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听鱼说话

合集下载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爱是颗种子,只要播种心田,精心呵护就能开花结果;爱是只小鸟,把它关进笼子,它就会失去生命的自由;爱是块生日蛋糕,分给他人品尝,才能得到分享的甜蜜;爱是……本单元教材是以“善良与爱心”为话题组织材料的,包括三篇课文,一个古诗诵读,一个语文乐园和一个口语交际。

三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爱的真谛。

读了《江上渔者》,孩子们会发现诗是这样创作的——因景生情、因事有感、情动而诗发。

诗人借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一片深深的情谊。

《听鱼说话》充满了西方式的幽默。

外公和琼儿这一老一少,一个幽默风趣,一个纯真善良。

他们之间的对话会把学生引入“听鱼说话”的有趣情境,读了让人开怀一笑,更让人为琼儿纯净的爱心所感动。

《快乐的泉水》是一个传说故事,传达了中国传统的理念“只顾自己快乐的人,永远得不到快乐。

”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爱会有更深入地认识,学会主动去分享快乐、播种爱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乐观的心态、开朗的性格、幽默的谈吐。

古诗《赠花卿》字面明白如话,赞美了乐曲的无比美妙。

此诗引人无限遐想,读完后仿佛还有余音绕梁之感。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辨认形近字,学习含有反义词的成语,仿写句子,达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找快乐,在生活中找快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特点。

“我的作品”是在“找快乐”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再一次感受快乐。

口语交际《做错事以后》,选题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知道做错事应该向别人道歉,学会说“对不起”、“请原谅”。

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

真正实现在求知的过程中有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有快乐。

10 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会认8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11.听鱼说话

11.听鱼说话
掉小鱼?
外公惊奇的是琼儿能听懂 小鱼说话,高兴的是琼儿有爱心。
拿我做汤,一定很鲜。
(说明外公风趣、幽默。)
句子: 琼儿把小鱼轻轻放回了水里,看着它尾巴一摇一摆地游远了。
从“一摇一摆”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
(琼儿很爱小鱼) (小鱼很快乐)
想想躺在草地上的小鱼:
嘴巴一张一张的,多么难受!
再看看水里游动的的小鱼:
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爱钓鱼。
读1—6自然段看看从哪儿能发现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 爱钓鱼的人呢?(用横线做记号)
琼儿:蚯蚓不疼吗?
体会:琼儿不忍心,很善良。带有求情的语气。
外公: “ 我来问问它。” “你挂在钩上,受得了吗?”
外公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接着,外公把蚯蚓放到耳边听了听,然 后说:“它说,没事儿,它最喜欢钓鱼了。”
琼儿相信外公说的话吗?她听懂了蚯蚓说的话吗?
读课文7—18自然段,边读边找外公听到小鱼说了什么话,用横线画出; 琼儿听到小鱼说了什么话,用波浪线画出。
外公听到的:拿我做汤,一定很鲜。 琼儿听到的: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 同是这条鱼说话,为什么琼儿和外公听到的却不一样呢?
琼儿不忍心,她不忍心什么? 小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小嘴一张一张的。
心灵感悟
无论是在花开的春日,虫鸣的夏夜,还是在雨落的晚秋,雪飘 的寒冬,大自然都在用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对话,只要我们充满爱 心,用心聆听,你就一定会发现这些小生命的存在,它们内心的声 音相信你也能听懂。
随堂练习
选字填空。 题 提 ( )目 ( )问 ( )水 问( ) 座 坐 ( )下 ( )位 ( )好 一( ) 手 首 ( )掌 ( )长 拍( ) 一( )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鱼说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听鱼说话》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听鱼说话》本⽂通过写爱钓鱼的外公和⼩孙⼥琼⼉在钓鱼时的⼏次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外公的有趣和琼⼉的聪明、纯真、善良。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语⽂《听鱼说话》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听鱼说话》原⽂ 琼⼉的外公是个⾮常有趣的⼈。

