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高铁片区排水工程规划方案

高铁片区排水工程规划方案1. 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张,高铁片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其中之一便是排水问题。
高铁片区的排水问题涉及城市生态、市政基础设施、交通安全等多方面,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排水系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高铁片区的排水问题,提出一套科学规范的排水设计,推进高铁片区的有序发展。
2. 现状分析2.1 现状问题高铁片区作为城市中的枢纽地带,人流车流密集,其排水问题不可避免。
现状中存在以下问题:1.排水设施缺乏,涵洞、排水管道等相对简陋;2.降雨天气时排水系统无法满足需求,出现积水现象;3.水质存在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周边环境。
2.2 现有措施为了解决高铁片区的排水问题,目前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1.相关部门对排水设施进行了统一整修,并启动了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2.建立并完善城市排水管理规定,加强对排水工程的监管;3.实行生态绿化,通过增加绿化投资、提高绿化覆盖率等措施来改善片区生态环境。
然而,这些措施的实施并未能完全解决高铁片区的排水问题。
3. 设计方案3.1 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1.提高高铁片区排水能力,确保排水系统在大量降雨时能及时排走积水;2.降低高铁片区内水质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3.2 设计策略为达成上述目标,本方案采用以下策略:1.优化排水管网:完善排水管网和涵洞网络,增设拦砂、除污等设施,提升排水能力,同时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逐步运用于排水系统的建设中;2.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选址、排放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力争提高污水处理质量;3.推广生态雨水排放技术:增加绿化覆盖率,利用雨水来浇灌植物,减轻排水系统负担,提高水质。
3.3 设计方案1.加强排水管网改造,构建新型排水系统: 首先,要加快管网改造进度,增加管道直径、升级排水泵站等措施提升排水能力。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最新科学技术,采用无缝钢管和玻璃钢管等新型材料,提升排水管网建设质量。
城市规划中的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排水工程规划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住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居者有其屋”的福利分房时代思想,而是更多的关注了公建配套、生态环境各方面。
在此背景下,要求我们规划人员在城市规划中做好各项工程规划,尤其是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排水工程节水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自然、历史、性格、风貌,因此不同地区的城市建筑、给排水工程规划、设施规划等都有其各自的差异性。
在城市规划中,做好排水工程规划,不仅影响到整个小区环境体系的构建,还会直接影响城市居住区的生活质量。
1 城市排水规划的总体原则1.1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城市排水规划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进行,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与城市给水工程、供电工程、燃气工程、供热工程、环境卫生等专业工程规划衔接。
1.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点,城市排水要考虑排水坡度,因此要分析城市排水的现状和城市的地形特点,在管线选择方面要尽量采取重力流输水,并尽可能与道路坡向相结合,以减少管道埋深。
1.3 利于发展原则城市排水属于市政工程规划的范畴,城市规划的执行,要以市政先行为原则,因此在进行排水工程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城市中长期发展的要求,做到远近期结合。
2不同地区排水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2.1干旱地区与多雨地区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应用2000年以来,我国就已经发生了多次地区干旱事件。
波及范围比较大的如2000年春,夏,北方干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旱情严重。
2001年我国为1999年和2000 年连续大旱之后的有一个特大旱灾年,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的春夏连旱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
其次还有2004年东北干旱,2006年川渝干旱,2008年11月,北方大旱。
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

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
8.2.3.2 排水制度
排水制度(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应根据城 镇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文条件、 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 程度及处理后出水利用等综合考虑确定。 •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 •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污水截流设施。 •对水体保护要求高的地区,可对初期雨水进行截 流、调蓄和处理。 •在缺水地区,宜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和综合利 用。
8. 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城镇排பைடு நூலகம்工程的规划
8.1 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以批准的城镇的总体规划为依据, 从全局出发,根据规划年限、工程规 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正确处理城镇中工业与农业,城镇化 与非城镇化地区,近期与远期,集中 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
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
8.1 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
8.1 城镇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6)主要任 务按《城市规 划编制办法实 施细则》有关 要求确定。
(7)城市排水规划 要执行:
• 《城市规划法》 • 《城市排水工程规 划规范》 • 相关标准、规范
城镇排水工程的规划
8.2 城镇排水工程规划 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8.2.1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对象: 新建、改建或扩建排水工程的城镇、工 业区和居住区 8.2.2 主要任务: 对收集、输送、处理、再生和处置各种 污水的一整套工程设施和构筑物进行规 划设计,即排水管道系统和污水厂的规 划与设计。
