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国古代管理制度是指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所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

宗法制度是基于血缘关系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通过确定家族内部的权威和地位等级,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和角色。

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传承家族传统与财富的作用。

官僚制度官僚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的另一项重要制度。

官僚制度通过选拔和任用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官员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官员通过文化课程、考试和举荐等方式选拔。

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统一管理、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法律实施的作用。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的一项独特制度。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尤其是用于选拔政府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社会地位与能力挂钩,有助于提升社会流动性。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选拔人才、提升政府效能的作用。

军事制度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是指管理古代军队的管理制度。

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包括了兵役制度、军事训练制度、军事指挥制度等。

这些军事制度确保了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税收制度包括土地税、商业税、个人税等多种税种,通过征收税收来提供财政收入,用于国家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

税收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平衡社会经济的作用。

社会治安制度社会治安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社会治安制度包括警察制度、巡捕制度等,用于维护社会的治安和秩序。

这些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确保了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落自治制度村落自治制度是古代中国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村落自治制度允许村民们通过自组织和自管理来处理村内事务,村民可以自行制定村规民约,选举村长和村委会成员。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封建制度:古代中国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君主设立封地给予大臣,以实行统治和管理。

这种制度下,各级政府机构按地域划分,负责管理和治理。

2. 官僚制度:中国古代的管理制度建立在官僚制度的基础上。

官员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从而进入官僚体系。

官僚制度规定了官员的职责、权限和管理范围,使得政府能够高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3. 行政区划:古代中国根据地域划分行政区划,设立州、县、乡等行政单位,负责管理和治理相应的地区。

这些行政单位由官员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和政策。

4. 行政考评制度:古代中国实行严格的行政考评制度,对官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定。

通过考评成绩,官员可以晋升或降职,这种制度对官员的管理和约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城市管理:古代中国的城市设有城市管理制度,主要由城市官员负责管理。

城市官员负责监督市场,维护治安、环境卫生等,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6. 军事管理:古代中国的军队也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制度。

将军负责指挥军队,设有各级指挥机构和军事学院,对军队的训练、装备、部署等进行管理。

这些古代中国的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和演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上述的特点。

这些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治理提供了基础,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

我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一、政府管理在古代中国,政府管理是基层管理制度的核心。

古代中国政府在基层管理上采取了比较严密的制度和措施,以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

首先是设立州、县、乡等行政单位,对各地的事务进行管理。

在每个县设有县官,负责管辖和管理本地的政务、经济、民生等事务。

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责。

在每个乡设有乡长、村长等官员,负责管理本地的村落和居民。

其次是设立吏部、户部、刑部等中央部门,对全国各地的事务进行监督和管理。

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稳定。

吏部负责选拔和管理官员,户部负责民生和税收,刑部负责司法和治安等事务。

这些中央部门有着明确的职责和分工,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

政府管理制度在古代中国非常完善,对于安定社会、保障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军事管理在古代中国,军事管理也是基层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军事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对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权益至关重要。

古代中国设立了统帅部、统领部、指挥部等军事机构,负责组织和指挥军队的行动。

统帅部由皇帝或大将军任命,负责军队的整体规划和指挥。

统领部为各地的将领所组成,负责具体的军事行动。

指挥部则是由军队的指挥官组成,负责实施战术和战斗。

古代中国的军事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对于保卫国家的疆土和利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中国还实行兵役制度,每个男子在到达一定年龄时都要服兵役,为国家贡献力量。

军队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社会管理除了政府管理和军事管理外,古代中国的基层管理制度还包括了社会管理。

古代中国实行分官制度,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管理官员,负责监督和管理相应事务。

比如在农业方面,设有农官负责监督和管理农业生产;在商贸方面,设有商官负责监督和管理商贸活动。

古代中国还设有诸侯和地方领主,负责管理本地的事务,并向中央政府纳税进贡。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基层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包括政府管理、军事管理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制度实现。

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通过考试选拔官
员。

此外,还有举荐、保举、门荫、捐纳等多种方式。

2.考绩制度:官员的考绩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绩制度以“德、能、勤、绩”为主要考核内
容,分为“岁考、季考、岁终考”三个层次,根据官员的表现和业绩进行评定和奖惩。

3.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中设有监察制度,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监察官员的职责是纠劾
违法、监督风纪、监督司法等,以确保官员履行职责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4.俸禄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的俸禄制度是根据官员的品级和职务给予相应的俸禄。

俸禄包括土地、实物、货币等形式的
收入,同时也有一些福利和津贴。

俸禄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官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官僚队伍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5.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中还规定了官员的退休制度。