他爱钓鱼。

琼⼉看外公把蚯蚓挂上鱼钩,就说:“蚯蚓不疼吗?” “我来问问它。

”外公把蚯蚓拿到⾯前,对它说,“你挂在钩上,受得了吗?” 接着,外公把蚯蚓放到⽿边听了听,然后说:“它说,没事⼉,它最喜欢钓鱼了。

” 琼⼉不相信外公说的,她要⾃⼰亲⽿听⼀听。

她把蚯蚓放到⽿边听了听,说:“蚯蚓什么也没说呀。

” “它跟你还不熟呢。

蚯蚓的⼼思我知道,它是急着要下⽔去钓鱼了。

”外公说着就把鱼钩往前⼀抛,蚯蚓⽴刻沉到⽔⾥去了。

不⼀会⼉,外公钓上来⼀条鱼。

接着,外公把钓竿递给琼⼉,让她也碰碰运⽓。

琼⼉学着外公的样⼦,把鱼钩抛进了⽔⾥。

没多久,她也钓到了⼀条鱼。

是⼀条⼩鱼。

⼩鱼躺在岸边草地上,⼩嘴⼀张⼀张的。

琼⼉看着有些不忍⼼了。

“⼩鱼好像在说什么。

”琼⼉说。

“是的,鱼⼉真的像是在说话呢。

”外公说着,拿到⽿边听了听,“⼩鱼说‘拿我做汤,⼀样很鲜。

’” “我要⾃⼰来听。

”琼⼉说。

“你能听懂鱼话吗?”外公问。

“试试看吧。

”琼⼉说着,也把鱼拿到⽿边听了⼀下,“⼩鱼说‘我还⼩呢,放我回⽔⾥去吧!’” 外公⼜惊⼜喜,说:“真是这样说的吗?” “当然是的。

”琼⼉说。

“那好,你就把它放回去吧。

”外公说。

琼⼉把⼩鱼轻轻放回了⽔⾥,看着它尾巴⼀摇⼀摆地游远了。

外公⼜把鱼钩抛进了⽔⾥,钓起鱼来。

他边钓边说:“我还从来没见过,学听鱼话竟有像你学得这么快的,⼀学就会了。

” “下⼀回,我要学听蚯蚓说话,准也能⼀听就懂。

”琼⼉说。

 【篇⼆】⼩学⼆年级语⽂《听鱼说话》教案 第⼀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了解⼤意,趣味识字,质疑激趣。

学习第1——6⾃然段。

教学过程: ⼀、设置悬疑,激趣导⼊ 1、我们听爸爸妈妈说话,听⽼师说话,听同学说话…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说话,也可能还听过鹦鹉说话,可听没听过鱼说话?板书课题:听鱼说话。