(2)城市排水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 划相一致,
– 建制市一般为20年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对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以满足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和环境的良好水平。
下面简要介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1. 数据收集与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与城市供水和排水相关的数据,包括城市人口数量、工业发展情况、现有供水和排水设施的状况、水资源供需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面临的供水和排水问题,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2. 规划目标的确定:在基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城市供水和排水的总量、质量和可持续性要求,以及供水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
3. 需求调研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户的供水和排水需求进行调研和预测。
通过调研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特点和波动情况,为后续的供水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4. 技术方案的制定:根据需求调研和预测结果以及现有的供水排水设施状况,制定合理的技术方案。
这些方案应该包括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布局、主要设施的类型和容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等。
5. 经济可行性分析:对制定的技术方案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投资规模、建设成本、运营费用和收益等指标的综合评估,判断技术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为决策提供依据。
6. 环境影响评估: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供水排水设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水质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技术方案的优化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7. 社会可行性评估:对规划方案的社会可行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城市居民和工业用户是否能够接受和支持规划方案、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规划方案引发社会反对和争议。
8. 综合评估和决策: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技术方案、经济、环境和社会可行性评估的结果,综合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优劣,最终确定最适合的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方案。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学员问题】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解答】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
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相互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合理利用水资源。
市政给排水工程宏观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排水枢纽工程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的确定。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1。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第一节 城市排水体制与排水工程系统 第二节 城市污水工程系统规划 第三节 城市雨水工程系统规划 第四节 城市合流制排水系统规划 第五节 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主体程序
主体程序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城市污水量预测;后部分有污水处理和雨水排放两条主体 程序。 1.污水量预测---确定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目标---选择城市排水体制 2.污水处理的主体程序: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城市污水管网与输送设施规划---分区污水管 网与输送设施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污水管网规划 3.雨水排放主体程序:城市雨水排放设施规划---城市雨水管网与输送设施规划---分区雨水管 网与输送设施规划---详细规划范围内雨水管网规划
发达国家城市排水系统简介
德国 – 德国的排水系统是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 。 – 德国是欧洲极力主张进行雨水利用的国家之一。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已进入标准化、 产业化阶段,并逐步向集成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 德国的雨水系统包括屋面雨水集蓄和屋顶花园利用系统、雨水截污和渗透系统
发达国家城市排水系统发展趋势
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 厂 适用: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 的明渠水系的地方,新区初期建设
城市排水体制选择
两个关键——地形和水系 三个目标——治污、排涝、综合利用 五个方面
– 城市安全方面 – 环境保护方面 – 工程投资方面 – 近远期关系方面 – 运营管理方面
城市建设初期,根据情况,采用直排式合流制、
发展基础好 综合利用多 环保理念强 城乡差距小
二、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组成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管网)、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厂)和出水口组成。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室内污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厂、 出水口 工业废水排除系统: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厂区管道系统、废水泵站和压力管道、废水处 理站、出水口(渠) 雨水排水系统:房屋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街坊或厂区雨水管渠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雨 水泵站及压力管、出水口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1 总则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2.1 排水范围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