官员退休称为“致仕”,一般按照品级和职务给予相
应的待遇。

退休官员可以享受原俸禄的一定比例,同时也有一些福利和津贴。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管理管理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采用中央集权制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等,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2. 封建制度:秦朝之后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管理制度的主要形式。

封建制度中,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命,负责管理各地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事务。

3. 三公九卿制度:西汉时期,采用了三公和九卿制度,三公分别为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九卿则负责各个部门的管理。

这个制度确立了中央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4. 八议制度:东汉末年,八议制度被采用,八议包括议郎、议监、议校、议律、议狱、议操、议禄、议秩,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政和司法工作。

5. 科举制度:唐朝推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不仅管理了人才选拔,也规范了官员的行为和责任。

6. 考试制度:宋朝开始实行文选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
也是中国历史上长期使用的一种管理人才的制度。

7. 农田水利制度:古代中国的农田水利制度是管理灌溉和水资
源的重要制度,它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以上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在不同朝代都有所
发展和改变,但总体上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管理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
中国古代的国家管理体现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相结合的政治结构上。

中央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意志就是法律。

中央政府下设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这些部门负责国家的日常行政管理。

由于国土辽阔,中央政府无法直接管理到每一个角落,因此地方分治成为必要的补充。

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府、州、县等不同级别,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并处理本地区的具体事务。

这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的结合,既保证了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考虑到了地方的实际情况。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通过科举考试,任何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都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从而为国家的管理贡献力量。

这一制度的实施,打破了贵族世袭制的壁垒,使得社会流动成为可能,也为国家的管理带来了新鲜血液。

法治思想
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法家认为,法律应当明确无误,赏罚分明,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在古代中国,法律不仅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更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

通过法律的实施,国家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约束官员和百姓的行为,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影响不可忽视。

儒家倡导的“仁政”理念,强调君主应当以德治国,关心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专制统治的严苛。

同时,儒家还提倡礼仪制度,通过礼仪来规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这些思想贯穿于古代中国的教育、法律以及日常行政管理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

结语。

古代著名管理制度

古代著名管理制度

古代著名管理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各种管理制度都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管理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在中国古代,有一些著名的管理制度,它们曾经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管理制度有很多种类,其中包括政治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军事管理制度、宗教管理制度等等。

在这些管理制度中,有一些是比较著名和重要的,它们在古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古代中国的一些著名的管理制度。

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管理制度。

在封建制度下,国家的专制权力被封建王朝族群所掌握,他们依靠赋予封臣土地和官职,实行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

封建制度下的社会关系是基于等级和等级的。

在这种制度下,各级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通过分封地、封职和其他封赏来维系其统治,形成尊卑的等级关系。

封建制度严格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和地位,对社会的组织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

封建制度世袭性和私有性的特点,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中央王朝的长期政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封建制度下,人们之间的地位差距很大,下层人民的生活非常艰苦。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弊病,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非常著名的管理制度。

在科举制度下,通过一系列的考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使他们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推荐,最终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多少能保证政府机构中有一定的管理和执政能力。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朝,自唐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至1912年辛亥革命时被废止。

古代国家的管理制度有哪些

古代国家的管理制度有哪些

古代国家的管理制度有哪些一、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核心。

在古代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国家中,都存在着君主制度。

古代国家的君主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君主在古代国家中担任着军事、政治、经济和宗教等方面的权力,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管理具有最终决定权。

在古代中国,君主制度主要表现为王权神授的思想,即君主是天命所归的统治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古代中国的君主利用“天命”、“王者至上”的观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实施专制统治,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进行控制。

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具有传统性和稳定性,对国家的管理和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君主制度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在古希腊,城邦制度是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君主制度表现为城邦制度中的君主统治,由于城邦之间的竞争和对立,君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古罗马,君主制度经历了共和制和帝国制两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专制的君主制度,君主成为帝国的绝对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总的来说,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在不同的古代国家中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成为古代国家管理制度的核心。

君主制度在古代国家中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发生了变化和演变,成为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古代国家的官吏制度古代国家的官吏制度是指以官吏为主要管理和执行机构的管理制度。

在古代国家中,官吏制度是君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专门从事政务的行政管理机构。

古代国家的官吏制度主要包括官职制度、选拔任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稽察监督制度等。

在古代中国,官吏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制度的核心。

古代中国的官吏制度由君主任官,官吏按照官阶进行管理,官吏按照职责和地位分为中官、外官和地方官。

官吏通过举荐、选举和考试等方式选拔,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制度来保证行政和政治的廉洁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国古代制度㈠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大体包括:行政、官职、称号、法律、军事制度等1、行政区划制度夏商九州:《尚书.禹贡》载: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九州西周封建制(分封制):周天子把新征服的地区和人民,分给自己的弟子、亲戚、功臣,从前部落首长的后代,由他们去建立诸侯国。