鄂教小学语文二下《11听鱼说话》[李淑琴]【市一等奖】优质课课件

鄂教小学语文二下《11听鱼说话》[李淑琴]【市一等奖】优质课课件
岸叶,一边看大海。忽然,他们 看见一只螃蟹追着一条鱼儿上岸来 了。鱼儿在前面蹦,螃蟹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鱼儿不动了,身子却像 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只见他一下 子蹦到螃蟹面前,又是叫又是咬, 竟把横行霸道的螃蟹打跑了。
岸 蹦 追 竟 全
有一天,蜗牛们正在树上一边 吃树叶,一边看大海。忽然,他们 看见一只螃蟹追着一条鱼儿上岸来 了。鱼儿在前面蹦,螃蟹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鱼儿不动了,身子却像 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只见他一下 子蹦到螃蟹面前,又是叫又是咬, 竟把横行霸道的螃蟹打跑了。
岸 蹦 追 竟 全
返回
有一天,蜗牛们正在树上一边 吃树叶,一边看大海。忽然,他们 看见一只螃蟹追着一条鱼儿上岸来 了。鱼儿在前面蹦,螃蟹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鱼儿不动了,身子却像 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只见他一下 子蹦到螃蟹面前,又是叫又是咬, 竟把横行霸道的螃蟹打跑了。
岸 蹦 追 竟 全
有一天,蜗牛们正在树上一边 吃树叶,一边看大海。忽然,他们 看见一只螃蟹追着一条鱼儿上岸来 了。鱼儿在前面蹦,螃蟹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鱼儿不动了,身子却像 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只见他一下 子蹦到螃蟹面前,又是叫又是咬, 竟把横行霸道的螃蟹打跑了。
会上树的鱼
执教人:育才小学 李淑琴
弹 (tán d àn)
1、在音乐课上,老师一边 弹(tán )琴,一边唱歌。
táng
2、枪膛里射出一发发子弹 ( dàn)。
这篇课文讲了:有一天, 在海边的沙滩上,一条弹涂鱼 (打跑了)横行霸道的螃蟹,帮 助树公公(吃掉了 )蜗牛的故事。
有一天,蜗牛们正在树上一边 吃树叶,一边看大海。忽然,他们 看见一只螃蟹追着一条鱼儿上岸来 了。鱼儿在前面蹦,螃蟹在后面追。 追着追着,鱼儿不动了,身子却像 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只见他一下 子蹦到螃蟹面前,又是叫又是咬, 竟把横行霸道的螃蟹打跑了。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点,包括生活在水中、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等。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提高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鱼类的特点:生活在水中,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 生态环境的保护:了解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提高保护水生生物的意识。

3. 观察鱼类:学习如何观察鱼类,培养观察能力。

4. 思考与讨论:探讨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思考能力。

5. 表达与合作:以小组形式,制作关于鱼类的手抄报,培养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鱼类的特点,生态环境的保护。

难点:观察鱼类,思考与讨论,表达与合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鱼类的特点,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观察法:观察鱼类,培养观察能力。

3. 讨论法:探讨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思考能力。

4. 合作法:以小组形式,制作关于鱼类的手抄报,培养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鱼类图片、生态环境图片等。

2. 鱼类标本或图片:用于观察和讨论。

3. 手抄报材料:纸张、彩笔、剪刀等。

4.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室整洁、舒适,便于学生专注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鱼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鱼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4. 观察与讨论:观察鱼类标本或图片,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小组活动:分组制作关于鱼类的手抄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生生物。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思考与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听鱼说话》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听鱼说话》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听鱼说话》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四个生字。

方法与过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读课文感受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二、预习过程
1.给课后的生字组词。

2.把这个小故事给家长说说。

3.把不熟悉的生字记录下来。

4.画一幅你喜欢的小动物的画,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5.文中的琼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6.为什么琼儿和外公听到的内容不一样呢?
7.自由读课文与同学交流:
你认为我们怎样做才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呢?
8.拓展提升
琼儿的外公能不能听懂蚯蚓说话呢?可他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话说给琼儿听呢?
9.学完课文你的收获是:。

听课后的教学反思

听课后的教学反思

听课后的教学反思听课后的教学反思1《听鱼说话》,你“听”到些什么?《听鱼说话》是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善良和诚信”。

本文通过写爱钓鱼的外公和小孙女琼儿在钓鱼时的几次对话,让我们感受到外公的有趣和琼儿的聪明、纯真、善良。

情节简单,主要通过对话推进情节,很有生活气息和情趣。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表现外公风趣和琼儿纯真善良的语句划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读、分角色表演读,从读中去感受体验人物的心理变化,体会外公的风趣幽默、琼儿的纯真善良,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共鸣。

《听鱼说话》,很多人都“听”到了:外公有趣,琼儿善良。

但是,有多少人真的把《听鱼说话》“听”清楚了呢?外公究竟怎么有趣?琼儿的.善良表现在哪里?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听”到些什么?“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我们很容易捕捉到外公的性格特点——有趣。