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
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建设部组织编制并颁布的《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于1999年2月1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给水工程规划(见第1.0.2条)。
2.规划基本要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
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选择城市给水水源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
在规划水源地、地表水厂或地下水水厂、加压泵站等工程设施用地时,应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相协调(见第1.0.3、1.0.6、1.0.7条)。
3.城市水资源及城市用水量城市水资源和城市用水量之间保持平衡,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几个城市共享同一水源或水源在城市规划区以外时,应进行市域区域、流域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城市用水量由两部分组成,一为规划期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量的总和;二为城市给水统一供给以外的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用水水量的总和(见第2.1.2、2.2.1条)。
4.给水范围和规模、水源、水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范围应和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给水规范应根据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城市最高日用水量确定。
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应以水资源勘察或分析研究报告和区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为依据,并应满足规划区城市用水量和水质等方面的要求。
水资源不足的城市宜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后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及河湖环境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水质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水源地应设有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水源环境保护的地段。
城市给水系统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质、水压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按城市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经济综合评价后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内容(一)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深度:1.确定排水制度;2.划分排水分区,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4.确定污水处理厂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图纸:1.排水系统现状图;2.排水系统规划图。
(排水设施的位置、用地、排水干管、渠的布置、走向、出口位置等。
)(二)分区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深度:1.估算分区雨、污水排放量;2.划分排水系统;3.确定排水感官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图纸:1.现状图;2.规划图。
(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雨污水干管渠的平面位置、走向、控制管径、排放口位置。
)(三)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及图纸深度:1.雨水、污水排放量的统计计算;2.排水系统的布局、管线走向、管径进行计算复核,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3.污水处理工艺提出初步方案;4.在可能条件下,尽量提出基建投资估算。
图纸:规划图(排水设施位置、规模、用地范围、排水管走向、位置、管径、长度和主要控制点的标高,出水口位置等。
)二.排水系统的体制污水: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和降水。
排水系统就是解决上述三种水。
(一)分流制排水系统1.完全分流制;2.不完全分流制(二)合流制排水系统1.直泻式合流制;2.全处理合流制;3.截流式合流制(增加溢流井)三.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平面布置(一)城市污水排除系统1.室内(车间内)污水管道系统及设备2.室外污水管道系统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4.污水处理厂5.污水出口设施包括出水口(渠)、事故出水口及灌溉渠等。
(二)城市雨水排除系统1.房屋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包括天沟、竖管及房屋周围雨水管沟;2.街坊或厂区雨水管渠系统;3.街道或厂外雨水管渠系统,包括雨水口、支管、干管等;4.排洪沟i5.出水口(渠)。
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水体,不需处理。
地势平坦、区域较大的城市或河流水位高,雨水自流排放有困难的情况,应设置雨水泵站。
(三)排水系统的平面布量(1)排水系统分散布置还是集中布置(2)污水处理厂及出水口布置(3)污水主干管的位置应考虑使全区的干管便于接入,主干管不能埋置太浅,避免干管接入困难;但也不能太深,给施工带来困难,相应增加造价也是不适宜的。
原则上在保证干管能接入情况下尽量使整个地区管道埋深最浅。
主干管通常布置在集水线上或地势较低的街道上。
如地形向河道倾斜,则主干管常设在沿河的道路上。
从结合道路交通要求考虑.主干管不宜放在交通颇繁的道路上,最好设置在次要街道上,以便于施工及维护检修。
主干管的走向取决于城市市局及污水厂的位置。
主干管最好以排泄大量工业废水的工厂为起端,这样在建成后可立即得到充分利用,有较好的水力条件。
在决定主干管的具体位置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主干管与河流、铁路等的交叉,同时避免穿越劣质土壤地区。
(4)雨水管渠布置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密切结合地形,就近将雨水排入水体。
布置中可根据地形条件,划分排水区域,各区域的雨水管渠一般采取与河湖正交布置,以便采用较小的管径,以较短距离将雨水迅速排除。
四.污水管道的布置与埋设(一)平面布置(定线)城市污水管道按其功能与位置关系、可分为主干管、干管、支管等。
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
通常设置在污水量较大、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当道路宽度大于40m时,可以考虑在道路两侧各设一条污水干管,这样,可以减少过街管道,便于施工、抢修和维护管理。
(二)污水管道的埋深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汁规范规定,没有保温措施的生活污水管道及水温与其接近的工业废水管道,其管底可埋没在冰冻线以上0.15M,但应满足最小覆土厚度的要求。