春秋十二诸侯:鲁、齐、晋、楚、秦、宋、卫、陈、蔡、曹、郑、燕。

后又兴起吴、越等。

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秦郡县制:国家由中央、郡、县三级机构组成行政机构,分天下36郡。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由此,县作为基层政权一直未变。

汉:州、郡、县唐:道、郡、县宋:路、郡、县元:设“省”。

(从此,有了“省”的名称)明清:省、府、县。

(延续至今)2、职官制度(1)中央官职先秦:由于实行分封制,家天下,因此各诸侯国没有统一的官制秦代:建立中央集权的三公九卿制,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以后各代继承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考核、任命、升迁、罢免等官职制度。

三公(中央最高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皇帝的助手。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全国军队。

御史大夫:掌图籍章奏,监察百官。

九卿(三公之下)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务。

(隋)设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礼部:掌管学校,科举,国家的祭礼兵部:掌管全国军政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工部:掌管工程,屯田,水利(唐)沿用三省六部制。

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清)沿用三省六部制。

(2)其他中央官职: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

(兰台令,秘书郎)太学教师:掌管祭酒,博士,助教。

翰林学士:翰林是进士经殿试选拔者。

无实权的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文学侍从,陪读。

唐玄宗始设,唐以后,宰相非翰林学士出身则为人轻视。

翰林学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为正官。

(3)地方官职:省级:地方大员,独掌一方军政大权。

“省”在各朝的称呼不同,故官称也不同。

如:郡守、节度使、转运使、巡抚、省长。

郡级:省之下,县之上的官员,由朝廷委派。

称呼:太守,刺史,知州,知府县级:最基层的国家政权,自秦始皇起,至今未变。

称呼:县令,知县,(元)县尹,民国后至今称县长。

3、称号制度:我国古代称号制度包括年号,谥号,庙号,以及避讳等内容(1)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每次新皇帝登基,均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

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

产生时间始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终于清宣统(1909年)数量:中国历史上各种年号约600多个年号。

著名的年号,如:建安,贞观,永乐,康熙。

(2)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设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①产生时间:赠谥始于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姬旦(鸡蛋同音)即周公,故又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②使用范围:帝王,诸侯,大臣,立奇功之人等③谥法类别:美谥(褒义)文,武,神,烈,昭,庄,纯,等等平谥(中性) 怀,献,闵,哀,悼,康,玄,等等恶谥(贬义)暴,炀,昏,厉,幽,灵,等等(元朝后取消恶谥)变谥:谥号一般不变,但也有后来加谥,改谥,夺谥之事私谥:非朝廷所谥,多为弟子对老师,乡民对乡里尊者,宗族内部(3)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如:太祖,世祖,太宗,世宗(祖祖宗宗)(4)避讳讳:死去的帝王或尊长的名字。

避讳:避开讳名,以示尊重。

①产生时间:始于周朝②避讳类别:国讳:当朝皇帝和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

如:秦始皇赢政,秦朝时月份名称中,"正月"改为"端月"家讳:父母祖先(有时包括所有长辈)的名字,作为小辈应在日常言行或行文用字时回避。

如:林黛玉读"敏"字时皆念作"密",就是避母亲名讳。

唐代大诗人李贺,只因父名"晋肃",竟终身失去参加进士考试的机会。

宪讳:对上司官员的名讳,因下属官员对上司长官称“大宪”“宪台”,而对他们的名字要避讳。

例如:宋代—个叫田登的人当上了州官之后,要求百姓将“点灯”改为“放火”以达到宪讳目的。

③避讳方法改字法:对成讳之字不用,另择它字代替。

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先秦时叫"启蛰",汉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作"惊蛰"空字法:对成讳之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直写"讳"宇。

缺笔法:不写所避之字的最后一笔,如林黛玉逢"敏"字必减笔画一样4、法律制度(1)立法原则:自汉至清,一切立法均以儒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律出于礼”原则。

特别是儒家礼教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法律演变:教化为主,刑罚为辅。

“德主刑辅,出礼入刑”①周公制礼,引礼入法。

周礼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亲亲”“尊尊”。

亲亲与尊尊的一致性,表现了族权与王权的统一②独尊儒术,德主刑辅。

汉儒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说为德主刑辅的哲学基础,以阴阳五行相辅相成之理,来论证德主刑辅符合天道运行的规律。