那外公究竟怎么“有趣”呢?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于概念和定性,而应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1)当琼儿看到外公把蚯蚓挂上鱼钩问蚯蚓疼不疼时,外公先是就把蚯蚓拿到面前,像跟人说话一样,面对着蚯蚓问它挂在钩上受不受得了,接着又把蚯蚓放到耳边听了听,然后还说蚯蚓说没事儿,它最喜欢钓鱼了。

(2)当琼儿像外公一样把蚯蚓放到耳边听,说什么也没有听到时,外公又说,蚯蚓跟你还不熟,蚯蚓的心事我知道,它是急着要下水去钓鱼了。

(3)当琼儿说小鱼好像在说话时,外公马上肯定鱼真的像在说话,又把鱼拿到耳边听了听,说小鱼说拿我做汤,一定很鲜。

(4)当琼儿说听到小鱼说我还小呢,放我回水里去吧,外公又惊又喜,并且还同意琼儿把小鱼放回去。

(5)外公最后说的那句话:“我还从来没见过,学听鱼话竟有像你学得这么快的,一学就会。

”这句话耐人寻味,琼儿真的学会听鱼说话了吗?琼儿真的能听懂鱼话吗?琼儿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呢?(1)当琼儿看到外公把蚯蚓挂上鱼钩时,就问:“蚯蚓不疼吗?”是呀,要是铁钩挂在人身上,人肯定会觉得很疼。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

《听鱼说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鱼类特征的理解与应用。

(2)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实验器材、鱼类标本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鱼类相关知识。

(2)准备好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鱼类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鱼类有什么特点?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如生活在水中、鳞片覆盖、鳃呼吸等。

(2)介绍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观赏等。

4. 实验观察:(1)学生分组观察鱼类标本,了解鱼类特征。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测量鱼类的体重、长度等。

5. 合作交流: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鱼类特征的思维导图。

3. 观察身边的鱼类,记录其特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学生对鱼类特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鱼类标本展览,让学生了解更多鱼类种类和特征。

2. 开展一次鱼类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鱼类科普书籍,拓展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下: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向我们描述的是祖孙俩钓鱼时发生的有趣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生动,情节引人入胜,充满了西方式的幽默。

三次充满童趣的对话,充分表现了琼儿的纯真善良、活泼机灵和外公的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直面文本,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充分感知课文语言材料;并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通过引读导悟、读中见悟、读演悟情等方法,不断丰富文本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感受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使学生懂得爱心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公的幽默风趣、琼儿的纯真善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头饰、动植物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趣味识字,质疑激趣。

学习第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疑,激趣导入
1、我们听爸爸妈妈说话,听老师说话,听同学说话...我们听过各种各样的人说话,也可能还听过鹦鹉说话,可听没听过鱼说话?板书课题:听鱼说话。

2、鱼也能说话吗?我们能听懂它的话吗?大家赶快打开书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后生字词和会认字词。

2、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师导语:大家知道吗?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可爱钓鱼呢!同学们,你们和同座之间合作一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第1--6自然段,看看从哪儿能发现琼儿的外公是个非常有趣、爱钓鱼的人呢?请用铅笔作上记号。

2、同座交流,把能体现琼儿的外公非常有趣、爱钓鱼的词句读一读,加以体会。

3、根据学生发现的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师相机点拨。

①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我来问问它。

你挂在钩上,受得了吗?
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②指名回答,出示相关句子:外公把蚯蚓放到耳边听了听后说:它说,没事儿,它最喜欢钓鱼了。

你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你能让这一句话直接从蚯蚓嘴里说出来吗?指名回答。

③师引导:看来,琼儿的外公真是个了不起的人啊,他还真能听懂蚯蚓说话呢!
那么,琼儿的外公能不能听懂蚯蚓说话呢?可他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话说给琼儿听呢,请你再认真读读这一部分,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师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因为琼儿的外公爱钓鱼,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不想因为琼儿同情蚯蚓而放弃钓鱼的乐趣,所以编出这个故事。

琼儿现在还不知道外公的心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④指导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由读、指名个别读、师生配合读、分组赛读、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