差,加大虚、实对比力度,而达到至虚,至实,使能量高速运动,有目的的造成细胞间的大撞击,能量场的大改变,使能量流通顺畅,从而恢复人体场的自然正常状态,及恢复人体健康。

《空间医学》主张参考病名,但不拘泥于病名。

见肺之病不治肺,见肝之病不治肝。

所以没有癌症之说,没有哮喘之说,主张以疾病之临床的症状为治疗的着眼点。

人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上焦不通,下焦无力,中焦不动。

上焦不通,是物质与能量没有出路,从而淤滞。

下焦无力,是人体元动力亏缺,依传统中医,此为正气不足(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依五行学说,此为“气”没有生路。

中焦不动,是上焦无去路,塞之不通,下焦无来路,是动之无力,中焦不动,是无活力,故病生焉。

学习《伤寒论》的主要方法,首先是疏通太阳经,因为太阳经是“邪进”、“邪出”的门户,所以治疗疾病,一找出路,二找来路,才有活路。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是以收带动,以小带大。

特别注意左、右心脏功能的变化,清楚地、辨证地阐述了心脏左、右心房及心室的功能,并以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了人体小循环的动力可促进、推动大循环的运行。

以右心为动力,加大右心的回流,以右心带动左心,是解决、调整血压的关键,也是调整下肢循环的关键。

人体空间医学的用药中药是传统中医的医疗工具,药物的总纲是四气、五味。

《空间医学》指出,人体的空间是四气、五味发生作用的场所。

中草药的“气”和“味”是人体能量升、降、浮、沉的调节器。

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气”和“味”,它们游离在人体的空间,改变空间能量的浓度和压力,改变细胞内、外物质和能量变化的方向,即细胞外能量的浓度高,压力大时,在“气”或“味”的作用下,则渗透入细胞内,转化为物质,反之亦然。

人体内的升降浮沉,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空间能量流动的方向。

中草药的作用改善了局部空间的浓度变化,从而改善了脏腑、经络等的作用。

中草药无一不通过“气”和“味”的变化,来调整、恢复人体的功能。

《空间医学》指出,药物并不是作用在某一脏腑上,而是作用在人体某部位的空间。

例如:1、人参:增加下焦的能量浓度。

2、白术:增加肠胃区域空间的能量浓度,故重用白术有泻下作用。

3、夜交藤:临床观察增加右心房回流的效果,故对人体回流有独特的效用,是治疗静脉疾病的首选之药。

不同的药物依其“气”和“味”的不同,作用在不同的空间区域,而且它们在空间关系、牵引和清化的作用,清化则是腾出空间,牵引则是补给动力。

《空间医学》在药物的应用上,与传统用药的方式截然不同,是以药物功能具体化为基础,是针对人体的功能变化而用之,故有用量小、药物少、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的应用举例例一:治疗肝病的代表方剂为小柴胡、大柴胡,逍遥散等,其主要作用是疏散调整肝脏周围的气机变化。

通过《空间医学》之观点来看,便是净化肝脏周围的空间,使肝脏细胞内的物质易于辐射,依传统中医「肝病疏之」的理论为依据,恢复其肝脏的功能。

《空间医学》的治疗方法,不仅是净化肝脏周围的气机淤滞(即:高能量区),同时认识到肝脏周围的气滞是一种潜藏的动力。

因这种动力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爆发的推动力:(1)对心周围细胞产生推动力,传统中医称为「木能生火」;(2)对膈膜的推动力,能起调节升清降浊的作用;(3)肝脏的活力增加,能增加门静脉的回流。

所以《空间医学》充分地应用了调整“淤滞”时所产生的动力,巧妙地应用了人体内部的动力之源,变害为利。

其用药方法:首先是减少膈膜区的压力,人为制造膈膜与肝周围的压力差,从而充分地应用能量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爆发力与撞击力不断地补充了元气的动力,即所谓「能量所及之处,万物生焉,生机生焉」,因此,增加了心周围及肺部的细胞活力,在能量的协助下,不仅可以调整肺部的功能,食道的功能,以及调整两乳房的功能。

即是所谓的,「无效能源的有效利用」,变废为宝。

例二:胰脏疾病多见于胰腺炎、癌症、糖尿病等,这几种病在医学上皆是较为难治。

《空间医学》治疗胰脏疾病,是通过减少胰脏周围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屡用屡效。

胰腺炎是胰腺本身的微循环表层出现炎症,是膈膜区的能量积聚;胰腺癌是胰腺周围能量的高度积聚,而迫及胰腺本体的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此疾病。

糖尿病同样是胰腺周围的浓度与压力出现异常变化而引起的,因此,恢复胰腺及胰腺周围细胞的功能,必须通过净化胰腺周围的空间环境来解决。

例三:临床观察人体的疾病,大多数见浮肿,肺部感染,而在临床症状上多数为左心扩大。

西医之治疗方式,是通过药物加强左心的排量。

《空间医学》反其道而行之,以加大右心的回流为主,带动左心,以解决浮肿问题。

《空间医学》特别注意右心周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的变化,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是加大人体循环的动力,解决血管病的关键。

传统中医有四妙永安汤,是治疗脉管炎的主要方剂,其作用是宣肺清炎,为减少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

安宫牛黄丸调节了右心周围的浓度与压力,起到安定心神,镇静醒脑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