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污水管道在车行道下覆土厚度应不小于0.7m;在没有车辆等动荷载的地段,其最小覆土厚度可以适当减小。
为了满足卫生设备连接的要求,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其最小埋设深度通常为0.55一0.65m,因而污水支管起端的埋深一般不小于0.6一0.7m。
街道污水管起点埋深(图2一8),可按下式计算:H=h十il十Z1—Z2十Δh式中:H一—街道污水管起点的最小埋深(m);h——街坊污水文管起端的埋深(m);i——街坊污水支管和连接管的坡度;l——街坊水支管和连接管的长度(m);Z1——街道污水管检查井的地面标高(m);Z2一一街坊污水支管(或住宅排水管的出户管)起端检查并的地面标高(m)Δh——街道污水管底与接入的污水支管的管底高差(m)。
对于一个具体管段,按上述决定最小埋深的三个条件可以得出三个不同的埋深限制数值其中最大值即是该管段的最小埋深。
在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起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
控制点管道的埋深,往往影响整个污水管道系统的埋深。
团此,在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控制点管道的埋深。
除考虑管道的最小埋深外,也应考虑污水管道的最大埋深。
管道的最大埋深决定于上壤性质、地下水位及施工方法等。
在干燥土壤中一般不超过7—8m;在地下水位较高、流砂严重、挖掘困难的地层中通常不超过5m。
当管道理深超过最大埋深时,应考虑设置污水泵站等措施。
以减少管道的埋深。
为了满足衔接与维护的要求,在污水管道系统中,通常要设置检查并。
在检查并中,上下游管道的衔接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①要避免在上游管道中形成回水;②要尽量减少下游管道的埋没深度。
五.估算城市污水量(一)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城市居民每人每日的平均污水量,称为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难。
(二)变化系数城市生活污水量逐年、逐月、逐日、逐时都在变化。
在一年之中,冬季和夏季的污水量不同;一日之中,白天和夜晚的污水量不—样;各小时的污水量也有很大变化;即使在一小时内污水量也是变化的。
但是,在城市污水管道规创设计中,通常都假定在一小时内污水流量是均匀的。
这样假定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不致影响设计和运转。
污水量的变化情况常用变化系数丧示。
变化系数有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数:(六)城市污水量计算城市污水量的方法常用的有累计流量法和综合流量法。
在规划设计中,应根据所规划的项日对污水量准确程度的要求选择计算方法。
1.累计流量法这种计算法不考虑各种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高峰流量发生的时间。
而假定各种污水都在同一时间出现最高流量,并采用简单的累加法计算城市污水流星。
这样计算所得的流星数值与实际情况相比是偏高的。
2.综合流量法是根据各种污水流量的变化规律,考虑到各种污水最高时流量出现的时刻,由一日之中各种污水每小时的流量资料,将同一时刻的各种污水流量相加即可求得一日中城市污水各小时的流量,其中最大值即为经过综合求得的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
通常按这个流量规划设计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等。
六.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及步骤七.雨水管渠与排洪沟(一)雨水管渠的布置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雨水径流的水质虽然和它流过的地面的情况有关,规划雨水管线时.首先按地形划分排水区域,再进行管线布置。
根据分散和直捷的原则,雨水管渠市置一般都采用正交式布置,保证雨水管渠以最短路线、较小的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2.避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布置雨水管渠雨水干管(渠)应设在排水地区的低处。
一般设在规划道路的慢车道下。
最好设在人行道下,以便检修。
较宽道路宜设两条管渠;较窄道路可设一条,应由技术经济比较决定。
4.结合城市竖向规划与水体利用雨水管渠的平面布置应和它的立面布置相适应,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用地的坚向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
对于竖向规划中确定的填方或挖方地区,雨水管渠布置中必须考虑今后地形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
对于坡度过大,竖向规划中改造成梯形台地地区,排水中要防止明沟水流速度过大冲刷土壤,引起建筑物的损坏。
每层台地最好有单独的雨水排除系统,及时排泄雨水。
从排水角度来说,高程规划最好是:房屋底层地面高于街区地面不少于150mm,街区略高于四周街道。
5.要结合街区内部的规划来考虑雨水管渠的定线街区内部的地形、道路布置和建筑物的布置是确定街区内部雨水分配的主要考虑因素、街区内的雨水可沿街段内小巷两侧之明沟排除。
道路上尽可能在较长的距离内用道旁明沟排水。
若流量超过道旁明沟的输水能力,可部分地采用街区边沟。
结婚才几个月,浮本来应该是每天和老公腻在一起的。
但是最近老公在床上总是提不起劲,总是早早的交了“公粮”,有时候根本不响应我。
和朋友聊天,才知道老公这是zaoxie 现象,年纪轻轻的,这可怎么办?我可不想守活寡来着;之前还以为他嫌弃我的“飞机场”谁知道却是这个样子?!后来,经闺蜜推荐,我在卫星上找到马天长老中医,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两个周期的马氏丹方,老公彻底雄起了,真棒!现在老公天天缠着我,我有点受不了了……和我一样的经历不妨+薇【msdf003】6.设置雨水口为了便利行人穿越街道,在道路交叉口,雨水不应漫过路面。
因此,一般应在路口、道路边设置雨水口。
路口设置雨水口的位置与道路路面的倾斜方向有关。
(二)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为了确定雨水管渠的断面尺寸,就必须求出管渠的设汁流量。
而管渠的设计流量与降雨强度、汇水面积、地面情况等因素有关。
雨量大小是用雨量计来测定的。
雨量以一定时间间隔内降落在不透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来计算,因此,雨量常用深度表示。
雨水量是以单位时间内降落的雨水深度做单位,称为降雨强度.符号用i表示。
降雨强度也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去q(L/(s·ha))来表示。
q和i间的关系如下:2.降雨强度i佰的确定3.降雨历时的确定4.重现期的决定5.径流系数(三)雨水管渠的设计(四)排洪沟洪水一般由暴雨、水库或河堤决口等原因造成、而山洪主要是由暴雨造成。
山洪的持点是:坡陡的峡谷、山沟及沟岔中,流域面积小.洪水暴涨暴落,来势迅猛,水流中夹带泥砂,冲刷力大。
山区的山谷线通常是—条白然形成的冲沟.平时干涸或水流很小,暴雨时沟内水位急剧上升,甚至溢出沟槽,冲刷两侧地面上的建筑物和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
解决山区洪水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配合农业发展的需要,大搞山区治山治水工程,如修筑谷坊、梯田、植树绿化、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程,这样,既发展了农业.又制止了洪水暴发.减少了洪峰流量;二是对原有冲沟进行整治和设置排洪沟,减少洪水的袭击。
洪峰流量,可采用小汇水面积洪峰流量公式计算,也可以通过洪水调查资料进行推算。
洪水调查主要是指对冲沟、山溪在近百年来出现的洪峰流量的调查与估算。
洪痕是洪水最直接的第一性资料,它对推求洪峰流量有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