③德礼为本,刑罚为用。

唐朝继续并发展了汉魏晋以来的法律儒家化的潮流,使体现宗法伦理关系的礼,基本上法律化,“一准乎礼”成为对唐律的主要评价(3)法律内容基本内容:孝,忠。

首要地位:父权,夫权,君权把家庭伦理移于治国立法立政,相应法律从家族制度出发维护封建秩序。

(4)法律形式有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如:律,敕,令,例,格,式,典律——根本敕——皇帝特命令——格——式——专门法或对令的解释典——法律汇编(填空题:我国古代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式外,____________与例占有重要地位。

)(5)中央司法机关秦廷尉魏晋大理寺,御史台隋唐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省六部的一部)宋大理寺,御史台,刑部,审刑院明清大理寺,刑部,都察院(注:隋至宋,均有大理寺,御史台。

隋至清,均有大理寺,刑部)(6)地方司法机关秦汉郡守,县令隋唐宋州,县(法曹参军或司法参军)元路,府,州,县明省,府,县清总督(巡抚),省,府,州,县(注:秦至清,均有县。

元至清,均有府。

)(7)诉讼制度诉:告,起诉。

(禁止诉讼项目:民不告官,婢不告尊,子不告父,妻不告夫,贱不告良,囚人禁告,禁止越诉)讼:传唤或拘捕--〉审理--〉定证据--〉审判执行:依照法律程序实现判决内容和要求。

(8)刑罚种类死刑、流放、服役、杖笞、罚金(9)监狱监狱非执行死刑之地,而是有罪未决,或决而待执行者监禁之处。

地方至县级政府军设监狱,中央大理寺也设监狱。

(男女分监)狱具始于商代。

政警不分,军警不分。

未形成独立于行政和军事部门的警察组织。

5、军事制度(1)兵源制度我国古代兵源制度主要有:府兵制,募兵制,部落军队。

(可出填空题)①府兵制:创立于西魏时期。

以开府为基层组织,故称为府兵。

由农户按规定出丁府兵编入军籍,兵士自备武器,平时参加生产,免除租调力役,战时应征打仗。

②募兵制:创立于唐玄宗时期。

自由应募。

(府兵是由农户按规定出丁。

)应募后授田。

(府兵已有田亩。

)募兵是职业兵。

(府兵与将领分离,只在战争时才临时征调在一起,故兵不识将)(注:可出简答题:比较中国古代兵制中的府兵制和募兵制)③部落军队:清朝,八旗兵。

每300人编为一个牛录,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5个甲喇组成一个旗。

(注:可出选择或填空题---清朝满族的“旗”大约________人?)每个旗用一种专用的颜色作旗帜,最初只分四个旗,有黄、白、蓝、红四种颜色,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可出填空题)后增设的四种镶边旗,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共为八旗。

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制度变为单纯的军事组织,变成了职业军队(2)战争方式我国古代战争的作战方式有:车战,步兵战,骑兵战(可出填空题)①车战:夏商至春秋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战事没有波及全民。

四马战车是周代中国主力部队,不但要有四匹马和战车,还要有御手,戈手,箭手②步兵战:春秋步兵指徒步作战,是陆军的主要兵种。

始于晋平公。

(此后,春秋战国“无义战”)(宋朝拥有中国古代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

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③骑兵战:战国中期骑马作战的军队。

始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总结赵国武备落后,说服王公大臣穿起胡服,训练骑兵。

(选择题:中国历史上的战争,____朝代以车战为主:A.春秋前,B.宋代,C.战国)(3)古代武器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冷兵器和①冷兵器:唐前长兵器——戈,矛,大刀,棍,叉短兵器——刀,剑射远器——弓箭,弩,抛石机②热兵器唐末弓弩射出的火药包南宋简单火炮金炸弹元金属火炮(广泛使用铁火炮,并曾在进攻日本时使用铁火炮取得重要成果)明大小枪炮、地雷、水雷、“水底龙王炮”(用熟铁制成,外面用膀胱包裹,使水不能浸入,下面用木板承裁,矩之入于水但又不沉子水底,引火线套以羊肠,上面用轻质钥毛为浮物使引火线之顶端浮于水面备用。

临战时,将引火线点燃。

是一种原始的鱼雷。

)清引进西方枪炮(填空题:_____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中国古代制度中的第一部分政治制度包括行政区划,职官,称号,法律,军事制度。

㈡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包括:土地,赋税,货币,度量衡等制度1、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

①井田制西周时期,以村社共同体为基础的多级贵族所有制,周王是政治统辖权与土地所有权的最高代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②授田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凭借国家权力推行"",确立个体家庭(包括农民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国有土地与私有土地的产权开始分离。

(秦汉)地主兼并土地与国家反兼并的斗争常常采取暴力对抗形式,无论是国有公田还是私有民田,都受到政治强权甚至公私武装的强力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